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鲁迅全集》和《瞿秋白文集》,会看到有12篇杂文是两部著作中共有的,这就是《鲁迅全集》之《伪自由书》中的《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等9篇,和《南腔北调集》中的《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2篇,以及《准风月谈》中的《中国文与中国人》1篇。这是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与瞿秋白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并肩战斗时,瞿秋白用鲁迅所用过的各种笔名写的一批文章,其中有的是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写成的,同时都由鲁迅请人抄写,经由鲁迅投寄到《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
这12篇文章,其中前9篇署名“何家干”或“干”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署名“洛文”发表于《申报月刊》;《中国文与中国人》署名“余铭”发表于《申报·自由谈》。此外,还有署名“子明”而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儿时》一文未被收入鲁迅的文集。其中《伸冤》、《大观园的人才》和《真假堂吉诃德》3篇,瞿秋白的原稿标题分别为《苦闷的答复》、《人才易得》和《真假唐吉诃德》,发表时由鲁迅改题。
为了使这些文章得以更广泛传播,当然也为了纪念鲁迅与瞿秋白默契的密切合作,纪念他们的战斗友谊,鲁迅把这些文章按发表顺序编进自己相关的杂文集中。
瞿秋白这些文章的原稿都由鲁迅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即被收入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4卷本《瞿秋白文集》第一卷《文艺杂著续辑》中,并恢复了上述两篇文章的原题。
多篇相同文章出现在两位伟大文学家、革命家的文集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乃至革命史上的佳话,更是鲁迅与瞿秋白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瞿秋白,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王明“左”倾错误和宗派主义“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之下,被排斥离开党中央领导机构。但瞿秋白始终积极乐观,毫无怨言,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段时间,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自觉主动地与鲁迅联手,团结茅盾、郁达夫、冯雪峰等革命作家,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有效地领导与开展了左翼文化运动。与此同时,瞿秋白克服病苦,不惮辛劳,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撰写了大量的论评、散文和杂文等等,全面、深刻地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以及各种愚昧、落后、丑恶的社会现象。
而上述12篇文章正是这时陆续写成的。在当时白色恐怖的上海,鲁迅不得不运用各种笔名,甚至变换写作手法,在报刊上与国民党的书报检查机构“打游击”。而作为共产党重要人物的瞿秋白处境更加险恶。因此,为了躲过敌人的耳目,使文章得以顺利发表以发挥其战斗作用,他用了鲁迅当时常用的“何家干”、“洛文”等笔名,并且特意模仿鲁迅的风格、笔法,以迷惑敌人。
当时适值黎烈文主编《申报·自由谈》,瞿秋白的这12篇文章除《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两篇发表于《申报月刊》之外,其余全刊登于《申报·自由谈》。这又可见黎烈文对左翼文化运动或现代文学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历来各种版本的鲁迅著作并未提及鲁迅对瞿秋白这些文章的改动情况。1953年版《瞿秋白文集》的相关注释说:“我们对校之后,知道除以上所说的几个题目的改动之外,每篇在文句上也都还有一两处的不同,这也都是鲁迅所修改的;现在这里就都根据作者的原稿,以使两种本子并存。”但鲁迅在“文句上”究竟有哪些改动,有多少改动,很少有人谈到。此番我们决计对此作一探究。除未收入鲁迅著作而无从比较的《儿时》一篇之外,其余12篇经对两种著作相关篇目一一对照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鲁迅对瞿秋白的这批文章每篇都有改动,而且不是《瞿秋白文集》注释所说“一两处的不同”,而是每篇修改都达十几处甚至几十处之多,如《出卖灵魂的秘诀》改动了约24处。我们这里仅举《关于女人》一文中的一段为例,考察两种文本的不同。
瞿秋白的原文:
其实那不是她的罪状,正是她的可怜。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种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西汉末年,女人的眉毛画得歪歪斜斜,也说是败亡的预兆。其实亡汉的何尝是女人!总之,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我们就知道高等阶级的地位有些不妙了。(《瞿秋白文集》第四二五页)
鲁迅的修改稿:
其实那不是女人的罪状,正是她的可怜。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种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其实亡汉的何尝是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装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鲁迅《南腔北调集》)
