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阅读过程的心理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旨在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心理模式并且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去,借以提高学员阅读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心理分析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阅读者应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惯用语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快速分析词汇、构词法、句子结构及理解句意的能力,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的能力,分析语篇结构、把握中心思想并进行逻辑推理及综合判断等能力,本文通过这些因素突出表现为理解准确性与阅读速度的矛盾、相对“丰富”的词汇量与相对低下的推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特别明显地贯穿于阅读理解的过程之中。
现代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逐渐掌握的阅读技巧,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包含符号辨认和理解两个阶段。作者的思想要通过语言符号传达给读者,读者则对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进行信息处理,加以理解接收。作者和读者实际上是在交流思想,其媒介为语言符号。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来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因此,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仅仅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无意义的。阅读者为了达到最终理解,就应该将其与自己已具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判断、证明、修正和猜测,从而使语言符号意义化。这种意义化不仅包括词汇、句子,而且也包括段落和整个语篇。语篇是一个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脱离大系统,子系统将变得无意义或产生歧义。
语言符号本身没有意义,阅读者不能只从符号上看见作者描写的人物或事件,而是要超越语言符号,通过感知思考对语言符号进行释义。阅读者所具备的同材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译码的基础。作者通过语言符号向读者传递信息,实际上是刺激阅读者通过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挖掘意义。所以,读者掌握的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经验越多,理解也就越好。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主要有:
词汇 记忆单词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尽人皆知。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记忆单词的方法、技巧学生大部分已有一定掌握,然而学生在词汇的运用上仍然存在欠缺。一詞多义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使得不少学生只能 read the sentence却不能 read beyond the sentence或 read between the lines。结果,既影响阅读速度,也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此外,语境对读者的文章理解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bar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当读者读到律师进行争辩的材料时,bar就作为律师被编译,当读到喝酒聊天的文章时,bar就作为酒吧间被编译。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员认识语境对词意的影响,而不是孤立的学习单词,同时还要根据上下文来修订假设,直到词意和句子含义一致。
语法 经过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以后,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牢固掌握了基本语法知识。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反映说,在阅读中经常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难句”。经笔者了解,这些所谓的“难句”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语法结构较复杂和语义上相关的词语距离较远的句子,还有一些是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距离过远而不太容易分辨的句子。对于前者,需要挑出句子主干,剔除较复杂的状语、定语;对于后者,要以语法规则或从上下文意思来判断。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弄清句子的真正含义,正确把握作者意图,进而加快阅读速度,加深理解程度。
语篇结构 侧重于对语篇的表层进行分析,要真正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还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主题思想是对全文的概括,也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掌握并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正确理解全文及成功地进行阅读的关键。主题思想往往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来体现的,而主题句在段落中出现的位置无规可循,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1) 置于段首的主题句;(2) 置于段末的主题句;(3) 置于段中的主题句;(4) 隐含主题思想;(5) 重述主题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对理解整个段落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帮助读者在进行逻辑推断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效果。
段首主题句的确定: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主题句都位于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然后围绕主题句展开论述,这些论述句都属细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文章或段落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演绎写作手段。掌握这种常识及熟悉这种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叙述的内容层次及情节一目了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读者可以通过问以下两个问题来判断主题句。 1)这一段讲些什么或讲的是谁?2)作者确定要我们了解什么或了解谁?第一个问题可以帮助确定文章或段落的标题,内容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地方。第二个问题要求读者从句中或文章及段落中的字里行间里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中心思想。
位于段首的主题句及细节句。我们可以通过伞形图来显示(图一):
图中的主题思想(Topic sentence) 在伞的项部,伞中是涉及文章或段落的全部细节。
段末主题句起着总结或归纳本段所阐述的观点或情节的作用。以伞图形表示如下:
(图二)
段中主题句:它连接首句及末句所陈述的细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用伞图形表示如下(图三):
文化背景 英语阅读材料中渗透着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其中大量的习惯用法、典故,不是仅仅认识这些单词就能理解的。如果不能充分了解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极大地阻碍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只注重生词和课文本身的讲解,而要辅之以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加强国外文化知识、常识的讲解,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应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等综合途径,扩大语言与非语言知识,增加国外文化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加快阅读速度,避免出现只了解表层意思却不清楚作者“潜台词”的被动局面。当作者和读者的知识背景出现差异时,读者很难进入作者的世界,自然不能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逻辑推理能力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吸收字面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词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确认或修正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所以阅读中对原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态度、意图以及具体细节做出正确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需要不断训练逻辑推理能力,以便在一定时间内就原文提供的信息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可以说,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由于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固化,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必须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训练。
