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患病率相差很大。据国外文献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PU。消化性溃疡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资料报道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NSAID广泛应用是引起PU的常见病因。
  病例摘要
  病例1
  患者,男,42岁,因“反复上腹痛1个月,黑便3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多为钝痛,餐前及空腹时明显,进餐后可缓解,伴背心痛,无反酸、烧心,无夜间痛,不伴腹胀,不伴畏寒、发热,无呕吐及黑便,患者未引起重视,未经任何诊治。入院前3天,患者出现黑便,共3次,每次约100 g,不成形,腹痛较前加重,无头昏、乏力,在我院门诊行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Forrest Ⅱc),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消化科。
  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精神欠佳,皮肤黏膜色泽正常,腹部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Murphy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腹部B超:正常。上消化道内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Forrest Ⅱc),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送检胃窦为全层胃黏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中度;活动性-中度;萎缩-无;肠腺化生-轻度;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无;Hp(++)。
  入院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Forrest Ⅱc);(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病例2
  患者,男,39岁,因“反复上腹痛4年”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疼痛,多为隐痛不适,进餐后明显,伴上腹饱胀;无反酸、烧心,无夜间痛,不伴畏寒、发热,无呕吐及黑便,患者未引起重视,未经任何诊治。入院前1月患者上述腹痛等加重,伴纳差、乏力,患病以来无呕血、黑便及体重下降等。在我院门诊行胃镜:胃角稍变形,可见一直径约1.2 cm稍凹陷溃疡,表覆浊苔,周围黏膜充血稍僵硬,边界欠清楚;胃窦黏膜粗糙,呈颗粒样改变,蠕动差。内镜诊断:胃角溃疡(性质?),慢性萎缩性胃炎;活检病理诊断:胃角,印戒细胞癌;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Hp(+)。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胃肠外科。
  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精神较差,皮肤黏膜色泽正常,腹部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Murphy征(-),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B1。术中见胃角处有一约3 cm×2 cm肿瘤,前后胃壁浆肌层未侵犯,剖视标本见幽门至胃壁小弯侧水肿增厚,黏膜面溃疡约2 cm×1.5 cm,边界不清,未穿透出浆膜。胃周淋巴结各组均长大。术后病检:胃底-中分化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肠型),侵及黏膜下层近浅肌层处,标本之小弯断端、大弯断端及十二指肠断端均未见癌累及,淋巴结送检之各组均未见癌转移。
  术后诊断:胃印戒细胞癌,慢性萎缩性胃炎。
  分析讨论
  比较上述两例腹痛患者情况,腹痛为典型的饥饿痛,进餐后可缓解;餐后疼痛,病程较长,反复发生,主要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果仅从临床表现如病史及体征方面,无法作出准确的诊断。因此就胃、十二指肠溃疡伴腹痛有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阐述如下。
  临床表现
  中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腹痛发生与餐后时间的关系认为是鉴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临床依据。但约15%~35%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无疼痛表现,尤其是老年人的溃疡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或维持治疗者复发的溃疡,多无疼痛,易被患者忽略,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偏右或偏左。但贲门部或胃体上部溃疡可出现左上腹部或剑突后、胸骨疼痛。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的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腹痛一般较轻,多能忍受,但也有疼痛较重者。溃疡疼痛可表现为隐痛、胀痛、钝痛、灼痛、剧痛或饥饿样痛等。
  典型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er,DU)的疼痛常呈节律性和周期性,可被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胃溃疡(gastric uler,GU)的疼痛多无明显节律。DU可发生夜间疼痛,多在午夜出现;GU夜间疼痛症状少见。周期性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另一特征,尤以DU较为明显,上腹疼痛可反复发作。溃疡的发作多在秋末至初春等季节交替时出现。部分溃疡发作的时间及复发的周期性亦呈现个体差异。
  DU的疼痛如失去既往的节律而变为持续,且不能为进餐或抗酸药所缓解,或出现疼痛放射到背部,则可能为溃疡发生穿透的先兆;进食反而疼痛加重并有呕吐时,常提示胃流出道梗阻的可能。
  消化性溃疡除上腹部疼痛外,尚有烧心、反酸、嗳气、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其均缺乏特异性。病程较长者可因疼痛或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影响进食而出现体重减轻等表现。
  消化性溃疡无特征性的体征。溃疡活动时可有上腹部局限性轻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上腹偏右压痛。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
  诊 断
  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但PU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准确诊断。若无并发症存在时,体征多无诊断价值。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方法,前者尤其具有诊断价值。
  胃镜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深度、病期以及溃疡周围黏膜的情况。胃镜检查对鉴别良、恶性溃疡具有重要价值。必须指出,溃疡的形态改变对病变性质的鉴别没有绝对界限。对胃溃疡应常规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不典型或难愈合溃疡,要分析其原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或黏膜大块活检,以明确诊断。
  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呈线性,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内镜下溃疡可分为活动期(A1、A2)、愈合期(H1、H2)和瘢痕期(S1、S2)。
  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溃疡的X线征象分直接和间接两种:龛影是直接征象,对溃疡有确诊价值;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等均为间接征象,仅提示可能有溃疡。
  幽门螺杆菌检测应列为消化性溃疡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对消化性溃疡病鼓励常规进行尿素酶试验或核素标记C呼气等试验,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鉴别诊断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疼痛,所以需与其他有中上腹疼痛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患者常有上腹疼痛、烧心、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不易与消化性溃疡鉴别。部分FD患者可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但内镜检查无溃疡发现。其起病多缓慢,病程较久,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FD为一排除性诊断,与PU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等。
