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初中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实施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提出了初中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并要求初中教育应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独特、敢于创新的人才。已有的实施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和教材结构与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适时出版,作为教学一线的我认真研究、领会了"新课程标准",悉心钻研新教材,并在教育实践中深受启发,形成了一些观点。以下就是我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1.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渗透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学习数学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理念。教学素材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例题与习题的选择基本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绝大多数习题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和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无繁、难、偏题。同时,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材料、数学活动材料和具有较大难度、训练思维能力的C组复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数学视野,提高解题能力留下足够空间。例如,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部分,教材内容涉及了天气预报、光盘的标准厚度、学校运动会男仪仗队员身高等学生身边的实例;第二章《走进代数》部分,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索规律题,等等。教材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
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2.转变教学方式,渗透新课改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师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改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把教学过程变成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动的"。针对过去教科书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新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问题的学习,这就要求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素材,并通过借助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的创设了适宜于学生领悟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的总和,有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教材摆脱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日益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入课堂。新教材引入许多了真实的数据,引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图片,课文的标题也注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感觉不像是数学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一领到书就被深深吸引了,就连其他学科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数学书都赞不绝口。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容许学生异想天开,容许学生辩解和争论,容许学生犯错,容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空间,达到以学生为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展开时一定要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的展开以及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全章内容中都渗透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2、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3、数形结合的思想和集合的思想。如"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4、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如"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蕴含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等等。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主要以渗透的方式来安排。6、反映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函数通过数与形定量地描这种对应关系,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7、注意类比的数学思想,如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类比,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相似与全等,相似内容是全等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等等。在活动中发现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板、思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学生才会乐学,才会对数学感兴趣,这样就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4.教参内容丰富,是教师的好帮手。
与新课标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比一般的教学参考书有较大改进。新增加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教学简明实用,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均由一线教师编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每章配备的评价测试卷也得到教师认可,是一份珍贵的教学资料。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教学中如不做大量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章节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却很简单。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另外,习题中很少配备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使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巩固练习,致使举一反三的没做到,学会的也忘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但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及不见得正确的看法,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交流。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教学实验任务。谢谢大家!
1.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渗透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学习数学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理念。教学素材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例题与习题的选择基本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绝大多数习题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和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无繁、难、偏题。同时,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材料、数学活动材料和具有较大难度、训练思维能力的C组复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数学视野,提高解题能力留下足够空间。例如,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部分,教材内容涉及了天气预报、光盘的标准厚度、学校运动会男仪仗队员身高等学生身边的实例;第二章《走进代数》部分,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索规律题,等等。教材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
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2.转变教学方式,渗透新课改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师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改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把教学过程变成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动的"。针对过去教科书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新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问题的学习,这就要求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素材,并通过借助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的创设了适宜于学生领悟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的总和,有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教材摆脱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日益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入课堂。新教材引入许多了真实的数据,引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图片,课文的标题也注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感觉不像是数学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一领到书就被深深吸引了,就连其他学科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数学书都赞不绝口。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容许学生异想天开,容许学生辩解和争论,容许学生犯错,容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空间,达到以学生为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展开时一定要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的展开以及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全章内容中都渗透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2、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3、数形结合的思想和集合的思想。如"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4、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如"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蕴含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等等。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主要以渗透的方式来安排。6、反映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函数通过数与形定量地描这种对应关系,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7、注意类比的数学思想,如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类比,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相似与全等,相似内容是全等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等等。在活动中发现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板、思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学生才会乐学,才会对数学感兴趣,这样就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4.教参内容丰富,是教师的好帮手。
与新课标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比一般的教学参考书有较大改进。新增加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教学简明实用,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均由一线教师编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每章配备的评价测试卷也得到教师认可,是一份珍贵的教学资料。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教学中如不做大量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章节复习题中的某些问题,却很简单。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另外,习题中很少配备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使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巩固练习,致使举一反三的没做到,学会的也忘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教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但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再次开发,教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教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及不见得正确的看法,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交流。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教学实验任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