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以食为天,面对如今各种各样的食品种类和频发的安全現象,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的监管体系往往是以政府为主,这个过程由于缺少社会和公民的参与,所以不仅会加大政府的各方面负担,还会阻碍公民对这一信息的获取,进而危害人们的利益。为此我国不断完善这一体系,希望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关键词: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探析
第三方不同于政府和企业,既不参与政府有关食品的各项决策,也不参与食品的生产全过程,因而是完全独立于这一利益之外的、以民营为主的一个机构。在传统的监管中,政府不仅要独立地进行所有的检测流程,还要承担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带来的负担。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规避隐患的发生,甚至还会浪费社会资源。因此,以发达国家为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动民间力量,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来辅助政府,帮助政府更有侧重地进行监管工作就变得非常必需且必要。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第三方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这一监管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方略。
1 我国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1 起步晚,发展快
随着食品中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我国开始明确到现有监管制度的漏洞,并意识到将第三方引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非常必需且必要的。为此早在1989年,政府就不再独立地进行监管,而是将这一环节放开至社会,使民间可以参与这一监管。在2002年,则以法律的形式表明国家对其的支持,至此,第三方监管有了真正的意义。虽然与国外15世纪就有这一监管的事实相比,我们的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后劲十足,目前现有的第三方机构就有22000家之多。
1.2 起点低,竞争大
虽然这一机构发展较快,但是起步晚也是事实,所以不可否认其技术会却在一定的缺陷。加之资金、经验等的不足,导致社会和公民对其发布的结果并不认可,存在质疑。这也直接促进了外资在我国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民营机构在数量、质量、可信度方便都远低于外资机构。
1.3 对自身认识有偏差
第三方应该意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监管不同于检测,检测只是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检测就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抽样和检查,只是单纯的依赖样品进行工作。但是监管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确定标准,发布结果,协调各检测环节,并与社会进行直接的联系等。要想使这一体系最大限度的体现价值,政府、企业、公众必须都能参与其中。
2 我国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1 第三方监管机构“不独立”,导致结果不客观
第三方机构之所以受到国家和民众的推崇,就是因为其不受政府和企业的限制,可以确保其监管流程和结果的公正性,是独立的存在。但是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性质根本难以得到保证,其中资金问题就是最大的原因。这一机构虽然有公益性,但是其运行需要先进的器械、超前的理论以及优异的人员,这些都要有资金的支持,因而难免会有机构选择与企业“合作”。甚至有的企业还会公开表明只和一家机构定向合作,以很少的资金贿赂来减少生产成本。为此,第三方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后续的各种活动,以此保证检测的独立和客观。甚至,政府也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2.2 第三方监管行业的“趋利性”,导致社会对其不认可
正如前面所讲,有的第三方机构会与某一企业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甚至会因为利益驱使而选用虚假信息来为合作企业谋利。这严重偏离了其核心建设,不再以人民利益为先,而是以检测和最终报告所需的价格为先,一味地追求利益。这不仅会打破国内的竞争环境,还会给外资机构可乘之机,使本就艰难的民营机构难以运行。当然,这并不是对第三方机构过分苛责,阻碍其正常的获利,而是希望其能够明确应有收入和不义之财的区别。为此,第三方应该明文规定检测等操作所需的费用,以此来确保其各项支出,并保证社会和公民的利益。
2.3 政府对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管理较混乱,缺少社会互动
第三方虽然得到了政府的许可,能够独立进行监管,但这并不表明其完全取代了政府的工作,可以随意从事各种违规操作。基于此,政府还应对其进行考察和认定,一方面,有了法律的保护,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管工作。另一方面,第三方也可以有更明确的职能定位,这既能帮助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能使其在政府的监管下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减少暗箱操作、私下受贿等问题的发生。只有如此,第三方才能更透明地增强与社会的互动,真正做到安全监管。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第三方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并未如此理想,因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建设起步较晚,所以仍存在第三方对其认识不足、技术不到位、谋利不当等问题。还需要第三方在政府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且规范自身行为,使其监管更客观、透明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曼,喻志军,郑风田.媒体偏见还是媒体监管?——中国现行体制下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管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11):106-114.
