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迈入了自主学习化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已无法使个体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然而,引导和如何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科学知识,已是当前普遍大学实施高等素质教育的大课题。
关键词 培养 激励 质疑 探究 自主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一体两翼”
所谓“一体两翼”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需要。“一体”即专业知识技术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两翼”是指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一体两翼”实质在于学生能力培养(包括学生未来职业支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
二、现代教学普遍现象
当今社会正进入一个以“科学知识的生产、调配和运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由于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大学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并不相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使得全社会的学生都在为分数成绩而奋斗,使得大多数大学学生学习方式依旧较为单一、被动。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适应当前时代变化的重要需要。
三、优化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在恰当的时间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大学教学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前或课中创设若干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参与学习的问题情境。利用这些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上老师的穿针引线,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理解冲突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猜想和质疑。例如,法学中,通过案例背景,再加上故意设出的错误判罚,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渗透书本的理论原理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构建相互交流的学习探讨平台。
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总结分享彼此的解决思路和知识经验,互相探讨交流各自的情感与观念,,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产生共识,共同进步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例如:平时可以设定适当的课程,让学生分组来讲解书本知识,让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来做小老师,为同学们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经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的点评与总结,使学生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实际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单一性和传承性的缺点。
四、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
这里的“阅读”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阅读学科材料;二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视野。 首先,作为一名学习者,学会学习知识就必须首先学会阅读。对于大学任何专业来讲,阅读都是同样重要的。几乎所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只将教材中的内容细化了,继承式地讲给学生听,忽视了大学生的“阅读”。现代大学高等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都提倡“学习终身、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和自学。
(二)引发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可以分:扣题质疑、初读质疑、深读质疑、赏读质疑、回读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或解决方案提出质疑,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第一步,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结合课程案例背景,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第二步,激励学生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并结合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各小组根据问答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情感,锻炼其创新能力更加有效。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尽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质疑的积极性。
有效的教学过程不能单纯依赖老师的讲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学生的“社会实践” 、“工作总结”与“工作反思”。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学生把在课程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又一重大课程。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学会总结是做好各项学习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以往的内容知识,可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写学习日志、学习周记等方式来反思听课、解题中的不良习惯,从而慢慢培养出创新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大学新课标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场深刻的转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方式上大胆进行尝试和改革,要善于改变以前一些过于保守的传统教育思想理念,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愿意去大胆的发言,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创新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天梅.论学生自主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中国成人教育,2010
[2]周炎根.实施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育理论研究,2006,(1).
[3]王鉴. 实践教学论.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170.
关键词 培养 激励 质疑 探究 自主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一体两翼”
所谓“一体两翼”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需要。“一体”即专业知识技术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两翼”是指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一体两翼”实质在于学生能力培养(包括学生未来职业支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
二、现代教学普遍现象
当今社会正进入一个以“科学知识的生产、调配和运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由于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大学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并不相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使得全社会的学生都在为分数成绩而奋斗,使得大多数大学学生学习方式依旧较为单一、被动。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适应当前时代变化的重要需要。
三、优化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在恰当的时间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大学教学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前或课中创设若干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参与学习的问题情境。利用这些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上老师的穿针引线,引领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理解冲突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猜想和质疑。例如,法学中,通过案例背景,再加上故意设出的错误判罚,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渗透书本的理论原理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构建相互交流的学习探讨平台。
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总结分享彼此的解决思路和知识经验,互相探讨交流各自的情感与观念,,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产生共识,共同进步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例如:平时可以设定适当的课程,让学生分组来讲解书本知识,让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来做小老师,为同学们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经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的点评与总结,使学生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实际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单一性和传承性的缺点。
四、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
这里的“阅读”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阅读学科材料;二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视野。 首先,作为一名学习者,学会学习知识就必须首先学会阅读。对于大学任何专业来讲,阅读都是同样重要的。几乎所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只将教材中的内容细化了,继承式地讲给学生听,忽视了大学生的“阅读”。现代大学高等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都提倡“学习终身、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和自学。
(二)引发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可以分:扣题质疑、初读质疑、深读质疑、赏读质疑、回读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或解决方案提出质疑,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第一步,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结合课程案例背景,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第二步,激励学生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并结合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各小组根据问答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情感,锻炼其创新能力更加有效。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尽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质疑的积极性。
有效的教学过程不能单纯依赖老师的讲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学生的“社会实践” 、“工作总结”与“工作反思”。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学生把在课程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又一重大课程。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学会总结是做好各项学习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以往的内容知识,可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写学习日志、学习周记等方式来反思听课、解题中的不良习惯,从而慢慢培养出创新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大学新课标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场深刻的转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方式上大胆进行尝试和改革,要善于改变以前一些过于保守的传统教育思想理念,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愿意去大胆的发言,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创新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天梅.论学生自主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中国成人教育,2010
[2]周炎根.实施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育理论研究,2006,(1).
[3]王鉴. 实践教学论.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