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山》教学案例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材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大自然风光、名山作品,感受山川的美,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用水墨形式表现远近不同的山,重点在于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应对宁波市教坛新秀比赛而设计并实施的一节示范课,教学对象是我校的三年级学生。考虑我校偏远山区,三年级两个班一直由班主任任教美术,且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师教导,国画素养基础为零,因此采用学生比较好上手操作的撕贴画的形式表现山外有山,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的多样美,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尝试用撕、摆、贴等造型技法表现群山。
  3.进一步感受山川之美,体会“山外有山”这种博大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体悟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美感。
  难点:用撕纸拼贴的表现形式表达大小、疏密、远近、高低的群山。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微课视频等。
  学具:纸材、固体胶、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动画激趣
  教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请问孙悟空被压在哪座山下?(动画演示)
  今天我们就用五指来画一座山,看我怎么画。(教师示范:用记号笔快速画出一指山、二指山、拳头山...引导画出多种不同形状的山)
  2.学生练习
  每位同学画一座手指山
  3.教师点评
  现在让我来看看你们不同的手指山,请你告诉我你这是什么山?你这是什么山?
  学生:手掌山;拳头山
  教师总结:哇,你们的脑洞大开,真棒!今天我们就是要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山来组成山外有山。(板书课题:山外有山)
  设计意图
  通过西游记动画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撕纸的形式表现五指山,满足学生尝试的愿望,使其初步感受山的形状,为接下来的体验探究奠定情感基础。
  二、体验探究
  1.欣赏大自然的山
  其实在大自然中的山比今天看到的手指山还要多种多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山。(视频播放:大自然的山,图1)
  教师:请大家来看一看这些山是什么形状的?大自然中的山样子可多了,你最喜欢这里面哪座山?为什么?它看起来特别?(板书:形状)
  学生:我喜欢最边上的,像一把剑,特别雄伟。我喜欢中间的,这座山非常缓和,像一个起伏的波浪,还有这种大胖子,我们南方的山,还有更胖的,像一个馒头,大自然中还有姿态更多的山。
  2.学生练习:撕单座山
  跟着音乐将自己喜欢的山的形状撕下来,可以是尖尖的,也可以是方方的。(撕山的形状)
  3.师生点评
  展示自己的山,认为自己的山最与众不同,请举起你的小手来说一说。你撕的是怎样的山?你觉得自己的山哪最有特点?请给自己的山取个名字。有了这些山,是不是我们可以组成山外有山?
  4.比较分析
  这里有一座山,你们觉得美不美?这是一些做广播操的山你觉得美吗?(微课导入,图2)
  设计意图
  欣赏大自然的山,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感受不同造型的山的美感。通过撕自己最喜欢的山的形状,感受山的造型之美。并比较分析山的排列,发现群山排列是富有变化才最美。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名作《千里江山图》
  大自然的山那么美,它可是有自己的超级秘籍,而我们中国的山水画就早早地将这些秘籍找出来了,你想知道吗?今天张老师就将它传授给你,它就藏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请你参照这八字秘籍大小、疏密、远近、高低快速找到它们用在哪了?(作品连线题,图3)
  2.探究构图
  这八字秘籍就是群山组合的秘籍,除了用到八字秘籍之外,还要把它们摆成有一定的规则。同学们看这组山峰,好像一个什么字母?它藏得非常的隐秘,让老师用红色的线把它连起来。这是什么字母?除了这个字母,还有很多类似其他字母组成的山峰。你能发现吗?(“W”构图、“L”构图等,图4)
  教师总结:原来群山除了高低、远近、大小、疏密八字秘诀,还要注意位置的摆放。(板书:高低、远近、大小、疏密)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山的排列组合,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知晓群山组合的构图和规则,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四、创作表现
  1.教师示范:群山图
  看,老师也向大师学习完成了一幅群山图,你们想了解一下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示范:微课播放,图5)
  你学会了吗?请拿出先前撕的五指山或单座山两人一组进行组合创作,根据需要再进行添加。适当注意山的色彩变化,颜色深的山往前,颜色浅的山往后放,近实远虚,合理区分近景中景远景。(板书:组合)
  2.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两人一组用“八字秘诀”(高低、远近、大小、疏密)创作一幅群山图。(注意近景、中景、远景的变化)
  3.师生点评
  这组作品用了什么秘籍?什么构图?用了什么构图?(“W”构图,“s”构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秘籍和方法了,群山已经初具模型了。
  4.添加小景
  山上面会有什么?(云朵、树、人、路)让我们将这些景物也加在我们的画中。(教师示范:微课播放,图6)。
  学生创作,完善作品。(图7)
  设计意图
  在之前撕五指山、单座山的基础上进行两人小组合作拼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再通过拼贴表现大小、疏密、远近、高低的群山,用色彩区分近景、中景、远景,最后添加小景,完成富有变化的群山图。期间引导学生层层探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其获得创作和造型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1.作业展评
  采用中国画长卷形式,教师运用IPAID希沃助手,依次按顺序播放展示学生作品,请生个别点评,并为其点赞。(图8)
  2.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借用了撕纸的形式绘制了我们班小的千里江山图。真是太让老师震撼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我们用自己小手的五指山制作了山外有山,而艺术的高峰更是山外有山,希望课后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属于你们自己的高峰!
