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的婚事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六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但对已三十六岁的福喜来说,如果生命也分春夏秋冬的话,他已经是“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了。
  中年在即,仍是光棍一条,这让福大妈的川字眉,越来越深了。
  福喜兄弟二人,哥哥福财的一张嘴,死人能让他说活了,从来说得多,做得少,说得漂亮,做得相反。他总说他生错了时代,若是战国时期,那也是苏秦一般的说客。福喜天性老实,不善言辞,只知埋头苦干。兄弟二人很好地诠释了那句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哥哥未婚,弟弟岂能先成家?在福家遵循着这种长幼有序。福喜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和父母一道挣钱帮哥哥娶媳妇。在一家人的众志成城下,福财终于结婚了。在农村,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福家应该分家了,将福财分出去,福家父母要帮着福喜攒钱成家,可是福财两口子死活不愿意。这夫妻二人精于算计,販卖点小商品、假古董,挣点钱都装自己口袋了。吃用一分不掏,人情往来甚至连后来娃上学的费用都是娘老子出,福家二老只要一提分家,福财媳妇就闹着要离婚,没过几年,福财盖起了两上两下的楼房,福喜还是住在原来几间大片石的房子里,有人给介绍了几次对象,人家来看看他这种家境,就没有后来了。真是眼见着福财起高楼,眼见着福喜还如旧!
  时光飞逝,福喜离三十不远了。福家二老也真的急了,请来了兄弟俩的姑父、娘舅施压,在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辞下,福财夫妻终于另起了炉灶。
  福喜做得更卖力了。忙时在家种田,闲时外出打工,不抽烟,不喝酒,一门心思挣钱,几年下来也小有积蓄,把老房子扒掉,盖了几间架屋面的平房。福大妈到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可这个年纪的福喜,在本地已经不好找了,就算有几间新房,那也是空荡荡的。这时有个贵州人主动找来,要从外地给福喜带个老婆回来,说好了两万块钱,包括给那边的介绍费、给女方父母的彩礼、报娘恩等。福家父母咬咬牙答应了,东拼西凑,求爷爷告奶奶,福财夫妇却一分没借。好不容易凑齐了,福喜带着借来的两万多块钱,跟着那人去贵州带回来一个黑瘦小巧的姑娘。家里兴高采烈地准备办喜酒,亲戚也都通知到了,谁知福喜带姑娘去领结婚证的时候,姑娘却说身份证没带,要回娘家取,说福喜要不放心就跟她一块去。有人劝福喜不能让那女的回去,走了就回不来了,身份证没带可以让她家里寄来,再不然让她家里把要的彩礼钱退回来。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套路,人家根本没打算跟福喜结婚,就算留下来早晚也是要跑路的,这种事情当时也是见多不怪,福喜的钱说白了就是打水漂了。可是善良的福喜,却不肯相信,带着姑娘去火车站,买了票让姑娘回去了,还说人有两条腿,又不是畜生,真要走也看不住。
  福喜在家望穿秋水,而那姑娘是远去的东流水,两万块钱连个声响都没听到。外面的闲言也来了,说什么的都有。福喜也不争辩,只当没听见,除了吃饭睡觉,他总有活干,两万块钱的债,就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福大妈的眉头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拧起来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福喜终于把最后一笔欠债还清的时候,他和父亲喝起了酒,平时滴酒不沾的人,那晚醉得一塌糊涂。福家二老也是老泪纵横,年过六旬的他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他们还不敢懈怠,还像年轻人一样,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卖力地劳作。福喜的婚事,那是压在他们心头的石头,福喜一天不结婚,这块石头就一天移不开。
