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尾,省综治委组织的学校安全工作督察团来到于都县,走访督查了全县多所学校,认为该县的校园安全工作亮点多,尤其是设立教育警务区的做法,走在全省前列。在学校安全工作中,于都县注重在创新中求突破,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水平。记者闻讯而动,深入于都县采访,将该县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梳理后,以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2008年11月4日中午12时许,于都三中的保安人员用对讲机向县教育警务区巡逻人员报告:有人到于都三中打群架。警务区校园巡逻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很快将打架双方控制住,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许多老师形象地说:“以前110一拨虽灵,可如今警务区警察更快,情况更熟,一呼就到了身边。”自实行这种巡逻模式后,学校和校园周边的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秩序明显好转,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安心、教师用心、家长放心”的治安环境。
于都县教育警务区成立于2008年,现配备了6名警察,负责县城学校治安工作。警务区在每所学校设立了警务室,对学校的校卫队、保安员、值日老师等内部治安防范力量进行整合,警务区民警和巡逻护校队员,每天白天和晚上、上学和放学时段,对校园周边复杂地段加强巡逻,改变了学校内部各种治安防范力量各自为战的局面。警务区给每个学校配发了一定数量的对讲机,建立了警务区和学校之间的快速反应机制,编织了一张防范严密、反应迅速的防范网络,共同扎紧了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安全篱笆”。
于都县教育局综治办主任肖辉把教育警务区功能归纳为五个方面:指导、教育、震慑、挽救、侦破。他说,教育警务区的建立,是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成立教育警务区后,对于学校突发的治安事件能够更加快速反应,并且对治安事件处理能够“一竿子插到底”。而没有成立教育警务区之前,学校遇到突发事件,需向当地派出所或者110报案,再由公安机关决定是否立案、出警,成立教育警务区后,在时间上能够“快半拍”。
于都县的县、乡、村三级学校统一设立了警务室,实现了“有标牌、有办公场所、有工作记录、有防护器材、有责任民警”的“五有”工作目标。记者看到,于都二中按规定购置了警棍、电棒、防割手套、盾牌、铁叉等器械。学校在白天组建了一支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组成的值日队伍,夜晚组织青年教师护校队巡查校园。有学生在就有教师在,有教师在就有领导在。
组建高素质的校园保安队伍,是教育警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县为全县各学校统一配备了校园保安261人。保安的配备原则上按需配置,但考虑到学校负担,农村学校每校2人,城区学校根据学校规模与特点,少的2人,多的26人。由财政负责校园保安每人每月700元工资,不足部分由服务学校自筹。县保安公司培训管理,学校督促考评,县教育部门与保安公司共同出台了《于都县校园保安管理规程》。校园保安队伍建立后,对全县各校的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育警务区建立了民警约谈机制,有力地减少了校园治安案件的发生。学校把教育警务区民警的手机公布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各楼梯口,便于师生联系。教育警务区每月进行一次警情通报,并打印张贴在学校的大门口。针对部分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警务区的民警集中有网瘾的学生进行了集体约谈:“沉迷网络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同学为了玩电脑游戏,花光了家长给的零用钱,甚至发展到早餐不吃,中饭也不吃,省钱上网吧;还有的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钱,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是向低年级学生索要。如果你已做过上述的行为,你就已经踏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船……”民警在约谈中,列举了一个个真实事例,使这些“迷路的羔羊”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很多人迷途知返了。
今年元宵节前夕,该县某中学高三女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说自己的女儿离家几天都杳无音讯,向学校要人。该校马上调出放假时学生离校的监控录像倒查,查出了该女生离校的视频及具体时间,家长再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马上赶回家中另想办法找人。原来,该女孩背着家里人偷偷跑到成都和网友会面去了。肖辉主任感叹视频监控系统的“倒查”功能帮了学校的大忙,否则学校真的“说不清”。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于都县教育局平安校园建设指挥中心。在一面墙上,摆放着16台电子显示屏,大的42英寸,可以同时显示出多个监控场面,可以时时调看全县城乡学校的情况。当时正是下午5点钟,工作人员为记者调出了边远的祁禄山初中的校园监控画面:夕阳斜照着山区的校园,温馨而静谧,大部分学生都放学回家或去食堂用餐,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大门口跳绳、打羽毛球。
于都县投入近300万元资金,于2012年3月为全县87所中小学先后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安系统的“天网”,全县学校安装的监控探头达828个,监控范围覆盖了城区所有学校和乡镇部分学校教学区、学生宿舍、食堂、校门口、楼梯口等重点场所,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这是于都县创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把校园安全工作带入了一个新时代。肖辉介绍说,视频监控有4个终端:一是学校,二是地方派出所,三是公安系统的天网平台,四是教育局。视频监控的建设大幅度降低了校园侵害案,带来了治安水平的大提升。
