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和情人节“撞车”,对于巧克力的销售来说,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当两种文化碰撞在—起的时候,商家要特别营造出“两节”双喜的气氛。
背景调查
刚刚过去的“圣诞热”足以说明,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来崇尚过“洋节日”。
2010年2月1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恰好也是西方的情人节。当中国的传统春节遭遇西方的情人节,当亲情与爱情“撞车”,你该如何度过这个2月14日?
从调查搜集的数据可以看出:
1 2月14日,是陪家人过春节还是陪情人或恋人过情人节的人数总体不分上下,虽然过春节的人多8票,但是却昭示了两种文化的碰撞;
2 对于希望与恋人共度情人节,又不能在2月14日相聚,68%的人选择在春节前过;
3 87.3%的人选择在2月1日,12日之间过情人节;
4 85.4%的人选择在2月14目前后收到情人节礼物,其中72.3%的人选择在2月4日~9日收到礼物;
5 68.3%的人选择在情人节前把礼物送给对方;
6 参与调查的人以24岁以下居多,比例为57.9%;
7 情人节礼物以巧克力为主,占据40.1%
巧克力遭遇尴尬
巧克力,作为情人节的代表性礼物,在每年的2月14日,都会有最火爆的销售。这一天,各大巧克力厂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而今年的情人节,却对巧克力的销售造成一些尴尬。巧克力还能不能在这个节日保持销售红火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楚两节碰撞的实质和受影响的对象。
1 两节“撞车”对于巧克力实质是文化冲突。
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忙碌了一年,迎来的就是春节这一天,家人团聚,走亲访友,互诉衷肠,将平时本不怎么走动的情意推向了高峰。而西方的情人节,宣传人中国以来,就不断地被年轻的恋人们所推崇,意义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本土的七夕情人节。
而且在情人节这一天,送情人或恋人巧克力是一个代表性的标志,因为巧克力本身就象征甜甜蜜蜜。对于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巧克力而言,文化是驱动其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每年的情人节都是巧克力销售的高峰。
今年2月14日,在这个中国春节和西方情人节碰撞的日子,对于巧克力的销售来说,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
2 两节‘撞车”对于代可可脂影响不大。
自2006年12月商务部一纸规定以来,中国的巧克力就一分为二:即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在情人节,送给情人的巧克力为纯可可脂(以下所指巧克力皆为纯可可脂巧克力),也只有纯可可脂的巧克力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联系和加深情人间的感情。因此,巧克力遭遇今年情人节和春节两种文化的冲突,准确地说是纯可可脂巧克力的尴尬。
在大陆市场,纯可可脂巧克力一直被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占据,其中本土品牌金丝猴也分割部分市场。而本土巧克力以代可可脂为主,在销售渠道上,代可可脂由于企业实力和产品定位中低端的原因以及销售渠道以渠道为主,受影响不大。对于2009年8月份在湖南卫视播放广告的依莉莎来说,因为其定位为高端,销售渠道以KA等现代渠道为主,今年春节对它的影响也存在的,但同时也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可以借助电视广告,有效覆盖到两节的消费人群。
策略差异化,巧夺春节销售
1 错开两节,打时间差战略。
从调研的结果我们看到,虽然2010年春节和情人节为同一天,传统文化和西洋情人节文化相碰撞,但是以巧克力为代表性礼物的情人节销售对象,对此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春节团圆是主要的,不能为了情人节而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日子,那么就可以提前过情人节,提前将礼物买好提前送给对方,这也是绝大部分的人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说,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情结还是超越西方文化情结的,特别是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因而在往年,如果提前10天做终端卖场销售气氛渲染,今年就得提前20天左右开始营造过节的气氛,特别要营造出情人节和春节双喜的意境,如“百年难遇,两节双喜,让我们以情人节的喜悦迎接春节”。
2 服务差异化,情人节当天送礼物。
