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王”谈剑道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晨练时路过师傅练功的街心花园,发现里面围了一群人,这群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鼓掌叫好,似乎是被一场精彩的比赛吸引着,我心中好奇,想:是不是又有人来找师傅比武了?便加快步伐走了过去。
  果然,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这位老者是专程从河南来访李师傅的”。
  分开人群,见师傅(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创始人李春苓)正与一位老者对峙着。老者,有五十多岁,双眼深陷,颧骨突起,腮肉内凹,下巴尖窄,目露凶光,手拿一把剑头缠有布条的木剑,嘴里不时发出一种让人毛骨悚然地尖叫声,宛如一头威猛的狮子,看后不由打了个冷战!
  师傅也拿了一把同样的木剑,他神态安逸,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见此不禁为师傅捏了一把汗。
  倏然老者使出了一招仙人指路,剑带着一股凉风向师傅当胸刺去,人们不禁一阵惊呼,但师傅不急不躁,只略一闪身,便把这位老者的剑招轻松地化开。与此同时,师傅转守为攻,在那老者还没来得及变招之时,连续使出了毒蛇出动、白虎洗脸和辘轳斜肩等三招,那剑点若流星,穿若闪电,在那老者的胸、腹和双臂之间点了三个白点。
  好!一片喝彩声。
  “师傅功夫不减当年那。”那师傅一转头,刚要说话,谁知一分神的刹那,这位老者见有机可乘,宝剑直刺师傅要害,一连三招。
  不好!
  孰料,李师傅见剑刺来,却不慌不忙使出了一招迎风扇,不料这一扇竟打出四个剑花,其中三个剑尖立刻封住了老者的剑招。接着又听着“啪”的一声,最后一个剑尖犹如飞舞地神龙随即又打到了老者的右腕上,老者手中的剑被打掉在了地上!
  这时,我才发现这位老者浑身上下到处是白斑点,狮子变成花斑豹啦!话刚一吐到嘴边,顿时被嗓子里发出的笑声给淹没了。我按住心头的喜悦,马上又担心起两位老人再比下去会有闪失,于是,上前劝阻了比赛。老者面带羞色地对李师傅道:“你的剑速太快,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看不清剑尖的变化,其深奥之处,令人佩服。” 李师傅安慰道:“老弟的剑术也是精彩绝伦,今天能看出剑术的玄奥,而且感悟得这么透彻,不是剑道名侠,就是剑学宗师。走!走!到我家去畅谈一番”。
  老者听见李师傅称赞更感羞愧难当,一跺脚,竟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位老者从哪里来?”我问道,“为什么要和您比剑术呢?”
  李师傅沉吟道:“说是从河南来的,但具体地点搞不清楚。今天早上,我与你几位师弟练散手剑,这位老兄在一旁观看,不时地发出讥笑声,你几位新师弟气愤不过,执剑与他比试,几剑下来,都败在他的手下。这老兄一赢,讥讽和刺耳的话更多了。我看他那傲慢的样子心中不悦,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我说,徒弟不行,不定师傅不行。我来领教一下你的剑术。这人一看我要出场,非常高兴,嘴上还不时地嘀咕着,终于把你给逼出来了。 我一听这话,一想,一定是年轻时与人比武结下了嘎嗒,现在人家来寻仇了。唉,冤家易解不易结啊。
  “别看他输了,可不能小看他,刚才我见他抖动的剑花非常精妙,想必在剑术上有独到之处,受过高人的指点。不过在与他斗剑时,发现他内劲使得不顺当,缺乏威力,造成在发招中露出了破绽。我就在这里抓住了空当,见招破招,才得以取胜。此人的剑术正处于神妙与能工之间,再练几年内力,剑术就到火候了。”
  我回过神来说道:“师傅,你给我说说剑术的历史吧”。
  李师傅见我非常执著,道:“话说起来可扯远啦。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青铜剑问世,它是由矛头和匕首演变而成,属于短兵器一类,流传很广。最早除作为战斗的一种兵器使用外,还有其他用途,比如说,象征官衔、权利、法器及文雅佩饰,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剑也逐渐形成技击剑和舞剑两大类。舞剑变成了一种观赏艺术,而技击剑也称散手剑,则仍保持原貌,流传了下来。不过,现在会这种剑术的人不多了。”
  “各门各派的剑术不管它叫什么名,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其技击实质,不外乎劈、砍、刺、撩、剪、挂、划、裹、拨、缠。其中前五个是进攻法,后五个是防守法。这十法可以自由组合,派生出无数个招法来。”
  “师傅具体地讲讲这十个剑诀吧?”
