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其民族的精与魂,语言文化的消失带来的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衰落更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害。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濒危的现状,我国已经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同的责任,那么我们大学生,以及我们少数民族多聚集的民族院校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发挥好民族院校的特点及功能,本文将针对民族院校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方法措施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民族院校;社团;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是一个坐落在东方、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56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各民族文化交融相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
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语言及文化才是维持其民族特殊性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主要标志,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旦消失,则意味着其民族已消亡。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其中有53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70多种语言中,已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临消失的危险之中,比如台湾最后一个会说巴则海语的人——97岁的原住民潘金玉已于2010年去世;贵州的木佬语目前仅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会说;1100万满族中,精通满语的只剩余不到10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改变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濒危现状刻不容缓。
民族院校是各种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地方,是中国多元文化格局的主要体现。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大家庭,民族院校更应该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并为维持各民族文化在校园中的生存和传承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少数民族院校普遍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科研团队,如笔者所就读的大连民族大学就有蒙古语及满语的相应研究团体,有各少数民族学生及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感兴趣的汉族学生,这些方面能更加方便对各民族学生进行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知识普及活动的进行,从而在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促进各民族学生互相理解,共同进步。
关于如何在民族院校构建起相应的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模式,本文主张建立学生社团,以学生社团为主力军来促使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学生社团作为在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在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言自喻。关于社团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社团成员
社团成员不局限于学生,更不局限于个别语言文化濒危的少数民族学生。成员可以有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并愿意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汉族学生、各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上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研究团体、学校在籍教师以及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方面有资深研究经验的校外专家及研究者等。大家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民族荣誉感或研究专长聚集在一起,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工作,相信效果能更加显著。这样一个社团的组建,就需要一名带头人,带头人应为资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专家,且具备很强的沟通和社会活动能力,才能够将不同民族的学生和各方社会人士吸收至社团中来,并有计划地进行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社团活动内容
各项活动的组织可以在带头人的指导下,由学生管理协调。活动内容可以分为:
1.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的学习
在每周固定时间举办相应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讲解。此部分主要由带头人组织协调,包括邀请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以及具体讲授内容的调整。另一方面,由学生方面负责人提前准备好讲座所需讲义并发放给参与者,在讲座开始前留出部分时间让参与的学生及其他会员充分阅读材料并展开讨论。讲座结束后,组织各参与者交流心得体会,充分消化学到的知识。另外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组织一次心得交流大会,交流会的内容即参与讲座的人通过PPT、视频等方式与所有团员分享讲座上学习到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知识点。以此两种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团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以及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的补充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2.传统文艺与技能的学习
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不少传统文艺与技能值得传承及发扬。学生社团定期举办集会,并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其民族传统文艺及技能的講解及演示。比如少数民族的歌舞、刺绣、雕刻等。这种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活动更加能激发团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效果。例如,每月进行一次小型歌舞汇报表演,表演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歌舞,蒙古族的蒙古舞、长调和呼麦,壮族、毛南族祀神祭祖的师公舞,藏族的锅庄舞和山歌等等。校园之中卧虎藏龙,通过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同学们,就能把少数民族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3民族文化节
以社团内不同研究领域为单位组织民族文化节,面向全校召开,校外人员也可以参与,展示各民族不同文化风情。(笔者所就学的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就有相似的民族文化祭,面向全校师生展示各国文化风情的活动)这种文化节可以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举办一次,在一个大展厅内设立几个单独的展厅,展厅内容是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展示,例如蒙古族的祭敖包还有献哈达这类活动,在特定区域举办傣族的泼水节,与参加人员打成一片,在朝鲜族展区现场制作紫菜包饭这种简单的料理与大家共享等等,展厅就是一个浓缩的中国,里面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味又能拉动学生积极性。
4.联欢会
