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约孙”刍议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约孙是蒙古族百姓在经历长时期社会实践后形成的以尊重部落权贵和部落神为核心、以敬重自然为主题的约束个人行动的习惯或习惯法。它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被广大蒙古民众奉为圭臬,在教育年轻人、约束蒙古妇女勤劳持家、严格要求民众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规范了从贵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行为,成为成吉思汗《大扎撒》中习惯和禁忌、以及保护游牧经济和社会秩序等部分的主要来源,对蒙古族繁荣强大和统一全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蒙古;约孙;习惯法;习惯
  一、蒙古“约孙”的含义
  奇格在其《古代蒙古法制史》中将“约孙”解释为“体例”、“规矩”、“礼法”,也就是约定俗成、所有人应当遵守的、不成文的规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习惯”或者“习惯法”,即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的,地位几乎同法律一样的习惯或惯例。具体来讲,约孙应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习惯类口头的约孙,传承的状况极其复杂,可能一直延续至后世。另一类是习惯法类型的书面“约孙”,开始于公元1189年成吉思汗称汗之后[1]。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法来源于生活实践一样,约孙是蒙古族百姓在经历长时期社会实践后形成的以尊重部落权贵和部落神为核心、以尊重自然为主题的约束个人行动的行为规范。其主要来源有自然禁忌的习俗、部落权贵为维护其尊贵地位而制定的礼仪规范、实践性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宗教性的崇拜。[2]至于其最早形成的时间,很难知晓。不过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室韦,当时已经向中原王朝的曹魏贡献方物。这样的话,约孙在室韦时期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地步了,因为既然是一个部落联盟国家,就一定拥有一套控制权臣和人民的规则,即便不是记载于书面的法律,也应当有口头流传性质的体例,否则很难形成一个王权集合体。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约孙便呈现出向成文法转变的趋势了。
  二、生活中的约孙
  铁木真曾经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任意一个民族,如果子不尊父教,弟不听兄言,夫不信妻贞,妻不顺夫意,公公不赞许儿媳,儿媳不尊重公公,长者不保护幼者……富有者不救济国内人民,轻视‘约孙’和‘札撒’,不通情达理,就会国弱民穷,并导致亡国。”在这里,成吉思汗充分肯定了“约孙”和主要由“约孙”发展而来的札撒对国家建设的作用。确实如此,约孙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习惯或习惯法,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为人所熟知和遵守。古代中原地区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老人受人尊敬、地位较高,受朝廷的特殊照顾,而蒙古等北方的游牧民族却崇尚“贵壮而贱老”社会风俗。然而,游牧民族的老人也有一套维护自己身份地位的办法,最主要的就是凭借“约孙”的权威。他们会不断运用“古来的习惯”教育下一代的年轻人,从蒙古人的早期文学作品《蒙古秘史》中就能看到很多蒙古族长者“引用古语”教训年轻人的事例。铁木真还专门为后人留下了较为严格的训诫:“至长者处时,长者未发问,不应发言。长者发问以后,才能做适当的回答。因为如果年轻人抢先说话,长者听他的话倒还好,否则他就要碰钉子。”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蒙古族人中的有文化、识大体的人越来越多,也慢慢地从敬重老人引出了尊重贤人的观念。
  “约孙”对家庭妇女的要求非常严格,结合长久以来对妇女的约束性规范,铁木真曾亲自对这一社会风俗习惯进行了总结,即丈夫外出打猎或打仗的时候,妇女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果有使臣或者客人来家里,便能看到一个整齐的家。同时她也应该做好饭菜,好好准备客人所需要的所有东西。这样的妻子自然而然为丈夫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同时提高了他的声望,其社会地位就像高山般耸立起来。人们会凭借妻子的德行来评价丈夫的德行。如果妻子不守礼节、放荡不羁,人们对她丈夫的评价也不会高。[2](p233)正是长久以来蒙古民族对妇女的严格要求,才使得蒙古男子安心跟随部落首领南征北伐,几乎不必顾虑家庭状况。
  “约孙”还有效地保护了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为蒙古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不准任何人坐在水中,也不能在水中洗澡和用金银器汲水。《蒙挞备录》记载到:“其俗多不洗手而拿擢鱼、肉,手有脂腻则拭手袍上,其衣至损不解浣濯。”蒙古人对草原植被的保护也几乎到了“极端”的程度。在游牧过程中,以不破坏植被为基准,需要搭建蒙古包或者起火做饭的时候,尽最大努力寻找那些不生草木的极为贫瘠之地,抑或在蒙古包里搭建的台子上做饭;不允许砍伐树木,只能够拾捡一些干草、枯树枝、树皮等;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在草地上挖坑,尤其是土地刚刚萌发新芽儿时;看到树根儿或者草根儿因风吹而露出地面时,会下马将它们用土掩盖好;采集叶茎药材时禁止连根拔起。即使是对野生动物的捕猎,也有严格的时间、地点及条件的限制。
  三、约孙的重要意义