  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福大爷倒下了。他突发脑出血,在医院抢救了几天后,命捡回来了,却从此落下个半身不遂。福财出了一点钱之后,再也不肯问事了,反倒责怪福喜,说老头子是为了他才累倒的,理应他负担。福喜二话没说,从小到大他从不与哥哥计较,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不能出远门打工了。在家门口的土路上,他用板车推着父亲看田地里的庄稼,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福大爷在苦苦支撑了两年之后,熬干了家里最后一滴油,睁着眼走了。出殡那天,干了很久的天下起了雨,福财捧着骨灰盒子,福喜哭得像个孩子。
  自从父亲走后,福喜再也不让福大妈干重活了,他说爹没了,不能再没了娘。娶不到媳妇,与娘相依为命也挺好。可是,哪有娘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打光棍的?闲下来的福大妈又开始托人给福喜介绍起对象来:长得不太好看,岁数大点,离婚带着孩子的,去倒插门……只要讲道理就行。福喜虽然穷了点,但为人老实,孝顺父母,这是有口皆碑的。
  邻村有个热心肠的菜贩子根生,常年在附近的一些村子里卖菜,多与妇人打交道,谁家有待嫁的姑娘,哪家媳妇离了婚,他知道的比一般人都多。福大妈真诚地邀请他帮福喜打听,介绍个对象,他也知道福喜的为人,所以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几天根生就带来了好消息:县城边上的城郊村,有个叫秀清的女人,今年三十二岁,早几年因为男人在外寻花问柳,离了婚,带着个女儿回了娘家。现在在村子边开个小店,做点村里的和过路的生意,她母亲也在托人给她说个婆家,首要的一点就是男方为人要忠厚本分。
  听根生介绍完秀清的情况,福大妈忙不迭说好,心里乐滋滋的,仿佛这事就成了似的。福喜本人倒是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在听说女人叫秀清之后,他心里莫名生出一点亲切感。在根生的牵线搭桥下,女方同意福喜去她家见面,如果觉得合适就谈,不合适就不许再骚扰。
  在忐忑不安中,约定见面的日子到了。福喜一大早起来,穿上还是上次去外地带媳妇穿的衣服,洗了头,刮了胡子,把唯一的一双黑皮鞋翻出来,上面的霉点用水洗干净,又从空猪油罐子里刮了点荤油,把皮鞋抹了一遍,最后找了块破布又擦了一遍,让皮鞋发出乌亮亮的光。“人是衣服马是鞍”,这么一捯饬,福喜也是个长相帅气、精神的小伙。福大妈看着儿子,愁苦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她从房间那个掉了色的老式樟木箱子里翻出一本书,小心翼翼地打开,拿出了几张压得板板齐齐的十元人民币交给福喜:“总不能空手去,你买点东西带着。”福喜从母亲手里接过钱,解开衬衣口袋的纽扣,从里面掏出一卷钱打开,有两张一百的,还有几张五元和十元的,这是他当下仅有的一点积蓄。他把母亲给的加进去,重新卷好后,又放进口袋,扣好纽扣,用手在口袋外面又轻轻地按了按。买点东西,就算再请人家吃顿饭也够了,福喜觉得踏实了许多。   这一路上福喜的心情是既紧张又激动,他在脑海里编织着秀清的形象,并不时地用手去按那个装钱的口袋,硬硬的手感还在,他就放心了。
  城郊村很快就到了。在秀清家,根生给他们相互介绍之后,丢下福喜卖菜去了。这个内向的男人,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场合,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要与之谈对象的女人,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倒是秀清落落大方,主动找话和他说,打破了尴尬的场面。秀清给福喜端上泡好的茶,又从货架上拿了一包瓜子拆开,倒在福喜面前的桌子上,热情地招呼他吃。福喜悄悄在裤腿上擦了擦手汗,端起茶杯,在茶氤氲的香气中趁机打量了一下秀清:皮肤白皙,身材中等微胖,一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像天上的弦月,而她圆润的脸庞则像十五的满月。总之,这是一个像月亮一样的女人,这是福喜唯一能想到的比喻了。
  秀清察觉出福喜在看她,莞爾一笑:“我出去一下,你帮我看下柜台,如果有人来买东西,价钱都标好了,你要真搞不清就不卖,我一会儿就回来,真钱、假钱你分得清的吧?”