  “进攻五法是,举剑自上而下以刃下击谓之劈;以剑横削谓之砍;以剑向前直扎谓之刺;以剑自下向上挑谓之撩;立剑后以剑尖向前猛点并成平剑谓之剪。防守五法是,以剑身走圆的轨迹自下向前向上向后带谓之挂;剑抽回时剑尖向下向后拉或向侧后拉谓之划;剑柄贴身走立园谓之裹;以剑向侧方挡开对方侵入的兵刃谓之拨;剑随身转向右或向左划平园谓之缠。”
  “散手剑如何练哪?”
  “散手剑最重要的是掐单式子练,具体要求有三条,这第一条是,技法要正确,招式要熟悉练;这第二条是腕力要有劲,能贯于剑尖;这第三条是出手要准确,指哪扎哪,想扎多深便能扎多深,分毫无误。关于第一条招式问题,现在介绍的太多,我就不多说了。关于增长腕力的事是比较难练的。一般的方法有:拉皮条法,即将橡胶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手上,用手腕拉动皮条练劲;哑铃法:前臂不动,手握哑铃后用手腕抬动哑铃做动作;抖铁链法,即将铁链一端放在地上,另一端用手握住并抖动铁链,想让哪节铁链动就让哪节铁链动,主要是练手腕的控制能力,铁链的长度最好为10~20米,重量为20斤左右。还有一种最难练的方法是扎豆腐。将三至四块豆腐摞在一起,用剑点扎,想扎多深扎多深,想扎几块扎几块,这也是练习手腕的控制力。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练习出手准确性,一般的方法有:扎环靶、扎移动物、扎飞动的树叶,等等,功夫深者可以用剑点死苍蝇。”
  “对剑有要求吗?是不是什么样的剑都可以用?”
  “那可不是,硬剑不行,这种剑剑身硬不利于变化。散手剑一般是用藤条作的,剑尖用布缠上,剑身长度为100厘米左右,另一端留20厘米大小作剑柄。没有藤条作剑,也可以用三根竹条拧呈麻花状,细的一端作剑尖用布缠上,另一端作剑柄也用布带缠上。长度与藤条剑一样。用藤条或竹条作剑,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东西柔软有韧性,便于抖动。剑尖用布缠绕一是为了对方的安全,二是蘸上白粉,在对方中剑时,可以在他的身上查点数,判断其中剑多少,提高技击兴趣。”
  “剑柄用双手拿行吗?”我用两手比划着一种双手拿剑的动作,疑惑地问。
  师傅笑道:“双手拿剑一般是想增加劲力,单手拿剑一般是想体现出善于用巧劲。散手剑一般要求用单手拿。”
  “听您一说,对散手剑我有了浓厚的兴趣,真想练哪。”我高兴地说。
  “那太好了,不过,现在想吃苦练功夫的人太少了。你们想练就要下功夫流汗水,加紧练,不要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宝贝给丢掉了。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你们多学多练点没有坏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啊”。
  □
其他文献
八卦散手就是八卦掌的技击技术。它是在练习八卦掌走圈及套路的基础上,必须要注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八卦掌练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一个必经阶段。不经此阶段,练得再好,也不过是个花架子。  八卦散手讲究声东击西,指上打下,避实击虚;引进落空,以正击斜,雇打合一;以巧制拙,以捷制缓,合力发人;以转为长,以整为用。功至上呈,周身骨节通灵,神络一致,内外若一,刚柔相济,动止至微。能自然胜势旋转,毫无免强之意,
期刊
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    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六式。熊有竖颈之力,
期刊
“项羽力扛千鼎,终需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这是古代一位老师傅在向一位慕名而来虔心学武的年轻人传授武功秘诀时说的一句话。在这位老师傅看来,真正的搏击之道,事关生死,但又必须在精神上超越生死。古往今来,无数武林老前辈在择徒传功时,都特别注重开启学者的悟性。所谓“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功夫越高,境界越深。古时搏击之术最终以修道为归宿,因而“悟道”也就成了习武之人必不可少的功课。