以上是从横向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从纵向角度来看,也可以对英语阅读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帮助学生寻找对英语文章进行有效阅读的途径。
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布局 阅读时要对文章的体裁结构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处理阅读方法。写文章时要先审题,列出写作提纲,从繁杂的素材中进行精选,巧妙地进行谋篇布局,这样才能写出紧扣题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且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式有相同之处。在阅读时,应先把握整体布局,由表层结构发掘出深层结构的意义。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语篇结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阅读过程中要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思考 对文章内容要边阅读边进行预测,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修正或深化已有的预测,使自己的阅读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紧密结合。这样,阅读就成为一种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盲目被动接受对方观点的过程。这种思考型阅读得到的信息量大,有深度,为阅读后正确做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速度的问题 这主要涉及对一些生词的处理问题。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通常尽量从构词法或上下文去猜测其意义,如果实在猜不出或搞不准就不妨跳读过去,然后很可能从下文中猜测出来。不过,“跳过去”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惟恐这个词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于是他们就苦思冥想,非要弄个明白才行。结果,不仅大大影响了阅读速度,并且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思路也被打断,殃及阅读的准确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员理解文章中讲了什么,而且要引导学员注意文章如何讲的。即:作者是怎样结构他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和意图。如,作者是根据什么逻辑关系和言语手段把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从而传达重要讯息,表达中心思想。在英语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被称为“conjunction relationship”。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部都有明显的标记这就需要读者调动语言与非语言知识来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推断重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测试理解问题不仅应设计文章的内容,还要设计到作者处理内容的手法:
1. What is the writer’s general theme?
2. What aspect of that theme does the author contrast?
3. How does the setting help the writer devise up the contrast?
这样把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文章的结构上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通过对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阅读理解是读者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诸如字型结构词语含义,文法结构,篇章结构规律,情景线索以及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把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转换成一种与现实相吻合的思维表征。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产生和发展,只要學员勤于实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 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田智辉.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 李莉文,任长惠.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及对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5] 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
[6] 朱保义,徐盛恒.关于英语语法化比较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7] 马庆株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A] 语言学论丛第十辑[C] 商务印书馆,1983.
【关键词】阅读能力 心理分析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阅读者应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惯用语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快速分析词汇、构词法、句子结构及理解句意的能力,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的能力,分析语篇结构、把握中心思想并进行逻辑推理及综合判断等能力,本文通过这些因素突出表现为理解准确性与阅读速度的矛盾、相对“丰富”的词汇量与相对低下的推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特别明显地贯穿于阅读理解的过程之中。
现代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逐渐掌握的阅读技巧,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包含符号辨认和理解两个阶段。作者的思想要通过语言符号传达给读者,读者则对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进行信息处理,加以理解接收。作者和读者实际上是在交流思想,其媒介为语言符号。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来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因此,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仅仅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无意义的。阅读者为了达到最终理解,就应该将其与自己已具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判断、证明、修正和猜测,从而使语言符号意义化。这种意义化不仅包括词汇、句子,而且也包括段落和整个语篇。语篇是一个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脱离大系统,子系统将变得无意义或产生歧义。
语言符号本身没有意义,阅读者不能只从符号上看见作者描写的人物或事件,而是要超越语言符号,通过感知思考对语言符号进行释义。阅读者所具备的同材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译码的基础。作者通过语言符号向读者传递信息,实际上是刺激阅读者通过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挖掘意义。所以,读者掌握的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经验越多,理解也就越好。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主要有:
词汇 记忆单词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尽人皆知。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记忆单词的方法、技巧学生大部分已有一定掌握,然而学生在词汇的运用上仍然存在欠缺。一詞多义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使得不少学生只能 read the sentence却不能 read beyond the sentence或 read between the lines。结果,既影响阅读速度,也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此外,语境对读者的文章理解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bar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当读者读到律师进行争辩的材料时,bar就作为律师被编译,当读到喝酒聊天的文章时,bar就作为酒吧间被编译。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员认识语境对词意的影响,而不是孤立的学习单词,同时还要根据上下文来修订假设,直到词意和句子含义一致。
语法 经过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以后,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牢固掌握了基本语法知识。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反映说,在阅读中经常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难句”。经笔者了解,这些所谓的“难句”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语法结构较复杂和语义上相关的词语距离较远的句子,还有一些是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距离过远而不太容易分辨的句子。对于前者,需要挑出句子主干,剔除较复杂的状语、定语;对于后者,要以语法规则或从上下文意思来判断。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弄清句子的真正含义,正确把握作者意图,进而加快阅读速度,加深理解程度。