  设计意图
  采用中国画长卷形式作品展示,增添山外有山的意境之美,使作品得到升華。引导学生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和语言表述能力。鼓励其相互点赞,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之情。
  教学反思
  《山外有山》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活动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整节课环节以撕纸表现群山为主,结合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最终作品效果达到预期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山外有山》未采用教学目标明确指示水墨形式表现不同远近的山,而是采用撕纸的形式表现群山,在创作中可能会削弱远山和近山的区别,运用不同色彩的卡纸会出现远近对比不强烈的问题。
  此外,感受山川的美,表现远近不同的山,引导学生探究中景、近景、远景且近浓远淡的墨色变化这方面还欠缺。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包括点评学生作品还不够精练,还需多磨炼。在课前也应该准备篮子,撕纸后的桌面会显凌乱,要注意课堂细节,提醒学生。最后,注意教师课堂示范要适当增多,以此显示教师基本功。
其他文献
9月6日—8日,第五期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美术教师培训(中级班)在杭州成功举行。  此次培训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开,课程级别为中级,培训内容相较往期的标准级课程,拓展更广、更深,知识点的提炼更加细致、鮮明。例如,由洪复旦老师教授的《超越视觉的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书画的再认识》,让许多老学员领悟与收获了新鲜的、打破常规认知的“再认识”。同时,练习实践、作品点评交流的内容也更多,新老学员的许多疑惑与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观察发现并准确地识别、判断方点、圆点、竖点、撇点等单点的特征,能进行准确、稳定地书写表达。  (二)理解两点、三点、四点的组合变化在汉字结构中的基本作用、使用规律。  (三)拓展临摹和创作少字数作品的基本方法;能鉴赏、再现点画之小巧却劲挺饱满、独立却笔意连贯的形态美、组合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书写时用笔的角度、力度、长度、速度务须完整、精到,落笔成
期刊
“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家,衣服就扯破。”谜语,打一植物。在金乡,随便找一个正在上学的孩童,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你谜底——大蒜。  这个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的平凡小城,因为大蒜,突然变得惹人关注起来。    长途汽车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疾驰,窗外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一入金乡,就立即切换成了满眼黄绿相间的蒜田。  5月下旬,大蒜已经快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  这一天,年逾七旬的本地农民老
期刊
釋文: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王维 《山水论》
期刊
跨国巨头们在中国的得失,是中国市场最好的注脚。这里有趣、恼人、费解、可爱。    2003年,美国人James McGregor完成了他的著作《十亿消费者》。这是一本与64年前美国人Carl Crow写的《四万万消费者》相类似的书,记叙了关于中国人和在中国做生意的精彩故事。  无独有偶,他们在序言中下了相同的结论:“有趣的、恼人的、费解的,以及总是那么可爱的中国人。”  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这两
期刊
王陈钰  王陈钰同学是湖州中学西山漾校区高二(1)班学生,性格大方,活泼开朗,爱好艺术,从小开始学习书画,多才多艺,并且已获得了花鸟八级和素描七级考级证书。在小學、初中以及高中时期,文章、画作屡次在全校、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获奖。入中学以来,曾获:校2017年迎国庆现场书画大赛一等奖、2017学年“暑假积极分子”、“争做两山少年”黑板报一等奖、高中部2019学年第二学期、2020学年第一学期优秀班干
期刊
赵可馨 《经开娃娃心向党》  赵可馨 《城铁潮城》  管欣恬 《蝶变海宁》  章羽宸 《禾下乘涼梦》
期刊
作品描述:康有为草书录焦延寿《易林》句轴,尺寸92cm×44cm,纸本。  作者简介: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明夷、明夷子、更生、更甡、甦生、素广、不忍、长孺、劳念劬、西樵山人、南海老人、康圣人、游存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人称“南海先生”、“康南海”,楼室名劳我庐、万木楼、寥天室、明夷阁、天游阁、天游堂、大庇阁、天孝堂、南兰堂、人天庐、长
期刊
包怒涛 《致敬精卫》  杭州萧山十一中  吴 颖 《湘湖小隐》  杭州萧山三中  诸培峰 《尘封之记忆》  杭州萧山中学  冯高明 《姑娘》  杭州长山小学  李国军 《水岸船說》  杭州萧山二中  沈艳丽 《丰碑》  杭州萧山十中  陈君飞 《临永乐宫壁画》局部  湘湖师范附属小学  高 明 《家乡板凳龙》  杭州萧山靖江初中  胡双红《功崇·空谈》  杭州钱塘新区云帆小学  王 欣 《流赮》 
期刊
钱奕辰  我是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四(6)班的学生,我喜欢英语,喜欢做手工,喜欢旅游,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画画。2016年开始学涂鸦畫,2017年4月参加幸福空间“欣美杯”寻找杭城100位小画家绘画大赛荣获幼苗组三等奖,2020年在“记忆中的传统中国年”绘画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