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道义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广东省的老友何锡銮老师通电时曾问及桂诗春先生的身体情况,得知“尚好”的消息甚感高兴。时隔不久,竟突然传来桂诗春先生的噩耗,实在令人震惊又难以置信。
桂诗春先生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的一位先驱者,他的故去无疑是我们外语界的一大损失。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他与李筱菊教授实验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他创建科学标准的标准化考试。他的著作已闻名遐迩,广外也随之在全国享有盛名。
我与先生最早接触是在1986年夏于广外。当时正值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汇报总结之际,我刚从悉尼大学进修回来,有幸跟随当时的人教社英语室主任唐钧老师同去广州参加会议。桂诗春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他的文章影响全国,无论是用汉语或是英语都写得十分精湛。我对他仰目而视,很是崇拜。我借见面之际约他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撰文,特别是对小学开设外语发表看法,他欣然同意,使我欣喜不已。我没想到他为人如此谦和,如此易于接近。
先生的学识非一般人能比。他在语言学界开创了心理语言学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深入。我本人阅读过他有关词汇教学的心理研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写作中,也引用过他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等文献。他虽然在学术界属于长者,是元老级的,但他的思维很前卫。他不仅是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学界的领军者,而且是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最早引进者。更令我敬佩的是他动手能力强,具有理工科学识,如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学等,这是一般语言学者,特别是年事高的学者所望尘莫及的。
桂诗春先生知识渊博,主要靠它自身的努力,他读书无数,自称为“图书馆员”,纸质的、电子的书读了万卷;同时,他兴趣广泛,热爱摄影、电影、美食和电脑等,他居然玩电脑游戏不输于年轻人。
近些年,我有机会去参加广东省外语教育学会的活动,很荣幸地坐在他的旁边。虽然他比过去苍老许多,但精神仍然很好。可是,我发现他在会上发言简短。其实,他的学生及崇拜他的与会者遍布会场,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期望聆听他的教导。他却并没侃侃而谈。显然,他已将“舞台”让给了他的接班人。
桂诗春先生现已驾鹤西去,他的离去使我们感到悲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外语教育家。然而,他的宝贵生命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将永世长存。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参与编写的《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与现状》(英语版)一书中,桂先生的贡献已记入史册,将为国内外教育界人士铭记在心。我也相信,先生留在世间的浓重的笔墨会继续不断地影响着后人,而他的勤奋、好学、宽容、正直、敬业等优良品德也一定会流芳千古。
(刘道义,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文秋芳
桂老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奠基人,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他爱教育,爱学生,爱研究,勤于学习,乐于创新;他心胸宽广、淡泊名利,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铭记史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将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张连仲
桂诗春先生提倡外语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客观测试引入中国,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桂先生首先提出外语测试的客观标准化,引领我国英语测试与国际外语测试接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桂先生和李筱菊教授作为顾问,投身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发的国家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工作中,从测试理论出发,在兼顾国际水准和我国国情的同时,提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使我国迈出从外语测试大国走向外语测试强国的坚定一步。我当时也参与了测试标准和题库开发的工作,被桂老的理性、客观、坚持学术和坚持我国外语教育特色的思想深深折服。2000年,为征求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我和几位同仁曾去广外面见桂老,他提出的标准研制者要有理想、标准研制要充分考虑国情并贴近实际的主张,不但对当年的课标研制警示巨大,对我们今天的课改仍有现实意义。
桂先生不但学问严谨,而且人品高尚。不张不扬,不卑不亢,不喧不啸,坚持立场,从不为个人利益和名声哗众取宠,但为了学科发展总是引领潮流。先生风骨,后辈追随!深切怀念桂诗春教授!
(张连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理事长。)
王初明
我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安详辞世,时间是今年4月5日凌晨,4日还在电脑旁工作。桂老师一辈子勤奋耕耘,成就卓著。他走过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道路,他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年轻时期的桂老师教过本科生的英美文学课,发表过有关论著,如果继续沿着文学研究的路子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文学研究学者。而今,人们心目中的桂老师却是一位名扬天下的应用语言学家。说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当他毅然决定从文学转向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时候,他已到中年,而且正值文化大革命,国家对外不开放,科研荒废,经费匮乏,外语不受重视,要书无书,要刊无刊,研究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然而,就在那樣的困境里,当人们尚不知应用语言学为何物之时,桂老师已经步入了应用语言学的学术殿堂,沉浸在研究的喜悦之中。更令人惊异的是,除了教学之外,他还长期担负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从系主任一直当到校长,研究只能靠业余挤时间。显然,艰苦的研究条件与他取得的学术成就极不相称,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助他成功呢?
