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园林艺术手法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巴蜀园林于四川、重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沉淀,有着一套完善而成熟的造园手法体系。因其特殊的地理、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巴蜀园林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又独具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表现和艺术风格。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考察、测绘和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梳理出巴蜀园林的艺术手法,挖掘其内含的艺术精神,体会其意境。以重庆龙景书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总结所运用的巴蜀园林艺术手法,并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巴蜀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尚待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分支,文章结合巴蜀特殊的山地环境,总结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建设新的有地域特色的经典现代园林景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巴蜀园林;艺术手法;空间关系;意境
  一、巴蜀园林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研究背景
  就地方园林的研究而言,巴蜀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发展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相关研究的开展和著作的问世,形成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影响因素及艺术手法上等方面的丰硕研究成果。
  巴蜀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主要范围为今四川、重庆一带,地形地貌丰富多变,形成了独具巴蜀特色的园林文化。巴蜀园林有别于雄伟大气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它飘逸自然、古朴大方,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瑰宝[1]。
  (二)研究现状
  巴蜀大地上现存着大量的传统园林,近年来,有许多的专家学者逐步投入到巴蜀园林的研究工作中來,并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巴蜀园林的历史脉络梳理,艺术手法及风格特征的归纳,园林的影响因素分析或典型园林的个例研究[2]。
  二、巴蜀园林艺术设计手法归纳
  (一)“正”与“变”的群体精神
  1.观赏流线的组织安排
  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节点由景区中的道路有机串联起来,道路会依据自然环境而抑扬顿挫、曲折起伏。围绕这些“点”形成附属园林空间,如亭、廊、庙等。
  园林的“动”和“静”交替组合,动观是游,静观是息,园林游赏路线的安排除了要因地制宜,顺应交通功能,还要体现出园林主次分明、亦动亦静的特征[3]。
  2.园林建筑空间的组织安排
  受自然地形条件限制,巴蜀园林的建筑多依山而建,通过长轴线来控制、引导空间秩序,建筑规制和等级随主轴逐级升高,形成竖向布局的多个“台地院”形式,高低错落,再用梯级道路加以连接,加上亭、廊等做点缀,使得空间更为通畅、开放。或因山势,采用短轴线控制的方法,使核心建筑群形成起伏转折的布局形式,空间因此变得更加精彩,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园林空间视线的通廊
  (1)看与被看的关系
  巴蜀园林巧妙地利用视觉的导向把人和景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游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位置欣赏到不同的景致,游人时而在景中,时而又在景外,扑朔迷离,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4]。
  (2)开敞与闭合的对立统一
  巴蜀园林空间讲究含蓄,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在开朗风景中添设近景的感染,在闭锁风景中又要有透视远景,两者共存可以相得益彰。
  (二)“景自天成”的自然精神
  巴蜀园林选址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大多位于风景优美的名川大山之中,与大自然相比,园林及其建筑的体量和尺度一般都很小,主要依赖天然的景观构架。经历上千年,在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交融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
  巴蜀园林由山水、草木、庭院建筑有机组成,通过引入楹联与匾额为建筑命名,增加园林欣赏的重要内容,烘托园林古朴、典雅的氛围,赋予园林及建筑一定的含义,把人与自然界中的风、月、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亲切,从而产生意境,也是园林欣赏的重要内容。
  (四)巴蜀园林“飘逸与宁静”的意境
  巴蜀园林为了营造其独特的空间氛围,十分重视园林的空间序幕,大都对园子的入口或山门进行精心营造,常用阻景隔景、引导探寻等方式来组织观赏流线和设计观景视线[5]。如在入口处设置假山、景墙等,对园内之景进行屏障,渲染气氛,增加园林空间层次,采用廊桥、踏步引导游人探寻空间,使得游览视线丰富多变,步移景异。
  三、以重庆园博园龙景书院为例分析巴蜀园林艺术
  手法的运用
  (一)项目概况
  龙景书院位于重庆园博园基地东侧龙景湖畔龙脊山上,占地9000㎡,北揽园博园主轴线,南观江南园林展区,以传统书院空间结构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是园内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园内唯一的书院建筑(图1)。
  (二)园林空间关系分析
  1.轴线运用
  龙景书院的主体空间结构是利用地形采用主轴逐次排布三进院落的组织方式,从山脚拾级而上直至山顶,经牌坊、读书台,最终到达书院山门处。在平面功能的布局上,利用高差,通过中轴控制来强调书院的讲学、藏书和祭祠这三项主要活动的主导地位[6],形成了以讲堂、祭祠为主,以藏书为辅,相互联系且对外封闭具有纵深感的庭院式布局,以此满足相对静谧的学习空间,形成“聚”“分享”等有利学习、交流的书院氛围(图2)。
  2.高差处理
  龙景书院依山势而建,结合山头较缓区域,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轴对称布局,依次从山脚入口处道路逐渐往上到达牌坊处,经历了11米高差,游人在山脚只能看见牌坊,看不见后面的书院,引导游人只能继续沿踏步往上10米,才能到达书院的正入口——山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游人参观,视线会随高差发生改变,游览的心情也随之变化(图3)。
  (三)意境的渲染
  1.入口空间
  龙景书院入口设计,把游览序幕大大拉长,游人若想进入到书院内,必先登上长长的梯步,经牌坊、山门,足有20米左右的高差。从狭长幽深的景观引导游人必须登顶才能进入书院,在此过程中,游人可以在途中的平台适当放松、休憩,最终到达牌坊,来到山门前的读书台,忽然开阔,与之前视觉的狭长形成强烈对比,亦使游览的心情逐渐打开,景观空间产生交替的变化。   2.建筑的命名
  书院通过安排与之相关联的匾额、楹联及建筑物的命名等点缀,烘托园林气氛。书院入口处牌坊题有“书香满园”,将游人引导进入至书院内;到达园内第一处主体建筑——讲堂,命名“涵碧山阁”, 体现了浓厚的书卷气息,确定“尊者居中”的地位;其次是祭堂,取名“静心堂”, 突出“学以景行,祀以志思”的思想,并题有“春风入座”,设有对联“庭中可蓄千年木,腹内当藏万卷书”,寓意悉心传授,刻苦求学;最后是后山门,题字“师古出新”,总结强调其传授教学的大无畏精神(图4)。
  3.植物配置
  園林植物是有生命的,利用其形态、色彩、风韵等作为园林造景的素材,营造出富于季相变化的绮丽景观,从而赋予园林生命[7]。
  龙景书院的园林植物,是以松、竹、梅为主题打造的“三友园”。园中植物搭配井然有序,亦突出层次,如浅浅的草地,配以修剪整齐的棕竹、罗汉松等,依此烘托出书院庄重严肃的学术氛围(图5)。
  四、结语
  巴蜀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借鉴价值,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和喜爱。随着新时代城市化的建设,一味去模仿西方的建筑和园林风格,建造与传统园林风格迥异的园林形式,令人感到惋惜。而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兴起,使得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愈发强烈,建设地域特色的城市环境再次被重视。相信巴蜀园林体系能为巴蜀地区的景观建设提供手法上的借鉴,为新中式景观的演绎提供依据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杜春兰,罗馨.巴蜀传统山地园林设计“匠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02).
