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构建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双辽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县、乡(镇)、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使我市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建设内容
(一)网络体系建设:
1、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在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动态网站,网站建设内容侧重于宣传本地经济、特色农业的原则,设立栏目包括双辽农业、政策法规、实用科技、市场动态、预测分析、供求信息、植保快讯等多项栏目。网站的设计侧重于易于网站以后的运行和管理,部分信息的获取达到自动化。农业中心设有专人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及管理。
2、乡、镇信息服务站
全市14个乡(镇)全部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建设达到了“五个一”标准:一是有一个专用房间,房屋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二是有一条电话专线;三是有一套基本的上网设备,除电脑外,还要有打印设备等;四是要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要具备设备管理和信息采集与报送能力;五是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管理和服务制度由信息服务中心统一制定。
选择3个有代表性乡(镇)做为信息服务示范点,示范点为了方便农民查询信息,除备有电脑及打印设备外,还配备触摸式农业信息查询系统及农业实用软件,方便农民信息查询。
3、联系我市农口单位、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实现联网,及时反馈龙头企业和农民的信息需求。推广、宣传我市的特色产品。
(二)信息服务人员队伍
1、人员队伍建设
在信息管理人员上,每个乡、村有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各站点有1名专人开展此项工作,负责为广大农民免费上网查询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和种养殖业投资等方面的信息,负责与省、市、县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联系业务,定期将上级下发的零公里信息及相关资料发送、张贴、公布,双辽市现已有农业信息员266名。
在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比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村组干部和种养大户中,把信息与科技、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村屯户延伸。
2、培训人员,提高素质
通过省、市、县等各级农业部门举办信息员培训班等形式,扩大队伍,提高信息采编、分析、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管理水平,对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范围包括信息服务站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信息采集、整理、发布人员及农村信息员。达到“五能”,即熟练采集、传播信息;根据村民的需要查找、下载及审核、发布信息;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电视节目;指导村民上网获取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信息员进行业务学习。
(三)农业信息采集、发布
1、信息来源
农业信息采集范围包括我市各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各行业组织、种养大户及广大农户。定时、定点采集相关数据,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调查,摸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状况,把代表我市农情的科学数据收集上来,为各级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信息采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确保安全,采集来的信息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才能上传发布。
2、信息传播方式方法
指导信息员网上浏览、查询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后制成信息简报下发;不定期在电视、广播上开通农业科技专栏;鼓励农户开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每月一期下发省农委“零公里信息”及“吉林农业技术推广简报”;定期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价格、市场预测分析、病虫草害发生预测预报等在公告栏张贴。在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贸易较发达的村镇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价格、政策和技术等信息,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现在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东明镇铁络村建设了两个信息服务平台。
3、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等方式,号召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信息服务工作中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四、建设步骤
1、对网络工作人员培训。对农业信息平台网络管理人员、农村信息服务站及农村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微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2、进行网络安装与调试。市通信公司负责线路与宽带设备的安装、维护与调试,并负责线路及通信故障的修复,确保通信质量。市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对各服务站进行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服务站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3、双辽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及运行。网站由信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网站的管理维护和内容的充实更新完善。全市各涉农单位要确定一名信息员,具体负责将各单位本系统的最新农业信息和急需让广大农民知道的信息、通知等及时报送到网站进行发布。
五、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工作的有序、高效、协调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制度和规定。一是建立人员管理制度,为网络运行打好基础。二是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制度,保证信息技术的真实可靠,切实为农业搞好服务。三是网络管理、维护等制度,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保证网络高效运转。
一、建设内容
(一)网络体系建设:
1、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在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动态网站,网站建设内容侧重于宣传本地经济、特色农业的原则,设立栏目包括双辽农业、政策法规、实用科技、市场动态、预测分析、供求信息、植保快讯等多项栏目。网站的设计侧重于易于网站以后的运行和管理,部分信息的获取达到自动化。农业中心设有专人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及管理。
2、乡、镇信息服务站
全市14个乡(镇)全部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建设达到了“五个一”标准:一是有一个专用房间,房屋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二是有一条电话专线;三是有一套基本的上网设备,除电脑外,还要有打印设备等;四是要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要具备设备管理和信息采集与报送能力;五是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管理和服务制度由信息服务中心统一制定。
选择3个有代表性乡(镇)做为信息服务示范点,示范点为了方便农民查询信息,除备有电脑及打印设备外,还配备触摸式农业信息查询系统及农业实用软件,方便农民信息查询。
3、联系我市农口单位、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实现联网,及时反馈龙头企业和农民的信息需求。推广、宣传我市的特色产品。
(二)信息服务人员队伍
1、人员队伍建设
在信息管理人员上,每个乡、村有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各站点有1名专人开展此项工作,负责为广大农民免费上网查询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和种养殖业投资等方面的信息,负责与省、市、县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联系业务,定期将上级下发的零公里信息及相关资料发送、张贴、公布,双辽市现已有农业信息员266名。
在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比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村组干部和种养大户中,把信息与科技、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村屯户延伸。
2、培训人员,提高素质
通过省、市、县等各级农业部门举办信息员培训班等形式,扩大队伍,提高信息采编、分析、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管理水平,对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范围包括信息服务站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信息采集、整理、发布人员及农村信息员。达到“五能”,即熟练采集、传播信息;根据村民的需要查找、下载及审核、发布信息;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电视节目;指导村民上网获取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信息员进行业务学习。
(三)农业信息采集、发布
1、信息来源
农业信息采集范围包括我市各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各行业组织、种养大户及广大农户。定时、定点采集相关数据,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调查,摸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状况,把代表我市农情的科学数据收集上来,为各级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信息采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确保安全,采集来的信息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才能上传发布。
2、信息传播方式方法
指导信息员网上浏览、查询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后制成信息简报下发;不定期在电视、广播上开通农业科技专栏;鼓励农户开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每月一期下发省农委“零公里信息”及“吉林农业技术推广简报”;定期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价格、市场预测分析、病虫草害发生预测预报等在公告栏张贴。在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贸易较发达的村镇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价格、政策和技术等信息,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现在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东明镇铁络村建设了两个信息服务平台。
3、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等方式,号召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信息服务工作中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四、建设步骤
1、对网络工作人员培训。对农业信息平台网络管理人员、农村信息服务站及农村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微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2、进行网络安装与调试。市通信公司负责线路与宽带设备的安装、维护与调试,并负责线路及通信故障的修复,确保通信质量。市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对各服务站进行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服务站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3、双辽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及运行。网站由信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网站的管理维护和内容的充实更新完善。全市各涉农单位要确定一名信息员,具体负责将各单位本系统的最新农业信息和急需让广大农民知道的信息、通知等及时报送到网站进行发布。
五、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工作的有序、高效、协调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制度和规定。一是建立人员管理制度,为网络运行打好基础。二是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制度,保证信息技术的真实可靠,切实为农业搞好服务。三是网络管理、维护等制度,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保证网络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