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建设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但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机制体制尚不完善,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尤其行政腐败现象易发高发,近年来更呈上升趋势,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腐败和反腐败是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六十年的执政经验及对执政规律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尤其是反对行政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 危害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腐败现象的泛滥是伴随着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的,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经引起了十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文化问题。它不仅破坏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危害社会稳定;而且不利于国家的制度法制建设,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亵渎,使国家的形象遭到损害;而且降低了国家的行政办事效率,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会导致广大民众的道德水平下降,毒害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腐败有百害而无一利。行政腐败现象不除,将会在以后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腐败现象对政治的危害
腐败是政治机体上的恶性肿瘤,如果任其泛滥就会对我国的政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导致国家的毁灭。
邓小平同志 1989 年 6 月指出:“中国出乱子,就出在共产党内部;而在共产党内部,出问题就出在腐败问题上。”“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行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如果治党不严,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国亡党的危险啊。”“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所以,腐败对我国在政治上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腐败有如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如果不在其萌芽阶段就将其遏制,那么它就会繁衍到肌体的各个部分,最终会使肌体丧失生命力。同样对一个国家来说,腐败会使国家的法令政令得不到执行,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果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公众认为公共权力己成为政客们发财致富的工具和手段,政府的主要目标己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为了促使私利的实现。那么,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合法性就面临危机,政府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民众的抗议浪潮可能此起彼伏。事态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腐败可能使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丧失天尽,其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行政腐败现象对政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不仅会丧失民心,而且会“直接危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经济的危害
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根据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为 9875 亿元至 12570 亿元,占全国 GDP 总量比重的 13.2%~16.8%。
中国在进入到社会转型期以后,就有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入到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由于市场规范程度的高低,即腐败程度的高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腐败程度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就比较大;反之,腐败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比较困难,取得的成果就比较小,甚至会倒退。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竞争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也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只有开放的、健康有序的竞争,才能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腐败的作用与公平选择、正当竞争完全相反,它具有消极破坏性和投机性。世界银行认为腐败问题出现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交合处。因此,一些市场主体在自私狭隘的利益驱动下,“寻租”那些思想道德薄弱而当权的公职人员,既“互利”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又破坏市场规范。可以说,腐败到什么程度,市场经济就混乱到什么程度。经济是腐败行为进攻的主要目标,所以,腐败与经济成反比,腐败越严重,经济发展就越缓慢;反之,反腐败的力度越大,成效越显著,经济发展就越快。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思想文化的危害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机关任意腐败行为泛滥,那么普通民众的道德就会丧失任何的约束。整个社会就会失去一切的道德标准,人们做任何事就只会从个人的物质利益出发,而丧失最起码的价值观念,犯罪就会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事情。西方学者霍尔巴赫也认为:“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政府那样对人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如此直接的影响”,“在不道德的国王统治之下,恶德本身也变得高尚起来”。它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导致社会道德沦丧,而且是法律的公信力下降,致使一系列的社会失范行为出现。历史事实也表明,官场清正廉洁,社会往往正气盎然;官场腐败严重,公众必定丧失信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 危害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腐败现象的泛滥是伴随着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的,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经引起了十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文化问题。它不仅破坏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危害社会稳定;而且不利于国家的制度法制建设,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亵渎,使国家的形象遭到损害;而且降低了国家的行政办事效率,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会导致广大民众的道德水平下降,毒害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腐败有百害而无一利。行政腐败现象不除,将会在以后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腐败现象对政治的危害
腐败是政治机体上的恶性肿瘤,如果任其泛滥就会对我国的政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导致国家的毁灭。
邓小平同志 1989 年 6 月指出:“中国出乱子,就出在共产党内部;而在共产党内部,出问题就出在腐败问题上。”“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行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如果治党不严,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国亡党的危险啊。”“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所以,腐败对我国在政治上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腐败有如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如果不在其萌芽阶段就将其遏制,那么它就会繁衍到肌体的各个部分,最终会使肌体丧失生命力。同样对一个国家来说,腐败会使国家的法令政令得不到执行,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果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公众认为公共权力己成为政客们发财致富的工具和手段,政府的主要目标己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为了促使私利的实现。那么,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合法性就面临危机,政府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民众的抗议浪潮可能此起彼伏。事态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腐败可能使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丧失天尽,其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行政腐败现象对政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不仅会丧失民心,而且会“直接危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经济的危害
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根据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为 9875 亿元至 12570 亿元,占全国 GDP 总量比重的 13.2%~16.8%。
中国在进入到社会转型期以后,就有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入到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由于市场规范程度的高低,即腐败程度的高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腐败程度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就比较大;反之,腐败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比较困难,取得的成果就比较小,甚至会倒退。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竞争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也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只有开放的、健康有序的竞争,才能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腐败的作用与公平选择、正当竞争完全相反,它具有消极破坏性和投机性。世界银行认为腐败问题出现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交合处。因此,一些市场主体在自私狭隘的利益驱动下,“寻租”那些思想道德薄弱而当权的公职人员,既“互利”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又破坏市场规范。可以说,腐败到什么程度,市场经济就混乱到什么程度。经济是腐败行为进攻的主要目标,所以,腐败与经济成反比,腐败越严重,经济发展就越缓慢;反之,反腐败的力度越大,成效越显著,经济发展就越快。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对思想文化的危害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机关任意腐败行为泛滥,那么普通民众的道德就会丧失任何的约束。整个社会就会失去一切的道德标准,人们做任何事就只会从个人的物质利益出发,而丧失最起码的价值观念,犯罪就会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事情。西方学者霍尔巴赫也认为:“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政府那样对人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如此直接的影响”,“在不道德的国王统治之下,恶德本身也变得高尚起来”。它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导致社会道德沦丧,而且是法律的公信力下降,致使一系列的社会失范行为出现。历史事实也表明,官场清正廉洁,社会往往正气盎然;官场腐败严重,公众必定丧失信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