曾经有段时间,一些精神病人拿着刀或棍棒,闯进校园,追打学生和教师,严重危及师生人身安全;有些精神病人,脱得一丝不挂在校园行走,吓得一些女生拔腿就跑……于都县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通过政府牵头、学校摸排、公安带离、民政出钱、卫生治疗的形式,共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47人,整治力度之大,在全市位列前茅。此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周边没有发现一例精神病人滋事现象,还学校一个安静的环境。
于都县高度重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由县综治委牵头,组织公安、教育、城管、文广、药监、交警、工商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深入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将排查出的问题现场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对长期困扰学校的“老大难”问题,采取领导包案、现场办公、联合执法等有效措施,实行重点突破,切实破解学校及周边治安的重点难点问题。对34个突出问题,由领导小组实行挂牌整治,共下发抄告单7份、督办通知1份。 县教育局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交警、交通、教育等部门共同协作,整治黑校车22辆,对102辆学生接送车实行了一车一档户籍化管理,并统一了标志,安装了GPS定位系统;拆除学校周边违章搭建建筑2处,共计63平方米;取缔周边摊点47处、黑网吧21家、无照电子游戏厅2家、200米内卡拉OK厅1家,处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吧97家,查扣、没收非法出版音像制品3600盒,没收非法出版物1.42万册(本);处理涉校治安案件80多起,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起,打击侵害校园犯罪20余人次,拘留涉案人员7人。
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校园及周边经营场所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检查23个乡镇418所学校周边的经营户,查处无照经营22家,吊销营业执照3户,查扣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1140公斤,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2起。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疏散演练,是于都二中的一个“保留节目”。疏散演练的铃声响过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有序撤出教室,然后排成队列坐在操场上,两手护着侧倾的头颅。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于都县各学校一项常规工作,其内容分两块,一是“十五防”工作,即防倒塌、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骗、防暴、防爆、防邪教、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防自然灾害、防拥挤踩踏、防意外伤害、防心理脆弱。二是按照季节和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春季防传染病,夏季防溺水,秋季防交通事故,冬季防火。水域边上的学校以防溺水为重点,公路沿线的学校以防交通事故为重点,山脚下的学校以防山体滑坡为重点。各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会、班会、专题讲座、广播、板报、家校通、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安全教育时时讲、处处讲、人人讲的大格局。
疏散演练是实战,安全知识教育是理论准备,都是校园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的有力举措。在安全防范上,该县努力把工作做细、把治安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中,防重于整,长期坚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侵害校园案、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周边环境、治安管理、内部防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全县统一部署,各乡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拉网式”“地毯式”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2012年,全县共排查出各类隐患212个,并将摸排上来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分类建立档案,明确整治责任单位和整治时限,并抄告相关责任部门。对一般的安全隐患,属学校、部门自己能整治的,要求在短期内整治到位。
县交警大队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护校交警中队”,坚持对城区学校上学、放学高峰期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清理畅通学校周边交通,整治接送学生车辆,并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法规进校园活动。今年以来,县公安局派出法制副校长300多名,开办法制宣传教育讲座500多场次,组织警力开展校园周边及治安乱点巡逻2万多人次。