情人节当天希望收到礼物的人群占据被调研人数的16,8%,这部分人群从消费心理上是属于比较浪漫型的,虽然春节和情人节相撞,也无法一定要让对方陪自己过情人节,那么只希望在情人节当天收到礼物,这个心愿也是合情合理的。鉴于这种消费心理,那么在送情人节礼物的时候,就不会过于在乎成本,因而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水平相对会高。如果把这部分人群定位为消费人群,以确保情人节当天将礼物送到对方手中的服务方式,将可以切割到一块节日的蛋糕,同时对于提高品牌忠诚度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试想一个放弃春节大团圆的日子,为消费者把礼物送到对方手中的公司,一定可以感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你的忠实顾客。
文化营销,驱动双节消费
巧克力是一种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产品。自从巧克力诞生以来,神秘文化、宫廷文化、情人文化、健康文化、运动文化等就交相发展。
在目前中国巧克力市场上,巧克力的消费驱动因素以情人文化和礼品文化为主,虽然德芙、怡口莲等提倡的还是品质,但真正促进消费的还是情人文化;礼品文化的实质是巧克力是一种健康食品,能有效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兴奋,即健康文化。对于情人节来说,情人文化驱动巧克力进入消费高峰;而对于春节来说,巧克力则是礼品文化驱动。
因而,对于巧克力来说,今年2月14日是有效发挥情人文化和健康文化的最佳时机,实为百年难逢的机会。商家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有效发挥巧克力的健康文化和情人文化,那么今年的春节将能赚个金银满钵。
促销连带化,巧借情人节驱动春节
春节与情人节重合,对于源于西方文化的巧克力来说,也不是太坏的事情。
以前在KA卖场,由于春节和情人节的时间间隔,巧克力的促销需要分两档来做,交给商场的费用就高,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多;而今年则可以在同一档宣传,商家可以借助一档宣传传递出两种文化。如“情人节,我送你XX巧克力;春节,对于长辈和亲人我还送XX巧克力”;或“情人节,巧克力是首选;春节,健康礼物巧克力依然是首选”。
厂商在终端促销上,可以巧借情人节带动春节的消费,如购买心形的巧克力,加多少元即送礼品装的巧克力,礼品装的巧克力应该是黑巧克力。在终端造型上以心形、玫瑰花型为主,展示道具以堆头、花车、帐篷为主。促销礼品可以选择年画、福字、挂历、台历等春节的代表性产品。这些举措既烘托了传统的春节,又渲染了浪漫的情人节,说不定也可以实现两节双丰收。
背景调查
刚刚过去的“圣诞热”足以说明,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来崇尚过“洋节日”。
2010年2月1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恰好也是西方的情人节。当中国的传统春节遭遇西方的情人节,当亲情与爱情“撞车”,你该如何度过这个2月14日?
从调查搜集的数据可以看出:
1 2月14日,是陪家人过春节还是陪情人或恋人过情人节的人数总体不分上下,虽然过春节的人多8票,但是却昭示了两种文化的碰撞;
2 对于希望与恋人共度情人节,又不能在2月14日相聚,68%的人选择在春节前过;
3 87.3%的人选择在2月1日,12日之间过情人节;
4 85.4%的人选择在2月14目前后收到情人节礼物,其中72.3%的人选择在2月4日~9日收到礼物;
5 68.3%的人选择在情人节前把礼物送给对方;
6 参与调查的人以24岁以下居多,比例为57.9%;
7 情人节礼物以巧克力为主,占据40.1%
巧克力遭遇尴尬
巧克力,作为情人节的代表性礼物,在每年的2月14日,都会有最火爆的销售。这一天,各大巧克力厂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而今年的情人节,却对巧克力的销售造成一些尴尬。巧克力还能不能在这个节日保持销售红火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楚两节碰撞的实质和受影响的对象。
1 两节“撞车”对于巧克力实质是文化冲突。
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忙碌了一年,迎来的就是春节这一天,家人团聚,走亲访友,互诉衷肠,将平时本不怎么走动的情意推向了高峰。而西方的情人节,宣传人中国以来,就不断地被年轻的恋人们所推崇,意义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本土的七夕情人节。
而且在情人节这一天,送情人或恋人巧克力是一个代表性的标志,因为巧克力本身就象征甜甜蜜蜜。对于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巧克力而言,文化是驱动其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每年的情人节都是巧克力销售的高峰。
今年2月14日,在这个中国春节和西方情人节碰撞的日子,对于巧克力的销售来说,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