期刊
20年代中期,王芗斋先生含辛茹苦地创建了大成拳。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几代人的演练至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成拳不但没有被历史车轮前进掀起的尘埃湮没,相反却勃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旺盛生机。其发展势头之大,涉及领域之广,足以令人惊叹。据笔者不全面了解,以大成拳进行研究、教学、演练的民间组织,国内约有三四十家,国外也纷纷成立此拳的拳学组织。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大成拳作为一种拳文化现象,尤其是在当
期刊
劈挂拳 全称“通备劈挂拳”,简称“劈挂拳”,或称“披挂拳”。劈挂拳原属通备拳中的第一路子拳。近百年来,劈挂拳传播较广,为人们所熟悉。清末民初,也曾将劈挂拳列为通背拳系中的一派,故在一些武术专著里称作“劈挂通背”。据考证,劈挂拳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其传袭师承虽无可靠记载,但劈挂拳法早在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中已有反映。戚继光搜集当时16家拳法编成的32势中,列为一势的“抛架子抢步披挂”,
期刊
李小龙在对待传统武术上,总让人有一个错觉,就是只有严厉批评,没有宽容包容。其实不是的,只要具有价值的武术技巧,无论年代多久远,他都会接纳;如果只是一些哗众取宠的花哨技术,不论多新颖,他也会弃之如蔽履。好像他跟随邵汉生学技时,曾习练蔡李佛拳,而当他发觉此派拳术中的插捶和挂捶十分有效,他就把这两种攻击手法融入自己武术之中。又如他在港已是大红大紫时,还经常跑到旧书店搜寻各种武术古籍,于此可见他对传统武术
期刊
"人体处处皆太极"之辞,出自清末民初时期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这理论与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之说有同工异曲之妙。顾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太极拳中的攻防功能,而陈鑫之辞既含有人体的阴阳学理,又合太极拳走架出圆和攻防原理。  一、何谓"人体处处皆太极"  王宗岳太极拳谚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这说明惟有一阴一阳才算合太极之义,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均非太
期刊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
期刊
内家拳极讲究将对方打跌击出。将对方打跌击出既能判别出胜负,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了对对方的直接伤害(当然伤筋断骨有时在所难免)。但跌人不易。拳家曰:“打人容易摔人难,摔人容易放人难。”打人只要瞧准时机击中即可,而使用摔跌法就较前者复杂了。除了需要正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机会外,还涉及到用劲的技巧、方位等,手法也非如打法直接了当。此外技击中的摔跌法与单纯的摔跤术又有所不同,它既要求摔倒对方,又要避开、化解
期刊
在太极拳术中,听劲是侦察对方劲路着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听劲就是用高度的意思功能,在一定技法和劲力的配合下,从沾着点上去感知和接收来自对方的动态信息。《陈氏太极拳》注:“所谓听劲,乃是由皮肤的触觉和本体来探测对方劲力的大小、长短和动向的意思。”太极拳听劲的高级境界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中正安舒,轻柔缓慢,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等等。而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