若要对他的卓越成就说出个原因来,应首推他对教师职业的酷爱和他的敬业精神。在一次教师节纪念会上,我记得他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还会选择当老师!”言之壮美,着实令人感佩。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了他研究应用语言学不竭的动力和激情。其实,应用语言学并不神秘,它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探讨外语教学和学习规律,是一门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学科。桂老师研究应用语言学,实则是做他自己的本行。他干一行爱一行,咬住不放,不满足于经验性的教学,而是执著追求职业的完美,不断探索教学和学习规律,借鉴国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们分享。 正是基于对外语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用的东西,桂老师就会兴奋,就会去探索、研究、尝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得一机会访问英国,目睹了应用语言学在英国的兴起。桂老师认为那次访问激发了他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导致他转向应用语言学研究。在我看来,他的转向与其说是外部机遇造成的,不如说是他热爱外语教学的内在动力促成的。同去英国访问的不止他一位外语教师,为什么惟独他为外语教学的新出路而激动并迅速付诸行动呢?
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桂老师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大家重视和开展应用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要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创新和发展。他不仅呼吁,而且还率先垂范,接下来的成就是最好的说明。语言测试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这一领域,桂老师曾经运用应用语言学去解决我国重大实际问题。30多年前,我国的高考英语实行改革,他接受教育部的任务,领头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梳理了英语高考的每个环节,攻克了考试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摸索出一整套操作性强的考试程序,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信度,为推进我国考试研究的科学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的语言测试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提高了我国语言测试研究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桂老师一直专注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研究,同样取得突出成就,曾获全国首届哲学社科成果奖,是外语届两位获奖者之一。他研究英语学习心理的出发点仍然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为了有效探讨外语学习心理,他开发了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向外公布的含有言语失误标注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还撰写了专著,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语言学研究方法。这些成果为研究者们揭开外语学习之谜提供了极大便利,打开了深入研究的广阔空间。
桂老师做事简明高效,他的成功经历也十分简单:就是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热爱本行,做好本行,持之以恒。桂老师的成功经历让我们惊奇,更让我们深思。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去不断创新,积极进取。
(王初明,廣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庆思
得知桂诗春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很多人都在叹息,哀叹失去了一位为考试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智者。在发给治丧委员会的唁电中,考试中心对先生的部分评价为:先生是我国教育考试现代化、标准化的奠基人之一,在高考改革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生领导和参与了我国多项大规模、高利害考试的创立和改革工作,但其倾注心血最多的当属普通高考中的英语学科。1985年,先生领衔的广外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将高考英语学科进行现代化、标准化改革的任务,经过连续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向社会呈交了一份让人耳目一新的答卷:考查内容全面而稳定的试卷设计、关注考试对象反应的意识、重视实证性研究的理念和各个环节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1988年,在先生的推荐下,我有幸入职考试中心,负责高考英语科的命题工作,开始亲身感受先生对高考命题工作的厚爱。
先生非常重视考试的稳定性,力主以考试说明的形式将考试内容和形式固定下来并广而告之。在先生的力促下,1988年底,即改革后的高考英语科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MET) 推向全国之际,考试中心编撰出版了1989年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而这份考试说明也成为高考其他学科及中心其他考试项目编写考试说明的样本。
先生强调考试实施者应该密切关注考试相关者的反应和考试的后效作用。研发MET期间,先生带领研究团队在中学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真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并据此不断对考试进行改进,为MET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命题工作交付考试中心后,先生继续带领自己的团队针对高考英语科的考试效果,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及时将结果反馈考试中心。
先生重视人才培养,为高考英语科命题工作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在先生的领导下,广外不仅是高考英语科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是高考英语命题人才的培养基地,先生的若干学生已成为当今语言测试界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全国各高考命题单位争相聘请的业务骨干。
先生的教诲,我们永远铭记!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庆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科研处处长。)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广东省的老友何锡銮老师通电时曾问及桂诗春先生的身体情况,得知“尚好”的消息甚感高兴。时隔不久,竟突然传来桂诗春先生的噩耗,实在令人震惊又难以置信。