定期举办社团内部联欢会,每个阶段的活动结束后,社团内部成员欢聚一堂,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参加各项活动的体会,轮流上台发表感想,在欢声笑语中加深团员之间的感情,为以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工作更加顺利进行。这样的活动既是工作的报告会,也是下一步行动的激励会,是必不可少的。社团成员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院校;社团;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是一个坐落在东方、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56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各民族文化交融相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格局。
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语言及文化才是维持其民族特殊性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主要标志,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旦消失,则意味着其民族已消亡。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其中有53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70多种语言中,已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临消失的危险之中,比如台湾最后一个会说巴则海语的人——97岁的原住民潘金玉已于2010年去世;贵州的木佬语目前仅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会说;1100万满族中,精通满语的只剩余不到10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改变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濒危现状刻不容缓。
民族院校是各种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地方,是中国多元文化格局的主要体现。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大家庭,民族院校更应该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并为维持各民族文化在校园中的生存和传承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少数民族院校普遍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科研团队,如笔者所就读的大连民族大学就有蒙古语及满语的相应研究团体,有各少数民族学生及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感兴趣的汉族学生,这些方面能更加方便对各民族学生进行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知识普及活动的进行,从而在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促进各民族学生互相理解,共同进步。
关于如何在民族院校构建起相应的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模式,本文主张建立学生社团,以学生社团为主力军来促使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学生社团作为在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在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言自喻。关于社团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社团成员
社团成员不局限于学生,更不局限于个别语言文化濒危的少数民族学生。成员可以有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并愿意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汉族学生、各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上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研究团体、学校在籍教师以及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方面有资深研究经验的校外专家及研究者等。大家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民族荣誉感或研究专长聚集在一起,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工作,相信效果能更加显著。这样一个社团的组建,就需要一名带头人,带头人应为资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专家,且具备很强的沟通和社会活动能力,才能够将不同民族的学生和各方社会人士吸收至社团中来,并有计划地进行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社团活动内容
各项活动的组织可以在带头人的指导下,由学生管理协调。活动内容可以分为:
1.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的学习
在每周固定时间举办相应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讲解。此部分主要由带头人组织协调,包括邀请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以及具体讲授内容的调整。另一方面,由学生方面负责人提前准备好讲座所需讲义并发放给参与者,在讲座开始前留出部分时间让参与的学生及其他会员充分阅读材料并展开讨论。讲座结束后,组织各参与者交流心得体会,充分消化学到的知识。另外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组织一次心得交流大会,交流会的内容即参与讲座的人通过PPT、视频等方式与所有团员分享讲座上学习到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知识点。以此两种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团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以及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的补充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2.传统文艺与技能的学习
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不少传统文艺与技能值得传承及发扬。学生社团定期举办集会,并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其民族传统文艺及技能的講解及演示。比如少数民族的歌舞、刺绣、雕刻等。这种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活动更加能激发团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效果。例如,每月进行一次小型歌舞汇报表演,表演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歌舞,蒙古族的蒙古舞、长调和呼麦,壮族、毛南族祀神祭祖的师公舞,藏族的锅庄舞和山歌等等。校园之中卧虎藏龙,通过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同学们,就能把少数民族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3民族文化节
以社团内不同研究领域为单位组织民族文化节,面向全校召开,校外人员也可以参与,展示各民族不同文化风情。(笔者所就学的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就有相似的民族文化祭,面向全校师生展示各国文化风情的活动)这种文化节可以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举办一次,在一个大展厅内设立几个单独的展厅,展厅内容是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展示,例如蒙古族的祭敖包还有献哈达这类活动,在特定区域举办傣族的泼水节,与参加人员打成一片,在朝鲜族展区现场制作紫菜包饭这种简单的料理与大家共享等等,展厅就是一个浓缩的中国,里面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味又能拉动学生积极性。
4.联欢会
定期举办社团内部联欢会,每个阶段的活动结束后,社团内部成员欢聚一堂,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参加各项活动的体会,轮流上台发表感想,在欢声笑语中加深团员之间的感情,为以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工作更加顺利进行。这样的活动既是工作的报告会,也是下一步行动的激励会,是必不可少的。社团成员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