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拾花女:票子爱情双丰收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9月,千万名拾花工乘火车到新疆,在秋老虎的流火骄阳下,在广袤无垠的棉花地里,拾花工们辛勤的劳作。年轻的抬花姑娘是拾花工群体中的亮点,她们勤劳淳朴、塌实乐观的共性和或者活泼可爱,或者羞涩内敛的个性,深深地吸引了农牧团场小伙子们的心。
  
  149团摘掉“光棍连”帽子
  
  过去的农八师149团10连一缺房子、二缺票子、三缺娘子,曾经是该团有名的“光棍连”,全连大约有50多名“光棍汉”。但近年因为种植棉花,当上了棉田好、道路好、房子好的“三好连队”,并且由于迎娶外地拾花姑娘,摘掉了“光棍连”的帽子。据了解,从2002年到今年,149团有300多名外地拾花姑娘嫁到该团。
  吴慧今年23岁,她嫁给149团10连的方翼已经两年。她中等身材,一双眼睛笑起来象弯弯的月牙,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感觉。她的丈夫方翼人长得浓眉大眼,看上去精神,帅气。
  “在我们老家,有的青年人是经过媒人介绍认识,然后处对象,结婚。我是在新疆拾棉花的时候认识方翼的,认识方翼的时候他都27岁了,在我们老家可算是大龄青年。”她用手捋了一下耳后的头发笑着说。
  吴慧坐在商店的凳子上,讲起她在棉田里的爱情故事,2003年,吴慧加入老家安徽涡阳县的老乡们组成的周口拾花大军,坐着火车一路来到新疆石河子,她和三个老乡被方翼和他父亲接到了149团。吴慧说“方翼家里的人很和气,对我们这些拾花工也很好,拾棉花的当天就给我们做了新疆的特色饭拉条子,还炒的肉菜。”
  “方翼话不多,但是心肠很好,我当时身体比较瘦弱,在棉花地里他总是不吭声就帮我背棉花袋子。吃饭的时候他只说一句话,多吃些,吃饱,身体好才能拾更多的棉花。”说到这里,吴慧乐呵呵的看了方翼一眼:“是不是啊?”方翼一脸憨厚的笑容点着头:“你说的对,你记性真好。”
  吴慧接着说“第一年来拾花,我有些水土不服,中秋节的时候我感冒了,那天老乡们都相约去了石河子逛街,就我一个人在房子里,当时我浑身都疼,整个人软绵绵的,不由的就想家了,鼻子一酸,眼泪直往下掉,正在这时候,方翼敲门进来了,他给我送药,还送月饼和八宝粥,我心里特别感动,跟他的距离也拉近了。”
  方翼家八十亩的棉花地捡完后,吴慧和她的老乡又换了另外一家,但只要遇见方翼,她都会打招呼。等吴慧要回老家的时候,方翼特意找到她说,来年他家要承包更多的棉花地,让吴慧来年还上他家拾花。他临走时留下了一个包裹,吴慧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吃的还有一方头巾,一盒护手霜,她在心里默默感受着甜蜜。”
  2004年,吴慧又到方翼家拾棉花,方翼的父母看上了吴慧能吃苦,性格好,一心想要她做自己家的儿媳妇,因此,两位老人极力撮合两个年轻人,国庆节的时候抽时间给吴慧买衣服买鞋,吴慧的心醉了,终于,她在2003年11月给她的父母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有了心仪的人。11月底,她的父母来新疆和方翼一家见面。在双方老人的祝福下,吴慧和方翼两在2004年1月人结婚了。
  
