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宇航实验员不为人知的经历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宇航员能够顺利地围绕轨道飞行,实验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吃尽了苦头。他们没有享受到丰厚的物质待遇,也从来没有获得过“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并且一直没有邀游过太空,尽管他们曾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身心健康献给了神秘的太空。这些人便是在幕后为苏联宇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宇航实验员。
  苏联时代并没有公开的“宇航实验员”这种职业,他们的工作和活动极其保密,因为在当时,利用人体进行实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后来,随着人们对宇航业的了解逐步加深,已不再需要这一职业。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记者采访了苏联时期的两名宇航实验员——米哈伊尔·诺维科夫和维克托·列尼,从而了解到他们鲜为人知,甚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经历。
  “宇航实验员”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在宇航员训练中心一共有八名实验员。我们所有人的证件上标注的都是其他职业——工程师或者科学工作者。”米哈伊尔·诺维科夫说,“实际上我们是‘全能’的实验员,几乎参与了所有实验,包括离心机实验、希洛夫秋千实验、科里奥利加速度实验、高压氧气舱实验、跳伞实验以及失重实验等。我们还服用那些用来使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保持良好感觉的药物,以测试它们的效果。最为可怕的是,我们必须经受各种严酷的生存训练。每三个月我们都需要经专门的医学委员会检查一次,由他们决定是否可以去做实验。如果鉴定为‘适合从事专业训练’,就意味着可以进行太空实验。”
  在苏联时期,宇航员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后,将自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今天的俄罗斯,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也会荣获“俄罗斯英雄”的称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宇航实验员经受的失重状态要长得多,其身体也需要承载更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也不是平白无故地授予宇航员光荣称号。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有90%自我感觉很差,而且不是所有的人最终都能康复。”列尼说,“在之后的4年内,他们往往无法恢复到以前的健康状态。一些宇航员首次飞行后便坚决拒绝再次进入太空,有一位甚至很快就递交了‘自愿’退役申请。”
  几乎所有宇航员在经历过失重太空飞行后,其听力、视力、脊柱和关节等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证实说,失重状态对人的整个身体都有害,特别是对骨骼和肌肉组织。
  “人在飞行过程中,全身骨头的钙质会渗出,因此骨骼变得脆弱。”列尼继续说,“通常在宇航员着陆后,会马上用担架将其抬走。这不是因为他无法自行站立,而是因为在经历了10分钟的垂直失重状态后,他的腿有折断的危险。如果着陆后宇航员马上伸手抓什么东西,他的手指很可能会骨折。”
  维克托·列尼和米哈伊尔·诺维科夫在宇航员训练中心工作的30余年期间,参与了200余次实验,经历了数千次模拟太空失重飞行。
  “我们试图在地面上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列尼说,“乘坐实验飞机进行抛物线飞行时便可体会到失重的感觉。我们参加了所有的实验飞行,在50岁时我的左耳已完全失聪。”
  宇航实验员还对身体的耐高温能力进行实验。实验是在人工控温室里进行的。列尼和诺维科夫进入一个温度高达80℃、湿度达40%的控温室中。当实验结束时,实验员的体温上升到了39℃,脉搏高达每分钟200下。
  “宇航员本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实验。当时有这样一种观念:超越一定范围的负荷应该让宇航实验员测试。我们应该挑战人类机体的极限,这种挑战是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很少经历的。”列尼说。
  1984年夏天,一项令人难受的实验任务落到了维克托·列尼和同事的身上。他们奉命在黑海海域实验一种新型的三个座位的飞行装置。
  “我们进入一个位于救生船内的水池中。在一昼夜间,强劲的水浪不时地撞击着船舷。船体摇晃得非常厉害,池中的水不停往外飞溅,不得不往水池中加了五次水。”列尼说,“水浪把我们抛出3米多高,头部差点撞上水池上方的梁。我们经历了可怕的日子。之后,我勉勉强强通过了矫形检查,但我的两名同事当时就昏迷了。”
  几个小时后,他们又被塞进一个狭小的宇航器中,然后沉入黑海海底。
  “我们在这个难以形容的宇航器里待了三天三夜。里面空间极其狭小,站也不是,坐也不成,更谈不上走了,所有人必须像胎儿一样蜷曲着。”列尼继续说,“宇航器里的温度高达38℃,而湿度达到了100%。最可怕的是,海流引起的毫无规则的颠簸使人无法忍受。”
  而在这3天时间里,实验员只得到了一份口粮——航天员专用便携式应急食品。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排除了所有水分,从而压缩成了外形像巧克力的小方块。
  “我们没有吃掉一块食品,根本不想吃。感觉有一团让人恶心的东西堵在喉咙上,不断提醒你,不饿,不要去吃东西。”列尼回忆说,“我的前庭器官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位同事却一直嚷嚷:‘我的妈呀,我真是个大傻瓜,为什么要参加这种实验呢?’
