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领域里去尝试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让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主动行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机会。
关键词:语文;整合专题;教学
一、 整合单元生字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中段的生字教学中,我摈弃以往单课生字预习模式,尝试整合生字进行教学。在学习之前布置学生去预习生字,让孩子运用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从生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同音字、多音字、字义等进行预习区别,并布置了相应的预习单,学生完成效果都比较好。
在教学时,我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把生字教学分成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字音的教学,我请孩子们看着生字表,用我们学过的方式圈出易错的字音,孩子们很快就把字音进行了分类。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相近的音,进行了归类,在这归类的基础上,进行区别记忆。第二个方面,是进行字形的记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提醒其他同学易错字的写法,特别是雪橇的橇的写法以及草垛的写法,在孩子们自己总结的方法当中,大家乐于接受,比老师的传授,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第三个方面,是扩词以及词语的积累,我们开展了开火车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轮流开火车扩词,其他的同学当评委,这样的游戏结合生字的教学,让课堂显得非常的生动,孩子们在说、听、评价的过程当中很快地进行了生字的学习。小学中段的学生对生字的学习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方法,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自学自练,是有效的,这一创新的学习方法孩子们非常喜欢,还有的孩子整理了多音字进行交流,孩子自主的一些预习给其他同学提供了榜样。一个单元的生字教学,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从字音,字形到字义还有词语的积累都完成了。
二、 整合单元训练点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结合《积累与运用》中“温故而知新”以及“口语交际”板块进行单元知识训练点的整合。让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显的知识训练点作为教学主线,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流程更加简单。
例如,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编排的特点和积累与运用的编排,我设定了本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排比句的学习和运用”。并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进行学与用的连接。在上这个单元之前第1课时,我把排比句学习单列为一个课时,先利用《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中的排比句,让孩子们找出了排比句的特点,排比句的特点就是有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的相同的词语进行重复,句子强调一个事物的特点。通过反复读排比句,孩子们找出了排比句的特点,然后,我又带着孩子们到一、三、四课中去寻找其中的排比句,并把它勾画出来进行朗读。再次感受排比句的语感美以及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接着,又引用了其他课文中的两个比较经典的排比句,让学生们再次朗读去感受排比句的妙用。学以致用,在充分感受了排比句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后,我又给孩子们提供了几个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写排比句,并进行交流记忆。这节课通过读写交流孩子们对排比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写话的过程当中,写出了非常多的排比句,保底的是比较简单的,而也有在基础上进行发挥的,句子生动优美。这样的单元整合课找准了一个单元的训练点,然后在这个语法的训练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明确了本单元训练的内容,做到了一课一得。
同样,在进行人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將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整理,抓出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和段落,让孩子们进行单项训练。在教学五单元的课文时《为国捐躯的邓世昌》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去抓住对邓世昌的细节描写,从动作、神态、语言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然后进行相关链接,引导孩子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军神》,找出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感受人物品质,这样的不断强化学习,让孩子知道写人物,就需要这样进行细节描写,进而在自己的单元作文中,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习作,“学——扶——放”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 整合思维导图教学,发挥学生习作实践的灵活性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有效。
习作是中年级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常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在写作之前,教师就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孩子们进行选材和写作框架的搭建列提纲,是我们传统的大框架的方式,能帮助孩子们把零散的片段,系统地连接到一起,传统的提纲显得比较枯燥,条理化,虽然有效,但却不太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将提纲进行趣味化,进行各种变形,加上图案就立即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就是思维导图。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想想,我要写什么,然后自己去规划内容,可以用各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图画式的、树杈式的、气泡式的、发散性的各种形状,加上各种色彩的搭配,孩子们作文导图丰富多彩,漂亮的思维导图,也让他们更有写作的欲望,想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在习作时就显得顺畅有趣多了。
