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应放在重心上,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至关重要,作为中学语文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语文 阅读能力 创新
初中语文是一切教学学科的母学科。从对各学科的认识到理解,都离不开语文。例如在数学科解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才能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最后的归纳总结也是需要语文来完成。在在日益激烈的21世纪,到处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语文也是权衡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学好了语文你不必再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学好语文,其中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总的来说,提高阅读能力是没有“定法”的;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阅读方法是有法可遵循、可借鉴的。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的实践谈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识别材料式阅读法
初读材料,就是要初步确定材料的类型。根据类型来解读文章,首先应浏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了解大意,弄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其次,在熟悉全文后,画出文章的要点,找出关键语句,以及一些主要的人物、地名、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不同的人物、地名可用不同的笔在文章中分别作上不同的标记,以便理解人物的性格或材料的内容。这种方法就是识别材料式阅读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如七年级的《骆驼寻宝记》和《地毯下的尘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属于童话,都是以教育孩子为目的的文体。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的是人要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不要自私自利,教育孩子要把为人类作贡献放在最高精神境界;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呼唤的诚实的高尚品德,勤劳本分的人一定会有回报的。又如八年级《小石潭记》与《记承天诗夜游》,同写被贬人,都是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情”这一主题;柳宗元忧郁凄清悲伤为主,但苏轼虽然忧郁但有几分自嘲、自解自慰之心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角度评析。上述阅读,学生识别材料后比较中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再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就会受益匪浅。
二、解题式阅读
教师在讲解一篇阅读短文之前,让学生读一篇文章,先根据阅读内容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去理解诵读: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找出要点,以便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是求解题式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对解答文章后的思考题能起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简单,学生觉得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复杂了,思考而不得解,读后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惧怕情绪,会使学生丧失阅读短文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问题难易程度。其次,如果课文确实较不容易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的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对问题能产生兴趣,似懂非懂、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地展开讨论研究,这就是更能促进解题式阅读的阅读方法。
三、质疑式阅读
经过小学六年的启蒙教育,初中生基本已经走出了思维的荒原和智能的沙漠,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方式,智能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难问疑的自学精神。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开始可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引导他们积极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要取笑其问题太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质疑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相信一定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那就是“马到功成”了。
质疑式阅读的主要目的,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明白字、词的准确意思,文章的大意。然后由教师组织让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这篇课文表面上写的是鲁国如何战胜齐国的,实际上主要写的什么?为什么鲁国能打败齐国?主要人物是谁?大家通过争论、辩解,得知:主要写的是 “论战”而不是 “作战”,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鲁国得民心,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最后取得胜利的是鲁国。这个故事都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精神?即以国家利益为重、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卓越军事才能。
质疑式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式阅读中,关键是解疑的这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巧和方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问题对于中学生如同“迷魂阵”,学生走进去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走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走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走出来”才能得到诀窍,走出迷魂阵。对于这一点、有的可以给予提示,有的可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总之,我个人认为解题式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质疑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要求,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阅读中实行创新和发展。这些阅读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又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又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选取最佳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 )
关键词 语文 阅读能力 创新
初中语文是一切教学学科的母学科。从对各学科的认识到理解,都离不开语文。例如在数学科解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才能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最后的归纳总结也是需要语文来完成。在在日益激烈的21世纪,到处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语文也是权衡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学好了语文你不必再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学好语文,其中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总的来说,提高阅读能力是没有“定法”的;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阅读方法是有法可遵循、可借鉴的。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的实践谈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识别材料式阅读法
初读材料,就是要初步确定材料的类型。根据类型来解读文章,首先应浏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了解大意,弄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其次,在熟悉全文后,画出文章的要点,找出关键语句,以及一些主要的人物、地名、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不同的人物、地名可用不同的笔在文章中分别作上不同的标记,以便理解人物的性格或材料的内容。这种方法就是识别材料式阅读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如七年级的《骆驼寻宝记》和《地毯下的尘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属于童话,都是以教育孩子为目的的文体。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的是人要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不要自私自利,教育孩子要把为人类作贡献放在最高精神境界;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呼唤的诚实的高尚品德,勤劳本分的人一定会有回报的。又如八年级《小石潭记》与《记承天诗夜游》,同写被贬人,都是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情”这一主题;柳宗元忧郁凄清悲伤为主,但苏轼虽然忧郁但有几分自嘲、自解自慰之心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角度评析。上述阅读,学生识别材料后比较中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再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就会受益匪浅。
二、解题式阅读
教师在讲解一篇阅读短文之前,让学生读一篇文章,先根据阅读内容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去理解诵读: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找出要点,以便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是求解题式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对解答文章后的思考题能起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简单,学生觉得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复杂了,思考而不得解,读后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惧怕情绪,会使学生丧失阅读短文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问题难易程度。其次,如果课文确实较不容易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的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对问题能产生兴趣,似懂非懂、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地展开讨论研究,这就是更能促进解题式阅读的阅读方法。
三、质疑式阅读
经过小学六年的启蒙教育,初中生基本已经走出了思维的荒原和智能的沙漠,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方式,智能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难问疑的自学精神。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开始可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引导他们积极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要取笑其问题太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质疑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相信一定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那就是“马到功成”了。
质疑式阅读的主要目的,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明白字、词的准确意思,文章的大意。然后由教师组织让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这篇课文表面上写的是鲁国如何战胜齐国的,实际上主要写的什么?为什么鲁国能打败齐国?主要人物是谁?大家通过争论、辩解,得知:主要写的是 “论战”而不是 “作战”,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鲁国得民心,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最后取得胜利的是鲁国。这个故事都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精神?即以国家利益为重、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卓越军事才能。
质疑式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式阅读中,关键是解疑的这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巧和方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问题对于中学生如同“迷魂阵”,学生走进去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走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走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走出来”才能得到诀窍,走出迷魂阵。对于这一点、有的可以给予提示,有的可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总之,我个人认为解题式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质疑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要求,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阅读中实行创新和发展。这些阅读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又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又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选取最佳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