  “过了一段时间,我决定给同事们鼓鼓劲。”列尼继续说,“我从便携式应急食品中取出一块带有黑李子干的干凝乳,其颜色和味道就像粪便一样。‘怎么样,伙计们,开始吃吧。’说完我带头咬了一口。真没有想到,大家恶心得更厉害了。”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类似的实验了。如今的宇航实验员在海底宇航器上的实验时间不超过3小时,轻松完成实验任务后,便离开宇航器了。
  当记者问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时,列尼回答说:“因为宇航器可能会着陆在任何地方,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前认为,人处于放置在动荡不定的海底的宇航器中时,能坚持的时间不超过两昼夜。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推翻了这一观点。”
  20世纪80年代,列尼和诺维科夫被派往寒冷的冻土地带进行实验。
  “实验之前,我们身上粘满了各种传感器。”诺维科夫回忆说,“我突然发现一个金属导管挂在电线上,这时过来一位医生,递给我一瓶凡士林,说:‘这个传感器你自己安上。’这个导管长约25厘米,应该插入肛门内,因为人体最精准的体温应是直肠的温度。
  “在我们团队中还有一位年轻士兵,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在严寒中待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就感觉不舒服了。医生马上让他退出实验。自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到他。听说这个小伙子被送往莫斯科了,情况非常严重,面临生死问题。
  “刚开始的几个小时,实验员用雪块搭建房子,里面塞进降落伞布料,一共加了30层。这样房子里的温度就会比露天温度稍微高一点。”
  “有时我们会进入雪屋,但是不能够久待,一是因为那个直肠传感器使我们无法正常落座,二是因为2分钟不活动整个身体就开始麻木了。我们从雪屋里冲出来,在雪地上奔跑。”列尼说,“待在一个地方不动是不行的,因为即使停止1分钟,双脚也会麻木,所以我们像企鹅一样来回跑。气温下降到-50%,风速则高达每秒六七米。”
  很快,实验员身穿的橡皮制“鳟鱼”救生衣开始破裂。
  “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的温度,于是便产生了温室效应。只要一弯腰,衣服的接缝处便开始裂开。”诺维科夫说,“过了1小时,双手便开始感觉刺痛。摘下手套,发现里面都结冰了。冷风又吹进腋窝。饭也吃不成,当我把一块食物放进嘴里时,它没有融化,而是完全冻到了嘴唇上。”
  这次实验结束以后,列尼和诺维科夫被拉到浴室洗了个桑拿浴,喝了加蜜的白兰地。然后他们被带到市区最好的宾馆休息。
  “宾馆房间是镜子墙面。我照了一下镜子,感到吃惊:我的脸皮一片片剥落,非常可怕。原来,在冻土地带进行实验时,我们的脸被严重冻伤,洗完桑拿浴后它便开始自行脱落了。”诺维科夫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维克托·列尼仍然在宇航员训练中心工作,是一名上校军官,早就不做宇航实验工作了。米哈伊尔·诺维科夫则在从事个体生意。有时他们也会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宇航实验员生涯,并且为一直没有能够遨游太空而感到遗憾。多年来他们都梦想着上天,但是希望都落空了。
其他文献
几年前,一个科学考察探险队在南极大陆的永久冻土带下,发现了一种科学界前所未知的神秘病毒。让科学家震惊的是,目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人或动物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性。由于南极离我们很遥远,该病毒又在永久冻土带的地下,不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因此该事件在当时未引起重视。  然而,由于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到一定时期,这种未知病毒将会立刻复苏并四处散播。到那时,地球上成千上万的物种将面临灭顶之灾
期刊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似乎比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还要真实。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你,是否曾经问过:自然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索自然世界的组成  在公元前600年的古希腊时代,“自然世界是由什么组成”是一个热门议题。古希腊哲学家企图在神话之外,用理性的思维去了解肉眼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譬如:水为何会变成冰,空气凝结为何会变成水等等。
期刊