  福喜没想到秀清会让他看店,虽然心里觉得有点没谱,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秀清临出门时又特别强调当心五十元和一百元,有假钱。
  秀清走后,福喜放任目光四处打量,从家里的陈设上能看出来,秀清是一个整洁并且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家有温馨的味道,哪怕只是这样待着看着都觉得非常美好。
  福喜走到柜台里面,从柜面上拿了块抹布,他想帮秀清把货架最上面一层放的酒水擦一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些东西摆放得高,想必秀清平时擦起来也不方便,况且小店紧靠土马路,灰尘比较重。就在他刚擦完第一瓶酒的时候,进来一个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年轻人,嘴里咋咋呼呼地叫着:“老板,给我拿五包十二的香烟,两瓶二十的酒,快点,路上车子在等我。”福喜按照标好的价格,把香烟和酒放到柜台上,正要找袋子装起来,年轻人已把香烟装进口袋,拿张百元大钞往柜台上一放,没等福喜拿起来看看真假,他就走了。福喜喊着追出来,人已经不见了。福喜当时就有不好的预感,觉得那张一百块可能是假的。他紧张地拿起那张有折痕的钱对着光照了又照,水印不清楚,衣服领子也没凹凸感,听说假钱是两张纸贴在一起的,手轻轻就能分开。他试着分,果然是两张纸贴的。福喜冷汗直冒,心一阵狂跳。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得他都蒙了,感觉太不真实,像在做梦。他心神不宁的,一会儿坐一会儿站,一会儿把抽屉拉开,拿出那张钱看看,一会儿又放进去,抽屉里只有一些五块、十块的,没有大钱。秀清回来,他该怎么交代?
  福喜摸摸自己的口袋,硬硬的还在。一番思考后,他决定用自己口袋里的真钱换掉那张假钱,然后拿假钱去买东西,他到秀清家是空手来的,还没来得及去买东西。这样想好之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百的,然后把那张假的放进去。他刚弄妥当,秀清回来了。“你回来得正好,我想出去一下,有点事。”福喜边说边往外走,也不等秀清搭话。他觉得口袋里的那张假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处理,自己就不能安心。
  沿着沙子路走了约莫一里路,是城郊乡的小集市,有商店,有露天的小摊子,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日杂的,各式各样。福喜怀着犯罪的心情,低头走进一个小卖部,左看右看,最后挑了罐头、饼干、麦乳精,他掏出假钱要付账的时候,手心直冒冷汗,浑身冰凉,就跟做贼似的。看着那个怀里抱着孩子、脸色焦黄的女人,再听那个瘦弱的孩子哇哇大哭不止,他左右摇摆,最后还是用真钱付了账。
  福喜逃也似的出了店,东转西转来到菜场,一个满脸褶子的精瘦老妇人正蹲在地上卖鸡和鸡蛋:“自己家散养的便宜卖了,过来看看!”老妇人冲着福喜热情招呼道。问了价钱后,福喜挑了一只长得比较好看的大芦花鸡,老妇人年纪大,眼睛昏花一定分不出真钱假钱。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钱,假钱正面目狰狞地看着他,他的手又开始抖了,觉得有无数双眼睛正死盯着自己。这个老妇人和自己母亲的年龄差不多,想到母亲,福喜的心“咯噔”了一下,然后抽出真一百递到老妇人手里。
  回去的路上,福喜的脑子一刻也没休息,他太穷了,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是几天的工钱、几担稻谷、小半头猪,或是别的一些东西。还是悄悄把假钱换给秀清吧,自己买的东西也有五十块钱了,就当一家一半吧。
  秀清正在择菜,看见福喜回来了,忙站起来:“我去烧饭,你帮我照应着点,有事喊我。”“这是我买给你的东西,莫嫌少。”福喜把东西递给秀清,因为紧张,他涨红了脸。秀清客气了几句收下了,找根绳子拴了鸡的一条腿,另一头系在一只破旧的鞋子上,然后扭着柔软的腰肢到厨房去了。