  由于约孙属于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习惯或者习惯法,很难将它们的面貌全部呈现出来进行综合分析,笔者只有通过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总结约孙在几个大的方面的“建树”。显而易见,与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所说的“习惯法是专门为特权的少数人所知道的法律”不同,约孙是为广大蒙古群众耳熟能详、时刻遵守的习惯或习惯法。它规范了从贵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行为,构成了成吉思汗制定的《大札撒》的基础,对蒙古族繁荣强大和统一全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航.约孙论[J].中外法学,1998,(3):72-74.
  [2](英)梅因.沈景一译.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8.
其他文献
从塔里木河流域归来,乌鲁木齐已经绿了。家门藏在绿色的北边,昂首间,迎眼一掠而过几只麻雀。  它们飞翔的样子从容、自然,我一看就知道是我久违了的那一群。它们生活在我家附近的一片树林里。一个、两个都还活着。我扎扎实实惊喜了一个黄昏。老朋友多日不见了,它们或许会欢悦一番吧。  平时,它们一啁啾,我就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绿洲上,成群的麻雀左右我们仰望的蓝天,一群麻雀是那么多,多得我怎么也数不清。我巴望着
摘 要:吉本芭娜娜善于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和朴实文风,在大量的日常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中用简洁单纯的方式将作品的侧重点放在人性的自我救赎中,以正能量感染读者。本文从另一个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吉本芭娜娜笔下角色的反社会性,发现吉本文学中所蕴含的对日本社会现实,比如:父权主义、男性中心这一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柔性批判。  关键词:反社会性;父权主义;柔性批判  首先社会性是指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
摘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如何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开展的难点进行剖析,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难点;对策  一、 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泥河rn作为一种真实的场景,泥河不仅在自然领域的边缘流动,还充当某些虚幻故事的凭证频频出现于我为数不多的几篇作文中.这一做法使我长时间内滋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愧疚.我因此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民族智慧和财富的体现,古建筑群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时代变迁的痕迹在此身上遗留。本文对古建筑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古建筑群破坏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针对这些保护问题我们要加强国民素质培养,认识到古建筑群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建筑群;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发展,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人们对文化历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生活中,新城建设在快速发展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老年体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0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所有老年人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启生活的元末明初,杨维桢在东南诗坛地位崇高,许多人以结识他或得其赏识为荣.但高启却与他没有交往,原因是他们在诗学主张和生活态度上有巨大差异.
摘 要:关于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歌以及象征主义流派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了。但从叶芝诗歌的角度出发,去回溯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这样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篇拟从叶芝的诗及其诗学理论着手,阐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以飨后人。  关键词:叶芝;诗歌;象征;象征主义  无论是在欧美诗歌发展史上,还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流变历程中,人们对于叶芝的研究和评论都不在少数。有人把叶芝划分到象征主义文学
为母亲画幅肖像,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年轻时奔波劳碌无暇顾及,有时灵感一闪,又觉得一切都来得及,随即搁笔.人到中年,为母亲画像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每每又被现代化的相机所取代.
最初知道五老山是在很久前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临沧县志里写道:“五老山是临沧八景之一,因象五个仙人的头而得名.”后来,李进先生的摄影作品“五老飞瀑”、“五老神韵”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