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衡膳食是现代营养学总结出来的最佳的膳食结构。平衡膳食要求食物由多品种食物构成,要求人们从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也就是使日常的营养摄入与身体的正常需要保持平衡。
偏食是一种限制营养素全面摄入的不良饮食习惯。严格地说,偏食现象有三种:一种是生理性偏食,指正常人体的生理变化反应,如小儿为了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吃些零食;孕妇为了满足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喜吃一些酸味食品……,这种偏食不需要过于纠正。二种是心理性偏食,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受他人饮食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偏食,这种偏食只需自身调整、克服心理障碍即可。再一种就是习惯性偏食。我们一般所说的偏食,就是指这种习惯性偏食。人们应该注意不要养成这种限制营养素全面摄入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果已经养成了,就应该尽早戒除。人们要保持膳食平衡,要全面摄入营养,不要偏食,戒除偏食。
那么,从平衡膳食出发,从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出发,人们究竟为什么不能偏食呢?
一、不偏食,有利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例如,各种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均不相同。动物蛋白往往缺乏蛋氨酸与胱氨酸,植物蛋白往往缺乏赖氨酸,如果长时间偏食荤食或素食都可造成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就植物蛋白质而言,各种谷类(主食)食物均缺乏赖氨酸这种必需氨基酸,而各种豆类及其制品却富含赖氨酸,只有经常将豆类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才能避免赖氨酸的缺乏,才能构成符合身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如果偏食,忽视豆制品与谷物混合食用,同样也会造成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尤其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这种偏食将会使身体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氨基酸的不平衡,在日常饮食中就应该注重荤素搭配,注重谷类与豆类混食,不要偏食,这样就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生物价值。
二、不偏食,有利食物中所含不同脂肪酸的互相补充
膳食脂肪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具有许多生理功能。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脂肪酸按其化学结构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种。膳食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容易引发动脉硬化;但其在体内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产生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的作用,但由于其化学结构中双键较多,易产生过氧化物,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研究认为,膳食脂肪中三种脂肪酸各占一定的比例是适当的。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偏食,不能因为偏食造成对某种脂肪酸的摄入过多或不足,有利于不同脂肪酸的互相补充。研究显示,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肥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有菜油、茶油、麻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鱼类脂肪含EPA、DHA较多。蛋黄、动物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含磷脂较多。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黄等胆固醇含量较高。
三、不偏食,有利于粗细搭配,获取更丰富的营养素
目前,不少人的主食结构习惯于精米白面,粗粮杂谷几乎从餐桌上消失;然而粗粮杂谷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正是精米白面所缺乏的。这也属于一种习惯性偏食。因为蛋白质、酯类、矿物质和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谷粒表层和谷胚中,因此加工精度越高,营养素损失就越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长时间只吃精米白面,就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一些杂粮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以燕麦为例,蛋白质含量比小麦高,其氨基酸组成平衡,是谷类中独一无二的。脂肪含量也高,是小麦的4倍,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占总量的38%-46%;还含有一般谷类缺乏的皂苷。因此,日常主食,也不宜偏食米、面,应增加一些杂粮品种,以利摄取到更全面、更丰富的营养素。