桂诗春先生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的一位先驱者,他的故去无疑是我们外语界的一大损失。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他与李筱菊教授实验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他创建科学标准的标准化考试。他的著作已闻名遐迩,广外也随之在全国享有盛名。
我与先生最早接触是在1986年夏于广外。当时正值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汇报总结之际,我刚从悉尼大学进修回来,有幸跟随当时的人教社英语室主任唐钧老师同去广州参加会议。桂诗春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他的文章影响全国,无论是用汉语或是英语都写得十分精湛。我对他仰目而视,很是崇拜。我借见面之际约他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撰文,特别是对小学开设外语发表看法,他欣然同意,使我欣喜不已。我没想到他为人如此谦和,如此易于接近。
先生的学识非一般人能比。他在语言学界开创了心理语言学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深入。我本人阅读过他有关词汇教学的心理研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写作中,也引用过他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等文献。他虽然在学术界属于长者,是元老级的,但他的思维很前卫。他不仅是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学界的领军者,而且是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最早引进者。更令我敬佩的是他动手能力强,具有理工科学识,如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学等,这是一般语言学者,特别是年事高的学者所望尘莫及的。
桂诗春先生知识渊博,主要靠它自身的努力,他读书无数,自称为“图书馆员”,纸质的、电子的书读了万卷;同时,他兴趣广泛,热爱摄影、电影、美食和电脑等,他居然玩电脑游戏不输于年轻人。
近些年,我有机会去参加广东省外语教育学会的活动,很荣幸地坐在他的旁边。虽然他比过去苍老许多,但精神仍然很好。可是,我发现他在会上发言简短。其实,他的学生及崇拜他的与会者遍布会场,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期望聆听他的教导。他却并没侃侃而谈。显然,他已将“舞台”让给了他的接班人。
桂诗春先生现已驾鹤西去,他的离去使我们感到悲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外语教育家。然而,他的宝贵生命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将永世长存。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参与编写的《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与现状》(英语版)一书中,桂先生的贡献已记入史册,将为国内外教育界人士铭记在心。我也相信,先生留在世间的浓重的笔墨会继续不断地影响着后人,而他的勤奋、好学、宽容、正直、敬业等优良品德也一定会流芳千古。
(刘道义,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文秋芳
桂老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奠基人,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他爱教育,爱学生,爱研究,勤于学习,乐于创新;他心胸宽广、淡泊名利,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铭记史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将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张连仲
桂诗春先生提倡外语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客观测试引入中国,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桂先生首先提出外语测试的客观标准化,引领我国英语测试与国际外语测试接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桂先生和李筱菊教授作为顾问,投身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发的国家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工作中,从测试理论出发,在兼顾国际水准和我国国情的同时,提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使我国迈出从外语测试大国走向外语测试强国的坚定一步。我当时也参与了测试标准和题库开发的工作,被桂老的理性、客观、坚持学术和坚持我国外语教育特色的思想深深折服。2000年,为征求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意见,我和几位同仁曾去广外面见桂老,他提出的标准研制者要有理想、标准研制要充分考虑国情并贴近实际的主张,不但对当年的课标研制警示巨大,对我们今天的课改仍有现实意义。
桂先生不但学问严谨,而且人品高尚。不张不扬,不卑不亢,不喧不啸,坚持立场,从不为个人利益和名声哗众取宠,但为了学科发展总是引领潮流。先生风骨,后辈追随!深切怀念桂诗春教授!
(张连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理事长。)
王初明
我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安详辞世,时间是今年4月5日凌晨,4日还在电脑旁工作。桂老师一辈子勤奋耕耘,成就卓著。他走过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道路,他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年轻时期的桂老师教过本科生的英美文学课,发表过有关论著,如果继续沿着文学研究的路子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文学研究学者。而今,人们心目中的桂老师却是一位名扬天下的应用语言学家。说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当他毅然决定从文学转向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时候,他已到中年,而且正值文化大革命,国家对外不开放,科研荒废,经费匮乏,外语不受重视,要书无书,要刊无刊,研究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然而,就在那樣的困境里,当人们尚不知应用语言学为何物之时,桂老师已经步入了应用语言学的学术殿堂,沉浸在研究的喜悦之中。更令人惊异的是,除了教学之外,他还长期担负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从系主任一直当到校长,研究只能靠业余挤时间。显然,艰苦的研究条件与他取得的学术成就极不相称,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助他成功呢?
