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做出了特别强调。并且在《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历史教材与地方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某个历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学习 作用做法
本文主要针对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作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合作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1.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往往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减少教师语言到自己语言的转化过程。那些在课堂上没有能掌握到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在学生之间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并真正掌握。
2.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的进行交流,不存在核心与权威的问题,争论就变得平等而真实,往往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这就给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好的机会,他们也将成为合作学习的最大的受益者。
3.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学习,当学生在向其他学生作解释或说明的时候,必须详尽地阐述某些认知细节,正确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4.在合作学习中,多个小组共同进行,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也随着增加,气氛相对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也变得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教室里,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常常担心教师会向自己提问,从而把注意力往往会偏离教学而指向自己的内心,这样很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合作学习时由于组内人数不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减小了很多,思维就会跟着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可以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或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小组内的每一成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二)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传统学习中,学生的成就感很难去实现,因为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学生,教师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而其他学生得到关注和帮助的程度可能相对减少,没有得到关注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相应降低,成功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因为学生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帮助学习一般的学生;而学习一般的学生,也会想方设法努力的赶上学习好的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三)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完成,能够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从而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并且找到学习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同时进行,学习效率自然比传统课堂的效率要高。
(四)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所营造的特殊氛围,学生能坦城地交流感情,宽容地接纳不同的意见,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任何学习和思想障碍。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并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一)组织好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整体的认知
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种行为,只有学生自己对教材有独特的感情和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匆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上课开始,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认真地通读教材,全面把课本表述的事件以及原因和结果。
(二)将挑战性的任务带入学习活动中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收效不是很大,原因是合作学习缺少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结果合作学习就成了摆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提出挑战性的任务,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发展区上,题目难度也要适中,既要讨论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但通过大家的努力,又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如果问题太难,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无法解决的,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则开展合作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学习任务的确定,一定要难易适度,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三)开展合作学习需要科学组织,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科学地分配好合作小组,合理的安排好小组成员,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使组内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小组都抱有深深的期待,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是开展学生之间好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程度及个性特点等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4名学生组成。组员的学习程度尽可能做到好中差均的衡搭配,组员座位以前后两桌排列为佳。合作学习时,前排的学生可回头与后排的学生面对面进行,也可由学生自主的组合,或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不同,临时组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小组组成后,可由组员推荐或竞争产生组长,负责组内的协调工作。其他的成员也应分别担任记录员,报告员等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旁点拨,适当的时候做出总结,将知识点形成网络。
(四)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讨论和沟通时间
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是无法展开的。由于合作学习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组内每位学生都应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所以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足。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了摆式,小组讨论便会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个人表演。
(五)教师积极参与,正确引导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共同求得新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尽量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独特而有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教师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帮助分析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会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懂就问,改被动听课为主动出击,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学习 作用做法
本文主要针对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作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合作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1.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往往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减少教师语言到自己语言的转化过程。那些在课堂上没有能掌握到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在学生之间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并真正掌握。
2.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的进行交流,不存在核心与权威的问题,争论就变得平等而真实,往往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这就给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好的机会,他们也将成为合作学习的最大的受益者。
3.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学习,当学生在向其他学生作解释或说明的时候,必须详尽地阐述某些认知细节,正确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4.在合作学习中,多个小组共同进行,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也随着增加,气氛相对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也变得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教室里,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常常担心教师会向自己提问,从而把注意力往往会偏离教学而指向自己的内心,这样很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合作学习时由于组内人数不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减小了很多,思维就会跟着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可以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或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小组内的每一成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二)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传统学习中,学生的成就感很难去实现,因为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学生,教师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而其他学生得到关注和帮助的程度可能相对减少,没有得到关注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相应降低,成功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因为学生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帮助学习一般的学生;而学习一般的学生,也会想方设法努力的赶上学习好的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三)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完成,能够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从而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并且找到学习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同时进行,学习效率自然比传统课堂的效率要高。
(四)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所营造的特殊氛围,学生能坦城地交流感情,宽容地接纳不同的意见,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任何学习和思想障碍。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并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一)组织好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整体的认知
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种行为,只有学生自己对教材有独特的感情和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匆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上课开始,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认真地通读教材,全面把课本表述的事件以及原因和结果。
(二)将挑战性的任务带入学习活动中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收效不是很大,原因是合作学习缺少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结果合作学习就成了摆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提出挑战性的任务,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发展区上,题目难度也要适中,既要讨论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但通过大家的努力,又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如果问题太难,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无法解决的,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则开展合作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学习任务的确定,一定要难易适度,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三)开展合作学习需要科学组织,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科学地分配好合作小组,合理的安排好小组成员,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使组内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小组都抱有深深的期待,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是开展学生之间好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程度及个性特点等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4名学生组成。组员的学习程度尽可能做到好中差均的衡搭配,组员座位以前后两桌排列为佳。合作学习时,前排的学生可回头与后排的学生面对面进行,也可由学生自主的组合,或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不同,临时组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小组组成后,可由组员推荐或竞争产生组长,负责组内的协调工作。其他的成员也应分别担任记录员,报告员等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旁点拨,适当的时候做出总结,将知识点形成网络。
(四)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讨论和沟通时间
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是无法展开的。由于合作学习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组内每位学生都应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所以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足。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了摆式,小组讨论便会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个人表演。
(五)教师积极参与,正确引导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共同求得新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尽量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独特而有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教师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帮助分析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会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懂就问,改被动听课为主动出击,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