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已记不清与学生发生过多少故事,而唯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三年前,我成为了又一届七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那时,仔卫刚好从他乡来到本校就读,学校毫不犹豫地把他安排到我班。曾记得,当时陪同仔卫来的是上届和上上届毕业的在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生。看到他们时,我觉得自己当班主任的末日到了,但我还是一声不吭地接收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学生。从此仔卫便成了我的学生。
和仔卫相处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仔卫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调皮,相反,很多时候他都像个女生,文文静静,而且默默无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只是偶尔从他的作文中能读到一些偏激,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从没有丝毫出格的言行,我由此感到庆幸。
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八年二期。某一周,我发现仔卫总是闷闷不乐,整天看不到他说话的情形,偶尔找他聊聊,他也只是含糊其辞地回答一下。我每天都在观察,但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我正一筹莫展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仔卫不见了。情急之下,我忙和他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接电话的是仔卫的父亲,他肯定地告诉我,儿子早就离家来校了,而且时间挺早的。一种不祥之兆涌上我的心头。通过多方了解,我才知道:仔卫不是来学校读书,而是离家出走了。原因很简单:他离家时说肚子疼,他父亲却以为他是害怕吃苦,找个借口不来学校读书,于是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本来性格内向的他一气之下没来学校,而是搭乘与学校相反方向的客运车辆出走了。
仔卫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煞有把握地说:儿子是不敢离家出走的,他家是有“家法”的。我一边建议仔卫的父亲发动亲戚朋友寻找,一边不停地给仔卫发送短信:“仔卫!你在哪里?我是你的老师。”“你真的连老师都不相信吗?没看到你,老师和同学都急了。全班同学都在询问你为什么没来。我说你今天感冒了正在打针,过不了多久就会来的。”“仔卫,还记得吗?元旦汇演时的你,是那样幽默活泼,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一个节日,我们还期待着你的精彩表演呢!”信息发出后,虽然没听到仔卫的回应,但我们发现,仔卫接通过手机,只是不肯说话。于是我又不停地发:“仔卫!你到底在哪里?不说话,哪怕是‘嗯’一声都行。”还是没有回应,我再三思索,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仔卫!你不搭理老师就算了,我最后告诉你,老师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这样动情的家长,你的奶奶、爷爷、姥姥、伯伯、叔叔、姑姑……还有你的爸爸,他们都来了,都在四处寻找你。一个个红着眼圈,到处呼叫着你的名字。尤其是你的奶奶,声音都变调了。在我的印象中,你好象不是那种狠心的人。回来吧,他们的眼睛都快望穿了。”一个多小时后,村口来电话了,说有人看到仔卫背着书包回家了。“仔卫回家了!仔卫回家了……”仔卫的父亲用手机一个劲地向我“报喜”。我心里暗自欣喜,悬着的心松了一口气!
欣喜过后,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思考:当前,在学生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时,作为班主任究竟该做些什么?这一个案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1.要想成功地与学生沟通,首先就得找到师生双方的沟通点,就得抓住事情发生时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在这一个案中,仔卫之所以出走,是他感觉走投无路、心陷绝望之时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会让同学们瞧不起的。但是他做了。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们就得给他一个台阶让他下来,抓住他当时走出去了不好意思回来的心理,含蓄地告诉他:你只要能回来,同学们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2.要想学生出走的事情不发生或少发生,作为班主任,就得时刻注意细节,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的时候,要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患于未然。这一个案中,在仔卫闷闷不乐的时候,如果我能及时与其家长沟通,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也告诉我们:要做到这点,平时工夫不可忽略。学生平时如果相信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找你倾诉,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我们要视学生为朋友,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这样,不仅能融化师生情感,也会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事情发生后,还得冷静思考对策。要想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就得选择能击中学生内心深处的“敲砖石”,尽最大可能地点燃他心灵的火花。这一个案中,我从他平时的日记以及他爸爸的口中得知:仔卫在家和奶奶最亲近,最信得过的是他奶奶,在家中惟一可以交流的也只有他奶奶。找到了这一切入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当我把仔卫奶奶寻找他时的情景用短信告知他之后,仔卫心灵的堤坝被击穿了:他不得不回家。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短信沟通是一种灵便而有效的方式。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责任编辑:黄佑生)