四、不偏食,有利于增加体内自由基清除剂,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氧化反应。在这些氧化反应过程中,会不断有一种被称为 “氧自由基”(即活性氧)的副产品产生。过多氧自由基的积聚会给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会导致机体各种细胞、器官和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 DNA 和基因损伤使细胞发生突变……,由此会引发许多种疾病,甚至癌症,并加速机体衰老。不过,对付自由基的危害,人体自身具有一套清除自由基的系统,包括两大类:一类为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S)等;另一类为非酶类,如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 E 、C,矿物质锌、铜、硒等。这套系统被称为自由基清除剂,即抗氧化剂。在自然界中,许多食物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如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类、深色蔬菜、水果、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C的有多种蔬菜、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的有深色蔬菜、海藻类;富含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有海产品、食用菌……。人们只要不偏食,就可从多样化食物中摄取到充足的抗氧化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基因突变、脂质过氧化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如果一味偏食、挑食,则难免对某些抗氧化物质摄入不足,使机体频遭自由基的损伤,容易罹患多种疾病,还会加速衰老。
五、不偏食,有利于保持机体酸碱平衡
完全健康的人群血液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pH值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体就处于不健康(患者)或 “亚健康”状态。人体自身存在一套酸碱缓冲体系,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体质保持酸碱平衡。如果摄入的食物过度酸化或碱化,超过了自身的缓冲能力,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使机体则处于不健康状态。在日常饮食中,肉类、鱼类、蛋类、禽类、谷类以及花生、核桃等坚果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产品、乳类、豆类、栗子等属碱性食物。营养学研究提出的日常饮食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适当比例应为:1∶3-4,即进食一份酸性食物,需要进食三到四份碱性食物。这也要求人们日常食物应多样化,不能偏食,避免因偏食而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遭致疾病。
六、不偏食,有利于随时清除某些有毒因子,确保膳食安全
许多营养学家研究指出,在有益健康的天然食物中,同样也含有某些有毒因子,如卷心菜中的芥子油;蘑菇中的联氨;豆角中的皂角毒;马铃薯中的龙葵素;腌制酸菜中的致癌物亚硝胺等。清除这些有毒因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物多样化,不偏食。因为多样化食物中的维生素C、E、A,胡萝卜素,矿物质锌、硒等,就具有阻断有毒因子的作用,这样就可减少以至清除有毒因子在体内的积聚。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多种蔬菜水果,就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的生成。
基于以上几点,人们应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日常饮食中要摄取多样化食物,不要偏食,不能挑食。近年来,日本营养学家在总结该国 “营养型模式”的膳食结构时指出:“要想获得均衡营养,每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的不同食物。”世界卫生组织营养调查专家组也总结性地提出:“人体每日要吃30~50种营养素才能够保证全身的需要。”现代营养学研究提出的这些建议与忠告,值得人们深思与参考,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酌情采纳应用。要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偏食是一种限制营养素全面摄入的不良饮食习惯。严格地说,偏食现象有三种:一种是生理性偏食,指正常人体的生理变化反应,如小儿为了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吃些零食;孕妇为了满足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喜吃一些酸味食品……,这种偏食不需要过于纠正。二种是心理性偏食,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受他人饮食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偏食,这种偏食只需自身调整、克服心理障碍即可。再一种就是习惯性偏食。我们一般所说的偏食,就是指这种习惯性偏食。人们应该注意不要养成这种限制营养素全面摄入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果已经养成了,就应该尽早戒除。人们要保持膳食平衡,要全面摄入营养,不要偏食,戒除偏食。
那么,从平衡膳食出发,从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出发,人们究竟为什么不能偏食呢?
