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在反思传统城镇化弊端的基础上对城镇化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四川省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度因素的制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创新等措施,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关键词: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当前,四川省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城镇化发展基础、宏观环境、产业支撑、水资源支撑、土地承载、能源支撑等方面来看,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四川省需要更加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更加注重集约节约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从传统城镇化理念到新型城镇化理念的转变,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包含的内容却大不相同。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为发展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2.新型城镇化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克服传统“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思想和行动,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形成“城市辐射农村、农村聚拢城镇”的互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
坚持产城互动发展。防止为城建城、为城造城,防止忽视产业配套和产业支撑,坚持以城促产、以城兴城,把二、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城镇建得更美好,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坚持集约节约发展。从根本上避免“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虚胖症,突出内涵式紧凑型城镇发展理念,强调集约城镇发展方式,强化城区的经济、生态、人居等功能复合。
坚持合理布局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化就业、生活环境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提升城镇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
四川省城镇化滞后于全国。2013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为4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3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8,西部地区第5。与沿海省份相比,分別比广东、浙江、江苏低2286、1806、1795个百分点;与西部省份相比,分别比重庆、宁夏、陕西低1344、712、641个百分点。
四川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尽管四川省城镇化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相对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仍然滞后。按照钱纳里等人的标准发展模式,2013年四川省人均GDP在32516元,而城镇化水平仅为449%。按照工业化水平计算,2013年四川省工业所占比重达509%,一般来讲,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例范围是14~25,而四川省的比值只有09左右。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四川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一是城市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部分省份乃至全国平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道路积水、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变。二是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设施建设落后状况亟待改善。三是城乡建设投资匮乏,“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难度较大。“城中村”存在着环境、消防、治安等严重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手段单一,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等三大渠道,直接融资能力弱,不能有效利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金融市场等融资工具。
3.制度因素的制约
从总体上看,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首先是土地制度。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农民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却没有实现与土地的分离。由于产权不清,土地转让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农民间的分工与专业化,难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同时,四川省作为全国粮食大省和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四川省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是户籍管理制度。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离,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导致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挑战之一。
三、加快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人口转化的过程。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47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同时,要使大城市、中等城市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小城市和建制镇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努力实现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的目标。
2.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四川省财力有限,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应集中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领域,对于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领域,应打破行业垄断,再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争取银行贷款、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同时,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立混合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当前,四川省城市建设投融资应重点从这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探索发行城镇化建设债券,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城市建设的投资基金。创新城建项目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大力引进和应用项目融资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
3.加强制度创新。一是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允许以县为单位,异地有偿调剂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允许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进行流转。二是改革户籍制度。要以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突破,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全省城乡统一户籍管理,放开对农民进城的落户限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马懿莉.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黄馨.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
[4] 卢继宏.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04:67-71.
关键词: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当前,四川省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城镇化发展基础、宏观环境、产业支撑、水资源支撑、土地承载、能源支撑等方面来看,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四川省需要更加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更加注重集约节约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从传统城镇化理念到新型城镇化理念的转变,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包含的内容却大不相同。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为发展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2.新型城镇化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克服传统“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思想和行动,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形成“城市辐射农村、农村聚拢城镇”的互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
坚持产城互动发展。防止为城建城、为城造城,防止忽视产业配套和产业支撑,坚持以城促产、以城兴城,把二、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城镇建得更美好,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坚持集约节约发展。从根本上避免“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虚胖症,突出内涵式紧凑型城镇发展理念,强调集约城镇发展方式,强化城区的经济、生态、人居等功能复合。
坚持合理布局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化就业、生活环境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提升城镇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
四川省城镇化滞后于全国。2013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为4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3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8,西部地区第5。与沿海省份相比,分別比广东、浙江、江苏低2286、1806、1795个百分点;与西部省份相比,分别比重庆、宁夏、陕西低1344、712、641个百分点。
四川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尽管四川省城镇化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相对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仍然滞后。按照钱纳里等人的标准发展模式,2013年四川省人均GDP在32516元,而城镇化水平仅为449%。按照工业化水平计算,2013年四川省工业所占比重达509%,一般来讲,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例范围是14~25,而四川省的比值只有09左右。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四川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一是城市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部分省份乃至全国平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道路积水、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变。二是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设施建设落后状况亟待改善。三是城乡建设投资匮乏,“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难度较大。“城中村”存在着环境、消防、治安等严重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手段单一,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等三大渠道,直接融资能力弱,不能有效利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金融市场等融资工具。
3.制度因素的制约
从总体上看,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首先是土地制度。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农民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却没有实现与土地的分离。由于产权不清,土地转让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农民间的分工与专业化,难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同时,四川省作为全国粮食大省和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四川省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是户籍管理制度。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离,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导致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挑战之一。
三、加快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人口转化的过程。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47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同时,要使大城市、中等城市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小城市和建制镇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努力实现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的目标。
2.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四川省财力有限,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应集中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领域,对于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领域,应打破行业垄断,再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争取银行贷款、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同时,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立混合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当前,四川省城市建设投融资应重点从这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探索发行城镇化建设债券,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债券,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城市建设的投资基金。创新城建项目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大力引进和应用项目融资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
3.加强制度创新。一是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允许以县为单位,异地有偿调剂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置换和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允许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进行流转。二是改革户籍制度。要以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突破,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全省城乡统一户籍管理,放开对农民进城的落户限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马懿莉.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黄馨.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
[4] 卢继宏.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0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