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自主创新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增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为促进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83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把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
1.1 创新人员投入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2.3%,居全国第14位, 居中部六省第2位。湖北省以3.32%,位居全国第10位,江西省以1.79%位居全国第17位,湖南省以1.09%位居全国第19位,安徽省以1.02%位居全国第20位,山西省以0.56%位居全国第23位。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11011人,中部的其他省份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分别为13131、5159、2026、4344、9065。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除低于湖北省外,均高于中部其他省份。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55.2%,位居中部六省第5位,其中尤以山西省的最高达到了73.6%。
由此可见,河南省已经加大了创新人才的投入力度,就全国而言,创新人才的投入数量居于中上等,就中部六省而言,创新人才的数量只低于湖北省,居第2位。
1.2 创新经费投入
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2007年R&D经费支出比2000年增加了90.1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92%,说明我省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河南发展的重要性,所以R&D经费总额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也不小;但是从R&D/GDP的比重来看,这个比重虽然也在逐年增加,总体来看,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还是很小的,现在还没有达到1%,说明我省的对科技的投入力量还是不够,可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量依然很少,资金的缺乏会严重影响我省的科技创新成果。
1.3 创新活动能力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77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为42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为1.98%,位居全国第11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达50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为64.9%,位居全国第16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创新产出能力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87%,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湖南位居第一,其他依次为江西、湖北、安徽和山西。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97%,居中部六省第5位,比率最高的是安徽,比重达到31.72%,其他依次是湖南、湖北、江西和山西,分别为22.59%、21.16%、19.14%、18.03%。但河南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在中部六省中居第2位,这说明河南省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与其他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创新产出能力。
2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总结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可比指标,该指标也可用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33%,居中部六省第4位。可见,我省的经费投入强度很小。由于低水平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我省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无法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只能将技术创新活动维持在对一些中低端技术的研发上,说明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河南发展的重要瓶颈,直接影响着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减少和外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方面,2000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09万人,到了2007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9.21万人。从每年的增长人数看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在十五期间事实上是减少的,从绝对数字看这19.21万人对近1亿的人口大省来说实在太少了,还不到万分之二十,这个比例实在太低。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外流现象也很严重。一方面是由于我省的研究经费不足,而且经费中支付给研究人员的更是少得可怜,导致了人才的外流;另一方面是由于我省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不能给人才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厚的工资待遇和优美的工作环境,人才政策的不到位,用人机制的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人才的外流。
(3)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河南65%左右的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企业,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广东省有70%的科研人员分布在企业,80%的科研经费是由企业投入的,高新技术产品也绝大多数是企业研发出来的。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不断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自主创新投入多、耗时长和风险大,在短时间内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往往被轻易得到,导致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4)自主創新实际产出水平偏低。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97%,居中部六省第5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数达706项,位居全国第16位,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358项,位居全国第17位,中部六省第3位,湖北省660项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之首。
3 增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3.1 构建促进自主创新的风险投资体系
河南要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政府示范性引导资金拉动全社会各类资金投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河南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要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参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进一步集成资源,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产业化,帮助和推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充分抓住“创业板”上市的机会,多渠道融资。
3.2 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配套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稳定科技队伍、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关键。鼓励企业设立自主创新奖项,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机制,支持企业探索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政策,实行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技术折股等措施,使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3.3 建立健全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健全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外部保障。我省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和完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吸引人才、引进资金、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如风险投资和风险担保等方面没有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保护知识产权。
3.4 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
首先要大力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其次是逐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第三是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总之,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加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原始性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优势领域加强集成创新。以激发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为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崔金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理论探索,2006,(2).
[2]马有才,王颖,岳良运.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7,(07).
[3]王午.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5,(11).
[4]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7,20(4).
[5]张国锋.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原因探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9).
[6]刘瑞霞.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08,(12).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83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把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
1.1 创新人员投入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2.3%,居全国第14位, 居中部六省第2位。湖北省以3.32%,位居全国第10位,江西省以1.79%位居全国第17位,湖南省以1.09%位居全国第19位,安徽省以1.02%位居全国第20位,山西省以0.56%位居全国第23位。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11011人,中部的其他省份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分别为13131、5159、2026、4344、9065。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除低于湖北省外,均高于中部其他省份。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55.2%,位居中部六省第5位,其中尤以山西省的最高达到了73.6%。
由此可见,河南省已经加大了创新人才的投入力度,就全国而言,创新人才的投入数量居于中上等,就中部六省而言,创新人才的数量只低于湖北省,居第2位。
1.2 创新经费投入
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2007年R&D经费支出比2000年增加了90.1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92%,说明我省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河南发展的重要性,所以R&D经费总额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也不小;但是从R&D/GDP的比重来看,这个比重虽然也在逐年增加,总体来看,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还是很小的,现在还没有达到1%,说明我省的对科技的投入力量还是不够,可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量依然很少,资金的缺乏会严重影响我省的科技创新成果。
1.3 创新活动能力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77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为42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为1.98%,位居全国第11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达50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为64.9%,位居全国第16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创新产出能力
2006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87%,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湖南位居第一,其他依次为江西、湖北、安徽和山西。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97%,居中部六省第5位,比率最高的是安徽,比重达到31.72%,其他依次是湖南、湖北、江西和山西,分别为22.59%、21.16%、19.14%、18.03%。但河南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在中部六省中居第2位,这说明河南省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与其他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创新产出能力。
2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总结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可比指标,该指标也可用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33%,居中部六省第4位。可见,我省的经费投入强度很小。由于低水平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我省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无法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只能将技术创新活动维持在对一些中低端技术的研发上,说明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河南发展的重要瓶颈,直接影响着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减少和外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方面,2000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09万人,到了2007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9.21万人。从每年的增长人数看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在十五期间事实上是减少的,从绝对数字看这19.21万人对近1亿的人口大省来说实在太少了,还不到万分之二十,这个比例实在太低。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外流现象也很严重。一方面是由于我省的研究经费不足,而且经费中支付给研究人员的更是少得可怜,导致了人才的外流;另一方面是由于我省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不能给人才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厚的工资待遇和优美的工作环境,人才政策的不到位,用人机制的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人才的外流。
(3)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河南65%左右的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企业,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广东省有70%的科研人员分布在企业,80%的科研经费是由企业投入的,高新技术产品也绝大多数是企业研发出来的。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不断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自主创新投入多、耗时长和风险大,在短时间内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往往被轻易得到,导致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4)自主創新实际产出水平偏低。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97%,居中部六省第5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数达706项,位居全国第16位,位居中部六省第3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358项,位居全国第17位,中部六省第3位,湖北省660项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之首。
3 增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3.1 构建促进自主创新的风险投资体系
河南要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政府示范性引导资金拉动全社会各类资金投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河南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要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参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进一步集成资源,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产业化,帮助和推动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充分抓住“创业板”上市的机会,多渠道融资。
3.2 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配套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稳定科技队伍、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关键。鼓励企业设立自主创新奖项,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机制,支持企业探索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政策,实行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技术折股等措施,使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3.3 建立健全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健全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外部保障。我省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和完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吸引人才、引进资金、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如风险投资和风险担保等方面没有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保护知识产权。
3.4 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
首先要大力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其次是逐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第三是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总之,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加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原始性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优势领域加强集成创新。以激发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为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崔金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理论探索,2006,(2).
[2]马有才,王颖,岳良运.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7,(07).
[3]王午.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5,(11).
[4]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7,20(4).
[5]张国锋.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原因探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9).
[6]刘瑞霞.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