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它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存在的局限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作用;然后分析了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了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第二课堂;语言类;作用;现状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把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内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课堂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更开放与广阔,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参与,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
一、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大学语言类教学的特点为“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其教学的重点在于第一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授课教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另外,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和保证语言教学质量。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第一课堂的活动在课外能有效地补充和升华,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多样的语言应用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进行情境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因此,在大学语言类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和挖掘第二课堂的作用。
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延伸和深化。在第二课堂,教师不再充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传输知识的工具,而应成为教学的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语言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来发现各类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模式。
其次,第二课堂活动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手段。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外语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每个学生自身外语学习能力和外语实际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在校大学生数量龐大,而学生们的外语基础、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样就无意识中削弱了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课时的限制和进行外语等级考级的备考等因素,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和保证语言教学的质量的。而大学语言类教学的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弥补传统的语言课堂的时间有限性的不足。
再次,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在合作式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在第二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注重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确保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持续性和延展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生互动、讨论中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打造英语交流氛围。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分能力、分组下达任务。比如以分组的形式根据小组的语言水平和兴趣,进行“新闻播报”、“生活播报”;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撰写新闻稿,再利用课后时间分组录制小组视频,各小组推举代表在班级进行线上新闻“播报”,评选每一期的最佳新闻主播和优秀新闻稿件。借此类似的活动来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兴趣和活动参与度;同时创设学生分组投票活动,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留言、点评、互评,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方面互动,这样既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
二、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虽然第二课堂的活动在实现大学外语教学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但高校对大学外语类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却并不乐观,开展效果并不理想。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面临着覆盖面太窄、学习成效不明显等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活动方式比较传统。现阶段各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的开展还主要是延续较为传统的方式,仍旧是以语言类活动为主,包括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词汇竞赛、辩论赛、话剧表演、故事竞赛、诗歌朗诵、书写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参与的面很局限,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现在的大学生诞生在互联网时代,是“数字原住民”。而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可视化、趣味化、形象化。
第二,实时监测学习效果面临困难。首先,相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加多样化,组织方式相对更灵活,通过平台的数据,很多活动无法准确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给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监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次,就目前来看,虽然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和组织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虽然有关联性,但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语言等级考试等影响不大,有一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活动不太重视。对于平台上的学习视频,可能就是只播放而不认真学习;或对于网上习题,可能敷衍了事。这样,即使在信息化系统上,也很难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三、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加强对第二课堂认知,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从学校管理层方面,对第二课堂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教师方面,应重视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进行大学第二课堂的组织与设计的同时,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给予耐心的指导;在学生方面,普及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语言类第二课堂的各个方面。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第二课堂的活动应当抓住00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制定和活动的组织上,更加符合学生喜欢利用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在听力与视觉资源的有机结合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教师将学习链接、相关音频、视频和文本材料通过信息化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可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学生通过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课前的主题预习。由此搭建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课程主题预习以及行业资讯的分享推送,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第一课堂教学授课后,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后,教师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讨论的主题发布到平台或者学习群,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組讨论,最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交学习任务,促进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第三,进行学习效果实时监测,设立明确的规范和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通过平台记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客观和公正的形成性评价,提醒和监督学生做好第二课堂的学习;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时效性很强的辅导和解答。通过小组成员的打卡激励和氛围带动,促使学生及时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全面提升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遇到语言学习问题时不会过分依赖教师,而是运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法自己去解决。通过小组成员的指导、讨论、合作、竞争、点评和反馈,增强小组内部的成员和小组之间的成员学习的动力、行动力、活力和趣味性。当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全力以赴、毫不敷衍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那么后台监测到的数据的可信度便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言类第一课堂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加强对第二课堂认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设。学校和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促使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并进行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设立明确的规范和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池玉莲.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03-104.
[2]姜男.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06):124-125.
[3]姜红梅.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73-76.
[4]高朝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84-186.
[5]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81-183.