一、不偏食,有利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例如,各种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均不相同。动物蛋白往往缺乏蛋氨酸与胱氨酸,植物蛋白往往缺乏赖氨酸,如果长时间偏食荤食或素食都可造成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就植物蛋白质而言,各种谷类(主食)食物均缺乏赖氨酸这种必需氨基酸,而各种豆类及其制品却富含赖氨酸,只有经常将豆类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才能避免赖氨酸的缺乏,才能构成符合身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如果偏食,忽视豆制品与谷物混合食用,同样也会造成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尤其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这种偏食将会使身体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氨基酸的不平衡,在日常饮食中就应该注重荤素搭配,注重谷类与豆类混食,不要偏食,这样就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生物价值。
二、不偏食,有利食物中所含不同脂肪酸的互相补充
膳食脂肪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具有许多生理功能。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脂肪酸按其化学结构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种。膳食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容易引发动脉硬化;但其在体内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产生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的作用,但由于其化学结构中双键较多,易产生过氧化物,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研究认为,膳食脂肪中三种脂肪酸各占一定的比例是适当的。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偏食,不能因为偏食造成对某种脂肪酸的摄入过多或不足,有利于不同脂肪酸的互相补充。研究显示,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肥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有菜油、茶油、麻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鱼类脂肪含EPA、DHA较多。蛋黄、动物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含磷脂较多。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黄等胆固醇含量较高。
三、不偏食,有利于粗细搭配,获取更丰富的营养素
目前,不少人的主食结构习惯于精米白面,粗粮杂谷几乎从餐桌上消失;然而粗粮杂谷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正是精米白面所缺乏的。这也属于一种习惯性偏食。因为蛋白质、酯类、矿物质和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谷粒表层和谷胚中,因此加工精度越高,营养素损失就越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长时间只吃精米白面,就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一些杂粮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以燕麦为例,蛋白质含量比小麦高,其氨基酸组成平衡,是谷类中独一无二的。脂肪含量也高,是小麦的4倍,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占总量的38%-46%;还含有一般谷类缺乏的皂苷。因此,日常主食,也不宜偏食米、面,应增加一些杂粮品种,以利摄取到更全面、更丰富的营养素。
四、不偏食,有利于增加体内自由基清除剂,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氧化反应。在这些氧化反应过程中,会不断有一种被称为 “氧自由基”(即活性氧)的副产品产生。过多氧自由基的积聚会给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会导致机体各种细胞、器官和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 DNA 和基因损伤使细胞发生突变……,由此会引发许多种疾病,甚至癌症,并加速机体衰老。不过,对付自由基的危害,人体自身具有一套清除自由基的系统,包括两大类:一类为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S)等;另一类为非酶类,如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 E 、C,矿物质锌、铜、硒等。这套系统被称为自由基清除剂,即抗氧化剂。在自然界中,许多食物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如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类、深色蔬菜、水果、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C的有多种蔬菜、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的有深色蔬菜、海藻类;富含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有海产品、食用菌……。人们只要不偏食,就可从多样化食物中摄取到充足的抗氧化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基因突变、脂质过氧化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如果一味偏食、挑食,则难免对某些抗氧化物质摄入不足,使机体频遭自由基的损伤,容易罹患多种疾病,还会加速衰老。
五、不偏食,有利于保持机体酸碱平衡
完全健康的人群血液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pH值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体就处于不健康(患者)或 “亚健康”状态。人体自身存在一套酸碱缓冲体系,在正常情况下,能使体质保持酸碱平衡。如果摄入的食物过度酸化或碱化,超过了自身的缓冲能力,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使机体则处于不健康状态。在日常饮食中,肉类、鱼类、蛋类、禽类、谷类以及花生、核桃等坚果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产品、乳类、豆类、栗子等属碱性食物。营养学研究提出的日常饮食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适当比例应为:1∶3-4,即进食一份酸性食物,需要进食三到四份碱性食物。这也要求人们日常食物应多样化,不能偏食,避免因偏食而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遭致疾病。
六、不偏食,有利于随时清除某些有毒因子,确保膳食安全
许多营养学家研究指出,在有益健康的天然食物中,同样也含有某些有毒因子,如卷心菜中的芥子油;蘑菇中的联氨;豆角中的皂角毒;马铃薯中的龙葵素;腌制酸菜中的致癌物亚硝胺等。清除这些有毒因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物多样化,不偏食。因为多样化食物中的维生素C、E、A,胡萝卜素,矿物质锌、硒等,就具有阻断有毒因子的作用,这样就可减少以至清除有毒因子在体内的积聚。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多种蔬菜水果,就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的生成。
基于以上几点,人们应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日常饮食中要摄取多样化食物,不要偏食,不能挑食。近年来,日本营养学家在总结该国 “营养型模式”的膳食结构时指出:“要想获得均衡营养,每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的不同食物。”世界卫生组织营养调查专家组也总结性地提出:“人体每日要吃30~50种营养素才能够保证全身的需要。”现代营养学研究提出的这些建议与忠告,值得人们深思与参考,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酌情采纳应用。要平衡膳食,不要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