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立论画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强立,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当代画家、收藏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湖南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2019年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如何画好中国画?是技艺的问题,也是情感的问题,亦是智慧的问题。技艺在于笔墨、布局和章法,情感在于思想和感悟,智慧则在于探索与思考。可见,真正画好中国画,绝非易事。胸中的境界、手上的运用、纸上的经营、画外的功夫,诚然不可缺。因此,于万千绘画之人,能成画匠者,实在是少;能成画家者,又大大地减少;能成一代画坛宗师、巨匠者,凤毛麟角。一个人要走中国画的创作道路,漫漫而修长,天赋不可少,勤奋不可少,磨练不可少,挫折与痛苦也不可少,孤独和宁静也不可少,功夫不足,难成气候,对于真正的从艺者,要把苦难当历练,要把苦水当蜜汁。艺道固然充满艰辛,却实为中国画之正途所在。对此,“聪明人”多方探寻捷径,最终沦落为耍把戏式的江湖画家,历史又如何承认呢?很多画画的人,审美是极为差劲的,功夫也是极为差劲的,试问,这些天天吆喝着“艺术”的人,良心何在?对艺术的担当何在?老老实实画画,恭恭敬敬学习,规规矩矩走路,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去攀登艺术高峰。
  我曾经在《荣宝斋》期刊发表过一系列画论文章,谈及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艺术哲学、艺术境界等问题,其旨在阐述我多年来的一些创作心得,与同道中人分享。如我所谈到的“笔墨”,既是中国画的技法,也是代表中国画的精神。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内涵就是传统文化,没有文化根基和底蕴的艺术是轻浮的,是缺乏强有力的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蕴含中国文化的绘画艺术,这里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在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中不断提炼、传承和完善的文化体系,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为集中体现,这种传统文化是充分反映中国人思维模式和审美理念的,也代表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和智慧。中国画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的艺术建构具有重要的资源性能量。如我又提到中国画是有生命的画,其生命就在于艺术哲学。艺术是灵魂和天赋的自然流露,也是精神和才情的高度结晶,人们在中国画的艺术之美中,获得视觉的愉悦和精神的陶冶。所谓的艺术哲学,便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阐述和体现个体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家群体的人格、才华、理想与文化蕴涵,所谓中国的艺术哲学就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和智慧。中国画的艺术哲学就是中国文化博大崇高的精神思想,这就是中国画的生命力。中国画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的代表,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而不以简单的形似为目的,是我们主观思想、理性认识和审美观念有机结合的反映,是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与中国的哲学智慧是高度统一的。潘天寿说:“中国画的基础是哲学。”可见,中国画与中国哲学思想血脉相承。我还认为对于中国画来说,通过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得到美的感受、感悟,亦能使之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种艺术的感染力是充满无穷魅力的。画家倾注内心的真实感受,吐心中之所想所思,使胸中丘壑跃然于纸上,以笔墨去营造出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意境,进而使得所画之物象具有生命力,这样的创作过程是快乐的,同时也是美的享受,营造中国画的意境之美,需要画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行。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画家如果没有对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与艺术的感受,没有对所画的物象有着独特的見解与特殊的感悟,没有对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有着足够的把握,没有对艺术创作产生灵感与欲望,那么,他的创作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言的这种艺术境界,更谈不上美的表现与传递了。等等此类的问题,都是我多年来苦苦探究的。我觉得,以研究者的角度去看待创作问题,以创作者的实践来谈研究工作,才是相得益彰的。记得在2019年荣宝斋美术馆举办的关于我的创作的研讨会上,有专家就对我的这种所谓的艺术习惯提出了赞许。一边画画出作品,一边研究写文章,我将继续努力坚持下去。黄宾虹先生就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做艺术。
  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态度必须是虔诚的、谦虚的。我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略有成绩,颇有感悟,然于中国画而言,我一辈子都高山仰止。毛主席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中国画的创作,这是真理。在中国画的博大精深面前,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得老实,不欺天,才能不自欺。然而,数千年的中国画历史,很多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诸多共性问题,是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比如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境界,历代画家无不注重师法造化。如荆浩长期隐居于太行,“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方得自然山川之形质神韵;石涛终生云游山水之间,“搜尽奇峰打草稿”,才成其苍郁恣肆、丰富多变的独特画风。到今天,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纷繁复杂,然中国画之审美特质,是不会变的。中国画之所以是中国画,根本就在于这些审美特质。现在很多人喜欢标新立异,其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中国画只有师从传统,才有造化;只有把传统的精神营养吸收好了,再结合时代的审美诉求,这样的中国画艺术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对历史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对未来有所预见,亦能在今天有所成就。中国画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浮星泛月的长江大河,留下来无数旷世杰作,这些作品,这些艺术家,都像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所以,我觉得要研习中国画,必须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历史进程、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加上前面所说的功夫,才能逐步攀登上艺术的顶峰。中国画的学养、立意、意境、气韵、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意识和中国气魄。中国画为什么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就是因为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极大地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如诗词、书法、金石等。中国画吸收了姐妹艺术的精华,有典故的叙事性、哲理性,有诗词的抒情性、节律性,有书法金石的抽象韵味,有艺术手法的独特性和装饰性,成为具有很大容量的综合性艺术。直到今天,中国画的这种魅力依旧不减。因此,画好中国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它对创作者的要求亦是方方面面的,它讲究综合的功底。