  近两百名拾花女嫁到145团
  
  白雪映衬着红砖红瓦房,房子的女主人是2003年来新疆拾棉花的陈文珍,今年26岁的陈文珍高挑的个头,皮肤白皙,12月6日下午,男主人王刚不在家,她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做布鞋。
  “我老家在青海,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2003年第一次来新疆拾花,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远嫁到新疆兵团,但来拾花的第一年,我就爱上了145团清泉集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陈文珍放下手里的活跟记者聊起了她和王刚的爱情。
  2003年,陈文珍看到同村的姑娘们忙碌着准备来新疆拾花的行囊,她跟父母说要和姐妹们结伴来新疆拾花赚钱。“在来145团清泉集2连的路上,听姐妹们说每年在新疆拾棉花两个月就能赚好几千块钱,她心里乐开了花,想着一定要挣钱回去让父母也高兴一下。陈文珍带着赚钱的美好愿望和几个同乡跟着王刚,到他家拾棉花,可拾花的第一天,陈文珍差点就哭了。
  “我们老家没有种过棉花,我连棉花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到王刚家地里那天,天还没亮就跟几个老乡一起下地了,拾了一会我就腰酸腿疼,太阳也越升越高,烤得我脸上背上火辣辣的。中午王刚到地里来送饭,他说我拾棉花留羊胡子羊尾巴。”
  “还跟我讲了一大堆道理,说他们种一年棉花不容易,那么多羊胡子、羊尾巴多可惜,我回头把落下的棉花瓣又拣了一遍。可下午他又找上我了,说我袋子里的棉花不干净,脏的棉花评不上级别,照样没有好收成,我赌气把整袋棉花重新拣了一遍。”
  由于是首次拾花,而且又两次返工,陈文珍当天只拾了不到三十公斤棉花,她心里很是有些委屈。可王刚偏偏好象是盯上她了,第二天又找她,跟她说怎么样拾棉花可以拾得又干净又快,到下午的时候,王刚又对陈文珍说和她一起的老乡拾花很对路,估计平均每人80多公斤不成问题,让她加油。
  陈文珍说,“我当时一听就来气了,就说他,你说那么好你拾一天我看看,我原以为他会生气,没想到他竟然笑呵呵的跟我说第二天跟我比赛,第二天我鼓足劲拾了40公斤,他跟别人有说有笑,过秤的时候竟然拾了90多公斤。正在我感到难为情的时候,我发现来新疆时妈妈给我的1DO块钱不见了,当时我一着急就哭了,心里埋怨都是王刚跟我比赛才弄丢的钱。”
  “王刚知道我丢钱了就问其他人有没有看到,大家都说没见,我哭得更伤心了,一会他拿着一百块钱说我太粗心,怎么把钱掉到棉花口袋里了,然后他问我,还敢不敢跟他比赛,我说比就比,从那之后,每天他都跟我比赛一起拾棉花,边拾边给我讲拾花的技巧,终于我可以每天拾一百多公斤,并且我发现他给我的那张一百块钱不是我的,原来是他为了安慰我,自己掏的腰包。”
  这样的比赛一直进行着,陈文珍感到王刚其实并不像开始那么挑剔,而且两人由陌生到熟悉,就跟好朋友一样,拾花快结束的时候,陈文珍在聊天中和王刚说起她当初对王刚的抵触情绪,王刚笑着说他从一开始就感觉陈文珍很可爱,并且他喜欢陈文珍做事情认真、自尊心强。因为棉花地里的比赛,两人恋爱了。2005年,陈文珍和王刚一对新人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据了解,每年秋季都有大量的拾花工到145团拾棉花,2002年之后,该团拾花工队伍也由以前的甘肃、青海扩展到了青海、河南、重庆等地。年轻的拾花姑娘手脚利索、人勤快,有的人每天能拾近两百斤棉花,很受团里种植棉花职工的欢迎。
  仅仅在145团泉水地社区和朱家庄社区,就有大约八十名拾花姑娘嫁给了当地的小伙子。而且其他的分场娶外地拾花姑娘的家庭大约有40户左右,相对比较少的清泉集,也有 十多户由拾花姑娘和本地小伙子组成的家庭。粗略的估计,145团从2002年到现在,有将近两百名拾花姑娘嫁到当地。
  
