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孩子的消费欲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预算,不消费
  汪佳琦(8岁男孩的妈妈):我家不算富裕,但我儿子从来不缺零花钱,因为我们家族很大,有许多亲戚,除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还有好几个叔叔、舅舅、姨妈、姑妈。我们差不多每个周末都相互走动,长辈见了晚辈,都会多少给点零花钱。手里有了钱,我儿子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如果钱不够,他就会向我借。说是借,其实从来没有还过,妈妈怎么能向儿子催债?儿子摸到了门道,再要钱就更无所顾忌。我发现,他花的钱至少一半说不清用途,倒不是他有意瞒我,而是根本想不起来。我很担心,他从小就这样挥霍无度,将来可怎么得了!
  主持人:您儿子每个月消费额大致是多少?
  汪佳琦:至少200元,最多的一个月花掉了500元。
  郑春林(12岁女孩的妈妈):为了培养女儿的消费观,我像发工资那样,每月定期给她50元零花钱,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账本,要求她把每个月花销的明细记下来,以备月末总结。女儿对我的要求很反感,说我不相信她,是在监视、控制她。到月末的时候,她就随便编造一些花钱项目,凑够数填到账本上向我交差。每个月都刚刚好把零花钱花完,所以我知道账目是假的,但我有什么办法呢?一跟她谈这事她就烦躁不安,还以不做作业威胁我。请问,我该怎么办?
  主持人:看来,两个孩子的消费都有失控之嫌,制度形同虚设。怎么办呢?请李小君女士给我们出出主意。
  李小君(教育学副教授、家庭教育专家):孩子消费欲望过强,通常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一旦孩子过度消费,又会让家长焦虑,进而引发亲子矛盾。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变。两个孩子消费过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神奇的体验。对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定期给孩子发零花钱。家长可以每月在固定的日子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并且申明无特殊情况不再随要随给,还可以教孩子记账,记录零花钱的用途。家长定期查账,指导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第二,做好消费预算。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好每月的消费预算,预算外的消费项目一般不得实施。当孩子提出无理消费要求时,家长可以用缓兵之计,不马上答应,但也不断然拒绝,而是让孩子冷静下来,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的消费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第三,设立储蓄奖。利用孩子喜欢被表扬的心理,家长可以进行储蓄鼓励。如果孩子的零花钱到月底有所节余,便颁发一笔“消费奖”,也可给孩子设立一个储蓄目标,设置“储蓄奖”,鼓励孩子节约。
  汪佳琦:如果孩子胡搅蛮缠,非要更多的零花钱不可呢?
  李小君:首先,您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我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一定不会给你买。”其次,您要与丈夫、亲戚朋友建立统一战线,做到态度一致、要求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养成不诚实的坏习惯。另外,当孩子提出预算外的消费,而要买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理时,您可以参照“家庭股份制”的方式,如您出一半费用,让孩子出另一半费用。孩子有了自己的投入,既有利于他克服想买就买的心理,也会更加珍惜所买的东西。
  不冷静,多后悔
  詹国柱(16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花钱挺有节制的,我每个月给他40元,他一般不会透支,但他总是冲动消费。前不久,他看到电视上的一则治疗青春痘的护肤产品,马上就要买。我说打听打听效果再说,他不听,第二天就倾其所有买回了家。几天后他告诉我,那款护肤品祛痘效果不明显,没有广告上所说的那么显著。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每次他都要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不迭。
  主持人:冲动消费,成人尚且难免,何况单纯的孩子。您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指导。
  詹国柱:是啊,问题是怎么指导呢?