如果宇宙飞船无法达到惊人的速度,太空旅行将是一段令人异常厌烦的经历。“旅行者”号的时速达到每小时6.4万千米,如果以这一速度飞行,《星际迷航》中的瓦肯人需要1.7万年才能抵达地球。  1.超光速引擎  加埃塔可能是《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舰桥上最忙碌的人,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要负责操作飞船的超光速引擎并规划“跳跃”。虽然新型太空堡垒装有先进的电脑网络,掌控“卡拉狄加”号的飞行,但加埃塔还是
期刊
“1802年6月,洪博爬上当时公认的世界最高峰,也就是秘鲁钦博拉索山的火顶山,海拔6267米。尽管危险,洪博还是明察秋毫,注意到一般人容易忽略之处:‘在雪线之上,也就是5000余米的高处,有些岩石上仍有苔藓。上一次,我们在比那里低780米之处看到绿色苔藓。庞普兰德(洪博的伙伴)在4500米的高处抓到一只蝴蝶,我们在比那里高800米之处,看到一只苍蝇……’”这是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科学旅行家
期刊
2012年6月14日深夜,一群在LHC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以及研究生,开始查看一个刚打开的数据快记区。LHC这座巨大加速器坐落于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几个月前,它才从冬天的休眠状态苏醒过来。自那时起,LHC已经产生了极大量的数据。但是,LHC最大两个实验组的6000余名物理学家,却很怕他们在分析数据时无意间加进自己的主观偏见,因此他们相约在6月中前完全不去探知结果,也就是执行所谓的盲分析,一
期刊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如何演化呢?好奇的人类总是不断地向大自然追问这个问题。从宇宙背景辐射以及许多天文观测的证据,我们知道宇宙的开端大概是在140亿年前,从一个极为炙热的小火球快速膨胀扩张、降温,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在这里,我们想问的问题是,在宇宙大爆炸1微秒后,这个极高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有没有办法利用实验的方法重现这个世界,来研究早期宇宙的性质呢?  掌管物质的四种作用力  我们知道
期刊
关于黑洞,老早就有人提出了。1798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推测:“一个像地球、直径为太阳250倍的发光恒星,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里。”  我们先从宇宙飞船说起。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进入行星际空间,至少得有11.2千米/秒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引力。11.2千米,秒的速度,就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必须具备的最低速度,人们管它叫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阳的引
期刊
一定要活下来  人类自20世纪中进入太空以来,在宇宙探索上再没有太多进展。宇航员、哲学博士谢尔盖·克里切夫斯基认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主要任务是向外太空扩张,不是只限于建立科学基地。那么,在实现迁移太空的道路上有哪些问题等待着人类呢?  月球事业  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以及重力、温度、照明度都与地球类似的火星被认为是两个主要的迁居星球。  把人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障人类生存所需的氧
期刊
在1983年,CAUS为迫使美国政府和军队公开有关“飞碟坠落、回收”的绝密文件,以“美军拘禁从坠落的飞碟上抓获的外星乘员的不合法性”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美军真的回收了坠落的飞碟并拘禁了外星人吗?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现已年逾古稀的老人雷恩·斯特林克菲尔特说起。20世纪70年代末,他相继发表了两篇论文,标题是《以美军抓获的UFO与乘员为例研究第三种回收》和《UFO坠落、回收的现状报告》。在此后的1年
期刊
说起UFO,估计人们都耳熟能详。自1947年美国一位飞行员在空中发现不明飞行物体见报以来,有关这类报道就不断见诸世界各国的媒体。  有关UFO的传闻如今越来越多,然而,你听说过USO的传闻吗?USO被称为不明海上潜水物体,因它是在海上出现的,也叫海上飞碟。笔者当海员时曾在海上工作过20余年,但USO的发现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海员的功劳。  1902年10月28日凌晨3时过后,英国货轮“福特·索尔贝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