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工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点把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还应重点关注学生实践环节能力的锻炼,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电子电工学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高校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电子电工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理工科学院,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方针,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添置新型实验设备,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而且在理论教学的实施方面严格规范考核标准,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
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课的内容相关性,实验的考核,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热情。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进程中,我们通过和学生、教授、同行的交流,经过课群组讨论,总结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方面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适应当今教育的培养需要。
在我院,除了电子电气类专业开设传统的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课程之外,非电类专业基本上都是开设的电工类课程。由于各个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同,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难度加大。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接受一定的基础技能的训练。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针对不同专业,包括机械、工业、环境工程等的需要,我院开设了不同“版本”的电工学课程。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1)与时俱进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器件、新产品等内容,特别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新产品。如教师在讲解电路的作用时,除了讲述传统的放大器电路作为说明电路的传递和处理信号功能外,还加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MP3、手机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的目的。
(2)在电路的基础部分教学中,教师仍主要采用在课堂授课方式,而在习题课上尽量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结论,而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讲清思路,最后将本课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学生。针对我院生源的情况,我们对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讲授要慎之又慎。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逐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原来高中以学习文科为主的思维慢慢向理工科的思维过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设置典型的思考题和习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解答,然后在课堂上采用教师、学生共同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模拟电路课程的讲解中主要以低频小信号为主,介绍集成元件以分立元件为辅,对于集成元件则主要介绍其外部特性,内特性仅做简单的说明。各章基本上按先介绍器件,后介绍应用电路的顺序展开分析讨论。而相对较大信号时也仅做简单的分析,不做进一步的讨论[1]。
在数字电路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认识,从系统了解到创新设计的思路。从最基本的逻辑函数、基本逻辑器件入手,再到由基本逻辑器件构成的数字电路,进一步深入到由基本数字电路构成的简单的数字电路应用系统等模块,每个模块处于不同的层次,只有在掌握了前面的模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面的模块的学习。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这部分,由于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讲授的重点上,应着重阐述各种电路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从而能进一步解决以后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
2.实验教学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电工、电子实验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改进,以适应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
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依附于课堂教学,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内容,多数实验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学生只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做,一般情况下就可能达到预定的结果。实验内容基本都是由教师自己设计实验完成的,在实验手册上已经明确地标出了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每次学生做实验时,表面上都能很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定理、定律也得到了验证,但对学生来说这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认为做实验就是接线、测数据,然后写个报告了事。
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对实验的内容方面进行改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将其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在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实验步骤、数据表格,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就使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和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了整个实验过程的主要参与者[2]。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学生自主创新的电子设计大赛进行了实践证明,通过自行设计综合性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尝试。传统的实验课,一般是由教师进行统一的安排,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并规定实验时间。时间结束,不论是否完成该实验,学生都得离开实验室,下次课做新的实验内容,这样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就无法完成整个实验,因而也就不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到正确结论,结果只能“借用”别人的测量结果。如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对做实验越来越没有信心。而相对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从实验时间、内容、次数上都具有可调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或是实验室预约来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做实验,这样既避免了上实验课程发生冲突,也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教学方式方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信息量大。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难以用语言清楚描述,学生也不太容易理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进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图形标准化、节省时间等优点。
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比如信息量过大、部分画面一闪而过、不便于学生的记忆等等。因此,我院的电子课群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在精心编制了本课程的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的同时,不断推敲如何才能将两者进一步地有机结合;在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内容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的同时,保留原有的传统板书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点,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有关内容,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如:在电路中改变某个电阻的参数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在讲解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推导的方法,在黑板上进行证明之后,结合应用型软件(如:EWB)进行仿真,直观地给出结果[3]。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考核方式方面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衡量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考虑了考核的出发点,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对电工学整体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考核方式。从原来的基础理论占60%、实践能力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考核标准修改为基础理论占40%、实践能力占40%、平时成绩占20%,即在考核上加强实践能力的要求,以达到端正学生在实践课程上的学习态度,明确其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的目的。学生自觉地加强在实践环节的学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四点改革措施,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在求职应骋及生产实践中普遍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雅娴.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9.