  福喜紧张的心情慢慢舒缓下来。他端着茶杯走向柜台,在那个装钱的抽屉前坐了下来。拉开抽屉,看见了那张一百元正好端端地睡在里面。他觉得好亲切,这张一百元他存了好久都没舍得用,娘总告诫他:“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对于没钱的自己,他从不敢乱花一分。”
  福喜抬头四处打量,周围没有一个人。他悄悄地把口袋里的那张假钱掏了出来,把跟了自己好久的那张放回它的伙伴中去,让它睡在自己的衬衣口袋里,扣上纽扣。做完这些,他站起来呼出了一口郁气,吸进一些带着饭菜香的气,感觉轻松多了。他拿起抹布,擦起货架上面的酒来。
  当秀清饭菜端上桌的时候,福喜正好擦完最后一瓶酒。跟着秀清进来的还有她父母,一脸慈祥的表情,让福喜觉得很亲切。饭桌上,他们不断给福喜夹菜,劝他多吃点,而福喜在感动之余,心口却堵得慌起来。那张假钞,横亘在他的胸口,让他咽不下饭,他突然看不起自己:一个男人连一百块都不能为一个女人承担,那还算个男人吗?这个女人要了这样的男人又有什么用?他不停地反问着自己。一腔热血突然奔涌而出。他放下饭碗,猛地站起来:“对不起,先前给你收了一张假一百的,我应该先看看钱,再拿东西给人家的,结果我把烟酒拿好了,那个人扔下一张一百块,拿起东西就走了,等我追出去人已经走得看不见了。我本来想拿假钱去买东西用掉的,但良心上又过不去。那张假钱我认了,算我的,你做点生意也不容易。”福喜边说,边解开衬衣口袋,掏出那卷钱,从里面拿出一张一百,放到秀清面前。   几番推让之后,秀清收下了钱,福喜也将满满一碗饭菜吃完了。
  没有等到根生,福喜一个人先回去了。他远远地就看见母亲倚在门口,往路上张望。福大妈看见福喜,迎上来急急地问:“怎么样?有戏不?”福喜把收到假钱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秀清和她父母都是实在的人,蛮客气的,我走她也没说什么,成与不成我也不知道,等根生来了你问问他吧。”
  晚上,福喜躺在床上,皎洁的月光正好洒在窗前,他想起了月亮一样温柔的秀清,他从来没有这样想念过一个女人,想起她的时候,那种感觉很美好,这就是爱情吗?
  在期待与憧憬中,福喜这一夜睡得不踏实,夜里总醒,醒一次就爬起来看一次天,看月亮到了哪里?他盼着天亮,盼着根生带来好消息。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他就起床了,把洗脸水洒在院子里,用大扫把三下五除二地扫了一遍,这是多年以来的习惯。等他忙好这些,福大妈也起床了,天已大亮。有炊烟在晨风中袅袅升起,鸡叫声、鸟鸣声、水塘边传来的槌衣声、人们的漱口声不绝于耳。在各种声音中,福喜听到了根生卖菜的吆喝声。
  根生递给他一百块钱,告诉他这是秀清让带给他的。福喜的心突然跌落谷底,掩饰不住的失望。根生看出来了,笑着说:“我话还没说完呢!秀清说你要是愿意,这个星期天她和她妈来你家看看。你要是觉得行,我明天就告诉她。你这几天把家里收拾收拾,买点瓜子花生,人家来了总不能空坐着。反正我天天来,你有什么我们再联系。”这下福喜笑了,像個开心的孩子。
  在各种准备中,迎来了秀清来看家的日子。当第一缕曙光照进干净的庭院时,福喜已经从野外采了一束小花回来,还找了个玻璃瓶。他把玻璃瓶洗干净,灌满水插上花,上次在秀清家看见桌上就摆放着这样的野花,他记住了秀清是个爱花的女人。等福大妈烧好水,捉了家养的鸡,来喊他杀的时候,他已经收拾妥帖了。从父亲去世到现在,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欢快的气氛了。
  根生带着秀清和她母亲来了,福喜院子里早已经聚集了一些左邻右舍的女人,她们借口要来买菜,实际是想看看福喜的相亲对象。福喜和母亲走出来迎接他们,在一行人中,福喜被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年轻男子吸引了目光,他脑海里浮现出上次那个给他假钞的人,虽然只是一面,但因为男子的衣服不常见,所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福喜一边热情地招待着秀清和她母亲,一边偷偷打量那个年轻人。秀清和那个年轻人也察觉出了福喜的疑惑,他们抿着嘴偷笑。
