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74;3重庆蒙韬交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目前的停车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基于步行距离最小模型进行南大街区域的新建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规划,提高南大街区域的停车设施服务水平。
关键词:停车设施;停车供给;停车设施选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西安机动车数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递增。根据西安市建委和长安大学联合开展的停车位普查,西安市主城区泊位总欠账41.8万个。停车位总量严重不足,车位供需失衡引起的“停车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区域位于钟楼商圈内,汇集了餐饮业、娱乐业,停车问题也尤其严重。
1.南大街区域停车供给现状分析
南大街在西安具有商业的战略地位,两侧商场林立,更有各种餐饮业、娱乐业,是西安的繁华地区之一。本次停车规划区域北起解放市场,南至湘子庙街、书院门步行街,西至竹笆市、德福巷,东到骡马市步行街和安居巷。將其分为4个交通小区,分别编号1,2,3,4。如图1所示。
图1 停车规划区域小区分布图
根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南大街规划区域内共有配建停车场10个,总泊位561个;路内停车路段4个,总泊位数104个,目前暂时没有公共停车场。其数据及分布如表1和图2所示:
表1规划区域停车设施泊位规模统计
配建停车场 路外公共停车场 路内停车 合计
小区1 个数 1 0 1 2
泊位数 150 0 52 202
小区2 个数 5 0 1 6
泊位数 108 0 20 128
小区3 个数 2 0 0 2
泊位数 220 0 0 220
小区4 个数 2 0 2 4
泊位数 83 0 32 115
合计 个数 10 0 4 14
泊位数 561 0 104 665
图2 现状停车设施分布图
根据调查结果,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现有停车设施以配建停车为主,没有公共停车设施。公共停车设施的不足,会给路内停车增加压力,经常需临时占道停车,引发乱停乱放现象,造成交通拥堵。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十分迫切。
2.南大街区域停车需求分析
根据用地分析法对规划区域内的停车需求进行分析,其原理是通过确定规划区域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单位指标所吸引的停车需求量指标(即停车吸引率),然后将区域内的总停车需求量看作各单个地块的停车需求量的总和。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1)
式中:—— d年第i区高峰停车需求量(标准泊位);
——d年第i区j类用地单位面积(或就业岗位)停车需求生成率;
——d年第i区j类土地面积。
各性质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采用我国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联合发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用)》中表七至表十四所给的标准。由于该规范中并没有对住宅用地明确作出规定,但近年来由于停车需求的提高,各大城市如北京、宁波、郑州等都在城市规划中作出了相关规定。据此,住宅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采用1.0车位/100平方米。
经过对规划区域的实用地性质的地调查,得出该区域的用地现状图,如图3所示。
图3 规划区域用地现状
经计算,规划区域内,各类性质的用地面积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土地利用性质的用地面积
面积/m2
分区 商业
服务业 公园
绿地 居住
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小区1 60343 3892 10898
小区2 52019 15029
小区3 45312 9484 22983
小区4 62493 38143 8692 8324
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性质的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求得各交通小区的停车泊位需求,如表3所示。
表3 规划区域各交通小区停车泊位需求分析结果
交通小区 停车泊位需求 现状停车泊位供给
1 282 202
2 306 128
3 277 220
4 608 115
由表3可以看出,规划区域内停车泊位欠缺情况分布明显,交通小区2、4当前停车泊位欠缺程度较大。理论上在这些区域建设一批合理泊位的公共停车场将有效地补充现今不足的停车设施,缓解停车紧张的现状。
3南大街区域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选址
3.1 步行距离最小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是建立在规划区域内无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的,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以所建的停车场数量最少为目标对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进行规划选址,在每个功能小区内至多建立一个停车场。
最小步行距离是指在停车服务范围内(≤500m)备选停车场至停车需求点之间的距离最小。而备选停车场的可达性利用该停车场附近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来表示,假设停车者到达周围停车场的时间t0均相同,只考虑停车场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情况。如果停车场周围道路交通负荷小,则认为该停车场的可达性好,停车者选择该停车场的可能性相应的大些;反之,则认为该停车设施的建设可能性不大。根据步行距离最小模型构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选址模型,如式(2)所示。
(2)
其中:——停车场j到第i个停车需求点的步行距离;
