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乌海市经济发展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等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首先,政府要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搭配,找准金融支持的着力点,使资金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和领域;其次,金融机构要着力调整信贷结构,突破金融锁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最后,企业在利用传统方式融资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还要借助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规避融资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唯如此,才能及時推进乌海市经济实现顺利转型。
【关键词】 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
作为全国60座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的乌海市是以开发耗竭自然资源而兴起、发展壮大,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等资源型产品。目前,乌海市已处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后成熟期。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资源储备逐渐减少,主导产业先天性依赖自然资源的弊端日益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如何抢抓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的纵深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乌海经济金融界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型城市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以乌海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金融支持策略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一、乌海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资源型地区,随着对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储备会逐渐枯竭,开发成本不断上升,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发展速度放缓等问题会不断呈现。以乌海市为例,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0.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5.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9.00亿元。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9.1%。
二、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协调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投入
通常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成长、发展、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在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政府要运筹帷幄,防患于未然,就需要考虑转型问题。繁荣时期要实现资源型主导产业由初级加工的粗放型向精深加工的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要延长产业链。产业链的延长需要新技术不断开发和新管理手段不断引进,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银行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加剧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近年来,由于资源型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使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金集中流向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导致银行信贷投放过度集中于资源行业。以乌海市为例,截止到2014年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3.0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1.69亿元,这些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资源型产业项目。全市采矿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9.27亿元、122.47亿元,比年初增长1.43亿元、14.66亿元,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90.04%。银行信贷集中投向能源化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金融锁定”现象。④如果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所调整,资源产品的需求减少,就会出现集中的信贷风险,这必将影响区域金融正常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金融机构信贷比偏低,资源产业对金融依赖高
资料来源: 2011-2013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信贷支持度=各项贷款余额总额/生产总值;单位资本产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总额。
通过对2011—2013年乌海市与全国的情况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乌海市的信贷支持度与全国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呈逐年增加态势,这对于乌海市的经济转型无疑是一个利好的形势。然而乌海市的信贷支持度和全国的相比,只有一半多一点,差距较大;从单位资本产出来看,相对全国而言,乌海市资源产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由此导致单位资本产出高于全国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乌海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单位资本产出与全国的相差无几。但第二产业的单位资本产出远远高于全国,意味着乌海市资源产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较高,存在金融机构对资源产业投资过度的产业锁定现象。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阻碍了企业资金的融通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资金的融通。在这方面乌海市做了很多努力,积极营造法制金融生态环境,成立自治区首家金融案件审判合议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33%,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居全区第3位。然而,乌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介机构较少,担保能力较弱。又由于乌海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有效抵押不足,担保公司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方式,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得到银行贷款,融资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信用环境欠佳。
(五)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乌海市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首先,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网点覆盖面较小,参与信贷和融资的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导致本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其次,资源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使得有限的金融资源没有达到优化配置,降低了金融支持效率。
(六)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弱
在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在主流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只好求助于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结果导致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火爆,高利贷猖獗。又由于很多企业的借贷行为都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沟通协商解决,有时借贷手续只是一张借条,甚至连借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都没有写,使得借贷行为难以得到安全保证。一旦发生违约行为,还债纠纷就容易演变为暴力催款。另外,乌海市还存在保险业与资源主导产业的相互投资较少,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很少参与投资保险等问题。企业一旦遭遇风险也就无法分享保险的保障功能,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对策
乌海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其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 强化政府管理,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一,政府要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搭配,为转型提供良好政策支撑。
第二,政府需要建立转型专项基金,使資金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和领域。大多数资源型经济转型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但由于资源型经济发展一直依靠资源主导产业支撑,主导产业发展惯性较大,退出成本较高,产业结构调整较难。只有通过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主导产业,也就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逐渐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才能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转变。
(二) 优化金融机构业务,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
第一,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环保、节能的非资源产业的信贷规模,减少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的资金投放。在资源型地区,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容易形成金融锁定。就乌海市来说,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煤炭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其他非资源型企业的融资造成排挤现象。为了摆脱这种金融锁定局面,金融机构必须调整信贷投向。
第二,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三)不断提升企业活力,为经济转型创造不竭的动力
第一,企业要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短缺瓶颈。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只要企业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当前,企业在利用常规贷款方式融资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融资,以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弥补短期流动性缺口。
第二,企业要充分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分散融资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保险,充分利用保险业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信用担保、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新兴行业,为企业降低和分散融资风险。信用担保可以为企业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信托机制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企业财产所面临的风险,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融资租赁能够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直接依赖,不失为中小企业的一种有效融资方式。
第三,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规模,增强其承贷基础。在资源型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势头快,竞争力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银行贷款的优质客户。而对非资源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能力有限,常常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在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为获得金融支持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①赵辉、刘学敏《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分析》,载于《城市问题》2013年第7期第31页。
②周建波《资源型经济何以成功转型——转型成功国家的转型战略和启示》,载于《经济问题》2013年第4期第 84-88页。
③乌海市统计局《2011-201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丁平《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载于《中国金融》2013年第9期第84至85页。
⑤高波《陕北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马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机制探讨》,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12期第39至41页。
⑦赵辉、刘学敏《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分析》,载于《城市问题》2013年第7期第31至35页。