语篇结构 侧重于对语篇的表层进行分析,要真正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还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主题思想是对全文的概括,也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掌握并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正确理解全文及成功地进行阅读的关键。主题思想往往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来体现的,而主题句在段落中出现的位置无规可循,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1) 置于段首的主题句;(2) 置于段末的主题句;(3) 置于段中的主题句;(4) 隐含主题思想;(5) 重述主题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对理解整个段落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帮助读者在进行逻辑推断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效果。
段首主题句的确定: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主题句都位于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然后围绕主题句展开论述,这些论述句都属细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文章或段落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演绎写作手段。掌握这种常识及熟悉这种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叙述的内容层次及情节一目了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读者可以通过问以下两个问题来判断主题句。 1)这一段讲些什么或讲的是谁?2)作者确定要我们了解什么或了解谁?第一个问题可以帮助确定文章或段落的标题,内容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地方。第二个问题要求读者从句中或文章及段落中的字里行间里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中心思想。
位于段首的主题句及细节句。我们可以通过伞形图来显示(图一):
图中的主题思想(Topic sentence) 在伞的项部,伞中是涉及文章或段落的全部细节。
段末主题句起着总结或归纳本段所阐述的观点或情节的作用。以伞图形表示如下:
(图二)
段中主题句:它连接首句及末句所陈述的细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用伞图形表示如下(图三):
文化背景 英语阅读材料中渗透着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其中大量的习惯用法、典故,不是仅仅认识这些单词就能理解的。如果不能充分了解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极大地阻碍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只注重生词和课文本身的讲解,而要辅之以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加强国外文化知识、常识的讲解,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应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等综合途径,扩大语言与非语言知识,增加国外文化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加快阅读速度,避免出现只了解表层意思却不清楚作者“潜台词”的被动局面。当作者和读者的知识背景出现差异时,读者很难进入作者的世界,自然不能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逻辑推理能力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吸收字面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词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确认或修正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所以阅读中对原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态度、意图以及具体细节做出正确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需要不断训练逻辑推理能力,以便在一定时间内就原文提供的信息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可以说,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由于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固化,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必须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训练。
以上是从横向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从纵向角度来看,也可以对英语阅读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帮助学生寻找对英语文章进行有效阅读的途径。
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布局 阅读时要对文章的体裁结构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处理阅读方法。写文章时要先审题,列出写作提纲,从繁杂的素材中进行精选,巧妙地进行谋篇布局,这样才能写出紧扣题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且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式有相同之处。在阅读时,应先把握整体布局,由表层结构发掘出深层结构的意义。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语篇结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阅读过程中要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思考 对文章内容要边阅读边进行预测,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修正或深化已有的预测,使自己的阅读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紧密结合。这样,阅读就成为一种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盲目被动接受对方观点的过程。这种思考型阅读得到的信息量大,有深度,为阅读后正确做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速度的问题 这主要涉及对一些生词的处理问题。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通常尽量从构词法或上下文去猜测其意义,如果实在猜不出或搞不准就不妨跳读过去,然后很可能从下文中猜测出来。不过,“跳过去”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惟恐这个词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于是他们就苦思冥想,非要弄个明白才行。结果,不仅大大影响了阅读速度,并且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思路也被打断,殃及阅读的准确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员理解文章中讲了什么,而且要引导学员注意文章如何讲的。即:作者是怎样结构他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和意图。如,作者是根据什么逻辑关系和言语手段把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从而传达重要讯息,表达中心思想。在英语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被称为“conjunction relationship”。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部都有明显的标记这就需要读者调动语言与非语言知识来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推断重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测试理解问题不仅应设计文章的内容,还要设计到作者处理内容的手法:
1. What is the writer’s general theme?
2. What aspect of that theme does the author contrast?
3. How does the setting help the writer devise up the contrast?
这样把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文章的结构上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通过对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阅读理解是读者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诸如字型结构词语含义,文法结构,篇章结构规律,情景线索以及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把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转换成一种与现实相吻合的思维表征。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产生和发展,只要學员勤于实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 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田智辉.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 李莉文,任长惠.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及对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5] 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
[6] 朱保义,徐盛恒.关于英语语法化比较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7] 马庆株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A] 语言学论丛第十辑[C] 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