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力量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u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的力量,就在于让人对种种社会现象,产生更深刻的领悟。
  
  在《晏子春秋》中,有许多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寓言。这部古代寓言作品集,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
  这位矮个子的晏子,别看身材不高,智慧却很高,所以要用这种方式来规劝,来启发,来诱导,来针砭最高当局,就是因为对自以为至尊至贵、至知至明的君主来说,哪怕他是个白痴,是个混账,是个糊涂蛋,臣下也是没有资格教导他该怎样,不该怎样的,只能拐弯抹角地予以晓喻。而他特别善于通过寓言手段,使大概智商很低的齐王,明白他想说的道理,也是他的一种谨慎的,然而是有效的表达方式。
  譬如,齐灵公有一个癖好,喜欢他后宫里的后妃们穿男装、戴男帽、着男靴、佩男人的饰物。于是,上行下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女服男衣的风气。灵公很不高兴老百姓学宫廷里的样子,下令各级官吏严禁,凡是在街道上、市集中、乡里之间,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装者,就把她的衣褂扯碎,绦带剪断。结果,一眼望去,全国上下,到处都是衣衫被剪切得零碎的女人,随风飞舞,飘飘欲仙,成为一道想不到的奇特风景线。
  这位齐国的君王气坏了,便问晏子.“寡人下了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老百姓敢于违抗,屡禁不止呢?”
  晏子说:“大王呀!你在宫廷里提倡,而在宫廷外禁止,就等于是挂了一个牛头在大门口,卖的却是马肉一样。你要想让全国的妇女不穿男服,只要宫廷内先不穿,谁穿就罚谁的话,老百姓还会有人敢以身试法吗!”灵公说:“好吧,那就试试。”果然,没出一个月,国内再也看不到一个穿男装的女人。
  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或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发高烧的是当政者,而让老百姓吃退热药的错位思考,问题出在底下,根子却在上头的本末倒置,古今都是同样的道理。上面树立起个人的良好形象,能够带动下面一大片好的风气,领导人身体力行,带个好头,对群众而言,就能起到无言的榜样作用。同样,决策者一个错误的举措,造成不良后果的话,也能够形成更大范围里一大堆的类似问题。
  在《晏子春秋》里,还有一个寓言,也讲的是类似的事例:楚灵王喜好腰身很细的臣下,他认为这是男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楚灵王的宫廷里,做大臣的都十分讲究减肥,不敢发福,不敢多吃一口饭,怕失去君王的宠幸,一天到晚,屏住气把腰带往死里勒,结果,腰太细了,使不上劲,只好扶墙,才能站立起来。在这样一个束腰风气下,一年以后,整个朝廷的官员都被折腾得没有人样。有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国人皆饿死”,就说的是这回事了。
  他还说过这样一个针对领导干部的寓言,直到数千年的今天,还有其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家卖酒的铺子,招牌挂得很高,酒具也洗涮得很卫生,下酒菜也准备得多种多样,可是没有顾客光临,酒卖不出去而变酸了。铺子老板问左邻右舍,你们为什么不来买我的酒啊?邻居们说,我们不是不想来沽你家的酒,但我们拎着酒瓶到你家门口,你家养的那条猛狗就扑上来咬我们,谁还敢来买呀?所以,你铺子的酒只好摆放在那儿变质了。
  紧接着,他又说了另外一个寓言,有一座土地神的庙,是用木头捆扎起来的墙,然后再在外面涂上一层泥巴,结果内部成了老鼠的窝,很讨厌。想用烟薰的办法驱赶,怕把木头烧着了。若用水灌的话,又怕把泥巴泡烂了,于是,眼睁睁地拿这些老鼠没办法。
  晏子最后总结说:“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此鼠之不可得杀者,以社(即土地神)故也。”讲到这里,这位充满智慧的贤相,分明是要君主慢慢去体会,为什么你这样脱离群众呀?为什么你听不到人民大众的心声呀?为什么大家不肯或者不敢靠近你呀,为什么你的酒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变酸,你的土地庙里老鼠成灾呀,很简单,大王呀,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凶的狗,是不是有什么令人生出投鼠忌器的顾虑之处呀?