  当根生去卖菜后,那个年轻人朝着福喜笑着说:“喜哥,你认出我了吧?我就是上次给你假钱的人,我叫秀峰,从武警部队退伍回来的,秀清是我亲姐。前年有人给我姐介绍了对象,那天正是农忙的时候,有人让我姐去送箱啤酒,我和我父母都在田里干活,我姐就让那人看下店,谁知那人看家里没有人,就走到柜台里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一百块,又从他身上掏出一百块换了一下。我正好从田里回来喝水,看得清清楚楚,拿起他换下的那张钱看了一下,发现是张假钱,气得跟他打了起来。他说那是他卖东西不在意收到的,一直想用掉,但一直没用掉,这次看机会不错就起了心思,谁曾想被我看见了。我赶跑了他,那张假钱也没给他,怕他再去害别人。我和我姐由此就想到要是再有人介绍对象就用这张假钱试探对方人品,你上次经历的,我和我姐已经演过好几次了,都是有剧本的。”秀峰看着福喜笑了笑:“还有一次,一个男的看都没看,收了钱就放抽屉,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没有责任心,别人请你看店,你收到大钱的时候,总要仔细看看吧?那个人被淘汰了。后来一个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收的是假钱,我姐点钱的时候故意说有张假钱,他忙说,我姐出去送货的时候,没人来买东西。明明是我装着买烟酒给的假一百,他居然说没人来买东西,这就是不诚实,推卸责任,所以也被淘汰了。接下来就是你了,其实那天你追出来的时候,我躲了起来,一直在暗处偷偷观察你,你后来出去买东西,我都跟着,只是你没发现,我们家人都觉得你实诚、善良,有担当,通过了我和我姐的考核。”秀峰说完,福喜恍然大悟。秀清和母亲看着福喜,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福喜想这不过是做人的根本,他却因此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秀清不在意他的贫穷,看中的是他的人品,这让他在感动中,对秀清又多了份钦佩。这样的好女人,值得他用尽一生,好好珍惜与疼爱!
  俗话说:“管他有钱没钱,娶个老婆过年。”那年的腊月十八,福喜结婚了,又一个本命年开始之前,他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他娶回了一个月亮一样的女人,从此再也不怕天黑了!
  福喜的生活一天天兴盛红火起来。福大妈的川字纹,因为日子舒心,竟然慢慢浅了。她说好人有好报,不信看福喜的婚事就知道了。
  这让我想起了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副对联: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余德尽则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秧,余秧尽则昌。
其他文献
顾名思义,半夜起来写的一本笔记(紧急事情白天也写),是偶然的思绪、片段、事情、灵感、诗、账户密码。即使自己亲手书写,有些亦如天书、鬼画符,事后无论如何破解不了,就只好猜,再猜再猜。有一次把我猜气愤了,撕掉一页,留下一小截残纸。 1  第一页最不神秘,清楚得很,就是封面。  淡黄色格子,用英语在右边竖着印:notebook。就是笔记本的意思。我又用黑笔在正中间写了三个中等大小的字——笔记本。没有写日
期刊
沈祖棻是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生于苏州名门望族,祖父沈祖谦曾任徐州兵备道,父兄与文化界名人来往密切。少女时期沈祖棻就学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与南京渊源颇深。她是文坛的多面手,现代小说、散文、新诗、诗词文赋均清丽典雅、严谨贴切,尤工于传统诗词。白话文学创作细腻精妙,技巧高超,作品常见诸报刊,短篇小说《辩才禅师》被收入《新文学大系》。四十年代后主要以旧体诗词为抒情录史的方式,主张“暂凭词赋守心魂”,其诗
期刊