[2]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J].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0(9):31-35.
[3]任燕,安玉发,多喜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18(1):16-25.
关键词: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探析
第三方不同于政府和企业,既不参与政府有关食品的各项决策,也不参与食品的生产全过程,因而是完全独立于这一利益之外的、以民营为主的一个机构。在传统的监管中,政府不仅要独立地进行所有的检测流程,还要承担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带来的负担。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规避隐患的发生,甚至还会浪费社会资源。因此,以发达国家为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动民间力量,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来辅助政府,帮助政府更有侧重地进行监管工作就变得非常必需且必要。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第三方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这一监管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方略。
1 我国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1 起步晚,发展快
随着食品中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我国开始明确到现有监管制度的漏洞,并意识到将第三方引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非常必需且必要的。为此早在1989年,政府就不再独立地进行监管,而是将这一环节放开至社会,使民间可以参与这一监管。在2002年,则以法律的形式表明国家对其的支持,至此,第三方监管有了真正的意义。虽然与国外15世纪就有这一监管的事实相比,我们的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后劲十足,目前现有的第三方机构就有22000家之多。
1.2 起点低,竞争大
虽然这一机构发展较快,但是起步晚也是事实,所以不可否认其技术会却在一定的缺陷。加之资金、经验等的不足,导致社会和公民对其发布的结果并不认可,存在质疑。这也直接促进了外资在我国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民营机构在数量、质量、可信度方便都远低于外资机构。
1.3 对自身认识有偏差
第三方应该意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监管不同于检测,检测只是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检测就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抽样和检查,只是单纯的依赖样品进行工作。但是监管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确定标准,发布结果,协调各检测环节,并与社会进行直接的联系等。要想使这一体系最大限度的体现价值,政府、企业、公众必须都能参与其中。
2 我国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1 第三方监管机构“不独立”,导致结果不客观
第三方机构之所以受到国家和民众的推崇,就是因为其不受政府和企业的限制,可以确保其监管流程和结果的公正性,是独立的存在。但是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性质根本难以得到保证,其中资金问题就是最大的原因。这一机构虽然有公益性,但是其运行需要先进的器械、超前的理论以及优异的人员,这些都要有资金的支持,因而难免会有机构选择与企业“合作”。甚至有的企业还会公开表明只和一家机构定向合作,以很少的资金贿赂来减少生产成本。为此,第三方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后续的各种活动,以此保证检测的独立和客观。甚至,政府也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2.2 第三方监管行业的“趋利性”,导致社会对其不认可
正如前面所讲,有的第三方机构会与某一企业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甚至会因为利益驱使而选用虚假信息来为合作企业谋利。这严重偏离了其核心建设,不再以人民利益为先,而是以检测和最终报告所需的价格为先,一味地追求利益。这不仅会打破国内的竞争环境,还会给外资机构可乘之机,使本就艰难的民营机构难以运行。当然,这并不是对第三方机构过分苛责,阻碍其正常的获利,而是希望其能够明确应有收入和不义之财的区别。为此,第三方应该明文规定检测等操作所需的费用,以此来确保其各项支出,并保证社会和公民的利益。
2.3 政府对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管理较混乱,缺少社会互动
第三方虽然得到了政府的许可,能够独立进行监管,但这并不表明其完全取代了政府的工作,可以随意从事各种违规操作。基于此,政府还应对其进行考察和认定,一方面,有了法律的保护,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管工作。另一方面,第三方也可以有更明确的职能定位,这既能帮助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能使其在政府的监管下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减少暗箱操作、私下受贿等问题的发生。只有如此,第三方才能更透明地增强与社会的互动,真正做到安全监管。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第三方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并未如此理想,因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建设起步较晚,所以仍存在第三方对其认识不足、技术不到位、谋利不当等问题。还需要第三方在政府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且规范自身行为,使其监管更客观、透明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曼,喻志军,郑风田.媒体偏见还是媒体监管?——中国现行体制下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管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11):106-114.
[2]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J].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0(9):31-35.
[3]任燕,安玉发,多喜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18(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