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祁东煤矿8231工作面定向钻孔施工现状,针对过破碎带轨迹控制问题,采用数据分析,工具面向角调整,施工过程控制等方法使钻孔能自始至终保证沿设计轨迹施工 ,解决了钻孔过破碎带轨迹偏差问题,实现了定向钻进轨迹精确控制。
关键词:高位定向長钻孔;偏差分析;施工方法;轨迹控制
一、施工地点概况
8231工作面位于井田东翼一水平三采区,为三采区82煤首采面,走向布置,工作面上方为7131采空区、7130机巷,法距约30~33m。工作面起止标高–421.5~464.1m,外段面宽160m(平距),走向长440m。82煤: 黑色,多呈粉末状,碎块状,内生裂隙发育,以暗煤为主,局部受岩浆岩侵蚀。巷底距9煤法距约10m,巷顶距81煤法距约10m。顶板为浅灰色细砂岩,上部夹泥岩条带显水平层理,厚26.18~31.89m,局部存在一层泥岩伪顶,普氏硬度系数为13。
工作面整体为单斜构造,82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倾向在340°~20°之间,倾角8~14°,平均为11°。风巷外段在掘进过程中揭露5条断层。
为有效治理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特于8231风巷外段一处钻场施工长距离高位定向钻孔抽采瓦斯的措施。
二、钻孔施工情况
钻孔设计施工4个钻孔,钻孔轨迹误差±2m,4# 钻孔施工情况:该孔设计终孔位置水平控制在风巷向下49m,层位控制在82煤顶板向上14m。实际轨迹水平位移距离风巷47.8m,与设计偏差1.2m。实际控高14.7m,与设计偏差0.7m,过破碎带范围,偏差最大值为4m,超出误差允许范围,钻孔轨迹见下图2-1、2-2。
三、偏差分析及纠偏措施
结合实际分析,偏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层因素:过断层处岩层分离,岩石硬度变化大,钻头具有趋软性,导致轨迹不可控。
(2) 人员因素:工具面向角调整有误,未能及时分析误差,反扭矩力及螺杆马达自重因素未综合考虑。
经研究,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偏差:
1、超前调整,该处断层位置及空间结构明确,通过超前调高钻孔轨迹方式减弱过破碎带下降趋势。
2、调整工具面向角,结合钻孔岩性及不同孔深阶段钻杆反扭矩力,精确调整工具面向角,确保螺杆马达摒除影响因素后按照设计轨迹施工。
3、控制冲洗液量与钻进速度,钻孔施工不同阶段结合岩石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控制冲洗液量和钻进速度降低因人员施工因素造成的轨迹偏差。
四、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结合4# 钻孔施工情况及偏差分析,采取纠偏措施后施工3# 钻孔,具体施工情况如下:3# 孔设计终孔位置水平控制在风巷向下30m,层位控制在82煤顶板向上14,实际轨迹水平位移距离风巷30.2m,与设计偏差0.2m。实际控高14.3m,与设计偏差0.3m,过破碎带范围最大误差±1m,符合设计要求,图见4-1、4-2
五、结论及建议
定向钻进轨迹因受地层、钻机、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轨迹与设计偏差较大,无法做到精确施工,通过偏差因素分析,采取控制工具面向角调整、轨迹调整、施工流程优化等可有效减少轨迹偏差。
综上,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过破碎带期间,通过结合地质条件和钻机影响因素找出影响关键因素,在过破碎带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ZDY12000LD 型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Q/MKYX065—2014
作者简介:
郝玉祥(1988-),男,安徽宿州人,助理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在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煤矿从事钻探技术工作.
关键词:高位定向長钻孔;偏差分析;施工方法;轨迹控制
一、施工地点概况
8231工作面位于井田东翼一水平三采区,为三采区82煤首采面,走向布置,工作面上方为7131采空区、7130机巷,法距约30~33m。工作面起止标高–421.5~464.1m,外段面宽160m(平距),走向长440m。82煤: 黑色,多呈粉末状,碎块状,内生裂隙发育,以暗煤为主,局部受岩浆岩侵蚀。巷底距9煤法距约10m,巷顶距81煤法距约10m。顶板为浅灰色细砂岩,上部夹泥岩条带显水平层理,厚26.18~31.89m,局部存在一层泥岩伪顶,普氏硬度系数为13。
工作面整体为单斜构造,82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倾向在340°~20°之间,倾角8~14°,平均为11°。风巷外段在掘进过程中揭露5条断层。
为有效治理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特于8231风巷外段一处钻场施工长距离高位定向钻孔抽采瓦斯的措施。
二、钻孔施工情况
钻孔设计施工4个钻孔,钻孔轨迹误差±2m,4# 钻孔施工情况:该孔设计终孔位置水平控制在风巷向下49m,层位控制在82煤顶板向上14m。实际轨迹水平位移距离风巷47.8m,与设计偏差1.2m。实际控高14.7m,与设计偏差0.7m,过破碎带范围,偏差最大值为4m,超出误差允许范围,钻孔轨迹见下图2-1、2-2。
三、偏差分析及纠偏措施
结合实际分析,偏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层因素:过断层处岩层分离,岩石硬度变化大,钻头具有趋软性,导致轨迹不可控。
(2) 人员因素:工具面向角调整有误,未能及时分析误差,反扭矩力及螺杆马达自重因素未综合考虑。
经研究,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偏差:
1、超前调整,该处断层位置及空间结构明确,通过超前调高钻孔轨迹方式减弱过破碎带下降趋势。
2、调整工具面向角,结合钻孔岩性及不同孔深阶段钻杆反扭矩力,精确调整工具面向角,确保螺杆马达摒除影响因素后按照设计轨迹施工。
3、控制冲洗液量与钻进速度,钻孔施工不同阶段结合岩石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控制冲洗液量和钻进速度降低因人员施工因素造成的轨迹偏差。
四、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结合4# 钻孔施工情况及偏差分析,采取纠偏措施后施工3# 钻孔,具体施工情况如下:3# 孔设计终孔位置水平控制在风巷向下30m,层位控制在82煤顶板向上14,实际轨迹水平位移距离风巷30.2m,与设计偏差0.2m。实际控高14.3m,与设计偏差0.3m,过破碎带范围最大误差±1m,符合设计要求,图见4-1、4-2
五、结论及建议
定向钻进轨迹因受地层、钻机、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轨迹与设计偏差较大,无法做到精确施工,通过偏差因素分析,采取控制工具面向角调整、轨迹调整、施工流程优化等可有效减少轨迹偏差。
综上,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过破碎带期间,通过结合地质条件和钻机影响因素找出影响关键因素,在过破碎带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ZDY12000LD 型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Q/MKYX065—2014
作者简介:
郝玉祥(1988-),男,安徽宿州人,助理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在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煤矿从事钻探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