  总而言之,今天的中国画画家,应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古为今用,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既无愧于历史,又无愧于未来,责任不小,担子不轻,任务不少。
其他文献
我与憨山先生相识源于我的老师贺安成先生的介绍。  记得有一次,我去贺老师家里作客,贺老师拿了一本简易的小画册给我看,我刚开始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一本产品说明书一样的小本子。当我一页一页地翻开慢慢看时,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震撼了。我只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对绘画并不在行,但看到憨山先生的画时,我被它独特的造型、浓重的墨色和色彩和富于哲理的题款所深深地吸引。画中的几只虾,像小龙虾,与我以往看到的截然不同,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可以促进学生素质、修养等各方面发展的一项活动形式,补充了素质教育的许多短板,因此现如今舞蹈教学已经有了极大的推动必要。和传统的知识的教学活动相比,舞蹈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对于学生多样化综合的指导。所以本文在首先指出了舞蹈教学的现实意义后,还深入探讨了对于舞蹈教学多样化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的预期反应。  关键词:多元化方法应用 素质教育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既
期刊
摘要:魏碑作为中国书法颇具代表性的审美集合体,有着弘毅博大的审美气象。但具体到一石一碑,又展示出古逸高深的审美个性,其前生后世,都以最为纯粹的人文之思,与自然时光共同雕琢书法的另一种神彩。造像题记、碑碣墓志、摩崖刻石与帖学互为表里,延续中国文脉的千年之梦,辉煌未来。  关键词:魏碑书风 龙门二十品 摩崖 造像 碑碣 墓志  魏碑,是中国南北朝北魏(420-588)时期,碑碣、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石
期刊
现在文艺圈里的许多文章互相吹捧,对画家和作品一味赞扬,文艺批评沦落成抬轿子、吹喇叭的行当。贺安成在《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发表文章《“田园宰相”王憨山》,力求全面客观地评析具有影响的画家王憨山,有赞有弹,如空谷足音,难能可贵。  人无完人,即使成就极高的画家,也不可说无懈可击、完美无缺,倘若一味赞颂,就如郑板桥说的“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了,西方也有同样的说法“若无批评,赞美则无意义”。这
期刊
萧振中,1958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供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作品入展广州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第五届中
期刊
“你是要鸡崽子,还是麻拐子……”在每次书画笔会上,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在完成主办方要求的作业后,总会意犹未尽,对每位向他求墨宝的人嘿嘿笑着问上一句。他从不留意递上宣纸来的是西装革履的老板,武装到眉毛的女士,还是系着围裙额头直冒热气的大师傅。不多一会,他画的小鸡、小青蛙就会铺满一地,让求画的人无一空手而回。这时,早已完成作业、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的个别同行就会说:“他是有点宝里宝气……”  王憨山平日里
期刊
王思宁,号竹溪逸士、幽篁廬主人,湖南长沙人,湘中美术馆馆长、湖南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书画家。其少喜书画,始工笔,后写意,风格多样,精于花鸟动物,亦擅山水、人物、书法、诗文、油画、篆刻等。画风奇崛古逸,立意深邃,耐人寻味,独具个人风格特点,作品广为艺术机构及愛好者收藏。  王思宁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画家,他是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善于学习和思考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家的特点。他钟情于山
期刊
李再湘,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1984年数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现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书法教育硕士导师、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导师、全国著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得主、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金石篆刻家、作家和诗人。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文众合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湘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书
期刊
杜大伟,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以书法、国画、篆刻创作为业,从事书法、国画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40多年。多年以来在国内部分省市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10多次;出版个人书法、国画、篆刻作品集20多部;编辑书画专著几十册。  2016年所观摩的书画展中,杜大伟先生在开封举办的画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举办了两三次画展,更主要的是我在
期刊
王绪生,字子衡,1965年生于甘肃甘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展第六屆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二屆全国草书艺术大展、第六屆全国楹联书法展、中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大展、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获第二屆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