  外地姑娘本地郎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农八师农所有农牧团场小伙和外地拾花姑娘组建家庭,并在团场落户的统计还没有准确的数据,通过了解,这些团场外地拾花姑娘嫁给当地小伙子的事例,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并且数量每年都在上升。
  其中,外地拾花姑娘在当地安家落户数量比较多的团场有149团、145团和147团,但其他团场也有不等数量的娶外地拾花姑娘家庭,即使数量较少的团场也在二十户左右。
  147团宣传科的干事韩伟告诉记者,现在团场青年农工找拾花妹的越来越多,由于大家思想,婚育观念的转变,还有交通的发展也打破了地域界限,有缘千里来相会成就了许多有情的拾花工和团场小伙。
  有的拾花姑娘嫁到该团后,还把自己在老家的父母也接过来,在团场生活,还有的拾花姑娘嫁到当地,主动担当起了给老家的姐妹和当地小伙牵线的工作。
  例如来自河南拾花姑娘朱小改,她在嫁到147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促成了8名老家的拾花姐妹和当地小伙的婚事。朱小改告诉记者,她的目标是把到兵团拾棉花的赚钱途径介绍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把家乡勤劳朴实的拾花姐妹介绍给兵团小伙。
  145团工会主席黄建秋说,“拾花姑娘嫁到我们团场,更加充实了我们团的劳动力,也让团场的新一代接班人队伍更加壮大。拾花姑娘大多都具有勤劳简朴,艰苦创业的美德,这和团场小伙子的吃苦耐劳很相投,她们的加入,将为我们团的发展和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据记者了解,在兵团发展棉花产业的过程中,拾花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团需要拾花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拾花工的队伍也一年比一年更加壮大,已经由原先距离新疆比较近的甘肃、青海、河南等地发展到山东、云南以及多个地区。
  每年“三秋”拾花过程中,当地的小伙子与这些拾花妹在棉田里相知、相识,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有心的拾花姑娘们因此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先后在各团的连队安家落户。
  在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促成下,在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促成下,外地拾化女子嫁本地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其他文献
社会慈善捐助,出现了慈善家撤回捐助,慈善热情降温的现象。经调查捐助遭遇欺骗,账目不明,是造成“慈善障碍”的主因,五成人与五年前相比更冷静。    年底,首府和全国各地一样又刮起了一阵“年末捐助风”,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温暖的色彩,但与此同时,诸如慈善遭遇“李鬼”,慈善家怒撤捐助等消息也在网络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  那么,究竟这些慈善的背后是什么?2006年11月30日至12日,联合乌鲁木齐流动力
期刊
时下“啃老族”的生活状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养儿防老”这一根深蒂固于中国人思想里的传统观念,如今正受到来自“啃老族”的冲击。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或青年中的“啃老”现象的网络调查,一周之内,竟有10万名网友参与,70%以上认为身边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而且随着就业压力增
期刊
吹着加勒比海风,享受着热带雨林气候的哈瓦那东部农场的农民,应该没有想到中国新疆人会闯入他们的世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前往古巴的新疆企业将中国企业的“管理员”制度推行哈瓦那地区的一些农场,双方在友好的合作中互相影响着。    从乌鲁木齐途经莫斯科,转道古巴共和国首都哈瓦那需要两天的时间。六年的光景,陈保安在这条路上辗转多次。作为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
期刊
学生历经几年奋战,考入高等学府后,或沉迷于网络,或无所事事,因成绩不合格,被学校给予降级或退学的处分,这些被“处理”的学生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006年11月8日,首府一所高校一个专业的16名大一学生被学校做出留级或者由本科降为专科或劝退的处理。这不是个案,记者从首府部分高校了解到,今年大部分高校都有新生被处分的现象,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当初是以高分考入的,据了解,新生被处分的现象历年都
期刊
这不是幻想中的情节,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在依然重男轻女的一些农村里,男人们急切地找寻着另一半——女人。女人们哪里去了?进城去了。她们悄无声息,如退潮之海水从农村里退了出去……记者就此走访了吉木萨尔、奇台等地,发现农村男青年娶妻难的现状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农村光棍普遍多    走在吉木萨尔、奇台的乡镇集市上,只要你跟当地人聊起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的事,几乎人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总的说法是:农村男
期刊
明华制卡在发展中历经波折,每次波折过后,都重新走向了良性发展之路。    知道明华的人都说:“三年来,这小子靠卖卡发家了。”明华说这些人都是胡扯:“我卖得是技术。你知道什么叫智能一卡通吗?你想进自己的办公室,刷卡;中午吃饭了,刷卡;下班了,刷卡……不管你有多少程序,我一张卡就搞掂了。”  明华的指责多少有些没道理,因为使用明华制作的智能一卡通的企业还仅限于新疆一些大企业,大家不知道很正常。别人关于
期刊
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春雨,饮水思源,这些昔日民营企业的嫩绿小苗今日已长成参天大树。    两个政策助力民营创业    买买提·艾力原是新疆冶建四分公司的一名木工。家庭中有2个孩子,还有残疾、偏瘫的双方老人需要照顾。上个世纪的1988年,由于当时单位的效益不好,正常的家庭生活难以维系,艾力辞了职。为了能从困境挣扎出来,艾力用辞职时单位给的6千元再加上亲戚朋友凑的共计1万元开始起
期刊
红山附近这家红彤彤的“本命年祈福文化用品店”很是吸引人,每次坐车经过,双眼都会被那耀眼的红色所牵引,远远就见小店里围满了人,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按耐不住好奇心,记者踏进了这家小店,探询到一段转换思维赢得财富的创业故事。  刘铁梁,一个从商十年之久的中年男子,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当大家都一拥而上做时尚前卫的生意时,他却从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本命年”中发现了商机。  走进刘铁梁的小店,就像进入了
期刊
我走过了太多的都市喧嚣,我经历了太多的人世纷扰,哪里还有洁净的乐土?哪里还有宁静的家园?踏遍了大地山川,我在苦苦的找寻。人说,在那遥远遥远的地方,人类还留有一方净土——喀纳斯。  哦,喀纳斯,我要把你找到。     喀纳斯之春    清脆的水声是春天的音符,它欢欢畅畅地来了,跳跳荡荡地来了。它扑进了小溪,融入了大河,奏响了喀纳斯春天的乐章。  哦,喀纳斯,我终于投入了你的怀抱。  喀纳斯位于新疆维
期刊
据调查了解,每所高校附近都林立着几所、十几所甚至更多的租书店,这些租书店以出租玄幻、言情小说为主,生意异常火爆。    高校的图书馆,都是每个高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也是每个高校招生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点,高校作为一个教学科研机构,图书更成了广大师生重要的精神食粮,也是广大师生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经调查发现,图书馆的人员流量却不并是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高校图书馆除临考试前大都是比较冷清,与拥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