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形象不错,又有才华,而且会说汉语,那就赶紧来中国吧,你会变得很吃香。无论是表演还是主持,只要你动动嘴、逗逗趣,你就离成名不远啦!
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是: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星探”会到大学校园及外国人常常光顾的场所搜寻各种影视节目演员。美国人本·罗斯说,只要长得不像亚洲人,差不多谁都可以。
而中国人对西方人频繁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的情形也相当买账。有的人把这看成是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好机会,更多的中国观众则很想知道外部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的一位老大爷说:“我很喜欢看外国人讲中文。这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变小了。”
最早的文化名人“洋大山”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洋大山”的,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大山是个神奇人物,这个加拿大人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还能演出逗人乐的小品,他流利纯正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许多人折服。
大山原名马克·罗斯韦尔,作为最早一批打入中国演艺圈的名人,1988年他就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被派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北大,大山偶然参加央视晚会时结识了相声这门艺术,他认为这是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绝好方式,于是便拜姜昆和丁广泉为师,进行了七八年的相声专业的各种基本训练——说学逗唱,成了第一个说相声的外国人,并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从那以后,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访谈节目中成名。
会说中文的外国主持人对中国观众来说就有特别的吸引力。中国中央电视台导演刘永利曾说,“当中国人见到一个能讲流利中文,并已很好地认知了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到别人是那么的尊重中国,我们会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一开始,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简单:做一个中国话说得非常好的“洋笑星”。但不久,大山开始涉足文化、教育、商贸、公益等许多领域。
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年的大山逐渐发展成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中国的媒体曾评价大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央视名嘴朱力安忙赚钱
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朱力安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主持人。从2005年开始,朱力安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一档新闻评论节目,7年来,他迷倒了不少铁杆粉丝。
朱力安有一张典型的欧洲脸: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高个子。2002年,朱力安以国际金融报和经济观察报推广专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后,他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让很多人咂舌:这个老外的普通话竟然这么流利!
正是地道的中国话,让朱利安开始了在中国的成名之路。2004年,朱力安开始在央视担任翻译和配音,不久开始主持《快乐中国》等节目。如今,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栏目的主持人,朱利安幽默洒脱、却不失分寸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不少听众。
随着朱力安的知名度渐高,各种各样的主持邀约像雪片儿一样飞来:央视的、凤凰卫视的、各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官方的、半官方的、私人老板的……
对于这些邀约,朱力安表现得很勤快,只要有时间都会去。“上电视节目是重要工作。你知道,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没有固定单位,没人给我缴社会保险,所以,要勤跑动,才能多赚钱。”朱力安说。
除了主持,朱力安偶尔还接一些相声、唱歌、当演员等方面的工作。朱力安是著名相聲演员丁广泉的弟子,2008年曾经参加过央视举办的相声大赛,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混在十几个中外歌手里,一起合唱了一首奥运歌曲《同一个梦想》,之后的演出邀约比以前更多了。
如今,已经成为名人的朱力安在中国也拥有了三个身份:大提琴演奏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和相声演员。不过,朱力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远不止这些,对于中国的历史他同样感兴趣,《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也被他视为是最爱读的两本书,对于孔子的中庸之道,朱力安更是精通。
演艺界的洋“曹操”和“鬼子”浩二
对老外来说,中国演艺圈就没那么好混了。乔纳森·考斯瑞德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取个名字叫“曹操”。
从刚到北京的两眼一抹黑到能讲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这个眼睛深邃、一头卷发的美国帅小伙已经在中国娶妻生女,生活了近12年间,他参与出演了70多部影视剧,如今他早已成了混在北京演艺圈里的知名外国演员,每天忙碌于各种演出活动。
不过,初来北京时,曹操并不知道外国人也可以当演员,还碰了不少钉子。
据他自己说:“刚来北京的时候有点害怕,又没钱又没工作,后来知道一些英文学校需要英语老师,我就去应聘了,结果人家不要我。后来发挥表演才能,装肚子饿,没钱吃饭,于是聘用了我,最后还是表演才能让我在北京立了足。”
