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酒泉市现有成建制移民乡10个,成建制移民村58个。由于移民移入我市的时间前后不一,移民安置地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移民生活困难,生产投入能力差,收入低下。酒泉市开展了“移民地区养羊脱贫致富模式”(以下简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时间
2010年2月3日至12月3日。
二、试验地点
羊井子湾乡金星村一组王某家庭羊场。
三、试验方案
饲养15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和1只公羊,修建3间(72米2)暖棚羊舍,种植3亩地膜玉米,建造1个青贮池,青贮玉米秸秆24吨,年出栏肉羔40只左右,纯收入1万元左右。
四、试验结果
经过1年试验,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实际饲养小尾寒羊16只,其中公羊1只;修建暖棚羊舍6间(108米2),外带运动场100米2,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建造青贮池1个(长8米、宽3米、深2米),青贮玉米秸秆32吨;春秋两茬共产羔64只(成活58只),加上羊毛共收入现金16640元,除去饲草、水电等费用支出,获纯利9660元。
五、试验过程及做法
1. 修建高质量暖棚羊舍,为“模式”提供良好设施。移民王某对养羊决心很大,夫妻两人在种好15亩承包地的情况下,雇人帮忙,晚上加班加点,按照我们设计的图纸,修建了规范的、高质量的暖棚羊舍和运动场。饲槽上焊制了牢固而美观的钢筋护栏;墙体下方1米高全部用水泥抹光,便于消毒;地面用三合土夯实,以利保持合理的湿度。塑料暖棚屋面码放一层麦秸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使舍内温度达到了试验要求,同时留有通风孔,便于通风换气。
2. 挑选优质纯种母羊,为“模式”提供高繁技术。王某从2009年就开始饲养小尾寒羊,倒换种羊,防止近亲交配,提高了羊群纯度和质量,繁殖成活小尾寒羊近百只,现存栏小尾寒羊基础母羊22只,2010年2月3日我们从中挑选出16只较好者做为“模式”的试验羊,其中母羊15只、公羊1只,全部打上耳号,同时进行造册登记,记录繁殖情况。经检查,这些母羊都已怀胎待产,为此及时制定了饲养管理办法和防疫程序。2月中旬,15只母羊陆续产羔,共产羔33只,成活28只,产后7天有11只母羊进行了“热配”,16天后其余母羊都先后发情配种;7月上旬母羊产下第二茬羔,共产仔31只,成活30只,产后7~16天15只母羊又都配种,目前第三茬羔待产。由于小尾寒羊的高繁特性,受到了附近移民户的青睐,因此,该试验点所产羔羊45天断奶后都被做为种羊买走,平均每只售价400元。
3. 掌握小尾寒羊习性,为“模式”提供快速出栏技术。快速出栏羔羊是本“模式”的关键技术,小尾寒羊的最大特点是体型大、食量大,为此要注意满足其营养需要,我们设计提供了羔羊育肥及母羊繁殖补料配方:玉米49%、麸皮14%、豆饼26%、鱼粉6%、预混料5%。母羊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00克以上,饲喂青贮玉米2千克,苜蓿等青干草1千克;羔羊根据日龄大小每日补饲精料200~600克,分3次投喂,同时饲喂青贮玉米0.5~1千克,苜蓿等青干草0.5~1千克。舍内及运动场准备了足够的食槽和水槽,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羊吃饱喝足。小尾寒羊产仔多、乳头少,要加强护理,保证羔羊成活。可采取以下办法提高羔羊成活率:一是注意对弱仔进行人工辅助喂奶;二是寄养,即将多产母羊的羔羊寄养于单羔母羊;三是灌服人工乳,配方如下:新鲜鸡蛋2个、鱼肝油丸2粒、食盐5克、硫酸镁1克、牛奶500毫升,混合搅匀,日喂6次,每次50~100毫升。15天后每天加喂代乳料(炒熟的玉米面4份、麦面4份、黄豆面2份)0.5千克,45日龄断奶后主喂精饲料(即上述羔羊育肥及母羊繁育补料),日喂0.6~0.9千克,搭配适量青贮玉米秸及苜蓿等青干草,饲养至100天体重达30~40千克时出栏。
4. 推广地膜秋玉米种植,为“模式”提供饲草。7月10日在麦茬地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于10月5日青贮秸秆约30吨。由于王某承包地较多,种植苜蓿4亩,加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备足了一年的饲草,为扩大羊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制定防疫程序,确保“模式”试验成功。根据我市近年羊病流行情况,制定了以下防制程序:①母羊分娩前20~30天、分娩后10~20天分别注射羔羊痢疾疫苗;②分娩前产房用来苏儿或氢氧化钠溶液消毒1次,产羔期间多次消毒;③结合春季防疫注射羊四联苗,20天后注射羊痘疫苗;④一般情况下,羊舍内外每月用10%漂白粉喷雾消毒1次;⑤注意饮水、饲料安全,严防农药中毒。不喂霉变腐败饲草,羊场内禁放灭鼠药;⑥春、秋两季用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各驱虫1次。
六、体会
经过试验,笔者认为“16只小尾寒羊年收入万元高效养殖模式”符合我市移民地区实际,体现了“规模小、投资少、千家万户都能搞”的特点,在配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技术简单,可大力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岳 斌 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局邮编:735000;赵得成 甘肃省金塔县畜牧业服务中心 邮编:735300)
