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洞解密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_jl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黑洞,老早就有人提出了。1798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推测:“一个像地球、直径为太阳250倍的发光恒星,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里。”
  我们先从宇宙飞船说起。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进入行星际空间,至少得有11.2千米/秒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引力。11.2千米,秒的速度,就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必须具备的最低速度,人们管它叫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强多了,太阳的逃逸速度理所当然比地球的大得多,得618千米,秒。如果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者超过了光速,那么连光也没本事逃得出去。这样的天体就是黑洞,就是拉普拉斯说的那个天体。
  曾经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一盏威力巨大的探照灯往黑洞里照,能不能看到底?估计不行。射向黑洞的光不管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吃掉,不会有一点反射,洞里依然是黑的。
  如今,科学家对黑洞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现在的说法是,黑洞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看不见的黑洞和看得见的宇宙之间有个界限,人们叫它视界。天文学家猜测。正在收缩的恒星还会继续收缩,直至收缩到无限小和无限密的点为止。那个点叫奇点。
  黑洞可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被黑洞吸进去的物质会以光速坠向黑洞中心,这时除了质量、角动量和电荷会被吸收成黑洞的整体属性外,其他的像半径、密度、温度、化学成分、磁场等等全被黑洞吞没了。天文学上管这个性质叫“无毛地理”。
  如果物体的密度固定不变,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堆积在一起,这堆物质的引力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强,到头来,它的引力总会强到连光线都逃逸不出去的程度。
  还有一种情况,是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和斯奈德首先想到的:如果恒星的质量不变,并让它们不断收缩,那么恒星的密度会越来越大,这样它的引力场也会越来越强。所以只要一直收缩,它迟早会变成一个连光都逃不出去的黑洞。他们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分析了恒星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缩的过程,于1939年提出了比较准确的黑洞理论。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三种黑洞:恒星级黑洞、星系级黑洞和原生黑洞。
  有些恒星真的很大,比太阳要大几十倍。它们的一生辉煌而短暂,只能活几千万年。当这样的一颗恒星消亡。也就是超新星爆发之后,它庞大的身躯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宇宙中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个庞然大物垂死挣扎的压力。恒星越变越小,引力却越来越大。最终恒星收缩到很微小的时候。它的引力使任何东西都无法逃逸,这时它就成黑洞了。
  在星系的中心部分,恒星非常密集,星体之间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碰撞和合并,结果形成一些质量极其巨大的天体。这种超大质量的天体坍缩后,可以成为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自私的,因为它只进不出,可是现在却发现,黑洞也会释放一些物质。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造成宇宙膨胀的那次大爆炸具有异常巨大的力量,它把一些物质挤压得极其紧密,这样就形成原生黑洞。原生黑洞都很小,通常只有一个基本粒子那么大,可是质量却跟一颗小行星差不多。
  1976年,霍金提出黑洞说法的新理论,认为真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存在数量相等的正、反粒子对,它们之和虽然为零,但它们的存在和起伏会影响物理过程。物质和反物质在经过黑洞附近时,可能一个掉入黑洞,同时将另一个排除出黑洞,这意味着黑洞能产生和发射一些粒子。
  在这个过程中,黑洞也因慢慢地辐射能量而逐渐蒸发掉。蒸发的速度随着黑洞变小而加快,最后爆炸。
其他文献
孔雀尾部羽毛变化万千的色彩,一向让许多人好奇不已。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虎克曾说这些色彩“令人难以想象”,原因之一是孔雀的羽毛打湿时,色彩会随之消失。虎克使用当时刚刚发明的显微镜研究孔雀羽毛,发现羽毛表面有微小的细长突起,他认为可能就是这些突起造成鲜艳的黄色、绿色和蓝色。  虎克的猜测是对的。鸟类羽毛、蝴蝶翅膀和乌贼身上鲜艳的色彩,通常不是来自会吸收光的色素,而是大小仅数百纳米的许多微小结构,这类结
期刊
我们的一生中,几乎都在重复做着这么一件事。  拿破仑、南丁格尔和撒切尔夫人每晚只花4小时在这件事上面,爱迪生甚至声称这个行为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为何我们需要睡眠?  为什么睡眠这么重要?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科学家几世纪了,但最后的答案依然没人能确定。有人说睡眠可以给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白天所消耗的体力在晚上能够恢复。但事实是,经过足足8小时的睡眠所省下的能量仅有209千焦,居然只和一片吐司差不多! 