上街,是一个动词,也是一段黑白胶片,记录着我少年时期的光和影。  挑货的小外公从街上回来了,远远地,我骑在老水牛的背上,隔著一块秧田就看见了他。扁担挑着的箩筐在他并不宽阔的肩头上下颠簸,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步伐不紧不慢。街上距离我生活的小村庄三十里外,是乡里的主要街道,政府办公地就在那条街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还在上小学,对于“乡”还没有概念,只知道老人们还叫它“公社”。遇到什么不公平的
期刊
因为一个人,而向往一座城,循着他的踪迹,看到文字里描述的风景,读懂文字背后的故事。宣城,就是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走进了我的视線。  记得那是初三临近升学考试的日子,命运将在这里分出两条路,何去何从,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县级中学,教学楼附近还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正是初夏的光景,站在教室走廊的尽头望去,绿莹莹的秧苗已半尺来高,天空淡蓝而悠远,闲闲地浮着几片薄
期刊
承受滾滚江水的冲刷  大量泥沙,西部的歌谣  听风,听雨,听潮  记录每一次彩虹与日出  岁月慢慢长高。滩涂静美  芦苇、枯树、长风围成一个圆  多少青春被潮水冲上岸  又在圆里消失  如今,荒漠长成绿洲  果子、小河,清脆而鲜活  自从驶离那个渡口  一颗心,成为一座岛屿  小岛躺在出海口  唱着蓝色的梦想  漂向远方、深处  怀念,让长夜安宁  那个绿岛,一直飘浮在空中七月,凉爽之隙  推开窗
期刊
犹如死鱼和缓地浮上水面,朋友啊  我也抵达了被人遗忘的年纪  我将背向儿童,背叛他们的亢奋  与熠熠生辉的美丽牙齿  被侮辱的人们连名字也不能留下  从蒲公英叶下面,幻想着昨日世界  我的提灯不能够照亮清晨  愧疚地说,也不能唤来一班缺席的列车  甚至我的笔也画不出一脉暗泉  好洗一洗双颊的泪痕不至于太深刻  只有母亲们不会忘记置办夏衫,罩满轻风  和叠好她们自己薄而冷的白丝巾  我们其实还只不过
期刊
小城的初夏被风吹过,美得出奇!一路穿过半个城,宽阔的马路旁,不是一丛丛五颜六色的小花毯,就是一棵棵红艳艳的月季花。到处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各个小区的围墙上爬满蔷薇,红的、粉的、黄的……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霸占你的眼球。小城的初夏,真是蔷薇的天下。一花开放满城香,初夏的风吹在脸上,一丝丝香,一丝丝暖。在小城的我有点轻飘飘。  车子还没停稳,佝偻瘦小的父亲赶快迎上。见到我,笑得合不拢嘴,露出缺牙,
期刊
从小,我就对糖水罐头的诱惑毫无抵抗力。隔着奶奶陈旧古老的檀木箱,也能想象出它诱人的模样:一瓣瓣明黄鲜艳的桔,或是一块块半弯雪白的梨,在清亮的糖水里悠然,矮胖的玻璃瓶恍如它们精致绝伦的家,就连糨糊粘贴的标签,都像一幅画。只要一映入眼帘,就再也移不开目光往别处安放。甜甜的滋味,穿过玻璃的透明,从口舌往上漫溢,一遍遍艰难地咽下去,又一遍遍轻松地浮上来。  四十年前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真正能够把一瓶糖水罐头
期刊
桃花村,口粮屯。  霞光口口福来聚。  条条大路通仙乡。  千百年间口口云。  这是刻在桃花村村口石碑上的一首诗,年代的久远使得一些字迹模糊了,不过没有多少人在意的。  在村口的右边,长着一棵桃树,树身粗壮,有人说那桃树已经几百岁了,怕是有了灵气。村里人都拿桃树当宝贝,连修路都要绕开它,每年取果子的时候,也不敢伤它的树枝。  村里也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了一个很小的佛像,但是香火很寡淡,只有过年的时
期刊
被烈火烘烤過的春天  将阳光与月色流放  在季节的深处  热情和温柔赎回了  被典当的绿,缓缓绽放的  甘醇,从苦涩中流出  水不需过烫  阳光也不宜过热  只需照亮杯中的乾坤  让冒着的热气和清香  草书一首尚未结尾的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