⑧叶蜀君、蒋超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载于《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12期第243、245页。
⑨张霄 《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载于《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3期第11页。
【关键词】 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
作为全国60座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的乌海市是以开发耗竭自然资源而兴起、发展壮大,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等资源型产品。目前,乌海市已处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后成熟期。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资源储备逐渐减少,主导产业先天性依赖自然资源的弊端日益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如何抢抓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的纵深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乌海经济金融界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型城市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以乌海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金融支持策略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一、乌海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资源型地区,随着对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储备会逐渐枯竭,开发成本不断上升,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发展速度放缓等问题会不断呈现。以乌海市为例,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0.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5.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9.00亿元。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9.1%。
二、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协调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投入
通常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成长、发展、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在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政府要运筹帷幄,防患于未然,就需要考虑转型问题。繁荣时期要实现资源型主导产业由初级加工的粗放型向精深加工的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要延长产业链。产业链的延长需要新技术不断开发和新管理手段不断引进,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银行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加剧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近年来,由于资源型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使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金集中流向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导致银行信贷投放过度集中于资源行业。以乌海市为例,截止到2014年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3.0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1.69亿元,这些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资源型产业项目。全市采矿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9.27亿元、122.47亿元,比年初增长1.43亿元、14.66亿元,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90.04%。银行信贷集中投向能源化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金融锁定”现象。④如果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所调整,资源产品的需求减少,就会出现集中的信贷风险,这必将影响区域金融正常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金融机构信贷比偏低,资源产业对金融依赖高
资料来源: 2011-2013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信贷支持度=各项贷款余额总额/生产总值;单位资本产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总额。
通过对2011—2013年乌海市与全国的情况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乌海市的信贷支持度与全国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呈逐年增加态势,这对于乌海市的经济转型无疑是一个利好的形势。然而乌海市的信贷支持度和全国的相比,只有一半多一点,差距较大;从单位资本产出来看,相对全国而言,乌海市资源产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由此导致单位资本产出高于全国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乌海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单位资本产出与全国的相差无几。但第二产业的单位资本产出远远高于全国,意味着乌海市资源产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较高,存在金融机构对资源产业投资过度的产业锁定现象。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阻碍了企业资金的融通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资金的融通。在这方面乌海市做了很多努力,积极营造法制金融生态环境,成立自治区首家金融案件审判合议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33%,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居全区第3位。然而,乌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介机构较少,担保能力较弱。又由于乌海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有效抵押不足,担保公司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方式,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得到银行贷款,融资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信用环境欠佳。
(五)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乌海市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首先,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网点覆盖面较小,参与信贷和融资的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导致本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其次,资源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使得有限的金融资源没有达到优化配置,降低了金融支持效率。
(六)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弱
在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在主流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只好求助于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结果导致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火爆,高利贷猖獗。又由于很多企业的借贷行为都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沟通协商解决,有时借贷手续只是一张借条,甚至连借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都没有写,使得借贷行为难以得到安全保证。一旦发生违约行为,还债纠纷就容易演变为暴力催款。另外,乌海市还存在保险业与资源主导产业的相互投资较少,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很少参与投资保险等问题。企业一旦遭遇风险也就无法分享保险的保障功能,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金融支持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对策
乌海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其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 强化政府管理,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一,政府要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搭配,为转型提供良好政策支撑。
第二,政府需要建立转型专项基金,使資金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和领域。大多数资源型经济转型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但由于资源型经济发展一直依靠资源主导产业支撑,主导产业发展惯性较大,退出成本较高,产业结构调整较难。只有通过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主导产业,也就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逐渐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才能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转变。
(二) 优化金融机构业务,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
第一,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环保、节能的非资源产业的信贷规模,减少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的资金投放。在资源型地区,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容易形成金融锁定。就乌海市来说,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煤炭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其他非资源型企业的融资造成排挤现象。为了摆脱这种金融锁定局面,金融机构必须调整信贷投向。
第二,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三)不断提升企业活力,为经济转型创造不竭的动力
第一,企业要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短缺瓶颈。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只要企业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当前,企业在利用常规贷款方式融资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融资,以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弥补短期流动性缺口。
第二,企业要充分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分散融资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保险,充分利用保险业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分散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信用担保、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新兴行业,为企业降低和分散融资风险。信用担保可以为企业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信托机制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企业财产所面临的风险,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融资租赁能够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直接依赖,不失为中小企业的一种有效融资方式。
第三,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规模,增强其承贷基础。在资源型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势头快,竞争力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银行贷款的优质客户。而对非资源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能力有限,常常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在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为获得金融支持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①赵辉、刘学敏《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分析》,载于《城市问题》2013年第7期第31页。
②周建波《资源型经济何以成功转型——转型成功国家的转型战略和启示》,载于《经济问题》2013年第4期第 84-88页。
③乌海市统计局《2011-201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丁平《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载于《中国金融》2013年第9期第84至85页。
⑤高波《陕北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马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机制探讨》,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12期第39至41页。
⑦赵辉、刘学敏《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分析》,载于《城市问题》2013年第7期第31至35页。
⑧叶蜀君、蒋超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载于《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12期第243、245页。
⑨张霄 《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载于《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3期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