期刊
未来的人类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也许青年朋友还没来得及去想,可是,科学家目前却正在积极探索这个课题。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将发展成为头大体小的“超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体质依然故我,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将会走向衰退,变成人脸兽身的动物!  这些观点难道都是幻想吗?不!三派学者都恪守各自的理论,旁征博引,著书立说,坚持己见,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未来的人类怎么会变成头大体小的超人
期刊
如果当初我坚持对物理学的热衷与投入,忽略或避开一些现实与环境的考虑选读物理学系,也许继续出国深造或学成归国,进入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深入某一个主题探究,说不定发表了一篇关于解释宇宙生成与发展的论文(例如叫个“小爆炸说”、“积木宇宙论”……),改变了万千人对宇宙的看法……  “如果”、“也许”、“说不定”的确是上面这段叙述的关键词,主词“我”也可轻松替换(例如改成“某人”),而且看来还是醉汉言勇与痴
期刊
几年前,一个科学考察探险队在南极大陆的永久冻土带下,发现了一种科学界前所未知的神秘病毒。让科学家震惊的是,目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人或动物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性。由于南极离我们很遥远,该病毒又在永久冻土带的地下,不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因此该事件在当时未引起重视。  然而,由于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到一定时期,这种未知病毒将会立刻复苏并四处散播。到那时,地球上成千上万的物种将面临灭顶之灾
期刊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似乎比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还要真实。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你,是否曾经问过:自然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索自然世界的组成  在公元前600年的古希腊时代,“自然世界是由什么组成”是一个热门议题。古希腊哲学家企图在神话之外,用理性的思维去了解肉眼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变化,譬如:水为何会变成冰,空气凝结为何会变成水等等。
期刊
如果宇宙飞船无法达到惊人的速度,太空旅行将是一段令人异常厌烦的经历。“旅行者”号的时速达到每小时6.4万千米,如果以这一速度飞行,《星际迷航》中的瓦肯人需要1.7万年才能抵达地球。  1.超光速引擎  加埃塔可能是《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舰桥上最忙碌的人,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要负责操作飞船的超光速引擎并规划“跳跃”。虽然新型太空堡垒装有先进的电脑网络,掌控“卡拉狄加”号的飞行,但加埃塔还是
期刊
“1802年6月,洪博爬上当时公认的世界最高峰,也就是秘鲁钦博拉索山的火顶山,海拔6267米。尽管危险,洪博还是明察秋毫,注意到一般人容易忽略之处:‘在雪线之上,也就是5000余米的高处,有些岩石上仍有苔藓。上一次,我们在比那里低780米之处看到绿色苔藓。庞普兰德(洪博的伙伴)在4500米的高处抓到一只蝴蝶,我们在比那里高800米之处,看到一只苍蝇……’”这是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科学旅行家
期刊
2012年6月14日深夜,一群在LHC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以及研究生,开始查看一个刚打开的数据快记区。LHC这座巨大加速器坐落于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几个月前,它才从冬天的休眠状态苏醒过来。自那时起,LHC已经产生了极大量的数据。但是,LHC最大两个实验组的6000余名物理学家,却很怕他们在分析数据时无意间加进自己的主观偏见,因此他们相约在6月中前完全不去探知结果,也就是执行所谓的盲分析,一
期刊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如何演化呢?好奇的人类总是不断地向大自然追问这个问题。从宇宙背景辐射以及许多天文观测的证据,我们知道宇宙的开端大概是在140亿年前,从一个极为炙热的小火球快速膨胀扩张、降温,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在这里,我们想问的问题是,在宇宙大爆炸1微秒后,这个极高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有没有办法利用实验的方法重现这个世界,来研究早期宇宙的性质呢?  掌管物质的四种作用力  我们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