一、试验时间
2010年2月3日至12月3日。
二、试验地点
羊井子湾乡金星村一组王某家庭羊场。
三、试验方案
饲养15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和1只公羊,修建3间(72米2)暖棚羊舍,种植3亩地膜玉米,建造1个青贮池,青贮玉米秸秆24吨,年出栏肉羔40只左右,纯收入1万元左右。
四、试验结果
经过1年试验,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实际饲养小尾寒羊16只,其中公羊1只;修建暖棚羊舍6间(108米2),外带运动场100米2,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建造青贮池1个(长8米、宽3米、深2米),青贮玉米秸秆32吨;春秋两茬共产羔64只(成活58只),加上羊毛共收入现金16640元,除去饲草、水电等费用支出,获纯利9660元。
五、试验过程及做法
1. 修建高质量暖棚羊舍,为“模式”提供良好设施。移民王某对养羊决心很大,夫妻两人在种好15亩承包地的情况下,雇人帮忙,晚上加班加点,按照我们设计的图纸,修建了规范的、高质量的暖棚羊舍和运动场。饲槽上焊制了牢固而美观的钢筋护栏;墙体下方1米高全部用水泥抹光,便于消毒;地面用三合土夯实,以利保持合理的湿度。塑料暖棚屋面码放一层麦秸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使舍内温度达到了试验要求,同时留有通风孔,便于通风换气。
2. 挑选优质纯种母羊,为“模式”提供高繁技术。王某从2009年就开始饲养小尾寒羊,倒换种羊,防止近亲交配,提高了羊群纯度和质量,繁殖成活小尾寒羊近百只,现存栏小尾寒羊基础母羊22只,2010年2月3日我们从中挑选出16只较好者做为“模式”的试验羊,其中母羊15只、公羊1只,全部打上耳号,同时进行造册登记,记录繁殖情况。经检查,这些母羊都已怀胎待产,为此及时制定了饲养管理办法和防疫程序。2月中旬,15只母羊陆续产羔,共产羔33只,成活28只,产后7天有11只母羊进行了“热配”,16天后其余母羊都先后发情配种;7月上旬母羊产下第二茬羔,共产仔31只,成活30只,产后7~16天15只母羊又都配种,目前第三茬羔待产。由于小尾寒羊的高繁特性,受到了附近移民户的青睐,因此,该试验点所产羔羊45天断奶后都被做为种羊买走,平均每只售价400元。
3. 掌握小尾寒羊习性,为“模式”提供快速出栏技术。快速出栏羔羊是本“模式”的关键技术,小尾寒羊的最大特点是体型大、食量大,为此要注意满足其营养需要,我们设计提供了羔羊育肥及母羊繁殖补料配方:玉米49%、麸皮14%、豆饼26%、鱼粉6%、预混料5%。母羊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00克以上,饲喂青贮玉米2千克,苜蓿等青干草1千克;羔羊根据日龄大小每日补饲精料200~600克,分3次投喂,同时饲喂青贮玉米0.5~1千克,苜蓿等青干草0.5~1千克。舍内及运动场准备了足够的食槽和水槽,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羊吃饱喝足。小尾寒羊产仔多、乳头少,要加强护理,保证羔羊成活。可采取以下办法提高羔羊成活率:一是注意对弱仔进行人工辅助喂奶;二是寄养,即将多产母羊的羔羊寄养于单羔母羊;三是灌服人工乳,配方如下:新鲜鸡蛋2个、鱼肝油丸2粒、食盐5克、硫酸镁1克、牛奶500毫升,混合搅匀,日喂6次,每次50~100毫升。15天后每天加喂代乳料(炒熟的玉米面4份、麦面4份、黄豆面2份)0.5千克,45日龄断奶后主喂精饲料(即上述羔羊育肥及母羊繁育补料),日喂0.6~0.9千克,搭配适量青贮玉米秸及苜蓿等青干草,饲养至100天体重达30~40千克时出栏。
4. 推广地膜秋玉米种植,为“模式”提供饲草。7月10日在麦茬地种植地膜秋玉米4亩,于10月5日青贮秸秆约30吨。由于王某承包地较多,种植苜蓿4亩,加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备足了一年的饲草,为扩大羊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制定防疫程序,确保“模式”试验成功。根据我市近年羊病流行情况,制定了以下防制程序:①母羊分娩前20~30天、分娩后10~20天分别注射羔羊痢疾疫苗;②分娩前产房用来苏儿或氢氧化钠溶液消毒1次,产羔期间多次消毒;③结合春季防疫注射羊四联苗,20天后注射羊痘疫苗;④一般情况下,羊舍内外每月用10%漂白粉喷雾消毒1次;⑤注意饮水、饲料安全,严防农药中毒。不喂霉变腐败饲草,羊场内禁放灭鼠药;⑥春、秋两季用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各驱虫1次。
六、体会
经过试验,笔者认为“16只小尾寒羊年收入万元高效养殖模式”符合我市移民地区实际,体现了“规模小、投资少、千家万户都能搞”的特点,在配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技术简单,可大力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岳 斌 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局邮编:735000;赵得成 甘肃省金塔县畜牧业服务中心 邮编:7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