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思维和语言相比,思维是抽象的,语言是具体的,语言有形有声,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把握,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过程中,学生看懂图意,知道如何列式计算,却不能清楚表达思路,我就把图意、想法、列式一步一步的分解讲述,在学生完全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模仿老师讲。先找班内口头表达能力适中的学生来说,在表述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拔,引导学生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尽量做到简练、有条理,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一次去理解深化,把要讲的内容意义上变成自己的。反复多次让各层次的学生讲述,这样能使学生既巩固算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达到对数学语言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于产生歧义的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用准确、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学会完整地说数学,学会从说中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如在教学“、0.25、25%的含义”时,要使学生明确分数、小数和百分数都是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它们的值虽然相等,但意义却不相同的。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如“一支铅笔0.25元”它表示的是铅笔的单价,是一个量;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如“盐占盐水的25%”它只表示盐与盐水之间的关系。这样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描述,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享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精心设问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设计精巧,导之有方行之有条不紊,能有效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这样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铁门却要做成平行四边形才能伸缩自如?”这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而又不能理解的问题,存疑于心,经教师一提,激发了学生探究解疑的兴趣,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调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本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协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深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以下过程:一剪,让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展示(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的,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的,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二拼摆,讓学生用剪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学生在拼摆过程中,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拼摆过程中学生验证了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观察讨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的过程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等等。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融入交流分享,不仅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思维和语言相比,思维是抽象的,语言是具体的,语言有形有声,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把握,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过程中,学生看懂图意,知道如何列式计算,却不能清楚表达思路,我就把图意、想法、列式一步一步的分解讲述,在学生完全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模仿老师讲。先找班内口头表达能力适中的学生来说,在表述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拔,引导学生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尽量做到简练、有条理,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一次去理解深化,把要讲的内容意义上变成自己的。反复多次让各层次的学生讲述,这样能使学生既巩固算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达到对数学语言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于产生歧义的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用准确、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学会完整地说数学,学会从说中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如在教学“、0.25、25%的含义”时,要使学生明确分数、小数和百分数都是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它们的值虽然相等,但意义却不相同的。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如“一支铅笔0.25元”它表示的是铅笔的单价,是一个量;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如“盐占盐水的25%”它只表示盐与盐水之间的关系。这样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描述,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享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精心设问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设计精巧,导之有方行之有条不紊,能有效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这样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铁门却要做成平行四边形才能伸缩自如?”这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而又不能理解的问题,存疑于心,经教师一提,激发了学生探究解疑的兴趣,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调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本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协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深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以下过程:一剪,让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展示(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的,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的,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二拼摆,讓学生用剪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学生在拼摆过程中,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拼摆过程中学生验证了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观察讨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的过程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等等。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融入交流分享,不仅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