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塑京剧脸谱的有心人
京剧脸谱,在北京,不知道,没见过的人少之又少。这有赖于京剧的国粹品质与地位。京剧诞生于北京,在京城扎根已二三百年,老北京城内人人能哼上几口,至今票友无数。还有赖于京剧脸谱的特色性、文化性。它很程式化,但程式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且象征的意义既大众又内涵深刻。更有赖于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大发展,京剧脸谱衍生为传统的特色工艺品,一路走红旅游市场,市场占有率高,为中外宾客和收藏者所喜爱。但对京剧脸谱和工艺京剧脸谱的异同、渊源,工艺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究竞表现在哪里,有何特色,如何欣赏如何传承,对广大的京剧脸谱爱好者来说,还有不小的认知缺口。为此,我走进了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非遗文化活态展示彩塑京剧脸谱室,拜访了北京泥塑彩绘脸谱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佟秀芬。
佟秀芬老师告诉我,她的师傅唐景耀出身于彩塑京剧脸谱世家,师傅、师大爷唐景昆,还有师爷,即师傅、师大爷的父亲唐仲元都做彩塑京剧脸谱,开着手工作坊。1958年,公私合营,合营后的厂子叫彩塑厂,其中有一个车间叫彩塑脸谱车间,由师大爷挑大梁,这个厂文革時停产了,不再生产彩塑京剧脸谱。师傅舍不得丢下,就自己捡起来,私下塑脸谱画着玩。到上世纪80年代,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师傅的玩意儿大受旅游市场欢迎,北京友谊商店等单位纷纷找师傅订货,师傅看到前景,就越发不可收拾,有求必应。
佟老师说,她是1976年入厂的,入厂时彩塑厂已改叫金属工艺品厂,那年她19岁。她喜欢画画,工艺美校毕业。发现上夜班的师傅特别喜欢画京剧脸谱,产生兴趣,缠着师傅看师傅画,也想学。师傅说,想学就试试呗。
她成了师傅唐景耀的入室弟子,而且是唯一的。她师傅80多岁过世。
彩塑脸谱就是彩塑脸谱
彩塑京剧脸谱最早出现在晚清光绪年间。有一个姓桂的旗人,住在北京西城,能诗善画,也是京剧票友。逛庙会的时候,看到有卖彩塑泥人的,突发奇想,找来胶泥塑了个脸模子,仿照舞台上的花脸脸谱,在晾干了的泥模子上勾线施彩,做到自己满意了的时候就拿给朋友看,一来二去的有了名气,又是以彩绘花脸为主,留下“花脸桂子”的名号。他是破落贵族,皇粮吃不上的时候以泥塑脸谱为谋生手段,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少绘制名家。佟秀芬的师爷唐仲元一脉,泥塑脸谱功底十分扎实,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光头造型,将脸谱配上了泥塑的盔头髯口,不仅丰富了脸谱的艺术品种,使彩塑京剧脸谱有了光头脸谱、盔头泥须脸谱(即髯口脸谱)、点翠脸谱各个不同类别,还创造了以著名京剧演员本人脸型为模,以这些演员的全套舞台脸谱为系的彩塑脸谱谱系,代代传承,使之成为内容更广博、更见艺术水平的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佟秀芬老师屡屡提到钱金福、金少山、候喜瑞、郝寿臣、杨小楼等京剧名家的脸谱,说多亏师爷收集全了他们演出用过的脸谱,而且留下了他们的真人脸型。这实在是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这些京剧艺术名角、著名表演艺术家无一不生于晚清,在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脸谱艺术异彩纷呈,尤其是生于1848年的钱金福,昆曲正旦,又功于架子花脸,对脸谱颇有研究,脸谱构画颇体现人物性格。
佟老师讲彩塑京剧脸谱艺术之难。她说在平面上画脸谱和在泥坯上画脸谱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平面的绘画功底在泥脸模上完全吃不开,运起笔来,在脸模突出的高低点上,笔走起来不像在平面上那么流畅自如,它不轻易听你的,不小心就会走偏。脸谱最重要的是对称和神态。她讲金少山脸谱的例子。金少山真人的脸型是不对称的,但在舞台上,观众看金少山,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脸谱只是他的戏的一部分,他还有唱念做打,还有身段还有表演,舞台灯光的运用,距离中的观赏效果,都在发挥着作用。脸谱是和整个舞台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彩塑脸谱却不是这样,它是工艺,是没有任何其他艺术辅助手段烘托陪衬的艺术,观赏点很直接很明确也很单一,如果脸型上的脸谱就照真人画得不对称,看上去就会让人不舒服。既要在和真人一样的脸模上画脸谱,又要画出舞台脸谱艺术带给观众的那种艺术美感,画出舞台艺术人物的神韵,让彩塑脸谱观赏者看着很舒服,不失他们心目中的真,从原本不对称的脸型中画出脸谱的对称来,达到对艺术家舞台感觉的真,那需要很高的功力和脸谱绘画水平的。