于都二中建立了一支覆盖各处室、各年级的安全维稳信息联络员队伍。学校规定,各处室、各年级开会,都要安排信息联络员做有针对性的发言,信息联络员每两周要对各自分管的区域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并形成书面报告,由学校综治办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然后报校长,由校长签发至相关部门限时处理,处理结果再由综治办反馈给校长。这样就确保了全校各种安全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排查,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扫描于都县学校安全工作,亮点多,思路新,成效好,这得益于于都县教育人树立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2008年11月4日中午12时许,于都三中的保安人员用对讲机向县教育警务区巡逻人员报告:有人到于都三中打群架。警务区校园巡逻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很快将打架双方控制住,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许多老师形象地说:“以前110一拨虽灵,可如今警务区警察更快,情况更熟,一呼就到了身边。”自实行这种巡逻模式后,学校和校园周边的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秩序明显好转,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安心、教师用心、家长放心”的治安环境。
于都县教育警务区成立于2008年,现配备了6名警察,负责县城学校治安工作。警务区在每所学校设立了警务室,对学校的校卫队、保安员、值日老师等内部治安防范力量进行整合,警务区民警和巡逻护校队员,每天白天和晚上、上学和放学时段,对校园周边复杂地段加强巡逻,改变了学校内部各种治安防范力量各自为战的局面。警务区给每个学校配发了一定数量的对讲机,建立了警务区和学校之间的快速反应机制,编织了一张防范严密、反应迅速的防范网络,共同扎紧了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安全篱笆”。
于都县教育局综治办主任肖辉把教育警务区功能归纳为五个方面:指导、教育、震慑、挽救、侦破。他说,教育警务区的建立,是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成立教育警务区后,对于学校突发的治安事件能够更加快速反应,并且对治安事件处理能够“一竿子插到底”。而没有成立教育警务区之前,学校遇到突发事件,需向当地派出所或者110报案,再由公安机关决定是否立案、出警,成立教育警务区后,在时间上能够“快半拍”。
于都县的县、乡、村三级学校统一设立了警务室,实现了“有标牌、有办公场所、有工作记录、有防护器材、有责任民警”的“五有”工作目标。记者看到,于都二中按规定购置了警棍、电棒、防割手套、盾牌、铁叉等器械。学校在白天组建了一支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组成的值日队伍,夜晚组织青年教师护校队巡查校园。有学生在就有教师在,有教师在就有领导在。
组建高素质的校园保安队伍,是教育警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县为全县各学校统一配备了校园保安261人。保安的配备原则上按需配置,但考虑到学校负担,农村学校每校2人,城区学校根据学校规模与特点,少的2人,多的26人。由财政负责校园保安每人每月700元工资,不足部分由服务学校自筹。县保安公司培训管理,学校督促考评,县教育部门与保安公司共同出台了《于都县校园保安管理规程》。校园保安队伍建立后,对全县各校的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育警务区建立了民警约谈机制,有力地减少了校园治安案件的发生。学校把教育警务区民警的手机公布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各楼梯口,便于师生联系。教育警务区每月进行一次警情通报,并打印张贴在学校的大门口。针对部分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警务区的民警集中有网瘾的学生进行了集体约谈:“沉迷网络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同学为了玩电脑游戏,花光了家长给的零用钱,甚至发展到早餐不吃,中饭也不吃,省钱上网吧;还有的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钱,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是向低年级学生索要。如果你已做过上述的行为,你就已经踏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船……”民警在约谈中,列举了一个个真实事例,使这些“迷路的羔羊”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很多人迷途知返了。
今年元宵节前夕,该县某中学高三女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说自己的女儿离家几天都杳无音讯,向学校要人。该校马上调出放假时学生离校的监控录像倒查,查出了该女生离校的视频及具体时间,家长再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马上赶回家中另想办法找人。原来,该女孩背着家里人偷偷跑到成都和网友会面去了。肖辉主任感叹视频监控系统的“倒查”功能帮了学校的大忙,否则学校真的“说不清”。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于都县教育局平安校园建设指挥中心。在一面墙上,摆放着16台电子显示屏,大的42英寸,可以同时显示出多个监控场面,可以时时调看全县城乡学校的情况。当时正是下午5点钟,工作人员为记者调出了边远的祁禄山初中的校园监控画面:夕阳斜照着山区的校园,温馨而静谧,大部分学生都放学回家或去食堂用餐,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大门口跳绳、打羽毛球。
于都县投入近300万元资金,于2012年3月为全县87所中小学先后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安系统的“天网”,全县学校安装的监控探头达828个,监控范围覆盖了城区所有学校和乡镇部分学校教学区、学生宿舍、食堂、校门口、楼梯口等重点场所,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这是于都县创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把校园安全工作带入了一个新时代。肖辉介绍说,视频监控有4个终端:一是学校,二是地方派出所,三是公安系统的天网平台,四是教育局。视频监控的建设大幅度降低了校园侵害案,带来了治安水平的大提升。
