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式烹饪的方法及技术创新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的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中式烹饪方法逐渐发展并固定下来,目前包含了九种方法。而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的中式烹饪方法也在不断与其他国家的烹饪方法进行融合、创新。
  一、中式烹饪中的九大方法
  中式烹饪方法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方法种类样式繁多,各有不同,但是最为常见的是以下9种。
  煮。煮是众多烹饪方法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方法,就是将各类食材放入水中,然后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以食用。在煮的过程中,食材和各类辅料中的营养物质会溶解到水中,进而出现“汤”。
  溜。溜需要分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需要先对食材进行“挂糊”,或者对原材料进行油炸。第二步是把用各类料汁调制而成的汤汁加入到食材中,再进行大火翻炒,最后便可以得到美味的菜肴。一般情况下,在溜的过程中,第二步最为重要,且需要用大火对其进行翻炒,这样可以保证食材的快速出锅,不会破坏食材原有的味道,比较常见的有“溜肉段”“醋熘白菜”等。
  焖。焖是一种用时较长的中式烹饪方法,在焖的过程中,需要先对主要食材进行油炸,或者进行水焯,然后才能加上辅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焖的过程中,还需要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煨”。“煨”是将调试好的汤汁倒入到食材中,通过焖的方法,让汤汁进入到食材里。因此,焖的主要特征就是:汤少、味浓、食材软、颜色美观。在传统菜系当中,以焖为主的菜肴有:焖面、黄焖鸡、油焖大虾等。
  蒸。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烹饪方法,主要是把生的食材或者是半生的食材放进蒸锅,利用水蒸气将其做成熟食。在蒸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清蒸,第二种是干蒸,干蒸当中也包含粉蒸。在蒸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水蒸气对食材进行加热,所以这就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能满足蒸的需求。而且,在蒸的时候,能够保证食材的完整性,还能尽可能地降低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的水分流失以及口感流失,因此蒸菜的营养价值较高。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蔬菜类食品在蒸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控时间,因为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价值。
  酥。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中式烹饪方法,主要方法是把食材先进行油炸,通过油炸能够让食材快速熟透,而且可以保证食材的口感鲜嫩、可口,实现外焦里嫩”的口感。用酥做成的主要菜品有香酥鸡、小酥肉等。
  炖。炖是一种从我国东北地区流传出来的烹饪方法,主要方法是将食材下锅,然后在高温中对食材进行附油,最后再放入提前调试好的汤汁或者调料,然后用小火进行慢炖。这一做法虽然耗时较长,但是不论是味道还是色泽,成品都非常不错,而且能够实现“原汤化原食”的效果。其中,较为著名的炖菜有“小鸡炖蘑菇”和“东北大乱炖”等。
  爆。爆和炒是紧密结合的,在爆的过程中需要对火候进行严格把控,而且要用大火、热油。爆的时候速度要快,且需要精准掌握食材的下锅顺序。这就需要在爆之前先对食材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方便在爆的过程中能够使其快速下锅。其中,特色性菜品有:葱爆羊肉”“酱爆鸡丁”“爆炒鹅肝”等。
  烧。烧就是先对主要食材进行水焯,然后再加上各类辅料,通过煨汤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这样能够保证在烧的过程中使提前准备好的汤汁进入到食材当中。在中式烹饪的各种方法中,通过烧制作的食物口感更加细腻,味道也更加浓郁。这类菜品有有红烧鱼、红烧肉等。
  拔丝。拔丝是一种源自于闽南地区的菜品制作方法。顾名思义,拔丝中必然会有“丝”,而这个“丝”主要是利用糖来制作的。所以,在拔丝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炒糖的技术,如果炒的时间过长,那么糖就会发黑、发苦,如果炒的时间过短,那么就无法出现“丝”。这类的主要菜品有拔丝地瓜、拔丝香蕉、拔丝土豆等。
  二、中式烹饪技术上的创新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对于食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食物要美味可口,而且还要造型漂亮、颜值高。尤其是在国际间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外国的各种烹饪方法开始进入我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式烹饪方法。比如,现在餐厅都开始中餐西做,即借鉴西餐的做法做的菜,或者是借鉴西餐原料所做的菜,比如,铁板黑椒牛扒、牛仔骨等。每个国家的餐饮文化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就很注重食材的本味,为了迎合人们追寻本味的需求,我国的餐饮企业也开始效仿日本的烹饪方法,在制作菜肴时尽可能保留住食材的本味,这就是中式烹饪的创新。
  綜上所述,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中式烹饪方法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中式烹饪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与研发,实现从菜品种类到烹饪技术上的全面创新,进而为中式烹饪的后续发展和提高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愈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为确保食品安全符合制定的行业规范及要求,必须采用适合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案,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作为常用的检测技术,可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营养成分、药物成分和污染物等,在极大程度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证。因此,在食品行业发展中应加强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研究,并合理应用于食品安全检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食品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阐述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意义,并对测量不确定度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检验检测单位明确质量管理难点和优化方向,更好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所谓测量不确定度,是
糕点类、面包、饼干等食品在现代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中包含的添加剂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运用霉菌检验法来评估食品安全质量,确认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本文探究运用盐水法、国标法、纸片法来检验糕点、面包、饼干类食品,希望通过检测成分来去除有害菌类物质,从而让人们吃得更安心。  一、霉菌检验方法归纳  霉菌检验对于验证食品质量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食品都会对霉菌检验的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工作人员借助微生物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等多种方式,检测食品的安全情况、卫生状况,从而分析食品是否安全、可食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检验质量,甚至会直接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分析了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随着教育3.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旅游类高职的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在校际协同背景下引入智慧课堂教学体系,对地区间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旅游职教联盟烹饪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与创新点,为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引发教育者对智慧课堂的进一步理性思考。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各种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基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玉米进口量高速飙升。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增长414%,前两个月的进口量已超过2019年一年进口量,水稻和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206%,高粱进口同比增长366%。随着我国进口粮食暴涨,国际粮食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5%,玉米上涨46%、小麦上涨20%,大幅
非热杀菌技术还有一个名字叫冷杀菌,这主要是因为在利用非热杀菌技术的过程中,食物的温度普遍偏低,通常都是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这与传统的高温杀菌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食品的色香味俱全,还能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中的安全营养成分。目前我国主要运用的非热杀菌技术有高压杀菌技术、脉冲强光杀菌技术等物理杀菌,以及杀菌剂、防腐剂等化学杀菌技术。  一、非热杀菌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予以了更高度的重视。食品检验检测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来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规范食品质量、约束食品监督管理以及促进产品贸易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部门按照内部职能设置了各个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了一系列食品检验工作。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各个检测机构职责相似、软硬件配置相同,在项目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项目重复的情况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发展,食品机械行业也不例外。之前由于食品机械的质量低下,不合理的食品机械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绿色设计理念也开始在食品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加入绿色设计理念后,有助于治理食品机械设计带来的环境污染,有效降低机械应用能耗,有效提高食品机械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机械中融入
山药(Rhizoma Dioscoreae)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有“毛山药”和“光山药”两种不同规格,具有补益脾胃、生津益肺之功效,是最具代表性的“药食同源”物质。山药在我国分布广泛,河南焦作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山药道地产区。  山药的营养价值比较丰富,老百姓常作为滋补佳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甾醇、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胆碱等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目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