  2 慢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 患者腹痛与进食脂餐有关,多位于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可伴发热、黄疸等,Murphy征阳性,明确诊断需依靠腹部B超、CT或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检查等。
  3 慢性胰腺炎 患者腹痛为最突出的症状,9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程常超过数年,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腹痛,可为隐痛、钝痛、钻痛甚至剧痛,多位于中上腹可偏左或偏右,可放射至后背、两肋部。患者取坐位,膝屈曲位时疼痛可有所缓解;平卧或进食时疼痛加剧。此外典型病例可出现脂肪泻、糖尿病、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等。明确诊断需依靠腹部B超、CT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检查。
  4 胃癌 胃溃疡与早期胃癌(溃疡型)很难从症状上作出鉴别,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必须进行良性与恶性的鉴别。恶性溃疡的内镜特点为:溃疡形态不规则,一般较大;底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周围皱襞中断;胃壁僵硬、蠕动减弱(X线钡餐检查亦可见上述相应的X线征)。需要注意的是:小部分看似良性的溃疡实际上是恶性的,要常规取多点活检;对于怀疑恶性溃疡而一次活检阴性者,必须在短期内复查胃镜并再次活检;即使内镜下诊断为良性溃疡且活检阴性,仍有漏诊恶性溃疡的可能,因此对初诊为胃溃疡者,必须在完成正规治疗疗程后进行胃镜复查,而且溃疡愈合不是鉴别良、恶性溃疡的可靠依据,必须重复活检加以证实。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NSAID的摄入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中作用的认识加深,引发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治疗的巨大变革,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编辑:邱静静)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艾滋病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以及骨髓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许多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或缺陷,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假丝酵母菌病死率30%~40%,曲霉病病死率高达50%~100%。因此深部真菌感染必须引起我们
期刊
溃疡与糜烂的区别  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局限性组织缺损改变的底部,超过了黏膜肌层者称溃疡,而未超过黏膜肌层者称糜烂。溃疡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深、多有白苔(见图1a);糜烂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浅、多无白苔或有薄白苔(见图1b)。    图1a 溃疡破损较深,多有白苔     图1b 糜烂破损较浅,有薄白苔  按发生部位不同进行溃疡分类  胃溃疡还可以根据部位不同再细分为:胃窦溃疡、胃角溃疡(见图2a)
期刊
酒精性肝病过去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中,影像检查特别是CT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显示酒精性肝病的CT表现特点,包括肝脏损害征象、程度及并发症。CT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其主要作用有:(1)分型(2)分级(3)追踪观测或复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其影像
期刊
病例摘要  患者,女,45岁,主因“上腹痛1天”入院。  现病史:1天前的中午因家人过生日进食火锅后,患者晚上感到上腹部隐痛、饱胀、嗳气。半夜时感畏寒、发热,测体温38 ℃;上腹部疼痛加重,恶心,呕吐数次,为少许胃内容物。同时感心慌,口渴明显,右侧肩背部不适,在床上辗转返侧。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其精神差,腹痛明显,遂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查体发现:患者体型偏胖,急性热病容,体温39 ℃
期刊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多发的疾病,也是一个在诊治中令人困惑和难以掌握的慢性疾病。有45%左右的人经常出现胃部疼痛、饱胀、泛酸、嗳气、烧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8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胃溃疡复发、以及它们与胃癌的密切关系,已成为医学界广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预防溃疡复发呢?  病例1:慢性胃
期刊
蜱虫传播疾病甚多,主要为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及某些布尼亚病毒感染(包括我国的新疆出血热)。其次为立克次体病,包括贝纳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Q热、西伯利亚蜱传播斑疹伤寒。地方性回归热、莱姆病等螺旋体病也属于蜱媒传染病。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土拉热弗朗西菌(野兔热)等可通过蜱虫传播,但一般并不归类为蜱传播疾病。近年来,几种新发蜱传播疾病引起了人们重视,下面作一个简单介绍。  埃立克体是属于立克次体目的一类
期刊
酒精性肝病系指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和压痛,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嗜酒者中,约10%~2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物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氧化,形成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阻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戒酒后大多数酒精
期刊
患者,男,40岁,湖南常德人,10年前曾有不洁性行为史,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痰,无发热、咳血及盗汗等症状。胸部X线及CT显示双肺内多发结节样病变,双上肺明显;CT显示病灶内可见空洞(如图1、2),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疗效欠佳。  3个月前痰培养发现真菌,鉴定为组织胞浆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肺内病灶吸收,如图3;同时检查抗HIV(+),确证试验(+),当时CD4+细胞计数1
期刊
众所周知,在伴有症状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与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目前普遍认为,该类人群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得的益处远远超过出血危险。近期,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以Alfred Bartolucci博士为首的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9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宋水江,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三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
期刊
酒精性肝病因其疾病的时期不同,实验室检查表现不一致,但较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有其自身特点。  血液学检查  酒精性肝病患者在嗜酒期间可出现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包括靶形细胞、巨红细胞、刺状细胞和口形细胞,而且平均细胞容积(MCV)往往增加,在停止饮酒一周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可能由于酒精对红细胞的破坏及对骨髓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的;如重症酒精性肝炎合并感染,白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