  李小君:调查显示,成人70%的消费源于冲动,孩子冲动消费的比例更高。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消费的第一原则是冷静,让自己冷静的办法就是货比三家。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不那么识货的孩子来说,货比三家更加必要。况且,现在资讯发达,用手机查阅商品信息非常方便,只要养成冷静的习惯,可以杜絕大多数冲动消费。另外,尽量少让孩子看广告,少带孩子逛街,因为商家的营销手段无孔不入,许多消费欲望是被煽动起来的,避免被煽动,可以从根本上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非带孩子逛街不可,那就出发前制订消费计划,身上也不带更多的钱,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购物。
  董月霞(17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平时花钱挺节省的,但给同学买生日礼物时却特别大方。上个月,女儿说要给同桌买一块手表当生日礼物,价格400多元。我说太贵了,生日年年有,不该买这么贵的礼物。女儿说,自己过生日时,同桌买了一个价格300多元的生日蛋糕,不超过这个价格,就有违礼尚往来的古训。我觉得这也是过度消费,可我不知道怎么开导她。
  主持人:中小学生中,送礼攀比现象很普遍,让许多家长有苦难言。
  李小君:有攀比之心的孩子一般比较好面子,很少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喜欢花很多钱买高档的商品,同学之间互送礼物也会攀比炫耀。对他们来说,拥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就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要抑制孩子攀比送礼之心,必须从源头抓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送礼观。孩子思想单纯,通常会在礼物贵重程度与心意之间画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关系越亲密。您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理念,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亲手制作的礼物,尽管花钱不多,反而让对方倍感珍惜。而且,过于贵重的礼物还可能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您还应该告诫女儿,不要随意收取别人过于贵重的礼物。
  乱花钱,是心病   麦秀明(10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花钱如流水,且屡教不改,请问,我能没收她的压岁钱,减少她的零花钱吗?
  李小君:不提倡以大量减少甚至停止给孩子零花钱,或用粗暴的责骂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消费欲望。因为突然间收入减少会使得孩子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转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零花钱来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主持人:控制孩子的消费欲,家长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李小君: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家长在家谈论家庭财务事宜,要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金钱作为与孩子谈条件的筹码,比如用金钱悬赏,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等等,都是糟糕的方法,因为金钱至上的孩子通常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进而可能发展到狭隘、自私。
  第二,不提倡为孩子办理银行卡。用银行卡消费不心疼,这是成人普遍的感觉,对孩子来说也同样。让孩子过早拥有银行卡,有可能让孩子养成随便刷卡消费的坏习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第三,孩子乱花钱,有可能是心病的征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爱冲动,希望被理解,渴望被爱和尊重。他们的过度消费行为,有时是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有时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或悲伤等负面情绪。如果家长把孩子的过度消费理解为一味追求物质享乐,那么親子之间就容易产生误解和不快,并导致冲突和矛盾。
  麦秀明:原来孩子也会这样啊!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无节制地消费,当时感觉很痛快,事后又后悔。请问李教授,消费和心情好坏是怎么挂上钩的?
  李小君: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自上而下有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五个层次。当人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上升到显著地位,而物质需求的背后,有时会隐藏着人的情感需求。成人如此,成长中的孩子也如此。家长要用同理心来理解和关爱孩子,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感知他们内心的渴望,通过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困惑。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无度消费了。