曹操在影视圈里靠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和夸张搞笑的表演,落下了不少好人缘,他跟很多知名导演都合作过,不管什么角色到了他手里,都能诠释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2005年,曹操还担当了北京台某栏目的外景主持,把自己的舞台搬到了街头巷尾。
与曹操一样,在中国演艺圈辛苦闯荡的还有矢野浩二。
浩二原本是日本大阪一家酒吧里的调酒师,一次,一个熟识的客人忽然对他说:“浩二,你窝在这里有什么出息呢?去当演员吧。”浩二就把这句话当真了。2001年,浩二只身来到北京,怀揣自己的全部家当——90万日元(约合6万人民币)。
来中国的日子并不容易,先是长达半年多的“无工作状态”。要进中国演艺圈,中文首先得讲得非常好。
“中文水平非常差,基本没有拍戏的机会,朋友也不多。”当时浩二就选择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汉语。“那会儿基本每天就是学习,我住在朝阳公园附近的六里屯,每天早上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达五道口,上半天的课。中午下课就直接回家,然后复习功课、看电视,想通过看电视学习汉语,但那时电视是完全看不懂的。
好不容易学会了语言,浩二发现压根儿就找不到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
浩二在中国的第一个“鬼子形象”是在《走向共和》扮演明治天皇。“来中国8个月之后,《走向共和》的摄影师池小宁说他们的一部戏,里面需要几个日本人的角色,让我去试一试。我马上赶到那里,池小宁就把我介绍给导演张黎,张黎一见到我,就大喊‘天皇’。我当时还听不懂‘天皇’是什么意思,旁边的翻译讲给我听的时候,我马上高兴得想跳起来,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在这部戏之后,浩二就成了有名的“鬼子专业户”,虽然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模式化的,但这些年仍是出演了不少的作品,最终他还因此担任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而一炮走红。
对于在中国度过的10年演艺生涯,浩二心中充满了感激,“能够在中国从事演艺活动,我心怀感激。今后我还将认真地对待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来到中国追求做一名演员的梦想,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想在中国演艺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希望所有来到中国寻求演艺事业发展的日本青年抱着谦虚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是: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星探”会到大学校园及外国人常常光顾的场所搜寻各种影视节目演员。美国人本·罗斯说,只要长得不像亚洲人,差不多谁都可以。
而中国人对西方人频繁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的情形也相当买账。有的人把这看成是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好机会,更多的中国观众则很想知道外部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的一位老大爷说:“我很喜欢看外国人讲中文。这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变小了。”
最早的文化名人“洋大山”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洋大山”的,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大山是个神奇人物,这个加拿大人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还能演出逗人乐的小品,他流利纯正的汉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许多人折服。
大山原名马克·罗斯韦尔,作为最早一批打入中国演艺圈的名人,1988年他就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被派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北大,大山偶然参加央视晚会时结识了相声这门艺术,他认为这是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绝好方式,于是便拜姜昆和丁广泉为师,进行了七八年的相声专业的各种基本训练——说学逗唱,成了第一个说相声的外国人,并不断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献艺,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从那以后,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访谈节目中成名。
会说中文的外国主持人对中国观众来说就有特别的吸引力。中国中央电视台导演刘永利曾说,“当中国人见到一个能讲流利中文,并已很好地认知了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到别人是那么的尊重中国,我们会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一开始,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简单:做一个中国话说得非常好的“洋笑星”。但不久,大山开始涉足文化、教育、商贸、公益等许多领域。
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年的大山逐渐发展成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中国的媒体曾评价大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央视名嘴朱力安忙赚钱
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朱力安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主持人。从2005年开始,朱力安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一档新闻评论节目,7年来,他迷倒了不少铁杆粉丝。
朱力安有一张典型的欧洲脸: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高个子。2002年,朱力安以国际金融报和经济观察报推广专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后,他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让很多人咂舌:这个老外的普通话竟然这么流利!