作者简介:
1.文柳(1985.5-),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2.林琳(1985.11-),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关键词:大学第二课堂;语言类;作用;现状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把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内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课堂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更开放与广阔,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参与,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
一、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大学语言类教学的特点为“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其教学的重点在于第一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授课教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另外,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和保证语言教学质量。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第一课堂的活动在课外能有效地补充和升华,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多样的语言应用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进行情境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因此,在大学语言类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和挖掘第二课堂的作用。
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延伸和深化。在第二课堂,教师不再充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传输知识的工具,而应成为教学的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语言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来发现各类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模式。
其次,第二课堂活动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手段。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外语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每个学生自身外语学习能力和外语实际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在校大学生数量龐大,而学生们的外语基础、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样就无意识中削弱了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课时的限制和进行外语等级考级的备考等因素,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和保证语言教学的质量的。而大学语言类教学的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弥补传统的语言课堂的时间有限性的不足。
再次,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在合作式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在第二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注重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确保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持续性和延展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生互动、讨论中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打造英语交流氛围。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分能力、分组下达任务。比如以分组的形式根据小组的语言水平和兴趣,进行“新闻播报”、“生活播报”;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撰写新闻稿,再利用课后时间分组录制小组视频,各小组推举代表在班级进行线上新闻“播报”,评选每一期的最佳新闻主播和优秀新闻稿件。借此类似的活动来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兴趣和活动参与度;同时创设学生分组投票活动,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留言、点评、互评,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方面互动,这样既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
二、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虽然第二课堂的活动在实现大学外语教学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但高校对大学外语类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却并不乐观,开展效果并不理想。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面临着覆盖面太窄、学习成效不明显等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活动方式比较传统。现阶段各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的开展还主要是延续较为传统的方式,仍旧是以语言类活动为主,包括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词汇竞赛、辩论赛、话剧表演、故事竞赛、诗歌朗诵、书写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参与的面很局限,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现在的大学生诞生在互联网时代,是“数字原住民”。而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可视化、趣味化、形象化。
第二,实时监测学习效果面临困难。首先,相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加多样化,组织方式相对更灵活,通过平台的数据,很多活动无法准确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给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监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次,就目前来看,虽然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和组织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虽然有关联性,但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语言等级考试等影响不大,有一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活动不太重视。对于平台上的学习视频,可能就是只播放而不认真学习;或对于网上习题,可能敷衍了事。这样,即使在信息化系统上,也很难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三、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加强对第二课堂认知,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从学校管理层方面,对第二课堂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教师方面,应重视大学语言类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进行大学第二课堂的组织与设计的同时,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给予耐心的指导;在学生方面,普及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语言类第二课堂的各个方面。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第二课堂的活动应当抓住00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制定和活动的组织上,更加符合学生喜欢利用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在听力与视觉资源的有机结合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教师将学习链接、相关音频、视频和文本材料通过信息化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可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学生通过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课前的主题预习。由此搭建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课程主题预习以及行业资讯的分享推送,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第一课堂教学授课后,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后,教师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讨论的主题发布到平台或者学习群,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組讨论,最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交学习任务,促进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第三,进行学习效果实时监测,设立明确的规范和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通过平台记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客观和公正的形成性评价,提醒和监督学生做好第二课堂的学习;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时效性很强的辅导和解答。通过小组成员的打卡激励和氛围带动,促使学生及时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全面提升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遇到语言学习问题时不会过分依赖教师,而是运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法自己去解决。通过小组成员的指导、讨论、合作、竞争、点评和反馈,增强小组内部的成员和小组之间的成员学习的动力、行动力、活力和趣味性。当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全力以赴、毫不敷衍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那么后台监测到的数据的可信度便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言类第一课堂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加强对第二课堂认知,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设。学校和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促使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并进行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设立明确的规范和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池玉莲.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03-104.
[2]姜男.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06):124-125.
[3]姜红梅.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73-76.
[4]高朝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84-186.
[5]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81-183.
作者简介:
1.文柳(1985.5-),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2.林琳(1985.11-),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