戏的重点不在脸谱上,彩塑脸谱就是脸谱。直观的彩塑脸谱艺术,局限在脸型上,魅力也在脸型上。
彩塑脸谱,只能打腹稿,不能画草样,用毛笔直接往上勾,位置要一笔下去便相当准确。如窦尔敦的眼瓦,要先定好位,眼瓦、胡茬定准了位,其它就都随着走了,若眼瓦画得往里了,中堂就没位置了,脸谱就画失败了,且没有补救的措施。
功夫是靠练出来的。
不断创新才是传承
佟秀芬这个传脉,有传承,有发展,有创新。她师爷唐仲元丰富了泥塑脸谱的造型,在塑造原始胎形时,根据京剧花脸演员的勾脸特点,适当加长前额,加宽面颊,使人物造型丰滿。师傅唐景耀,画工扎实,笔锋有力,张飞、姚期等“十字门”脸谱,从鼻头起过眉心、印堂直至头顶有时粗时细的通天柱,他一笔而成,成为唐门绝技。佟秀芬1997年受邀为中法文化交流举办过北京彩塑京剧脸谱展。2008年10月,获得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彩塑京剧脸谱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她为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儿子林泓魁受其熏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脸谱的造型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京剧名家脸型彩塑脸谱,2015年被中宣部、中国文联、人力资源部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在西城区的非遗保护中心的非遗活态展示室不仅能见到这对母子,与之深入交流和学习,还能欣赏到他们精美绝伦的彩塑京剧脸谱作品。
京剧脸谱,在北京,不知道,没见过的人少之又少。这有赖于京剧的国粹品质与地位。京剧诞生于北京,在京城扎根已二三百年,老北京城内人人能哼上几口,至今票友无数。还有赖于京剧脸谱的特色性、文化性。它很程式化,但程式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且象征的意义既大众又内涵深刻。更有赖于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大发展,京剧脸谱衍生为传统的特色工艺品,一路走红旅游市场,市场占有率高,为中外宾客和收藏者所喜爱。但对京剧脸谱和工艺京剧脸谱的异同、渊源,工艺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究竞表现在哪里,有何特色,如何欣赏如何传承,对广大的京剧脸谱爱好者来说,还有不小的认知缺口。为此,我走进了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非遗文化活态展示彩塑京剧脸谱室,拜访了北京泥塑彩绘脸谱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佟秀芬。
佟秀芬老师告诉我,她的师傅唐景耀出身于彩塑京剧脸谱世家,师傅、师大爷唐景昆,还有师爷,即师傅、师大爷的父亲唐仲元都做彩塑京剧脸谱,开着手工作坊。1958年,公私合营,合营后的厂子叫彩塑厂,其中有一个车间叫彩塑脸谱车间,由师大爷挑大梁,这个厂文革時停产了,不再生产彩塑京剧脸谱。师傅舍不得丢下,就自己捡起来,私下塑脸谱画着玩。到上世纪80年代,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师傅的玩意儿大受旅游市场欢迎,北京友谊商店等单位纷纷找师傅订货,师傅看到前景,就越发不可收拾,有求必应。
佟老师说,她是1976年入厂的,入厂时彩塑厂已改叫金属工艺品厂,那年她19岁。她喜欢画画,工艺美校毕业。发现上夜班的师傅特别喜欢画京剧脸谱,产生兴趣,缠着师傅看师傅画,也想学。师傅说,想学就试试呗。
她成了师傅唐景耀的入室弟子,而且是唯一的。她师傅80多岁过世。
彩塑脸谱就是彩塑脸谱
