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行业全面开放以后,外资银行的迅速发展势必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竞争压力。实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控制外资银行的引进程度和速度,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以及推进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 竞争力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79-0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外资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强,必将给中资银行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的银行业存在体制不健全、不良资产过多等严重问题,所以,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大的国际环境下,研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而妥善处理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避免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较大的冲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入世以来,外资银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业务获得了较快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业务稳步发展,盈利状况进一步好转,利润增长加快。截至2007年年末,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使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增加到26家,其中17家已经改制开业。如图1,从1992-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市场份额来看,除了1997-2002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入世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之外,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短期内,外资银行不会对我国中资银行的业务带来较大冲击,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管制将逐步放松,外资银行必将对我国中资银行形成现实的竞争压力。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最大限度的考察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本文选取了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十大银行作为样本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代表,通过研究(1996-200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赢利性、流动性和经营能力指标的影响,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为充分体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在借鉴了波特竞争力理论CAMEI指标框架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转型报告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银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二)实证结果分析。为了剔除对因变量贡献小且与其它独立变量有密切相关关系的变量,从而得到结构上较精炼、稳定的模型,根据上述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计量研究外资银行在1996-2006年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如表1,结果及分析如下:

盈利性是衡量银行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从净利润率回归的结果来看,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率成正比且影响较大,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率成反比且影响较小。这说明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是影响我国银行业净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的增加会加大我国银行业的利息支出在利息收入中的比重,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造成消极影响,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的增大则会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在资产收益率回归分析中,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不会对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在流动性的回归结果中,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存贷款比例不相关,没有通过检验,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资产比例是负相关的,外资银行进入虽然没有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市场形成冲击,但是对贷款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的下降。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资产比例呈正比,外资银行在我国数量份额的增加不利于我国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
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营业费用率负相关,与资产利用率正相关,因此外资银行在我国资产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数量份额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各个指标的影响不一,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加大我国银行业产业内的竞争,因此提高我国银行业本身的竞争力,规避银行风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适当的外资银行引进的程度和速度。中国的银行改革虽然需要外资银行的参与和推动,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银行业大规模外资化的方式来推动金融改革,不可能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任意配置本国资源,这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国内银行的低效率、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水平较低,所以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应该采取慎重和渐进的引进政策,引进一些有实力、管理规范的外资银行,最大限度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控制负面影响。
(二)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维护中资银行自主性和国家金融安全,与外资机构的引入和竞争并不矛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前文的分析同样说明外资银行的确有可能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产生负效应。因此,政府的适度监管是避免竞争带来的过度风险和维持本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推进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创新。在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下,银行业转型是必然的,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的银行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将从现在的82%降到50%以下,而且外资银行带来的冲击效应使得我们的银行业经营环境更加不稳定。这一切都要求我国的银行业尽快的完善自身,因此仅靠中资银行的积极应对还是不够的,金融当局也要推进我国银行业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来适应这种新变化。
参考文献:
[1]董积生,后WTO时代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金融与投资 2007,7.
[2]冯鑫,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分析 经济师 2007,9.
[3]张文彤,SPSS软件高级分析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外资银行 竞争力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79-0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外资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强,必将给中资银行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的银行业存在体制不健全、不良资产过多等严重问题,所以,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大的国际环境下,研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而妥善处理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避免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较大的冲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入世以来,外资银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业务获得了较快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业务稳步发展,盈利状况进一步好转,利润增长加快。截至2007年年末,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使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增加到26家,其中17家已经改制开业。如图1,从1992-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市场份额来看,除了1997-2002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入世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之外,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短期内,外资银行不会对我国中资银行的业务带来较大冲击,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管制将逐步放松,外资银行必将对我国中资银行形成现实的竞争压力。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最大限度的考察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本文选取了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十大银行作为样本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代表,通过研究(1996-200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赢利性、流动性和经营能力指标的影响,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为充分体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在借鉴了波特竞争力理论CAMEI指标框架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转型报告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银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二)实证结果分析。为了剔除对因变量贡献小且与其它独立变量有密切相关关系的变量,从而得到结构上较精炼、稳定的模型,根据上述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计量研究外资银行在1996-2006年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如表1,结果及分析如下:

盈利性是衡量银行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从净利润率回归的结果来看,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率成正比且影响较大,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率成反比且影响较小。这说明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是影响我国银行业净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的增加会加大我国银行业的利息支出在利息收入中的比重,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造成消极影响,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的增大则会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在资产收益率回归分析中,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不会对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在流动性的回归结果中,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存贷款比例不相关,没有通过检验,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资产比例是负相关的,外资银行进入虽然没有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市场形成冲击,但是对贷款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的下降。外资银行的数量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资产比例呈正比,外资银行在我国数量份额的增加不利于我国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
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我国银行业的营业费用率负相关,与资产利用率正相关,因此外资银行在我国资产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与数量份额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各个指标的影响不一,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加大我国银行业产业内的竞争,因此提高我国银行业本身的竞争力,规避银行风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适当的外资银行引进的程度和速度。中国的银行改革虽然需要外资银行的参与和推动,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银行业大规模外资化的方式来推动金融改革,不可能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任意配置本国资源,这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国内银行的低效率、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水平较低,所以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应该采取慎重和渐进的引进政策,引进一些有实力、管理规范的外资银行,最大限度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控制负面影响。
(二)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维护中资银行自主性和国家金融安全,与外资机构的引入和竞争并不矛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前文的分析同样说明外资银行的确有可能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产生负效应。因此,政府的适度监管是避免竞争带来的过度风险和维持本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推进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创新。在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下,银行业转型是必然的,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的银行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将从现在的82%降到50%以下,而且外资银行带来的冲击效应使得我们的银行业经营环境更加不稳定。这一切都要求我国的银行业尽快的完善自身,因此仅靠中资银行的积极应对还是不够的,金融当局也要推进我国银行业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来适应这种新变化。
参考文献:
[1]董积生,后WTO时代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金融与投资 2007,7.
[2]冯鑫,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分析 经济师 2007,9.
[3]张文彤,SPSS软件高级分析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