[2]曹万强.建立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
[3]范小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关键词: 电子电工学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高校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电子电工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理工科学院,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方针,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添置新型实验设备,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而且在理论教学的实施方面严格规范考核标准,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
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课的内容相关性,实验的考核,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热情。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进程中,我们通过和学生、教授、同行的交流,经过课群组讨论,总结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方面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适应当今教育的培养需要。
在我院,除了电子电气类专业开设传统的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课程之外,非电类专业基本上都是开设的电工类课程。由于各个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同,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难度加大。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接受一定的基础技能的训练。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针对不同专业,包括机械、工业、环境工程等的需要,我院开设了不同“版本”的电工学课程。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1)与时俱进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器件、新产品等内容,特别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新产品。如教师在讲解电路的作用时,除了讲述传统的放大器电路作为说明电路的传递和处理信号功能外,还加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MP3、手机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的目的。
(2)在电路的基础部分教学中,教师仍主要采用在课堂授课方式,而在习题课上尽量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结论,而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讲清思路,最后将本课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学生。针对我院生源的情况,我们对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讲授要慎之又慎。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逐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原来高中以学习文科为主的思维慢慢向理工科的思维过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设置典型的思考题和习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解答,然后在课堂上采用教师、学生共同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模拟电路课程的讲解中主要以低频小信号为主,介绍集成元件以分立元件为辅,对于集成元件则主要介绍其外部特性,内特性仅做简单的说明。各章基本上按先介绍器件,后介绍应用电路的顺序展开分析讨论。而相对较大信号时也仅做简单的分析,不做进一步的讨论[1]。
在数字电路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认识,从系统了解到创新设计的思路。从最基本的逻辑函数、基本逻辑器件入手,再到由基本逻辑器件构成的数字电路,进一步深入到由基本数字电路构成的简单的数字电路应用系统等模块,每个模块处于不同的层次,只有在掌握了前面的模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面的模块的学习。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这部分,由于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讲授的重点上,应着重阐述各种电路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从而能进一步解决以后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
2.实验教学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电工、电子实验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改进,以适应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
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依附于课堂教学,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内容,多数实验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学生只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做,一般情况下就可能达到预定的结果。实验内容基本都是由教师自己设计实验完成的,在实验手册上已经明确地标出了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每次学生做实验时,表面上都能很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定理、定律也得到了验证,但对学生来说这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认为做实验就是接线、测数据,然后写个报告了事。
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对实验的内容方面进行改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将其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在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实验步骤、数据表格,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就使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和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了整个实验过程的主要参与者[2]。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学生自主创新的电子设计大赛进行了实践证明,通过自行设计综合性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尝试。传统的实验课,一般是由教师进行统一的安排,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并规定实验时间。时间结束,不论是否完成该实验,学生都得离开实验室,下次课做新的实验内容,这样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就无法完成整个实验,因而也就不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到正确结论,结果只能“借用”别人的测量结果。如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对做实验越来越没有信心。而相对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从实验时间、内容、次数上都具有可调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或是实验室预约来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做实验,这样既避免了上实验课程发生冲突,也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教学方式方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信息量大。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难以用语言清楚描述,学生也不太容易理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进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图形标准化、节省时间等优点。
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比如信息量过大、部分画面一闪而过、不便于学生的记忆等等。因此,我院的电子课群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在精心编制了本课程的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的同时,不断推敲如何才能将两者进一步地有机结合;在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内容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的同时,保留原有的传统板书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点,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有关内容,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如:在电路中改变某个电阻的参数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在讲解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推导的方法,在黑板上进行证明之后,结合应用型软件(如:EWB)进行仿真,直观地给出结果[3]。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考核方式方面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衡量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考虑了考核的出发点,并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对电工学整体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考核方式。从原来的基础理论占60%、实践能力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考核标准修改为基础理论占40%、实践能力占40%、平时成绩占20%,即在考核上加强实践能力的要求,以达到端正学生在实践课程上的学习态度,明确其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的目的。学生自觉地加强在实践环节的学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四点改革措施,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在求职应骋及生产实践中普遍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雅娴.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9.
[2]曹万强.建立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
[3]范小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