——停车场j为第i个停车需求点提供的停车泊位; α、β——阻抗函数的参数,经过改进的BPR函数为α=2.62,β=5。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教研室提出的公式中,参数为α=0.53,β=0.39。
3.2 南大街区域路外公共停车场选址
选取每个小区内的停车需求点,即该小区内停车需求最大的点。根据各交通小区内用地属性对停车吸引的程度不同,对小区内的停车需求进行分配,得出每个小区、每个停车需求点的停车需求量。各小区的停车需求点以及备选停车场选址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停车需求点分布及拟建停车场分布
根据上文中的停车选址模型,将規划区域内的潜在用地中筛选可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场地并计算其停车规模,按照停车设施的划分原则划分成3个方案,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影响范围设为500m。对各备选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和平均步行距离进行计算,具体分配如表4所示。
表4 停车选址方案分配
备选停车场 停车需求点 提供泊位数 步行距离 平均步行距离
方案一 1 2 512 300 221
3 249
4 112
2 1 203 64 204
2 247
3 300
方案二 1 2 486 300 221
3 249
4 112
3 1 229 300 179
2 57
方案三 1 2 476 300 221
3 249
4 112
4 1 239 290 222
根据2008年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的交通流特性报告,快速路的V/C为0.78,主干路平均为0.80,次干路平均为0.65,支路平均为0.62。从不同区域上,一环路以内的道路V/C平均为0.79,一环至二环区域为0.80,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二环至三环区域为0.65;三环以外区域V/C为0.57,道路交通流运行条件较好。计算各备选停车场周围道路V/C分布,如表5。
表5 备选停车场V/C
备选停车场 1 2 3 4
V/C 0.65 0.74 0.67 0.73
根据上文中的停车选址模型对各个方案进行计算,使步行距离和可达性到达最优。
方案一具体计算过程:
T1=512×221×(1+0.53×0.650.39)+203×202×(1+0.53×0.740.39)=224179.2
方案二具体计算过程:
T2=486×221×(1+0.53×0.650.39)+229×179×(1+0.53×0.670.39)=215102.4
方案三具体计算过程:
T3=476×221×(1+0.53×0.650.39)+239×222×(1+0.53×0.730.39)=230258.2
综上可知,方案二最优,停车供给为715个。
4结论
结合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的停车供给情况,对其停车需求做出分析,通过步行距离最小模型,做出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选址,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南大街区域的停车问题。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边角地、闲置土地、绿化带、公园等修建立体或地下停车场,缓解停车位紧张的现状。
摘要:通过对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目前的停车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基于步行距离最小模型进行南大街区域的新建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规划,提高南大街区域的停车设施服务水平。
关键词:停车设施;停车供给;停车设施选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西安机动车数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递增。根据西安市建委和长安大学联合开展的停车位普查,西安市主城区泊位总欠账41.8万个。停车位总量严重不足,车位供需失衡引起的“停车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区域位于钟楼商圈内,汇集了餐饮业、娱乐业,停车问题也尤其严重。
1.南大街区域停车供给现状分析
南大街在西安具有商业的战略地位,两侧商场林立,更有各种餐饮业、娱乐业,是西安的繁华地区之一。本次停车规划区域北起解放市场,南至湘子庙街、书院门步行街,西至竹笆市、德福巷,东到骡马市步行街和安居巷。將其分为4个交通小区,分别编号1,2,3,4。如图1所示。
图1 停车规划区域小区分布图
根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南大街规划区域内共有配建停车场10个,总泊位561个;路内停车路段4个,总泊位数104个,目前暂时没有公共停车场。其数据及分布如表1和图2所示:
表1规划区域停车设施泊位规模统计
配建停车场 路外公共停车场 路内停车 合计
小区1 个数 1 0 1 2
泊位数 150 0 52 202
小区2 个数 5 0 1 6
泊位数 108 0 20 128
小区3 个数 2 0 0 2
泊位数 220 0 0 220
小区4 个数 2 0 2 4
泊位数 83 0 32 115
合计 个数 10 0 4 14
泊位数 561 0 104 665
图2 现状停车设施分布图
根据调查结果,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现有停车设施以配建停车为主,没有公共停车设施。公共停车设施的不足,会给路内停车增加压力,经常需临时占道停车,引发乱停乱放现象,造成交通拥堵。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十分迫切。
2.南大街区域停车需求分析
根据用地分析法对规划区域内的停车需求进行分析,其原理是通过确定规划区域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单位指标所吸引的停车需求量指标(即停车吸引率),然后将区域内的总停车需求量看作各单个地块的停车需求量的总和。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1)
式中:—— d年第i区高峰停车需求量(标准泊位);
——d年第i区j类用地单位面积(或就业岗位)停车需求生成率;
——d年第i区j类土地面积。