  主持人:需要补充的是,孩子正常的消费欲望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否则,当孩子离开家走入社会将会面临不会消费的窘境,而不会消费势必造成盲目消费。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问:我与妻子2014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现在儿子5岁了。前不久体检,我意外发现儿子的血型是B型,而我和妻子的血型分别是A型和O型。医生告诉我,A型血和O型血的夫妻,不可能生出B型血的孩子。很明显,养了5年的儿子与我没有血缘关系。我要求带儿子去做亲子鉴定,遭到妻子反对。我心灰意冷,决意离婚。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向妻子索要精神损害赔偿吗?袁先生(黑龙江大庆)  律师意见: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
现在的许多父母,都喜欢通过在微信中拍照发朋友圈的方式记录自家孩子的成长经历,虽然爱心可鉴,却可能在无形中暴露孩子的隐私,给孩子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  案例1:2019年5月14日,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王女士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女儿所在小学的江老师。在电话中,这名“江老师”心急火燎地对王女士说:“你女儿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摔骨折了,现在被送到医院,办住院手续需要先交5000元。”王女士
去教室的路上,她感觉擦肩而过的同学在悄悄议论她;坐在教室里,背后发出的笑声都像在讥笑她;在食堂吃饭,旁边有空位就感觉别人在刻意躲避她……  秦颖今年17岁,是上海市松江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女生。她长得很漂亮,学习成绩又好,还是学校书法社团的积极分子,学校宣传栏里长年贴着她的褚体楷书作品,但谁也想不到,她居然经常陷入自卑的泥潭。  高一入学军训时,女生们纷纷向教官抱怨,说军装裤子太肥大,穿起来难看。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摔倒了,你会心疼不已,赶紧过去扶吗?宝宝乱跑撞到了桌角,你会拿无辜的桌角出气吗?你的答案跟“狠心”妈妈的一样吗?  “狠心”的妈妈其实也会心疼,不过她会鼓励孩子站起来,让孩子认识到乱跑就会被撞到,自己犯错了,需要自己承担,不能责怪别人。  所以,不难看出,此“狠”非彼“狠”。简单来说,这个“狠”,就是有原则,讲道理,做到有的放矢,是因爱而生“狠”,“狠”得越深,爱得越切,让孩子能随
每年9月底到10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发布,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发布了9届。按照排列顺序,2007年发布第十届百强县。    从9月初开始,全国各地就有多家媒体按照“常规动作”,对百强县进行了前瞻性报道,同时,各地的网络论坛上更是展开了“帖子大战”,围绕百强县的各种争论纷纷登场。实际上,最关心新一届百强榜结果的还是地方
杜兆泽川是公认的小天才:3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开始自学英语;4岁自学初二生物课,开始在长城给外国人当导游和翻译,节假日从不间断,经常有大学生和即将出国的留学生找他练习英语口语;6岁入学,跳级读二年级,同年自学完成三年级的所有课程;7岁读小学三年级,已经熟练掌握英语,并自学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是一路陪伴他成长的妈妈赵菊英女士却说:“我发誓他绝对不是天才,如果是,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能培养出天才。”
女儿从小就是傲娇公主,  带刀上学吓坏母亲  那天,董女士带着女儿晓晓如约来到咨询室。晓晓身材高挑,面容俏丽,一直沉默不语。据董女士介绍,晓晓上初二,是个“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年级前十。可不知为什么,近段时间晓晓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她和晓晓谈心,晓晓却闭口不言。  让董女士没想到的是,前两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晓晓竟然带着水果刀上学,还声称要戳人。班主任听班里的学生报告后,非常紧张,把晓晓的刀没收
2019年在韩国举行的第27届世界跆拳道HANMADANG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12岁女孩周小涵勇夺金牌,陪她参赛的妈妈孙会英摘取两金,成为该项大赛举办27年来唯一一对母女世界冠军——  为了练好劈腿动作,被妈妈按着肩膀往下压,她疼得杀猪般号叫  今年13岁的周小涵,出生在山东泰安,爸爸开了一家跆拳道馆,妈妈孙会英是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业余时间在馆里做跆拳道教练。  同很多女孩的家长一样,爸爸想把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父母做榜样,不做“低头族”  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放下手机,一起读书,在书中去寻找乐趣和美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应该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做手工、画画、表演话剧等。  2.鼓励孩子和手机做个“约定”  堵不如疏,家长应想办法通过正面引导,使孩子们懂得依赖手机的危害,消除手机游戏对孩
问:女儿上初中后,老公和孩子都说我越来越唠叨了。以前我不是一个唠叨的人啊,为什么现在我变唠叨了呢?  韩美玉   答:我罗列几点父母唠叨的原因,供您自我反思和改正之用。  1.自身原因  一般软弱和紧张型的人容易唠叨。由于不放心,才一次次地重复。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看到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话做,就以为别人没有听到自己说话而重复说。  2.思想原因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这不仅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