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文明和现代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学生组织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校园里,有75%的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个人、组织和环境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认知,本文以个人层面为例,分析其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关键字:个人动机 ;领导者 ;学生组织; 凝聚力
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研究背景
在社会文明和现代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伴随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颁布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等,大学生社团发展进入黄金阶段,学生组织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校园里,有75%的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在当前学校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情况下,学生组织凝聚力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探讨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并找出对策。
1.2研究目的
(一)通过对大学生组织凝聚力的研究,找出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及规律,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并对大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针对个人层面,研究其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提出提升大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对策,有利于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建设和发展。
2. 文献回顾
国内外研究者均有从个人层面去理解凝聚力。科特·勒温(KurtLewin)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对个体实现个人目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群体对个体有凝聚力[1]。卡隆(Carron)指出群体的倾向被群体凝聚力所反映,所以群体成员才能粘合在一起,成员共同追求某一目标,这反映了成员无论在情感、目标还是行为上的一种整合。他指出在任务维度和社会维度之外,可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对凝聚力进行分类,也就是群体一致性和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共同进行分析。 [2]。对于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在《管理心理学》一书中,王重鸣指出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群体规模、群体外部环境的竞争力和群体领导方式的影响[3]。对于凝聚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还有熊川武,概括为两大方面,群体外部和群体内部。内部的主要因素是群体成员的个人魅力、成员间合作以及与领导者的关系[4]。
3.研究方法
(一)根据学生組织凝聚力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访谈法,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组织为例,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应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编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学生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问卷》。
(二)选取个人层面的数据结果,通过对其均值,方差,峰度,偏度的分析,得出其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组织凝聚力建设提供具体,可行性建议。
4.个人层面分析
4.1个人层面概述
个人层面:由文献资料,结合学生组织的特性,可得出个人层面影响凝聚力的因素有个人动机,领导者两个因素。
个人动机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综合素质加分,羊群效应,能力提升,性别结构。
领导者因素包括与领导者关系和领导人能力。
结果如下:
表1
4.2个人动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1)概要:个人动机这一维度我们用个人兴趣,综合素质加分,羊群效应,能力提升,性别结构的指标作为标准判断。解释如下:
表2
2) 个人兴趣:是指“个人”对特定的“事物”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情绪的想法。由表可知:由于兴趣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4.31,中值为4。在个人动机中,兴趣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强,兴趣在组织凝聚的影响程度中所占比重较大。
3)综合素质加分:是一种评价指标。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综合,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其来评定表彰。由表可知:个人动机中由于综合素质加分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75,中值为3。在个人动机中,综合素质加分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弱。
4)能力提升:是指通过锻炼使自己具备完成某件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由表可知:由于提升能力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4.24,中值为4。在个人动机中,提升能力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强。
5)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人们会从众,而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由表可知:个人动机中由于身边的人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09,中值为2。在个人动机中,羊群效应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很小。
6)异性结构:是指为了结识异性而加入组织的现象。由表可知:由于异性越多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06,中值为2。在个人动机中,组织异性越多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很小。
7)从表2中综合比较个人动机中的5个变量因素,得出个人兴趣的均值为4.31大于其余4个因素的均值,且其方差最小。个人兴趣受个体差异影响小,在个人动机中的影响比重最大,它在个人动机方面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最大。
