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汲取历史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随着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针对初中历史创新教育进行几点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的初中历史课堂中,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于历史知识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古老的历史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探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被老师大量地占用,学生缺乏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时期,需要不断加强对历史创新教育的思考,才能够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
当前的历史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被教师所占用。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往往由教师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而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有的历史教材中提出可实践过程,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以考试作为前提,讲某些知识作为考点进行重点讲解,而另外的知识则一笔带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使考试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历史的学习中。
2.教学手段滞后
在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想要面面俱到,则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的过于详细,学生根本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同时,有的教师由于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要么采用极端的强化训练,要么采用全套的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只会热衷于教师将要提出什么问题,自己又将如何回答得满意,这样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只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3.初中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
由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维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单一性。针对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地依赖教师,生硬地模仿教师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历史知识具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将历史课堂看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当看成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不能因为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或者是应付考试,而使历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也能避免历史在学生眼中变得越来越枯燥和乏味。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提高学习质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阶段的学习,通过历史故事或者诗词等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地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提问的方法,在知识的衔接处、教材的难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主地讨论,使他们逐渐产生对历史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不会被别人的结论所束缚,他们会对于已有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当学生对于一个固有的结论存在质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个结论是根据什么原理所推断出来的,这个结論中是否存在着不合理、不严谨的地方,是否还需要完善等。而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渐养成质疑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这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的含义不是体现在教师如何教,而是体现在学生怎么学。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不断运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并且不断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使历史创新教育全面得到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的初中历史课堂中,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于历史知识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古老的历史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探析,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被老师大量地占用,学生缺乏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时期,需要不断加强对历史创新教育的思考,才能够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
当前的历史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被教师所占用。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往往由教师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而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有的历史教材中提出可实践过程,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以考试作为前提,讲某些知识作为考点进行重点讲解,而另外的知识则一笔带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使考试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历史的学习中。
2.教学手段滞后
在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想要面面俱到,则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的过于详细,学生根本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同时,有的教师由于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要么采用极端的强化训练,要么采用全套的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只会热衷于教师将要提出什么问题,自己又将如何回答得满意,这样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只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3.初中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
由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的思维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单一性。针对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地依赖教师,生硬地模仿教师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历史知识具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将历史课堂看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当看成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不能因为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或者是应付考试,而使历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也能避免历史在学生眼中变得越来越枯燥和乏味。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提高学习质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阶段的学习,通过历史故事或者诗词等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地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提问的方法,在知识的衔接处、教材的难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主地讨论,使他们逐渐产生对历史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不会被别人的结论所束缚,他们会对于已有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当学生对于一个固有的结论存在质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个结论是根据什么原理所推断出来的,这个结論中是否存在着不合理、不严谨的地方,是否还需要完善等。而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渐养成质疑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这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的含义不是体现在教师如何教,而是体现在学生怎么学。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不断运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并且不断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使历史创新教育全面得到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