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全新区域,对于当代心理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实践,是今后心理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并深入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5
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国内外思想观点不停交流碰撞,新的思潮,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两极分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内心强大的人,能够抓住环境中的机遇,脱颖而出;而内心脆弱的人,由于不能有效地抓住环境中的机遇,从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最终难以适应社会,在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可以说,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以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西方心理学界,在香港被称作正面心理学,在台湾被称作正向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被称作积极心理学之父,他提出,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通过激发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来克服困难,最终达到开开心心生活的目的。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手段,研究人们的潜在
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律和道德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在法律和道德不健全的条件下,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抗生素鱼、农药残留黄瓜、增白剂馒头等等问题的出现,凸显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从食品安全,到司法腐败、权力寻租,道德的大滑坡,使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2、价值观念不同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强调共性,强调遵守纪律,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对于有创造力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敏捷,个性鲜明,而传统教育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对学生的个性采取压制政策,不利于创造型学生培养,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五是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都会有很多差异。和周围的人之间性格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有的就会相互冲突,相互排斥。相互冲突剧烈,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观点
1、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
传统心理治疗把心理问题视为疾病,强调用药物治疗心理疾病。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患者的正面思维和完整人格,使患者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并形成抗挫折和抗击打能力。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们的思维局限在事情的消极方面造成的,心灵偏激的人爱钻牛角尖,遇事讲死理。唯有从正面入手,培养患者的正面思维,才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心理疾病。
2、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既要重视
心理学的治疗作用,也要重视心理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倡导积极的人性论,促进患者的主动发展、生活幸福,培养接受心理治疗患者的勇气、诚实、人际和睦等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而不仅仅是盯住问题,强调人类身上消极的东西。
3、强调研究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力量
每个人内心既存在潜在的自我冲突,也隐藏着完善自我的无限潜能。因此,在心理治疗中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构成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共同品质,如乐观、宽容、利他等,用欣赏、开放的眼光去发掘每个患者身上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去关注疾病、伤害、危机等消极的主题。
4、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马斯洛说:“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当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欣赏的心态来对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解读。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会有问题出现,问题本身并不能发展我们的积极特质和赐予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但我们如何在问题中发展积极特质和获得意义感,某种程度上说,关键需要我们对问题做出积极理解。如何探求问题的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主张一是在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多角度思考,将问题从积极方面进行归因;二是从问题本身中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促成消极转向积极。
5、注重心理治疗的平衡
心理治疗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促使患者能积极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在传统心理学的指导下,心理治疗以障碍性咨询为主,按照医学的模式来研究患者心理疾病的成因、具体表现、治疗干预及如何预防。在障碍性咨询的模式下,患者或许最终知道了自卑、嫉妒、悲观等不良人格的形成机制,学会了怎样去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但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心理品质应该怎样去培养患者依然获益甚微。随着心理治疗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不仅相关学者,而且越来越多的一线心理治疗工作者,就心理治疗达成了共识,即心理治疗应当超越病态取向,建立以患者为主体的发展性咨询,开展发展性咨询已经成为心理治疗迫切的客观需要。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体验,涉及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意味着要消除心理病痛,也要增加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如主观幸福感、乐观、生活满意感等,维护心理健康要注重挖掘个体潜能,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体的问题行为、问题心理进行探讨,依靠个体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障碍性咨询只是在心理疾患出现后做的事后补救工作,只有适应性、发展性咨询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明白获得日常生活技能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人生发展方向,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因此,应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心理治疗目标的平衡,最终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四、总结
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融合,让心理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积极心理学所注重的积极心理治疗并不是对传统心理疗法的不认可,而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这将会是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刘翠兰.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51-52.
[3]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5
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国内外思想观点不停交流碰撞,新的思潮,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两极分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内心强大的人,能够抓住环境中的机遇,脱颖而出;而内心脆弱的人,由于不能有效地抓住环境中的机遇,从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最终难以适应社会,在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可以说,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以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西方心理学界,在香港被称作正面心理学,在台湾被称作正向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被称作积极心理学之父,他提出,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通过激发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来克服困难,最终达到开开心心生活的目的。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手段,研究人们的潜在
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律和道德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在法律和道德不健全的条件下,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抗生素鱼、农药残留黄瓜、增白剂馒头等等问题的出现,凸显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从食品安全,到司法腐败、权力寻租,道德的大滑坡,使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2、价值观念不同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强调共性,强调遵守纪律,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对于有创造力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敏捷,个性鲜明,而传统教育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对学生的个性采取压制政策,不利于创造型学生培养,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五是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都会有很多差异。和周围的人之间性格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有的就会相互冲突,相互排斥。相互冲突剧烈,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观点
1、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
传统心理治疗把心理问题视为疾病,强调用药物治疗心理疾病。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患者的正面思维和完整人格,使患者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并形成抗挫折和抗击打能力。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们的思维局限在事情的消极方面造成的,心灵偏激的人爱钻牛角尖,遇事讲死理。唯有从正面入手,培养患者的正面思维,才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心理疾病。
2、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既要重视
心理学的治疗作用,也要重视心理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倡导积极的人性论,促进患者的主动发展、生活幸福,培养接受心理治疗患者的勇气、诚实、人际和睦等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而不仅仅是盯住问题,强调人类身上消极的东西。
3、强调研究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力量
每个人内心既存在潜在的自我冲突,也隐藏着完善自我的无限潜能。因此,在心理治疗中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构成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共同品质,如乐观、宽容、利他等,用欣赏、开放的眼光去发掘每个患者身上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去关注疾病、伤害、危机等消极的主题。
4、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马斯洛说:“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当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欣赏的心态来对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解读。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会有问题出现,问题本身并不能发展我们的积极特质和赐予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但我们如何在问题中发展积极特质和获得意义感,某种程度上说,关键需要我们对问题做出积极理解。如何探求问题的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主张一是在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时,多角度思考,将问题从积极方面进行归因;二是从问题本身中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促成消极转向积极。
5、注重心理治疗的平衡
心理治疗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促使患者能积极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在传统心理学的指导下,心理治疗以障碍性咨询为主,按照医学的模式来研究患者心理疾病的成因、具体表现、治疗干预及如何预防。在障碍性咨询的模式下,患者或许最终知道了自卑、嫉妒、悲观等不良人格的形成机制,学会了怎样去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但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心理品质应该怎样去培养患者依然获益甚微。随着心理治疗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不仅相关学者,而且越来越多的一线心理治疗工作者,就心理治疗达成了共识,即心理治疗应当超越病态取向,建立以患者为主体的发展性咨询,开展发展性咨询已经成为心理治疗迫切的客观需要。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体验,涉及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意味着要消除心理病痛,也要增加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如主观幸福感、乐观、生活满意感等,维护心理健康要注重挖掘个体潜能,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体的问题行为、问题心理进行探讨,依靠个体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障碍性咨询只是在心理疾患出现后做的事后补救工作,只有适应性、发展性咨询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明白获得日常生活技能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人生发展方向,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因此,应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心理治疗目标的平衡,最终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四、总结
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融合,让心理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积极心理学所注重的积极心理治疗并不是对传统心理疗法的不认可,而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这将会是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刘翠兰.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51-52.
[3]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