4.3领导者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1)概要:领导者这一维度我们与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能力的指标作为标准。解释如下:
表 3
2)与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由表可知:与领导者的关系因素的均值为3.32,中值为3.0,方差为1.115,峰度为-.309,可以看出与领导者的关系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适中。
3)领导者能力: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使团体成员自动服从的能力。由表可知:领导者的能力因素的均值为3.94,中值为4.0,方差为.919,峰度为.671,可以看出与领导者的关系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较大,领导者在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4)从表3中综合比较领导者因素中的2个变量因素,得出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的均值为3.94,中值为4均大于与领导者的关系的均值,方差为0.911小于与领导者关系的方差,因此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受个体差异影响小。
5.结论与建议
5.1个人动机:
学生加入组织是由于不同的动机的。不同的动机决定了学生在組织中的表现,而这些又直接影响了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参与组织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性。因此鼓励学生组织的多元化;吸引不同偏好者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发展。
1)个人兴趣:根据数据分析,个人兴趣对组织凝聚力存在较大影响。因此,组织新颖形式的进行自我宣传,提出自己特色,有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2)综合素质加分:根据数据分析,综合素质加分对组织凝聚力的有一定影响。因此,组织可以设置加分标准,对于在组织中表现好的成员给予加分鼓励,评定优秀成员等。
3)能力提升:根据数据分析:提升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很大。因此组织可以通过使成员能力提升,而增强组织凝聚力。组织内部培训活动,经验交流会,授权使组织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都是提升能力的良策。
4)羊群效应:根据数据分析,羊群效应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不大。因此组织不必过分考虑羊群效应的影响。
5)异性吸引:样本学校为北京林业大学,其男女比例为3:7,但根据数据分析,其异性吸引,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偏低。组织应调整好内部男女比例,但不必过分注重。
5.2 领导者:
1)与领导者的关系:据数据分析,与领导者的关系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较大。因此,领导者要采以平等态度与成员保持联系,适度参与成员的团体,了解他们的感觉与想法。 另外,成员主动联系领导者,共同体验、共担劳苦,增进组织凝聚力。
2)领导者能力:根据数据分析,领导者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较大。在这一维度上提升组织凝聚力组要有以下方法:
a.领导者以身作则,对组织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
b.明确各组织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项目组织成员各自的作用;
c.灵活的授权。
参考文献:
[1]刘敬孝、杨晓莹、连铃丽:《国外群体凝聚力研究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3期,第1页
[2]王渊:《国内外关于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综述及发展》,《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68页一70页
[3] 重鸣:《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
[4]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7页。
关键字:个人动机 ;领导者 ;学生组织; 凝聚力
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研究背景
在社会文明和现代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伴随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颁布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等,大学生社团发展进入黄金阶段,学生组织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校园里,有75%的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在当前学校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情况下,学生组织凝聚力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探讨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并找出对策。
1.2研究目的
(一)通过对大学生组织凝聚力的研究,找出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及规律,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并对大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针对个人层面,研究其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提出提升大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对策,有利于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建设和发展。
2. 文献回顾
国内外研究者均有从个人层面去理解凝聚力。科特·勒温(KurtLewin)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对个体实现个人目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群体对个体有凝聚力[1]。卡隆(Carron)指出群体的倾向被群体凝聚力所反映,所以群体成员才能粘合在一起,成员共同追求某一目标,这反映了成员无论在情感、目标还是行为上的一种整合。他指出在任务维度和社会维度之外,可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对凝聚力进行分类,也就是群体一致性和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共同进行分析。 [2]。对于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在《管理心理学》一书中,王重鸣指出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群体规模、群体外部环境的竞争力和群体领导方式的影响[3]。对于凝聚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还有熊川武,概括为两大方面,群体外部和群体内部。内部的主要因素是群体成员的个人魅力、成员间合作以及与领导者的关系[4]。
3.研究方法
(一)根据学生組织凝聚力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访谈法,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组织为例,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应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编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学生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问卷》。