  [3]曾宇,王乃香.巴蜀园林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屈永建.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胡雅岚,周杰.论巴蜀园林的写意手法及其美学思想[J].艺术教育,2014,(07).
  [6]孔素美,白旭.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11,(07).
  [7]叶振启.试论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中国园林,1988,(02).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园林设计历史悠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秉承着延续与翻新的文化精神,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营建更具地域特征与独特时代感的园林景观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现代地域性园林景观发展。文章从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中意境营造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再现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意境营造表达方式,并结合“古窑遗韵”长沙窑园林设计案例来解读其中“自然本无意,家园自有心”的地域性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手法。
期刊
摘 要: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土掌房不仅承载着彝族文化,也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的审美特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古村是彝族土掌房的典型,文章以实地考察和写生活动的情况为基础,从美学的视角,就城子古村土掌房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征进行初步探讨,重点阐述彝族土掌房建筑内容美和形式美,发掘其美学价值,同时为土掌房建筑艺术的记录和传承提供相关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支撑。  关键词:土掌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全球化的环境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广大研究人员以及城市规划者的关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区进行研究和分析非常具有必要性。文章以杭州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区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区;空间;互动;杭州  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
期刊
摘 要:乡村文化品牌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品牌对于当地的经济来说意义非凡。文章以永泰县永阳古城近几年的品牌建设为例,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对应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完善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的大环境、创造更为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永泰县永阳古城  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有关部门联
期刊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足之后,对自身所处的城市空间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公共雕塑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1993年中国(威海)国际雕刻艺术大赛在公共雕塑的创作观念、表现语汇及与公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炼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指导理论。大赛中的参赛艺术家可以称为中国公共雕塑领域的先行者,大赛中涌现的作品亦可写入中国公共雕塑发
期刊
摘 要:轻型建筑的发展不仅为当代建筑的建造形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建造结构,还使建筑师突破了受传统建造局限的设计风格。大多数轻型建筑都是建筑界里“短暂性”的代名词,但这并不能完全成为它的缺陷。轻型建筑的可拆卸、易更换、易移动等特性,使它在特定的时期或地域发挥着不可抹灭的突出作用。弗雷·奥托的自主化构形使建筑的结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薄膜结构使表皮变得更加轻透、生动。因其不仅能够节省建筑材料,还能够缩短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此宏观背景下,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全域旅游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可以有效发挥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优势,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特色小镇为例,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以此为典型的我国目前多数特色小镇在建设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适应当前特色小镇急速发展的紧迫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创事业就已经开始发展,如今,其已深入到台湾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台湾地区的文创产业在世界都是闻名遐迩的。虽然台湾地区目前大多是老城区,但无时不透露出人文与创意气息。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极具特色,值得大陆借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台湾文创园区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引人深思。文章通过分析台北松山文创园区的发展模式,吸取其精华,给大陆文创产业的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审美走向自由的标志,更是城市记忆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一种良性转换与激活方式。文章从2019年杨浦滨江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建筑改造理念与展览作品中的延伸含义出发,研究该公共艺术项目中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塑与城市记忆的艺术性表现,并结合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实际案例,探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后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城市记忆;资源再生;北川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辈们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传统工艺,它门具有各自独特的工艺特点和风格。传统工艺品不仅是经济、文化和技艺的客观载体,更是人们在历史中创造出的文化信息。柳编工艺作为优秀传统工艺的一种,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如箱子和篓子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了自身的力量。因此,文章以山西汾阳柳编的发展、工艺流程为对象,探究柳编的加工过程,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