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与“课程改革”可能是当今教育界最为流行的话题了。在Google中搜索一下的话,光目录就够你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把我们一线的英语教师真正领进了新课标。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全面性、系统性是它的一大特点
全面性、系统性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书共选取了74篇教学设计课例,分别涵盖了七种不同的课型和教学活动。具体分布如下: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1)传统的、中国特色的词汇、阅读、语法等课型还是不能抛弃;(2)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2.每种课型涉及的面又相当广,不妨分别以语法课和阅读课为例来看看:
(1)语法课共向我们展示了16个课例,如下表所示:
虽然没有罗列《新课程标准》中的所有24个语法项目,但上面表中所列的语法项目恰恰是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最难突破的,也是学生最感到困惑的。
(2)阅读课的15个课例选自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题材。
3.她的全面、系统还体现在每一个课例中。74篇课例几乎每个课例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背景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反思与启示、教学再设计、专家点评。而且每一部分的阐述都相当详尽。
二、真实性、可读性又是它的另一特点
1.所有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这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它真实。
2.可读性体现在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启示,和教学再设计。反思记录了他们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教学再设计中得到了弥补。
如徐效媛老师在她的Job Hunter的词汇课后的反思中写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①自然引入,调动情绪,习得词汇;②围绕主题,启发思维,学习词汇;③运用词汇,深层思考,挖掘真谛。
在她的教学再设计中提到了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缺陷:Post-reading问题的设计What kind of person is Amy?及What can we learn from Amy?游离课文主题太远,而且与本课主要词汇联系不够紧密,以至于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案。
这一切得失的反思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捷径。
三、《新课标》的理念在课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1.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在这本书的许多课例中,设计者们在教学目标中就把情感目标放在了首位。
如韩毓音老师设计的阅读课《The Vincent van Gogh Exhibition》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找读、词义 猜测等来理清文章的结构。作为教学延伸的最后一步,老师要求学生就van Gogh的一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了以下几个问题作参考:(1)Did van Gogh lead a successful life? (2)Does van Gogh deserve the fame he now possesses? (3)What do you think of van Gogh as an artist? (4)What do you think of van Gogh as an ordinary person?(Could he make a living by himself? What was the possible cause of his mental illness? Why did he take his own life?)
这几个问题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无对错,无标准答案,留给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
老师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批判性地阅读:名人并非是完人,也有他的局限性。
再如张珏恩老师设计的《Welcome to My Store》,把帮助学生找出McDonald?蒺s成功的关键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在本课的导入中,张老师抛出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⑴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being a boss yourself? ⑵If you want to be done, what kind of business do you want to start? ⑶What is your service motto? ⑷But how can you make people know your business?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新课标》另一重要理念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在《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中,设计者们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如马霄燕老师在她的《The Many Meanings of Color》这一堂词汇课中最后一步是让学生为自己的三室二厅的房子设计不同的颜色。这一活动不仅运用了有关颜色的功能及新学的词汇,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再如吴哲老师指导学生资料收集和运用的主题系列活动,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吴老师在Pre-learning activities安排了三个活动:⑴收集体育项目的图片;⑵收集奥运会曾经举办过的城市和年份;⑶在地图上找出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准确的位置。在Post-learning activity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体育明星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运动员成功背后的艰辛,从中体会他们刻苦拼搏的精神。
这些活动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学习,而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媒体、音像资料等途径获取这些信息。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意识。
这种值得参考的课例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本书中所选的课例表现出了设计者在设计中的理性思考,表现出了他们处理教材的技巧;表现出了他们独有的创意。当然“教无定法”,作为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徐永初. 2005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金洲. 2000教育通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全面性、系统性是它的一大特点
全面性、系统性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书共选取了74篇教学设计课例,分别涵盖了七种不同的课型和教学活动。具体分布如下: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1)传统的、中国特色的词汇、阅读、语法等课型还是不能抛弃;(2)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2.每种课型涉及的面又相当广,不妨分别以语法课和阅读课为例来看看:
(1)语法课共向我们展示了16个课例,如下表所示:
虽然没有罗列《新课程标准》中的所有24个语法项目,但上面表中所列的语法项目恰恰是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最难突破的,也是学生最感到困惑的。
(2)阅读课的15个课例选自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题材。
3.她的全面、系统还体现在每一个课例中。74篇课例几乎每个课例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背景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反思与启示、教学再设计、专家点评。而且每一部分的阐述都相当详尽。
二、真实性、可读性又是它的另一特点
1.所有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这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它真实。
2.可读性体现在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启示,和教学再设计。反思记录了他们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教学再设计中得到了弥补。
如徐效媛老师在她的Job Hunter的词汇课后的反思中写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①自然引入,调动情绪,习得词汇;②围绕主题,启发思维,学习词汇;③运用词汇,深层思考,挖掘真谛。
在她的教学再设计中提到了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缺陷:Post-reading问题的设计What kind of person is Amy?及What can we learn from Amy?游离课文主题太远,而且与本课主要词汇联系不够紧密,以至于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案。
这一切得失的反思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捷径。
三、《新课标》的理念在课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1.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在这本书的许多课例中,设计者们在教学目标中就把情感目标放在了首位。
如韩毓音老师设计的阅读课《The Vincent van Gogh Exhibition》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找读、词义 猜测等来理清文章的结构。作为教学延伸的最后一步,老师要求学生就van Gogh的一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了以下几个问题作参考:(1)Did van Gogh lead a successful life? (2)Does van Gogh deserve the fame he now possesses? (3)What do you think of van Gogh as an artist? (4)What do you think of van Gogh as an ordinary person?(Could he make a living by himself? What was the possible cause of his mental illness? Why did he take his own life?)
这几个问题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无对错,无标准答案,留给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
老师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批判性地阅读:名人并非是完人,也有他的局限性。
再如张珏恩老师设计的《Welcome to My Store》,把帮助学生找出McDonald?蒺s成功的关键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在本课的导入中,张老师抛出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⑴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being a boss yourself? ⑵If you want to be done, what kind of business do you want to start? ⑶What is your service motto? ⑷But how can you make people know your business?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新课标》另一重要理念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在《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中,设计者们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如马霄燕老师在她的《The Many Meanings of Color》这一堂词汇课中最后一步是让学生为自己的三室二厅的房子设计不同的颜色。这一活动不仅运用了有关颜色的功能及新学的词汇,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再如吴哲老师指导学生资料收集和运用的主题系列活动,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吴老师在Pre-learning activities安排了三个活动:⑴收集体育项目的图片;⑵收集奥运会曾经举办过的城市和年份;⑶在地图上找出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准确的位置。在Post-learning activity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体育明星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运动员成功背后的艰辛,从中体会他们刻苦拼搏的精神。
这些活动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学习,而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媒体、音像资料等途径获取这些信息。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意识。
这种值得参考的课例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本书中所选的课例表现出了设计者在设计中的理性思考,表现出了他们处理教材的技巧;表现出了他们独有的创意。当然“教无定法”,作为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徐永初. 2005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金洲. 2000教育通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