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睡去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上,失眠曾经是一件伟大而文艺的事情。巴尔扎克一天喝40杯咖啡,为了保持头脑的清醒。而费尔南多·佩索拉则说:“生命是一次伟大的失眠,我们做过的想过的一切,都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
  文学家们为失眠找了很多崇高而艺术的借口,很多成功的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从小养成的少眠习惯。据说爱因斯坦每天只睡1-3个小时,撒切尔夫人一天只睡4个小时,拿破仑的睡眠时间绝不超过4个小时。爱迪生索性鄙视睡眠,他说:“睡觉是人类原始时期的遗物。”
  对于并不想名留青史,或者不想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人来说,这种“不睡觉”的成功学,或者没有太多意义,只是为了自己无所事事,却又熬着不睡找借口罢了。在今天的中国,在公共场合集体睡眠的场景也并不少见。在上海生活了6年的德国摄影师贝尔恩德哈格曼拍摄过“睡觉的中国人”系列,他拍摄的对象,是在极端条件下打盹的中国人,有在工地睡觉的人,有在马路扶栏上睡着的。其中最有趣的一张,是两个男人在一个游乐场的跷跷板上各睡一端的照片,他们体重相似,刚好维持跷跷板的平衡。摄影师这样描述他镜头里睡着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得以复兴的缘由,其平静、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让人着迷。”
  最著名的失眠者崔永元这样描述:“失眠的人有时表现出双重人格,当着人春风扑面,独自时形影相吊。失眠的人属于社会上那种渴望关怀的弱势群体,共同特征是爱往高处找比,比如爱说好多伟大的人就睡不着觉。失眠的人不知为什么爱撒同一种谎,即睡不着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想什么或者心里没想什么事。其实,睡不着的时候就是一脑子事。干脆说,就是因为有一脑子事才睡不踏实的。问题的症结在于,事不算大,因为睡不着,把事想大了。”
  人在夜中静静幽幽地躺着,却仍徘徊在白天的现场,对于升职加薪的期待、对于买房结婚的焦虑、对于病痛失恋的恐惧,人无法把自己拽离这些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白天,尚有喧闹去掩饰和冲淡忧虑;深夜,只有自己单枪匹马地单薄面对恐惧。睡着是可耻的,睡不着更是可耻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玛丽德·马纳森就通过研究发现,完全被剥夺食物20天的动物,如果小心地频频喂以少量食物,就可以不致死亡。另一方面,她完全剥夺10只小狗的睡眠四五天,就会对它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尽管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些小狗都未能救活。
  仅仅剥夺睡眠,对人类来说是不是致命的?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人们或多或少轻视了睡眠的力量,却是事实。
  后半夜,不如睡去,不如睡去,趁着还睡得着。睡眠中众生平等,人在睡梦中是一样的恬然,无论美丑、贫富、健康或疾病、得意或落寞,他们在睡梦中,都被流放于现实以外。
  (妖精摘)
其他文献
我的人生经历过几次成长,分成三个阶段说吧!2006年到2008年,应该是我比较顺的时候,只要是比赛就是男团冠军、吊环冠军。2008年以后,我就想我可以完美退役了。北京奥运会后,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我是应该读书?还是应该去当教练?还是应该去干其他的什么?我就这么天天想着,晃悠着。那个时候虽然每天也在训练,但是已经不那么系统了。所以2009年我全运会比得不好,然后去比世锦赛的时候,脚踢环。我觉得这
期刊
热心慈善  2004年,马尔代夫发生海啸地震,在此度假的李连杰有幸逃过此劫,大难之后他对生命感悟良多,于是倡导“壹基金”理念,号召每人每月最低捐出1元钱,帮助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们。  2007年,李连杰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合作设立“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在中国大陆开展公益事业。向来低调的李连杰开始频繁出镜,呼吁大家为“壹基金”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李连杰率领壹基金志愿者携带物资第一时间