若要对他的卓越成就说出个原因来,应首推他对教师职业的酷爱和他的敬业精神。在一次教师节纪念会上,我记得他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还会选择当老师!”言之壮美,着实令人感佩。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了他研究应用语言学不竭的动力和激情。其实,应用语言学并不神秘,它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探讨外语教学和学习规律,是一门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学科。桂老师研究应用语言学,实则是做他自己的本行。他干一行爱一行,咬住不放,不满足于经验性的教学,而是执著追求职业的完美,不断探索教学和学习规律,借鉴国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们分享。 正是基于对外语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用的东西,桂老师就会兴奋,就会去探索、研究、尝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得一机会访问英国,目睹了应用语言学在英国的兴起。桂老师认为那次访问激发了他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导致他转向应用语言学研究。在我看来,他的转向与其说是外部机遇造成的,不如说是他热爱外语教学的内在动力促成的。同去英国访问的不止他一位外语教师,为什么惟独他为外语教学的新出路而激动并迅速付诸行动呢?
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桂老师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大家重视和开展应用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要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创新和发展。他不仅呼吁,而且还率先垂范,接下来的成就是最好的说明。语言测试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这一领域,桂老师曾经运用应用语言学去解决我国重大实际问题。30多年前,我国的高考英语实行改革,他接受教育部的任务,领头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梳理了英语高考的每个环节,攻克了考试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摸索出一整套操作性强的考试程序,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信度,为推进我国考试研究的科学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的语言测试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提高了我国语言测试研究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桂老师一直专注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研究,同样取得突出成就,曾获全国首届哲学社科成果奖,是外语届两位获奖者之一。他研究英语学习心理的出发点仍然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为了有效探讨外语学习心理,他开发了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向外公布的含有言语失误标注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还撰写了专著,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语言学研究方法。这些成果为研究者们揭开外语学习之谜提供了极大便利,打开了深入研究的广阔空间。
桂老师做事简明高效,他的成功经历也十分简单:就是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热爱本行,做好本行,持之以恒。桂老师的成功经历让我们惊奇,更让我们深思。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去不断创新,积极进取。
(王初明,廣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庆思
得知桂诗春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很多人都在叹息,哀叹失去了一位为考试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智者。在发给治丧委员会的唁电中,考试中心对先生的部分评价为:先生是我国教育考试现代化、标准化的奠基人之一,在高考改革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生领导和参与了我国多项大规模、高利害考试的创立和改革工作,但其倾注心血最多的当属普通高考中的英语学科。1985年,先生领衔的广外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将高考英语学科进行现代化、标准化改革的任务,经过连续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向社会呈交了一份让人耳目一新的答卷:考查内容全面而稳定的试卷设计、关注考试对象反应的意识、重视实证性研究的理念和各个环节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1988年,在先生的推荐下,我有幸入职考试中心,负责高考英语科的命题工作,开始亲身感受先生对高考命题工作的厚爱。
先生非常重视考试的稳定性,力主以考试说明的形式将考试内容和形式固定下来并广而告之。在先生的力促下,1988年底,即改革后的高考英语科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MET) 推向全国之际,考试中心编撰出版了1989年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而这份考试说明也成为高考其他学科及中心其他考试项目编写考试说明的样本。
先生强调考试实施者应该密切关注考试相关者的反应和考试的后效作用。研发MET期间,先生带领研究团队在中学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真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并据此不断对考试进行改进,为MET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命题工作交付考试中心后,先生继续带领自己的团队针对高考英语科的考试效果,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及时将结果反馈考试中心。
先生重视人才培养,为高考英语科命题工作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在先生的领导下,广外不仅是高考英语科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是高考英语命题人才的培养基地,先生的若干学生已成为当今语言测试界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全国各高考命题单位争相聘请的业务骨干。
先生的教诲,我们永远铭记!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庆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科研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