彩塑京剧脸谱最早出现在晚清光绪年间。有一个姓桂的旗人,住在北京西城,能诗善画,也是京剧票友。逛庙会的时候,看到有卖彩塑泥人的,突发奇想,找来胶泥塑了个脸模子,仿照舞台上的花脸脸谱,在晾干了的泥模子上勾线施彩,做到自己满意了的时候就拿给朋友看,一来二去的有了名气,又是以彩绘花脸为主,留下“花脸桂子”的名号。他是破落贵族,皇粮吃不上的时候以泥塑脸谱为谋生手段,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少绘制名家。佟秀芬的师爷唐仲元一脉,泥塑脸谱功底十分扎实,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光头造型,将脸谱配上了泥塑的盔头髯口,不仅丰富了脸谱的艺术品种,使彩塑京剧脸谱有了光头脸谱、盔头泥须脸谱(即髯口脸谱)、点翠脸谱各个不同类别,还创造了以著名京剧演员本人脸型为模,以这些演员的全套舞台脸谱为系的彩塑脸谱谱系,代代传承,使之成为内容更广博、更见艺术水平的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佟秀芬老师屡屡提到钱金福、金少山、候喜瑞、郝寿臣、杨小楼等京剧名家的脸谱,说多亏师爷收集全了他们演出用过的脸谱,而且留下了他们的真人脸型。这实在是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这些京剧艺术名角、著名表演艺术家无一不生于晚清,在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脸谱艺术异彩纷呈,尤其是生于1848年的钱金福,昆曲正旦,又功于架子花脸,对脸谱颇有研究,脸谱构画颇体现人物性格。
佟老师讲彩塑京剧脸谱艺术之难。她说在平面上画脸谱和在泥坯上画脸谱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平面的绘画功底在泥脸模上完全吃不开,运起笔来,在脸模突出的高低点上,笔走起来不像在平面上那么流畅自如,它不轻易听你的,不小心就会走偏。脸谱最重要的是对称和神态。她讲金少山脸谱的例子。金少山真人的脸型是不对称的,但在舞台上,观众看金少山,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脸谱只是他的戏的一部分,他还有唱念做打,还有身段还有表演,舞台灯光的运用,距离中的观赏效果,都在发挥着作用。脸谱是和整个舞台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彩塑脸谱却不是这样,它是工艺,是没有任何其他艺术辅助手段烘托陪衬的艺术,观赏点很直接很明确也很单一,如果脸型上的脸谱就照真人画得不对称,看上去就会让人不舒服。既要在和真人一样的脸模上画脸谱,又要画出舞台脸谱艺术带给观众的那种艺术美感,画出舞台艺术人物的神韵,让彩塑脸谱观赏者看着很舒服,不失他们心目中的真,从原本不对称的脸型中画出脸谱的对称来,达到对艺术家舞台感觉的真,那需要很高的功力和脸谱绘画水平的。
戏的重点不在脸谱上,彩塑脸谱就是脸谱。直观的彩塑脸谱艺术,局限在脸型上,魅力也在脸型上。
彩塑脸谱,只能打腹稿,不能画草样,用毛笔直接往上勾,位置要一笔下去便相当准确。如窦尔敦的眼瓦,要先定好位,眼瓦、胡茬定准了位,其它就都随着走了,若眼瓦画得往里了,中堂就没位置了,脸谱就画失败了,且没有补救的措施。
功夫是靠练出来的。
不断创新才是传承
佟秀芬这个传脉,有传承,有发展,有创新。她师爷唐仲元丰富了泥塑脸谱的造型,在塑造原始胎形时,根据京剧花脸演员的勾脸特点,适当加长前额,加宽面颊,使人物造型丰滿。师傅唐景耀,画工扎实,笔锋有力,张飞、姚期等“十字门”脸谱,从鼻头起过眉心、印堂直至头顶有时粗时细的通天柱,他一笔而成,成为唐门绝技。佟秀芬1997年受邀为中法文化交流举办过北京彩塑京剧脸谱展。2008年10月,获得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彩塑京剧脸谱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她为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儿子林泓魁受其熏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脸谱的造型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京剧名家脸型彩塑脸谱,2015年被中宣部、中国文联、人力资源部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在西城区的非遗保护中心的非遗活态展示室不仅能见到这对母子,与之深入交流和学习,还能欣赏到他们精美绝伦的彩塑京剧脸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