三年前,我成为了又一届七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那时,仔卫刚好从他乡来到本校就读,学校毫不犹豫地把他安排到我班。曾记得,当时陪同仔卫来的是上届和上上届毕业的在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生。看到他们时,我觉得自己当班主任的末日到了,但我还是一声不吭地接收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学生。从此仔卫便成了我的学生。
和仔卫相处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仔卫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调皮,相反,很多时候他都像个女生,文文静静,而且默默无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只是偶尔从他的作文中能读到一些偏激,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从没有丝毫出格的言行,我由此感到庆幸。
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八年二期。某一周,我发现仔卫总是闷闷不乐,整天看不到他说话的情形,偶尔找他聊聊,他也只是含糊其辞地回答一下。我每天都在观察,但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我正一筹莫展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仔卫不见了。情急之下,我忙和他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接电话的是仔卫的父亲,他肯定地告诉我,儿子早就离家来校了,而且时间挺早的。一种不祥之兆涌上我的心头。通过多方了解,我才知道:仔卫不是来学校读书,而是离家出走了。原因很简单:他离家时说肚子疼,他父亲却以为他是害怕吃苦,找个借口不来学校读书,于是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本来性格内向的他一气之下没来学校,而是搭乘与学校相反方向的客运车辆出走了。
仔卫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煞有把握地说:儿子是不敢离家出走的,他家是有“家法”的。我一边建议仔卫的父亲发动亲戚朋友寻找,一边不停地给仔卫发送短信:“仔卫!你在哪里?我是你的老师。”“你真的连老师都不相信吗?没看到你,老师和同学都急了。全班同学都在询问你为什么没来。我说你今天感冒了正在打针,过不了多久就会来的。”“仔卫,还记得吗?元旦汇演时的你,是那样幽默活泼,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一个节日,我们还期待着你的精彩表演呢!”信息发出后,虽然没听到仔卫的回应,但我们发现,仔卫接通过手机,只是不肯说话。于是我又不停地发:“仔卫!你到底在哪里?不说话,哪怕是‘嗯’一声都行。”还是没有回应,我再三思索,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仔卫!你不搭理老师就算了,我最后告诉你,老师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这样动情的家长,你的奶奶、爷爷、姥姥、伯伯、叔叔、姑姑……还有你的爸爸,他们都来了,都在四处寻找你。一个个红着眼圈,到处呼叫着你的名字。尤其是你的奶奶,声音都变调了。在我的印象中,你好象不是那种狠心的人。回来吧,他们的眼睛都快望穿了。”一个多小时后,村口来电话了,说有人看到仔卫背着书包回家了。“仔卫回家了!仔卫回家了……”仔卫的父亲用手机一个劲地向我“报喜”。我心里暗自欣喜,悬着的心松了一口气!
欣喜过后,我陷入了沉思。我在思考:当前,在学生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时,作为班主任究竟该做些什么?这一个案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1.要想成功地与学生沟通,首先就得找到师生双方的沟通点,就得抓住事情发生时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在这一个案中,仔卫之所以出走,是他感觉走投无路、心陷绝望之时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会让同学们瞧不起的。但是他做了。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们就得给他一个台阶让他下来,抓住他当时走出去了不好意思回来的心理,含蓄地告诉他:你只要能回来,同学们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2.要想学生出走的事情不发生或少发生,作为班主任,就得时刻注意细节,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的时候,要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患于未然。这一个案中,在仔卫闷闷不乐的时候,如果我能及时与其家长沟通,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也告诉我们:要做到这点,平时工夫不可忽略。学生平时如果相信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找你倾诉,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我们要视学生为朋友,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这样,不仅能融化师生情感,也会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事情发生后,还得冷静思考对策。要想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就得选择能击中学生内心深处的“敲砖石”,尽最大可能地点燃他心灵的火花。这一个案中,我从他平时的日记以及他爸爸的口中得知:仔卫在家和奶奶最亲近,最信得过的是他奶奶,在家中惟一可以交流的也只有他奶奶。找到了这一切入口,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当我把仔卫奶奶寻找他时的情景用短信告知他之后,仔卫心灵的堤坝被击穿了:他不得不回家。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短信沟通是一种灵便而有效的方式。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责任编辑:黄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