学习是孩子们自主尝试、体验、探究的过程,运用教材这一载体进行单元整合式学习,使我们的课堂线索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实效性更强,也让孩子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肖琴,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关键词:语文;整合专题;教学
一、 整合单元生字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中段的生字教学中,我摈弃以往单课生字预习模式,尝试整合生字进行教学。在学习之前布置学生去预习生字,让孩子运用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从生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同音字、多音字、字义等进行预习区别,并布置了相应的预习单,学生完成效果都比较好。
在教学时,我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把生字教学分成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字音的教学,我请孩子们看着生字表,用我们学过的方式圈出易错的字音,孩子们很快就把字音进行了分类。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相近的音,进行了归类,在这归类的基础上,进行区别记忆。第二个方面,是进行字形的记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提醒其他同学易错字的写法,特别是雪橇的橇的写法以及草垛的写法,在孩子们自己总结的方法当中,大家乐于接受,比老师的传授,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第三个方面,是扩词以及词语的积累,我们开展了开火车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轮流开火车扩词,其他的同学当评委,这样的游戏结合生字的教学,让课堂显得非常的生动,孩子们在说、听、评价的过程当中很快地进行了生字的学习。小学中段的学生对生字的学习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方法,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自学自练,是有效的,这一创新的学习方法孩子们非常喜欢,还有的孩子整理了多音字进行交流,孩子自主的一些预习给其他同学提供了榜样。一个单元的生字教学,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从字音,字形到字义还有词语的积累都完成了。
二、 整合单元训练点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结合《积累与运用》中“温故而知新”以及“口语交际”板块进行单元知识训练点的整合。让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显的知识训练点作为教学主线,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流程更加简单。
例如,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编排的特点和积累与运用的编排,我设定了本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排比句的学习和运用”。并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进行学与用的连接。在上这个单元之前第1课时,我把排比句学习单列为一个课时,先利用《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中的排比句,让孩子们找出了排比句的特点,排比句的特点就是有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的相同的词语进行重复,句子强调一个事物的特点。通过反复读排比句,孩子们找出了排比句的特点,然后,我又带着孩子们到一、三、四课中去寻找其中的排比句,并把它勾画出来进行朗读。再次感受排比句的语感美以及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接着,又引用了其他课文中的两个比较经典的排比句,让学生们再次朗读去感受排比句的妙用。学以致用,在充分感受了排比句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后,我又给孩子们提供了几个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写排比句,并进行交流记忆。这节课通过读写交流孩子们对排比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写话的过程当中,写出了非常多的排比句,保底的是比较简单的,而也有在基础上进行发挥的,句子生动优美。这样的单元整合课找准了一个单元的训练点,然后在这个语法的训练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明确了本单元训练的内容,做到了一课一得。
同样,在进行人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將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整理,抓出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和段落,让孩子们进行单项训练。在教学五单元的课文时《为国捐躯的邓世昌》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去抓住对邓世昌的细节描写,从动作、神态、语言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然后进行相关链接,引导孩子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军神》,找出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感受人物品质,这样的不断强化学习,让孩子知道写人物,就需要这样进行细节描写,进而在自己的单元作文中,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习作,“学——扶——放”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三、 整合思维导图教学,发挥学生习作实践的灵活性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有效。
习作是中年级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常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在写作之前,教师就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孩子们进行选材和写作框架的搭建列提纲,是我们传统的大框架的方式,能帮助孩子们把零散的片段,系统地连接到一起,传统的提纲显得比较枯燥,条理化,虽然有效,但却不太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将提纲进行趣味化,进行各种变形,加上图案就立即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就是思维导图。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想想,我要写什么,然后自己去规划内容,可以用各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图画式的、树杈式的、气泡式的、发散性的各种形状,加上各种色彩的搭配,孩子们作文导图丰富多彩,漂亮的思维导图,也让他们更有写作的欲望,想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在习作时就显得顺畅有趣多了。
学习是孩子们自主尝试、体验、探究的过程,运用教材这一载体进行单元整合式学习,使我们的课堂线索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实效性更强,也让孩子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肖琴,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