正是地道的中国话,让朱利安开始了在中国的成名之路。2004年,朱力安开始在央视担任翻译和配音,不久开始主持《快乐中国》等节目。如今,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栏目的主持人,朱利安幽默洒脱、却不失分寸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不少听众。
随着朱力安的知名度渐高,各种各样的主持邀约像雪片儿一样飞来:央视的、凤凰卫视的、各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官方的、半官方的、私人老板的……
对于这些邀约,朱力安表现得很勤快,只要有时间都会去。“上电视节目是重要工作。你知道,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没有固定单位,没人给我缴社会保险,所以,要勤跑动,才能多赚钱。”朱力安说。
除了主持,朱力安偶尔还接一些相声、唱歌、当演员等方面的工作。朱力安是著名相聲演员丁广泉的弟子,2008年曾经参加过央视举办的相声大赛,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混在十几个中外歌手里,一起合唱了一首奥运歌曲《同一个梦想》,之后的演出邀约比以前更多了。
如今,已经成为名人的朱力安在中国也拥有了三个身份:大提琴演奏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和相声演员。不过,朱力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远不止这些,对于中国的历史他同样感兴趣,《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也被他视为是最爱读的两本书,对于孔子的中庸之道,朱力安更是精通。
演艺界的洋“曹操”和“鬼子”浩二
对老外来说,中国演艺圈就没那么好混了。乔纳森·考斯瑞德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取个名字叫“曹操”。
从刚到北京的两眼一抹黑到能讲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这个眼睛深邃、一头卷发的美国帅小伙已经在中国娶妻生女,生活了近12年间,他参与出演了70多部影视剧,如今他早已成了混在北京演艺圈里的知名外国演员,每天忙碌于各种演出活动。
不过,初来北京时,曹操并不知道外国人也可以当演员,还碰了不少钉子。
据他自己说:“刚来北京的时候有点害怕,又没钱又没工作,后来知道一些英文学校需要英语老师,我就去应聘了,结果人家不要我。后来发挥表演才能,装肚子饿,没钱吃饭,于是聘用了我,最后还是表演才能让我在北京立了足。”
曹操在影视圈里靠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和夸张搞笑的表演,落下了不少好人缘,他跟很多知名导演都合作过,不管什么角色到了他手里,都能诠释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2005年,曹操还担当了北京台某栏目的外景主持,把自己的舞台搬到了街头巷尾。
与曹操一样,在中国演艺圈辛苦闯荡的还有矢野浩二。
浩二原本是日本大阪一家酒吧里的调酒师,一次,一个熟识的客人忽然对他说:“浩二,你窝在这里有什么出息呢?去当演员吧。”浩二就把这句话当真了。2001年,浩二只身来到北京,怀揣自己的全部家当——90万日元(约合6万人民币)。
来中国的日子并不容易,先是长达半年多的“无工作状态”。要进中国演艺圈,中文首先得讲得非常好。
“中文水平非常差,基本没有拍戏的机会,朋友也不多。”当时浩二就选择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汉语。“那会儿基本每天就是学习,我住在朝阳公园附近的六里屯,每天早上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达五道口,上半天的课。中午下课就直接回家,然后复习功课、看电视,想通过看电视学习汉语,但那时电视是完全看不懂的。
好不容易学会了语言,浩二发现压根儿就找不到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
浩二在中国的第一个“鬼子形象”是在《走向共和》扮演明治天皇。“来中国8个月之后,《走向共和》的摄影师池小宁说他们的一部戏,里面需要几个日本人的角色,让我去试一试。我马上赶到那里,池小宁就把我介绍给导演张黎,张黎一见到我,就大喊‘天皇’。我当时还听不懂‘天皇’是什么意思,旁边的翻译讲给我听的时候,我马上高兴得想跳起来,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在这部戏之后,浩二就成了有名的“鬼子专业户”,虽然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模式化的,但这些年仍是出演了不少的作品,最终他还因此担任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而一炮走红。
对于在中国度过的10年演艺生涯,浩二心中充满了感激,“能够在中国从事演艺活动,我心怀感激。今后我还将认真地对待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来到中国追求做一名演员的梦想,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想在中国演艺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希望所有来到中国寻求演艺事业发展的日本青年抱着谦虚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