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红外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苯甲酸铜和磷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反应,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吸收剂,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研究了该滤光片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吸收性能,随着聚合物中Cu(Ⅱ)含量的增加,滤光片吸收近红外线强度和吸收波长范围都随之增大,Cu(Ⅱ)含量为10.5%的共聚物滤光片在685~1070nm波长范围红外线透过率低于0.01%,光谱辐射计测试的该样品的光谱辐亮度值在740~930nm波长范围内低于1×
其他文献
以松节油为原料制备系列合成香料郭伟玲,刘德臣,孔中东,马家恒(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松节油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产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精油。我国有
本文采用力化学法再生废旧轮胎胶粉,先使用高温反应釜对废旧轮胎胶粉进行活化处理,制得初步再生胶,然后利用密炼机的剪切力场作用对活化处理后的胶粉进行力化学再生,实现胶粉
表面漏电流能对Hg1-xCdxTe光伏探测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钝化工艺尤其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Hg1-xCdxTe光伏探测器表面漏电流机制及其钝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如何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癌症,降低死亡率,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共同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随着各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为肿瘤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中,
本文从我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开展“创岗实训”入手,对该专业“创岗实训”的涵义、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
滩涂围垦对沿海人地矛盾起了很大的缓解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侵占海洋生物天然栖息地、破坏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影响海湾航运能力和建港能力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
陕南安康地区处在秦岭和巴山之间,地僻偏隅,古代交通极为不便。但这里竟发现一些西夏(公元1032-1130年)武威窑口的瓷器,这说明古代陕南通过褒斜道、子午道及汉水等途径和外界
期刊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雷竹与不同保留尾梢长度、密度、地表覆盖物的长笋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钩削去适量的尾梢、密度适当、地表有覆盖的笋产量较多,其中以保
介绍巨尾桉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分析其经营效益,为培育巨尾桉速生丰产林提供依据。
随着RTK技术的普及,基于RTK加密的GPS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问题。基于此,研究了控制网的基本单元图形以及实际作业中应如何保证网的精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