  这些公元前五百年的寓言,虽然太古老,老得掉牙,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现实社会里,政治领域里,经济环境里,不是常常感慨领导与群众之间不能沟通,上级和下级之间出现疏隔,所谓政令不畅,所谓视听不明,所谓下情不能上达,所谓方针不能贯彻,所谓只看到好的而看不到孬的,所谓听到的全是甜言蜜语而听不到诤诤良言,所谓形势一派大好而问题却实在不少等等方面的弊端,那么是不是有可能重蹈那位卖酒者和那位土地神的覆辙?
  如果肯打开门看一看,有没有拦路挡道的猛狗,或者扒开墙看一看,有没有被你保护的社鼠,温古而知今,对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领导来说,多一份清醒的话,一定会大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提起胡适,人们必会联想到北京大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今日北大却几无踪影可寻。这情形终于有所改变,借着北大中文系建系100周年之机,胡适已登上北大的大雅之堂。    提起胡适,人们必会联想到北京大学。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成就其思想、文化的伟业时,即任教于北大,后又长期任教于北大文学院。自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8年底,胡适又曾担任北大校长三年。在历任校长中,他的大名恐怕仅次于蔡元培先生。所以
期刊
何谓“道”?古代先贤对“道”有不同的解释。《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道是自然、万物的本原。《韩非子·解老》解释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是万物之所以生的总原理,是宇宙、自然、人生之理、之法则、之规律。    “师”,泛指老师、教师。唐代韩愈《师说》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传递者。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因
期刊
盐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它从古至今,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盐的种类名目繁多,如果从盐卤资源的来源考察,主要有产生于海水的海盐、产生于内陆湖泊的湖盐或池盐,以及用钻凿方式提卤煎制的井盐。 人们对食盐的认识、利用以及工业性的开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维系自身体质需要而产生的寻盐意识,到对自然盐泉的利用,再到进行资源性开发和盐卤综合利用,构成了人
期刊
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也大都想明哲保身免于被逆向淘汰,然而明什么“哲”才能保身?就未必每个人都有到位的悟性。  就拿被当代历史剧热捧的纪晓岚来说,这个被当代编导誉为“智慧化身”的大清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度在皇帝面前摆不正位置,被皇帝大骂一顿后,方才对号入座,找到了“哲”之所在,遂固宠三十余年,成为朝堂之下的不倒翁。    史书记载一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内容涉及国家
期刊
为师之道,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搞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中国,谈到教师问题,常常援引韩愈的《师说》。韩愈为什么撰写这样一篇千古不朽的名作呢?因为他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到底多久?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称:“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其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足见师道之不传,自魏晋至韩
期刊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  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
期刊
壹。    鱼山,即吾山,也叫柳舒城,是泰岱余脉延伸到鲁西北后的又一次跳跃。这座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小山,孤兀地独立在山东东阿县的黄土地上。   鱼山不高,海拔只有八十二点一米,也真的很小,占地只有一千二百多亩,但像内画壶那样精致。山下有黄河和小清河缠绕,河像两条窄窄长长的彩绸依山飘逸。攒峰拥翠的山与流动的河使辽阔的平原顿生立体和生动,勾勒出一幅古朴的金堤绵延、空旷博远的丹青图。   山不在高,有
期刊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每个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核心人物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均出于丝绸之路上的胡族,不仅好武,而且擅长经商,在喜好用胡人为将的唐朝,靠的是武功起家,但心机却一点也不少。安禄山攀上“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为此,老大不小他居然拜杨贵妃为母,进宫来,故意做戏式的先拜贵妃,后拜皇帝,说是胡俗重母,其实是变着法地讨皇帝的欢心。史思明没有这等软功夫,但也曾让唐玄宗抚背长叹,感慨良
期刊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这座被称作是“共和国长子”的城市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大都市的繁华。从某种角度来说,沈阳的命运,也是东北的命运。从这座城市中走出的名人,很多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逐鹿中原的抱负    沈阳这座城市被看作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当年将后金的都城迁到沈阳的是努尔哈赤,但是对整个沈阳城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却是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明天启六年(
期刊
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的甚至密不可分。  《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