期刊
画领带的灵感,来自丁雄泉先生。多年前他来了香港,入住半岛酒店,约好晚上去高级食府。他只带简单行李,往尖沙嘴走一趟,在商店里买了一条黄颜色的领带,回房找粗头签字笔画了几条鱼。时间到了,他在大堂中出现,一身黑色西装,在里面所有的客人都转头去看那条鲜黄的鱼领带,印象犹深。从此,我向他学习。“要由颜色的运用开始。”他说:“基本不必去管它。一条鱼人人都会画,小孩子也懂得,问题在你够不够胆去尝试。你没胆?我借
期刊
有一条新闻,讲的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这条鲸鱼在1989年被科学家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追踪录音。这么多年来,科学家发现,它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孤独状,独自闷头在海里游来游去,从没有过任何同伴。  后来,科学家找出了这条鲸这么孤独的原因。原来它的频率是错的。鲸鱼们相互联系的频率是15-25赫兹,而它的频率是50赫兹。所以,它发出的信号,同伴们永远接收不到。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一件关于孤独感的事儿。前
期刊
作家简介  潘向黎,名字很像位男作家,其实是地道的大美女。1966年10月她生在福建泉州,少时移居上海至今。1991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衔。曾留学日本两年,先后在文学杂志和报社副刊任编辑。著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穿心莲》和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多部。  潘向黎的写作风格温婉雅致,充满诗意
期刊
姑姑是个好命女子,事业平顺,还有体贴的老公和孝顺的子女。在我的记忆中,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族人都是霹雳火样的脾气,但姑姑却是个例外,她的话语中总是洋溢着和煦的春风,让人感受到丝丝暖意。此外,姑姑还是个睿智的人,再坏的情况到了她那里,也能找出好的一面来,所有的事情经过她一分析,立刻就不再像原来那么糟糕了。  但据奶奶说,小时候的姑姑也曾是个臭脾气的泼辣丫头,那时的她嗓门儿老大,骂起人来能一小时用词不重
期刊
手除了是手,还是什么?  我爸说,蒙古人的手上有眼睛。蒙古人团坐毡上,笑语喧哗,酒来酒去,手指一直忙,比弹六弦琴的手还忙。他们的手指肚在肉骨头上跑来跑去,手指蹲下起来、站着坐下、钻入钻出。他们不清楚,而他们的手清楚骨头缝的筋肉长什么样、在哪里。用手在骨头上跟肉捉迷藏,是蒙古人喜欢的游戏。  手除了是手,还是什么?  我们醒来,并没有伸手看自己的手。人有十根手指,从早上到太阳落山,我们常常连八根手指
期刊
妈妈又发短信来说:“(淘宝上)这个鞋子我试过了,朋友说好看,你给我买下吧。”  心里有点莫名其妙的不高兴,明明寒假在家里很努力地教过你很多遍如何用网银,为什么还是来找我搞嘛。  皱着眉头回复:“不是教过你怎么用网银了么?”  发送之后,心里突然有个声音说,别这样。  我以为寒假努力地教过妈妈,她就可以独立地买她喜欢的衣服鞋子了。  可是她已经习惯了挑中要买的东西,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联系闺女:“你给
期刊
“关于拥抱,你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的吗?”  电话是杂志社的女孩子打来的,声音娇滴滴,她说要采访我,希望我为她说几分钟话,她说,照录下来,就是文章了。  可是,关于拥抱,难道我就能像背书一样在电话里背给她听吗?此时,此地,按钮,说话,五分钟,限题,由别人记录,稿费,当然也算她的。世上哪有这种霸权?  而且,她问我的问题是如此深沉隐秘,怎能在电话上作“按钮就开腔”的机械反应?  “对不起,我没有办法跟
期刊
有个游客到美国纽约旅游。  游客注意到:有幢高楼下面伸出一个消防栓,粗粗的水管前面有两个开口,想必失火时可以供两个水管连接在上面。  奇怪的是,那消防栓上还焊了五排尖尖的锯齿。  游客在消防栓前停留了很久,他盯着锯齿看,想知道它们派什么用场。  旁边一个流浪汉看透了游客的疑惑,冲他一笑,说:“你想不通,对不对?告诉你,这些锯齿是为了防止我这种人坐在上面,所以焊上的。”  游客听了,有所感触。几年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