各性质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采用我国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联合发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用)》中表七至表十四所给的标准。由于该规范中并没有对住宅用地明确作出规定,但近年来由于停车需求的提高,各大城市如北京、宁波、郑州等都在城市规划中作出了相关规定。据此,住宅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采用1.0车位/100平方米。
经过对规划区域的实用地性质的地调查,得出该区域的用地现状图,如图3所示。
图3 规划区域用地现状
经计算,规划区域内,各类性质的用地面积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土地利用性质的用地面积
面积/m2
分区 商业
服务业 公园
绿地 居住
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小区1 60343 3892 10898
小区2 52019 15029
小区3 45312 9484 22983
小区4 62493 38143 8692 8324
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性质的用地的停车需求产生率,求得各交通小区的停车泊位需求,如表3所示。
表3 规划区域各交通小区停车泊位需求分析结果
交通小区 停车泊位需求 现状停车泊位供给
1 282 202
2 306 128
3 277 220
4 608 115
由表3可以看出,规划区域内停车泊位欠缺情况分布明显,交通小区2、4当前停车泊位欠缺程度较大。理论上在这些区域建设一批合理泊位的公共停车场将有效地补充现今不足的停车设施,缓解停车紧张的现状。
3南大街区域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选址
3.1 步行距离最小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是建立在规划区域内无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的,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以所建的停车场数量最少为目标对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进行规划选址,在每个功能小区内至多建立一个停车场。
最小步行距离是指在停车服务范围内(≤500m)备选停车场至停车需求点之间的距离最小。而备选停车场的可达性利用该停车场附近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来表示,假设停车者到达周围停车场的时间t0均相同,只考虑停车场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情况。如果停车场周围道路交通负荷小,则认为该停车场的可达性好,停车者选择该停车场的可能性相应的大些;反之,则认为该停车设施的建设可能性不大。根据步行距离最小模型构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选址模型,如式(2)所示。
(2)
其中:——停车场j到第i个停车需求点的步行距离;
——停车场j为第i个停车需求点提供的停车泊位; α、β——阻抗函数的参数,经过改进的BPR函数为α=2.62,β=5。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教研室提出的公式中,参数为α=0.53,β=0.39。
3.2 南大街区域路外公共停车场选址
选取每个小区内的停车需求点,即该小区内停车需求最大的点。根据各交通小区内用地属性对停车吸引的程度不同,对小区内的停车需求进行分配,得出每个小区、每个停车需求点的停车需求量。各小区的停车需求点以及备选停车场选址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停车需求点分布及拟建停车场分布
根据上文中的停车选址模型,将規划区域内的潜在用地中筛选可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场地并计算其停车规模,按照停车设施的划分原则划分成3个方案,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影响范围设为500m。对各备选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和平均步行距离进行计算,具体分配如表4所示。
表4 停车选址方案分配
备选停车场 停车需求点 提供泊位数 步行距离 平均步行距离
方案一 1 2 512 300 221
3 249
4 112
2 1 203 64 204
2 247
3 300
方案二 1 2 486 300 221
3 249
4 112
3 1 229 300 179
2 57
方案三 1 2 476 300 221
3 249
4 112
4 1 239 290 222
根据2008年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的交通流特性报告,快速路的V/C为0.78,主干路平均为0.80,次干路平均为0.65,支路平均为0.62。从不同区域上,一环路以内的道路V/C平均为0.79,一环至二环区域为0.80,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二环至三环区域为0.65;三环以外区域V/C为0.57,道路交通流运行条件较好。计算各备选停车场周围道路V/C分布,如表5。
表5 备选停车场V/C
备选停车场 1 2 3 4
V/C 0.65 0.74 0.67 0.73
根据上文中的停车选址模型对各个方案进行计算,使步行距离和可达性到达最优。
方案一具体计算过程:
T1=512×221×(1+0.53×0.650.39)+203×202×(1+0.53×0.740.39)=224179.2
方案二具体计算过程:
T2=486×221×(1+0.53×0.650.39)+229×179×(1+0.53×0.670.39)=215102.4
方案三具体计算过程:
T3=476×221×(1+0.53×0.650.39)+239×222×(1+0.53×0.730.39)=230258.2
综上可知,方案二最优,停车供给为715个。
4结论
结合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的停车供给情况,对其停车需求做出分析,通过步行距离最小模型,做出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选址,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南大街区域的停车问题。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边角地、闲置土地、绿化带、公园等修建立体或地下停车场,缓解停车位紧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