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现代小学教育体系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身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各学科教师纷纷基于这一教学需求,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展开优化与完善。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今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而数学模型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如何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的核心教研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而给小学生带来一个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
一、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内涵
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语言来概括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与基本特征的数学结构。而数学模型思想则是将这种结构构建方式应用到生活中种种现象上的一种思想方式,也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忽视的一种思想。广义上说数学领域中的无数概念与基础算法,都可以视为数学模型的一种。但按照狭义的解释方式来说,数学模型更多的是用来反映特定的问题或数学关系。例如老师想要将教材平均分配给学生,“分数”就是其中应用的数学模型。一个学校有四百名学生,其中至少有两名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这时应用的数学模型就是“抽屉原理”。无论是概念模型、几何模型、方程模型还是运算模型,都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并掌握这种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符号化与数值化的视角来对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学生在处理复杂数学问题时的难度,同时也能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学生在数学思想的影响下,会更进一步地加强对生活与数学关系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在生活中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最终成长为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模型思想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样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模型思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显著增长。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超市里的商品都以‘元’作为单位,例如一瓶水要2元5角,价码牌上就会写成2.5元,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况呢?”这时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一名学生说上次体验的时候发现身高是1.42米,体重是42.5千克。这时教师就可以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分析:“一米等于一百厘米,0.42米表示的是从一百厘米中截取42份,也就是42厘米。”这时教师就可以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且在旁边标注数字‘1’,用来象征长方形的总量是1,然后用竖线将长方形切割为十份,并且在每份下面标注‘0.1’。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且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解答之后遇到小数问题时,也会应用数学模型思想来提升自身的解析效率。
(二)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模型思想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数学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自主建模,摒弃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中为学生展示一根木棍,然后向学生提问可以通过木棍的变化联想出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通过讨论,想到了直线、射线、线段等数学概念。这时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两条直线,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讨论,来探讨两根直线能够摆放的位置情况,并通过几何模型的建立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实验,然后对两条直线产生的平行与相交情况展开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对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完善对数学模型思想的整体认识。
(三)完善学生体验开展数学模型建构活动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调查家中半年来每个月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等能源开销。并且结合每个月的实际开销,制作成一张增减幅百分比图。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水费电费的收费标准,向学生随机提出一些开销计算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百分比”这一模型的印象。实践本身就是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带来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进而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掌握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价值,并且借助这种思想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劉明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3(09):50-51.
[2]管彩霞.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0):80-82.
[3]张一平.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5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而给小学生带来一个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
一、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内涵
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语言来概括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与基本特征的数学结构。而数学模型思想则是将这种结构构建方式应用到生活中种种现象上的一种思想方式,也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忽视的一种思想。广义上说数学领域中的无数概念与基础算法,都可以视为数学模型的一种。但按照狭义的解释方式来说,数学模型更多的是用来反映特定的问题或数学关系。例如老师想要将教材平均分配给学生,“分数”就是其中应用的数学模型。一个学校有四百名学生,其中至少有两名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这时应用的数学模型就是“抽屉原理”。无论是概念模型、几何模型、方程模型还是运算模型,都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并掌握这种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符号化与数值化的视角来对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学生在处理复杂数学问题时的难度,同时也能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学生在数学思想的影响下,会更进一步地加强对生活与数学关系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在生活中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最终成长为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模型思想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样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模型思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显著增长。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超市里的商品都以‘元’作为单位,例如一瓶水要2元5角,价码牌上就会写成2.5元,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况呢?”这时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一名学生说上次体验的时候发现身高是1.42米,体重是42.5千克。这时教师就可以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分析:“一米等于一百厘米,0.42米表示的是从一百厘米中截取42份,也就是42厘米。”这时教师就可以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且在旁边标注数字‘1’,用来象征长方形的总量是1,然后用竖线将长方形切割为十份,并且在每份下面标注‘0.1’。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且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解答之后遇到小数问题时,也会应用数学模型思想来提升自身的解析效率。
(二)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模型思想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数学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自主建模,摒弃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中为学生展示一根木棍,然后向学生提问可以通过木棍的变化联想出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通过讨论,想到了直线、射线、线段等数学概念。这时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两条直线,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讨论,来探讨两根直线能够摆放的位置情况,并通过几何模型的建立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实验,然后对两条直线产生的平行与相交情况展开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对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完善对数学模型思想的整体认识。
(三)完善学生体验开展数学模型建构活动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调查家中半年来每个月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等能源开销。并且结合每个月的实际开销,制作成一张增减幅百分比图。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水费电费的收费标准,向学生随机提出一些开销计算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百分比”这一模型的印象。实践本身就是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带来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进而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掌握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价值,并且借助这种思想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劉明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3(09):50-51.
[2]管彩霞.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0):80-82.
[3]张一平.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