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课堂的触角也不断得到延伸,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采用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实现历史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它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奮的发展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 ,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有了一点点收获,真正地享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给我带来的快乐,也真正地做到了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着。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备课,博采众长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要想备好课,知识的储备是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迅猛更新,我越来越觉得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自己显得那样的渺小,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才不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1、超前备课
每当寒暑假来临之际,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把下学期要讲授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头至尾地熟悉几遍,先理清知识的框架,做到整体把握教材。下载该教材的相关教学设计和课件,每节课不止一篇,目的是虚心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精炼的教学语言、有效的师生互动、合理的教材处理等,这使我获益匪浅。
2、精心备课
由于假期的准备工作充分,课前的备课量就相应地减少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我用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锤炼语言、精选习题等。每设计一节课,我都要在网上浏览许多相关的教学设计和相关的课件,优中选优,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项工作很关键,也很辛苦,有时为了找到一张合适的图片、下载一段合适的音像资料,要花几节课、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当一节满意的教学设计完成后,那种成功后的快乐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 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平时就注意搜集一些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视频、能够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且这些材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使现成的材料为我所用。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致,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也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就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师生互动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把握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生动活泼、主动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
新课标下,历史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我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评述,这样我和学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历史上的今天”、“伟人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我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应该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吸收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调者、激发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枯燥为有趣,变繁难为简易,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备课,博采众长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要想备好课,知识的储备是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迅猛更新,我越来越觉得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自己显得那样的渺小,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才不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1、超前备课
每当寒暑假来临之际,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把下学期要讲授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头至尾地熟悉几遍,先理清知识的框架,做到整体把握教材。下载该教材的相关教学设计和课件,每节课不止一篇,目的是虚心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精炼的教学语言、有效的师生互动、合理的教材处理等,这使我获益匪浅。
2、精心备课
由于假期的准备工作充分,课前的备课量就相应地减少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我用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锤炼语言、精选习题等。每设计一节课,我都要在网上浏览许多相关的教学设计和相关的课件,优中选优,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项工作很关键,也很辛苦,有时为了找到一张合适的图片、下载一段合适的音像资料,要花几节课、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当一节满意的教学设计完成后,那种成功后的快乐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 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平时就注意搜集一些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视频、能够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且这些材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使现成的材料为我所用。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致,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也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就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师生互动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把握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生动活泼、主动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
新课标下,历史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我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评述,这样我和学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历史上的今天”、“伟人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我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应该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吸收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调者、激发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枯燥为有趣,变繁难为简易,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