曾经有段时间,一些精神病人拿着刀或棍棒,闯进校园,追打学生和教师,严重危及师生人身安全;有些精神病人,脱得一丝不挂在校园行走,吓得一些女生拔腿就跑……于都县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通过政府牵头、学校摸排、公安带离、民政出钱、卫生治疗的形式,共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47人,整治力度之大,在全市位列前茅。此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周边没有发现一例精神病人滋事现象,还学校一个安静的环境。
于都县高度重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由县综治委牵头,组织公安、教育、城管、文广、药监、交警、工商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深入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将排查出的问题现场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对长期困扰学校的“老大难”问题,采取领导包案、现场办公、联合执法等有效措施,实行重点突破,切实破解学校及周边治安的重点难点问题。对34个突出问题,由领导小组实行挂牌整治,共下发抄告单7份、督办通知1份。 县教育局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交警、交通、教育等部门共同协作,整治黑校车22辆,对102辆学生接送车实行了一车一档户籍化管理,并统一了标志,安装了GPS定位系统;拆除学校周边违章搭建建筑2处,共计63平方米;取缔周边摊点47处、黑网吧21家、无照电子游戏厅2家、200米内卡拉OK厅1家,处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吧97家,查扣、没收非法出版音像制品3600盒,没收非法出版物1.42万册(本);处理涉校治安案件80多起,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起,打击侵害校园犯罪20余人次,拘留涉案人员7人。
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校园及周边经营场所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检查23个乡镇418所学校周边的经营户,查处无照经营22家,吊销营业执照3户,查扣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1140公斤,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2起。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疏散演练,是于都二中的一个“保留节目”。疏散演练的铃声响过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有序撤出教室,然后排成队列坐在操场上,两手护着侧倾的头颅。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于都县各学校一项常规工作,其内容分两块,一是“十五防”工作,即防倒塌、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骗、防暴、防爆、防邪教、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防自然灾害、防拥挤踩踏、防意外伤害、防心理脆弱。二是按照季节和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春季防传染病,夏季防溺水,秋季防交通事故,冬季防火。水域边上的学校以防溺水为重点,公路沿线的学校以防交通事故为重点,山脚下的学校以防山体滑坡为重点。各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会、班会、专题讲座、广播、板报、家校通、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安全教育时时讲、处处讲、人人讲的大格局。
疏散演练是实战,安全知识教育是理论准备,都是校园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的有力举措。在安全防范上,该县努力把工作做细、把治安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中,防重于整,长期坚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侵害校园案、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周边环境、治安管理、内部防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全县统一部署,各乡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拉网式”“地毯式”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2012年,全县共排查出各类隐患212个,并将摸排上来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分类建立档案,明确整治责任单位和整治时限,并抄告相关责任部门。对一般的安全隐患,属学校、部门自己能整治的,要求在短期内整治到位。
县交警大队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护校交警中队”,坚持对城区学校上学、放学高峰期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清理畅通学校周边交通,整治接送学生车辆,并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法规进校园活动。今年以来,县公安局派出法制副校长300多名,开办法制宣传教育讲座500多场次,组织警力开展校园周边及治安乱点巡逻2万多人次。
于都二中建立了一支覆盖各处室、各年级的安全维稳信息联络员队伍。学校规定,各处室、各年级开会,都要安排信息联络员做有针对性的发言,信息联络员每两周要对各自分管的区域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并形成书面报告,由学校综治办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然后报校长,由校长签发至相关部门限时处理,处理结果再由综治办反馈给校长。这样就确保了全校各种安全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排查,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扫描于都县学校安全工作,亮点多,思路新,成效好,这得益于于都县教育人树立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