(二)选取个人层面的数据结果,通过对其均值,方差,峰度,偏度的分析,得出其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组织凝聚力建设提供具体,可行性建议。
4.个人层面分析
4.1个人层面概述
个人层面:由文献资料,结合学生组织的特性,可得出个人层面影响凝聚力的因素有个人动机,领导者两个因素。
个人动机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综合素质加分,羊群效应,能力提升,性别结构。
领导者因素包括与领导者关系和领导人能力。
结果如下:
表1
4.2个人动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1)概要:个人动机这一维度我们用个人兴趣,综合素质加分,羊群效应,能力提升,性别结构的指标作为标准判断。解释如下:
表2
2) 个人兴趣:是指“个人”对特定的“事物”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情绪的想法。由表可知:由于兴趣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4.31,中值为4。在个人动机中,兴趣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强,兴趣在组织凝聚的影响程度中所占比重较大。
3)综合素质加分:是一种评价指标。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综合,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并根据其来评定表彰。由表可知:个人动机中由于综合素质加分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75,中值为3。在个人动机中,综合素质加分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弱。
4)能力提升:是指通过锻炼使自己具备完成某件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由表可知:由于提升能力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4.24,中值为4。在个人动机中,提升能力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强。
5)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人们会从众,而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由表可知:个人动机中由于身边的人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09,中值为2。在个人动机中,羊群效应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很小。
6)异性结构:是指为了结识异性而加入组织的现象。由表可知:由于异性越多而加入组织的均值为2.06,中值为2。在个人动机中,组织异性越多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程度很小。
7)从表2中综合比较个人动机中的5个变量因素,得出个人兴趣的均值为4.31大于其余4个因素的均值,且其方差最小。个人兴趣受个体差异影响小,在个人动机中的影响比重最大,它在个人动机方面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最大。
4.3领导者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1)概要:领导者这一维度我们与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能力的指标作为标准。解释如下:
表 3
2)与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由表可知:与领导者的关系因素的均值为3.32,中值为3.0,方差为1.115,峰度为-.309,可以看出与领导者的关系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适中。
3)领导者能力: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使团体成员自动服从的能力。由表可知:领导者的能力因素的均值为3.94,中值为4.0,方差为.919,峰度为.671,可以看出与领导者的关系对学生加入组织的影响较大,领导者在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4)从表3中综合比较领导者因素中的2个变量因素,得出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的均值为3.94,中值为4均大于与领导者的关系的均值,方差为0.911小于与领导者关系的方差,因此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受个体差异影响小。
5.结论与建议
5.1个人动机:
学生加入组织是由于不同的动机的。不同的动机决定了学生在組织中的表现,而这些又直接影响了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参与组织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性。因此鼓励学生组织的多元化;吸引不同偏好者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发展。
1)个人兴趣:根据数据分析,个人兴趣对组织凝聚力存在较大影响。因此,组织新颖形式的进行自我宣传,提出自己特色,有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2)综合素质加分:根据数据分析,综合素质加分对组织凝聚力的有一定影响。因此,组织可以设置加分标准,对于在组织中表现好的成员给予加分鼓励,评定优秀成员等。
3)能力提升:根据数据分析:提升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很大。因此组织可以通过使成员能力提升,而增强组织凝聚力。组织内部培训活动,经验交流会,授权使组织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都是提升能力的良策。
4)羊群效应:根据数据分析,羊群效应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程度不大。因此组织不必过分考虑羊群效应的影响。
5)异性吸引:样本学校为北京林业大学,其男女比例为3:7,但根据数据分析,其异性吸引,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偏低。组织应调整好内部男女比例,但不必过分注重。
5.2 领导者:
1)与领导者的关系:据数据分析,与领导者的关系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较大。因此,领导者要采以平等态度与成员保持联系,适度参与成员的团体,了解他们的感觉与想法。 另外,成员主动联系领导者,共同体验、共担劳苦,增进组织凝聚力。
2)领导者能力:根据数据分析,领导者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较大。在这一维度上提升组织凝聚力组要有以下方法:
a.领导者以身作则,对组织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
b.明确各组织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项目组织成员各自的作用;
c.灵活的授权。
参考文献:
[1]刘敬孝、杨晓莹、连铃丽:《国外群体凝聚力研究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3期,第1页
[2]王渊:《国内外关于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综述及发展》,《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68页一70页
[3] 重鸣:《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
[4]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