总之,从两种文本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到,小目标点符号的增删改换,字词语句的斟酌,大至历史资料及典故的核实以及观点、逻辑、语序等等的调整,鲁迅对文章都作了认真、细致的修改。这不仅显示了鲁迅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而且证实了鲁迅与瞿秋白互相支持、深切理解、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的深厚友情。
(责任编辑 文世芳)
这12篇文章,其中前9篇署名“何家干”或“干”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署名“洛文”发表于《申报月刊》;《中国文与中国人》署名“余铭”发表于《申报·自由谈》。此外,还有署名“子明”而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儿时》一文未被收入鲁迅的文集。其中《伸冤》、《大观园的人才》和《真假堂吉诃德》3篇,瞿秋白的原稿标题分别为《苦闷的答复》、《人才易得》和《真假唐吉诃德》,发表时由鲁迅改题。
为了使这些文章得以更广泛传播,当然也为了纪念鲁迅与瞿秋白默契的密切合作,纪念他们的战斗友谊,鲁迅把这些文章按发表顺序编进自己相关的杂文集中。
瞿秋白这些文章的原稿都由鲁迅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即被收入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4卷本《瞿秋白文集》第一卷《文艺杂著续辑》中,并恢复了上述两篇文章的原题。
多篇相同文章出现在两位伟大文学家、革命家的文集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乃至革命史上的佳话,更是鲁迅与瞿秋白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瞿秋白,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王明“左”倾错误和宗派主义“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之下,被排斥离开党中央领导机构。但瞿秋白始终积极乐观,毫无怨言,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段时间,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自觉主动地与鲁迅联手,团结茅盾、郁达夫、冯雪峰等革命作家,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有效地领导与开展了左翼文化运动。与此同时,瞿秋白克服病苦,不惮辛劳,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撰写了大量的论评、散文和杂文等等,全面、深刻地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以及各种愚昧、落后、丑恶的社会现象。
而上述12篇文章正是这时陆续写成的。在当时白色恐怖的上海,鲁迅不得不运用各种笔名,甚至变换写作手法,在报刊上与国民党的书报检查机构“打游击”。而作为共产党重要人物的瞿秋白处境更加险恶。因此,为了躲过敌人的耳目,使文章得以顺利发表以发挥其战斗作用,他用了鲁迅当时常用的“何家干”、“洛文”等笔名,并且特意模仿鲁迅的风格、笔法,以迷惑敌人。
当时适值黎烈文主编《申报·自由谈》,瞿秋白的这12篇文章除《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两篇发表于《申报月刊》之外,其余全刊登于《申报·自由谈》。这又可见黎烈文对左翼文化运动或现代文学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历来各种版本的鲁迅著作并未提及鲁迅对瞿秋白这些文章的改动情况。1953年版《瞿秋白文集》的相关注释说:“我们对校之后,知道除以上所说的几个题目的改动之外,每篇在文句上也都还有一两处的不同,这也都是鲁迅所修改的;现在这里就都根据作者的原稿,以使两种本子并存。”但鲁迅在“文句上”究竟有哪些改动,有多少改动,很少有人谈到。此番我们决计对此作一探究。除未收入鲁迅著作而无从比较的《儿时》一篇之外,其余12篇经对两种著作相关篇目一一对照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鲁迅对瞿秋白的这批文章每篇都有改动,而且不是《瞿秋白文集》注释所说“一两处的不同”,而是每篇修改都达十几处甚至几十处之多,如《出卖灵魂的秘诀》改动了约24处。我们这里仅举《关于女人》一文中的一段为例,考察两种文本的不同。
瞿秋白的原文:
其实那不是她的罪状,正是她的可怜。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种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西汉末年,女人的眉毛画得歪歪斜斜,也说是败亡的预兆。其实亡汉的何尝是女人!总之,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我们就知道高等阶级的地位有些不妙了。(《瞿秋白文集》第四二五页)
鲁迅的修改稿:
其实那不是女人的罪状,正是她的可怜。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种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其实亡汉的何尝是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装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鲁迅《南腔北调集》)
总之,从两种文本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到,小目标点符号的增删改换,字词语句的斟酌,大至历史资料及典故的核实以及观点、逻辑、语序等等的调整,鲁迅对文章都作了认真、细致的修改。这不仅显示了鲁迅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而且证实了鲁迅与瞿秋白互相支持、深切理解、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的深厚友情。
(责任编辑 文世芳)