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和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这个教育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全方位引导,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进步中体验自信的感觉,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成功后,变得更加自信从容。为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1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自信的学生是很害怕朗读的,或者就算不怕朗读,但也朗读的声音很小,甚至都读不出声音来。而那些自信的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声音很洪亮,节奏也把握得较为准确,就算不能够做到抑扬顿挫,但最起码朗读起来很有气势。要想让学生变成一个自信的人,那除了在学生的“听”“说”上下功夫之外,还一定不要忘记“读”的能力。朗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但是,朗读时个人所表现出的吸引力和自信心是需要去培养的。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晚读时间、午读时间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尽快地变成敢于去大声朗读课文、朗读其他的文本中的美文的人,让他们尽快地变得自信起来。
当然,朗读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主要有:1.诵读法,即读背结合法。比如,我平时对早读和晚读的安排是让学生读背结合,在这两个时间段尽量去读那些需要背诵的课文,通过朗读,将需要背诵的内容快速背过,不自信都不行。比如《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等古诗词,都是学生在朗读中背过的。2.齐读法。让全班学生一起来读,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让一些不自信的学生,在齐读过程中,向其他学生学习朗读方法和技巧。3.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配合着表情、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让课堂生动有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读出自信。4.自由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适合很多场合和时间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受其他条件限制,自由发挥,放松身心,全身心投入朗读之中。5.配乐读。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之中,把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读出来。当然,还有范读、选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但不管什么样的朗读方式,都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自信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读出味道,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读出自信。
2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来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面表现自己,将自身价值和优势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优化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交流沟通的空间,实现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并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性,依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所以说,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相互沟通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具备良好语文思维能力。在后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科学地为学生分组,依据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分组,并为各小组选举组长,让组长配合和协助教师教学工作。在完成分组后,可以为各小组提出任务共同讨论,让小组当中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见解和看法,以此来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为小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三国演义》同学们都较为熟悉,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能不能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位英雄的伟大事迹呢?”再如,为学生讲解《白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的各项品质,那么‘白杨’的品质和社会中哪些现象能够相互联系呢?”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3选对方式,用最佳的方式激励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一味地鼓励和表扬,会让激励的推动作用减弱。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激励策略应用方式,致使激励实施之后没有良好的效果。有的小学生因为不当的激励,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念头。比如,有的教师过于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在课堂中激励与表扬这部分学生,致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再喜欢语文教师甚至厌烦语文学习,也有可能破坏学生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激励的度,确定好学生表现好与坏的程度和层次,给予针对性强、差异化的激励,才能让激励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天生活跃,总是积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课堂中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说出来。当后者突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他机会,无论其回答的内容是对是错,都要肯定他积极举手发言的行為。教师的激励,证明了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他今日行为上转变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值得表扬的事情,并以此为推动力量,促进学生改变课堂学习习惯。但在表扬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其努力方向上的指点:“你今天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表现很棒,也很勇敢。如果再关注一下问题的重点,便会更好。”教师先肯定举手发言的行为,再给予内容上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学习的信心,还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更加认真地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讲究激励策略的应用方式,关注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让激励策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做好长期坚持的打算,陪小学生们打一场持久战。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促使他们最后变成一个自信满满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科幻画报,2019(02):83+85.
[2]刘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29-30.
[3]高华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4(03):83.
关键词: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1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自信的学生是很害怕朗读的,或者就算不怕朗读,但也朗读的声音很小,甚至都读不出声音来。而那些自信的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声音很洪亮,节奏也把握得较为准确,就算不能够做到抑扬顿挫,但最起码朗读起来很有气势。要想让学生变成一个自信的人,那除了在学生的“听”“说”上下功夫之外,还一定不要忘记“读”的能力。朗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但是,朗读时个人所表现出的吸引力和自信心是需要去培养的。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晚读时间、午读时间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尽快地变成敢于去大声朗读课文、朗读其他的文本中的美文的人,让他们尽快地变得自信起来。
当然,朗读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主要有:1.诵读法,即读背结合法。比如,我平时对早读和晚读的安排是让学生读背结合,在这两个时间段尽量去读那些需要背诵的课文,通过朗读,将需要背诵的内容快速背过,不自信都不行。比如《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等古诗词,都是学生在朗读中背过的。2.齐读法。让全班学生一起来读,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让一些不自信的学生,在齐读过程中,向其他学生学习朗读方法和技巧。3.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配合着表情、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让课堂生动有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读出自信。4.自由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适合很多场合和时间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受其他条件限制,自由发挥,放松身心,全身心投入朗读之中。5.配乐读。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之中,把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读出来。当然,还有范读、选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但不管什么样的朗读方式,都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自信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读出味道,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读出自信。
2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来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面表现自己,将自身价值和优势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优化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交流沟通的空间,实现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并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性,依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所以说,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相互沟通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具备良好语文思维能力。在后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科学地为学生分组,依据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分组,并为各小组选举组长,让组长配合和协助教师教学工作。在完成分组后,可以为各小组提出任务共同讨论,让小组当中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见解和看法,以此来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为小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三国演义》同学们都较为熟悉,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能不能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位英雄的伟大事迹呢?”再如,为学生讲解《白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的各项品质,那么‘白杨’的品质和社会中哪些现象能够相互联系呢?”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3选对方式,用最佳的方式激励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一味地鼓励和表扬,会让激励的推动作用减弱。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激励策略应用方式,致使激励实施之后没有良好的效果。有的小学生因为不当的激励,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念头。比如,有的教师过于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在课堂中激励与表扬这部分学生,致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再喜欢语文教师甚至厌烦语文学习,也有可能破坏学生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激励的度,确定好学生表现好与坏的程度和层次,给予针对性强、差异化的激励,才能让激励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天生活跃,总是积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课堂中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说出来。当后者突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他机会,无论其回答的内容是对是错,都要肯定他积极举手发言的行為。教师的激励,证明了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他今日行为上转变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值得表扬的事情,并以此为推动力量,促进学生改变课堂学习习惯。但在表扬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其努力方向上的指点:“你今天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表现很棒,也很勇敢。如果再关注一下问题的重点,便会更好。”教师先肯定举手发言的行为,再给予内容上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学习的信心,还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更加认真地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讲究激励策略的应用方式,关注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让激励策略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做好长期坚持的打算,陪小学生们打一场持久战。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促使他们最后变成一个自信满满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科幻画报,2019(02):83+85.
[2]刘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29-30.
[3]高华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4(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