2 两节‘撞车”对于代可可脂影响不大。
自2006年12月商务部一纸规定以来,中国的巧克力就一分为二:即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在情人节,送给情人的巧克力为纯可可脂(以下所指巧克力皆为纯可可脂巧克力),也只有纯可可脂的巧克力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联系和加深情人间的感情。因此,巧克力遭遇今年情人节和春节两种文化的冲突,准确地说是纯可可脂巧克力的尴尬。
在大陆市场,纯可可脂巧克力一直被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占据,其中本土品牌金丝猴也分割部分市场。而本土巧克力以代可可脂为主,在销售渠道上,代可可脂由于企业实力和产品定位中低端的原因以及销售渠道以渠道为主,受影响不大。对于2009年8月份在湖南卫视播放广告的依莉莎来说,因为其定位为高端,销售渠道以KA等现代渠道为主,今年春节对它的影响也存在的,但同时也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可以借助电视广告,有效覆盖到两节的消费人群。
策略差异化,巧夺春节销售
1 错开两节,打时间差战略。
从调研的结果我们看到,虽然2010年春节和情人节为同一天,传统文化和西洋情人节文化相碰撞,但是以巧克力为代表性礼物的情人节销售对象,对此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春节团圆是主要的,不能为了情人节而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日子,那么就可以提前过情人节,提前将礼物买好提前送给对方,这也是绝大部分的人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说,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情结还是超越西方文化情结的,特别是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因而在往年,如果提前10天做终端卖场销售气氛渲染,今年就得提前20天左右开始营造过节的气氛,特别要营造出情人节和春节双喜的意境,如“百年难遇,两节双喜,让我们以情人节的喜悦迎接春节”。
2 服务差异化,情人节当天送礼物。
情人节当天希望收到礼物的人群占据被调研人数的16,8%,这部分人群从消费心理上是属于比较浪漫型的,虽然春节和情人节相撞,也无法一定要让对方陪自己过情人节,那么只希望在情人节当天收到礼物,这个心愿也是合情合理的。鉴于这种消费心理,那么在送情人节礼物的时候,就不会过于在乎成本,因而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水平相对会高。如果把这部分人群定位为消费人群,以确保情人节当天将礼物送到对方手中的服务方式,将可以切割到一块节日的蛋糕,同时对于提高品牌忠诚度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试想一个放弃春节大团圆的日子,为消费者把礼物送到对方手中的公司,一定可以感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你的忠实顾客。
文化营销,驱动双节消费
巧克力是一种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产品。自从巧克力诞生以来,神秘文化、宫廷文化、情人文化、健康文化、运动文化等就交相发展。
在目前中国巧克力市场上,巧克力的消费驱动因素以情人文化和礼品文化为主,虽然德芙、怡口莲等提倡的还是品质,但真正促进消费的还是情人文化;礼品文化的实质是巧克力是一种健康食品,能有效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兴奋,即健康文化。对于情人节来说,情人文化驱动巧克力进入消费高峰;而对于春节来说,巧克力则是礼品文化驱动。
因而,对于巧克力来说,今年2月14日是有效发挥情人文化和健康文化的最佳时机,实为百年难逢的机会。商家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有效发挥巧克力的健康文化和情人文化,那么今年的春节将能赚个金银满钵。
促销连带化,巧借情人节驱动春节
春节与情人节重合,对于源于西方文化的巧克力来说,也不是太坏的事情。
以前在KA卖场,由于春节和情人节的时间间隔,巧克力的促销需要分两档来做,交给商场的费用就高,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多;而今年则可以在同一档宣传,商家可以借助一档宣传传递出两种文化。如“情人节,我送你XX巧克力;春节,对于长辈和亲人我还送XX巧克力”;或“情人节,巧克力是首选;春节,健康礼物巧克力依然是首选”。
厂商在终端促销上,可以巧借情人节带动春节的消费,如购买心形的巧克力,加多少元即送礼品装的巧克力,礼品装的巧克力应该是黑巧克力。在终端造型上以心形、玫瑰花型为主,展示道具以堆头、花车、帐篷为主。促销礼品可以选择年画、福字、挂历、台历等春节的代表性产品。这些举措既烘托了传统的春节,又渲染了浪漫的情人节,说不定也可以实现两节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